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师备课参考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师备课参考第1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师备课参考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师备课参考

    展开

    高考语文选第一单元备课参考一、教材内容1.氓/《诗经·卫风》离骚(节选)/屈原2.*孔雀东南飞并序3.蜀道难/李白*蜀相/杜甫4.*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二、单元导语中国的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体式多样,风格各异。让我们从源头出发,顺流而下,欣赏不同时期各具特色的诗歌名作。《诗经》和《楚辞》是古典诗歌的源头,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汉乐府继承《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叙事诗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唐诗是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李白和杜甫各领风骚;词是古典诗歌的新发展,到了宋代,词境逐渐拓展,技巧日臻成熟。通过本单元的研习,可以增进对古典诗歌体式和源流的了解。学习本单元,要围绕诗意的探寻展开研习,品味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还要结合以前所学,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并比较不同体裁的诗歌在节奏韵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三、学习提示(一)《诗经》和《楚辞》在我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影响深远,后人将其艺术精神概称为风骚。本课选取《诗经·卫风》中的《氓》和《楚辞》中的《离骚》,学习时要注意比较作品不同的艺术风格,认识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诵读时要注意品味相关诗句,体会其表达效果。《氓》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展示了她从情意绵绵到悲伤无助,再到激愤决绝的心路历程,将叙事与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诵读时,要仔细体会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变化,感受诗歌怒而不怒,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的抒情特征。《离骚》(节选)中,诗人白叙其身世、遭遇,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学习时不妨结合《屈原列传》,把握诗歌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体味诗人的情志。诵读时,要注意诗中繁复的意象、回旋复沓的表达、独特的节奏韵律,感受其中彭湃激荡的情感。背诵《离骚》(节选)第3段。 乐府诗是汉魏六朝时期重要的诗歌类型,其继承了《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讲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其中有两首叙事诗被誉为乐府双壁一首是《木兰诗》另一首就是《孔霍东南飞》。与《氓》相似,《孔雀东南飞》也讲述了一桩爱情婚姻悲剧,但造成悲到的原因并非男主人公的始乱终弃,而是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这首诗篇幅较长,故事性强,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保留了较多的民歌色影,特别是人物对话,大都是浅白的口语,并不难懂。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以及运用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这首诗很善于刻画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表现。如府吏举言谓新妇几句和低头共耳语几句,意思大体相同,却不能互换;又如面对母亲、兄长的劝嫁,兰芝对母亲是含泪答,对兄长则是仰头答。阅读时注意体会古诗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复音词,如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逼迫兼弟兄均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起陪衬作用。这样的复音词我们称为偏义复词。诵读诗歌时,注意体会这些词的语义特点,想想现代汉语中有没有这样的词语。 唐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李白、杜甫是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伟大诗人。李白擅长古体诗:杜甫诸体皆擅,在律诗方面成就尤高。《蜀道难》是杂言古体诗,格律不拘,形式灵活。这首诗想象奇特,笔意纵横,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创作特点。诵读时,一方面要感受杂言古体诗的参差错落之美,另一方面要想象作者笔下蜀道的雄奇险峻,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蜀相》是七言律诗,结构严整,法度森然。这首诗抒写作者游览武侯祠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的称颂及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也暗含着感时忧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全诗情感深沉悲壮,有厚重的历史感。学习时要反复诵读涵泳,并联系《出师表》等文,加深对诗人情志的理解。背诵课文。 这两首宋词都以城市为表现对象,一写承平盛世,一写劫后孤城,内容不同,意趣亦相异。(重要!!!)《望海潮》开头总览杭州的优越位置和悠久历史,接着描绘此地风景的优美、市井的繁华以及人民生活的平和安乐。这首词采用铺叙的写法,以点带面,虚实相间,渲染烘托,形成一种畅达流利的气势。同样是歌咏城市,《扬州慢》则聚焦于扬州今昔盛衰的对比。词人一面描摹眼前景象,一面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和悲哀,强化了兵火劫后的沉痛心情。柳永和姜夔都是深谙音律的词人,《望海潮》和《扬州慢》的词牌分别为二人首创,两首词作也极富声韵之美。诵读时要细加体会。 