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说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说课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立木为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三家分晋 赵魏韩公元前403年
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来
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341年,齐魏两国又发生了马陵之战。齐国仍以孙膑为军师,魏国又派庞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饭用)。庞涓察看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他轻敌猛进,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主力被歼灭,庞涓拔剑自刎。从此,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孙膑名扬天下。
商鞅 又称卫鞅,公孙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年轻时好刑名之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于是他发奋图强,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开始推行变法。期间率军大破魏军,因功受封于商,所以又称商鞅。
叁 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壹 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
贰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什么相继展开变法运动?
背景 目的 时间 人物
变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但历史向前发展必须变革。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得以建立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劳动积极性, 促进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1. 商鞅变法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因此,商鞅变法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商鞅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坚决支持
3. 商鞅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并制订了一系列具体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1. 实现抱负应不怕挫折和牺牲
2. 应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和献身精神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调节内、外江流量
排泄进入内江过量的洪水和泥沙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获奖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前770年,前476年,前475年,前221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知识讲解一战国七雄,围魏救赵,减灶计,纸上谈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图片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战国七雄图,自主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优秀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概念解读,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战国七雄社会裂变,商鞅变法顺势而变,诸侯兼并,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七雄,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