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件PPT+教学设计整套
小学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1.朗读古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园地一备课组四年级组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交流,运用多重感官边读边想象。
2.积累和声音有关的成语,并想象词语带来的画面;通过想象,用上表示时间的词对事进行具体描述。
3.能使用钢笔,在横格纸上整齐、规范地书写,培养提笔练字的习惯。
4.正确朗读《鹿柴》,边读诗句边想象当时空谷幽深的画面,背诵积累。教学重点积累和声音有关的成语,并想象词语带来的画面;通过想象,用上表示时间的词对事进行具体描述。能使用钢笔,在横格纸上整齐、规范地书写,培养提笔练字的习惯。正确朗读《鹿柴》,边读诗句边想象当时空谷幽深的画面,背诵积累。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交流,运用多重感官边读边想象。教学过程复备记录一、交流平台 1.结合插图,回顾课文。
(1)整体回顾本单元内容:
如:本单元,我们通过作者的文字,领略了——的钱塘江大潮,在___的环境中聆听着月亮的故事,看到了____的江景和可爱的______,最后,在____的星空下沉沉入睡……
(2)点明本单元语文要素:为什么我们没有实地体验过,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呢?(作者的文字能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这就是边读边想象的好处)2.复习边读边想象的方法。
这组课文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篇课文的哪一段文字?在读这段文字时,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
3.复习边读边想象的方法。
(1)这组课文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篇课文的哪一段文字?在读这段文字时,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
提示:教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及时提炼学生想象的方法,如:看、听、闻……
小结:一边读一边想象,可以让文字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阅读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时,我们就可以用上这样的方法。
4.举一反三,拓展应用。
(1)出示课外书籍中选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优美句段,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处读一读。
(2)教师提示:读了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感受到了……什么呢?
二、词句段运用 1.说说我的发现。
(1)出示8个词语,借助拼音正确认读。
提示:特别注意“悄无声息”中的“悄”读第三声。
(2)再读词语,寻找共同点。
提示:这些成语都表示声音大小,上面一行表示声音的嘈杂,音量大,下面一行表示声音的轻柔,音量小。
2.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1)联系生活场景,这些成语除了向你传递了声音信息外,还让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2)选择其中一个成语,说说由此想象到了什么。
(3)联系课文,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与想象。
如《观潮》,钱塘江大潮来临前人山人海的场面,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钱塘江大潮来临之时的气势和声音,又可以用哪两个词来形容?你仿佛通过这两个词看到、听到了什么?
(4)拓展应用,补写画面。选择一个词语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写具体。
如:老师一走进教室,原本热闹得如同菜场的教室立马变得鸦雀无声,同学们。 3.找规律,学表达。
(1)出示课本右边五个加点的词语,读一读,找规律。提示:加点词都与时间有关,第一行加点词表示时间很短,第二行加点词表示时间稍长一些。
(2)课文范例引路:找一找下面这个句子中表示时间的词,体会怎样用表示时间长短不同的词语形容同一种事物。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3)出示课本左边的词语:风、烟花、雷丽、小物,用两个表示时间长短不同的词语来描述它吗?提示:同一行的加点词很少重复搭配使用,如:一句话中很少出现“要时”和“顿时“两个词,一般是“霎时”或者“顿时”与“过了一会儿”搭配,表示时间有长短的变化。
(4)交流反馈,修改写话。
三、书写提示
1.我会观察。
(1)观察第一行横格中“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这几个字的中心位置,可用铅笔稍作连线,发现字的中心都在横格的中线上。随后可观察其他横格上的字,发现中心同样也在中线上。
(2)观察字与字之间的距离,重点观察标点符号之间的距离。
提示: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发现:在书写时,要注意每个字之间的落笔。上下左右都应有距离,才能上下齐平,左右舒展,显得整洁美观。
2.小试身手。
(1)模仿范例,自己在横格中书写第一行,要注意中心和字的间距,要求落笔前想好下笔的地方,认真对待每次书写。
(2)同桌交换书写作业,相互检查,相互学习,对不规范的汉字和笔画用记号标出。
(3)较集中的问题,教师进行反馈讲评。
3.作品延展。
抄写一段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进行班级作业书写展。
四、日积月累 1.朗读古诗。
(1)通过借助注音自己读、同桌互读的方式,将《鹿柴》读正确,读通顺。
提示:注意“柴”的读音。“苔”字第二声读正确。通过理解“深林”的意思,提示学生与“森林”进行比较,这样才不容易读错。
(2)通过学生自读感悟、教师范读等形式,感受朗读的节奏和停顿,适当做标记,如: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2.理解想象。
(1)自由读诗,说说整首诗给你怎么样的感觉。
提示:整体感知即可,不用逐句分析。
(2)结合插图,发挥想象说一说:哪句诗给了你这种感觉?你又仿佛通过这句诗,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示:第一句直观地写出了山的空旷,第二句从听觉角度,以轻微人声衬托山林的安静。第三句写出了深山悠远的感觉,第四局写夕阳余晖照射在青苔上,更显幽深。
3.熟读成诵。
(1)同桌互相背诵。
(2)借助插图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