四、研习任务诵读和欣赏本单元所选的诗词名作,结合已经学过的古诗词,联系当代文化生活中有关古诗词诵读的现象,想一想:在现代忙绿的生活中,古诗词究竟是必需品还是调味品?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你能看到哪些古诗词的“渗透”?你感觉古诗词的学习到底对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有哪些帮助?……围绕这些问题,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为主题,举办一次班级研讨会,结合学习古诗词的心得,提炼观点,推选代表在会上发言。 中国的古典诗歌以抒情诗为主,也有一些侧重叙事的诗作,如《氓》和《孔雀东南飞》。这两首诗都是讲述古代婚姻爱情悲剧的民歌。试分别梳理它们的情节,从人物形象、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比较两首诗作的异同。 借助想象,置身诗境,通过对意象的揣摩和对意境的体察,把握诗歌的主旨,是鉴赏古典诗歌的重要方法。从以下两项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1.古典诗词多以虚实相生的手法营造艺术境界,如《蜀道难》写实与想象交织,写出蜀道之“难”,形成迷离倘恍、奇丽峭拔的诗歌境界。从本单元中另外选取一首诗歌,探究诗人是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的。2.阅读古典诗词,要把握作品中意象的特点,揣摩其组合方式,体会独特的意境。反复诵读品味《望海潮》(东南形胜)和《扬州慢》(准左名都)两首词,比较二者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 选择本单元所学的一首诗歌,或拓展阅读下面所列古代诗词,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鉴赏文章。可从语言,构思,意像,情感等方面选择一两个角度,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分析自己阅读欣赏获得的审美体验。在此基础上,全班合作,编一本《古典诗词鉴赏集》。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编排,如体式、题材、时代,风格流派等。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王实甫《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 五、知识体系1、虚实结合1)什么是“虚”指诗歌中的假想之景,想象之景,回忆之景,是诗人主观想象的部分。虚写包括以下三类:神仙鬼怪或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李白的地崩山推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五丁开山的传说把自然力加以神化,是虚写;苏轼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是写词人与亡妻梦中相见的悲喜之景,是虚写。现实已逝之景。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现在不在眼前。苏轼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但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写。设想的未来之景。这类虚景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设想的别后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醉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这是虚写。2)什么是“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眼前之景、现实之景,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绝、水之湍急咆哮,是实写。《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写两人(一对恋人)分别的情景,是实写。3)“虚”与“实”的关系虚实对比。虚景和实景,有时是相反相成,彼此对比,从而突出中心。姜夔《扬州慢》中,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几句,写词人初次经过扬州城,在著名的竹西亭解鞍下马,走在漫长的扬州路上,见到的是长得旺盛的荠麦。“春风十里”出自杜牧《赠别》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诗句,这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景象。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解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普盛今衰的感慨。虚实互为烘托。虚景和实景,有时是相辅相成的,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欧阳修《踏莎行》中,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然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片写实,通过初春景象烘托行人的离愁别绪。下片写虚,通过设想思妇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状,来写愁思。妻思夫,夫念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实中见虚,凭虚处传神。实景和虚景,有时是从实处着笔,实中见虚,凭虑处传神。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实景,所绘之景如在眼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由实见虚,把景物与心胸连成一片,从视野的开阔,可以想见抱负和气度的远大。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是实写,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虽也是童子的回答,看似实写,实则虚言,写出了隐者的品格,也抒发了诗人未见其人的怅惘之情和对隐者的敬慕之意。4)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作为一种表达技巧,它的艺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与诗歌形象、意境、主旨的关系上。具体来说,有以下作用:使作品中的形象更丰满。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外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去年今日是虚景,今年今日是实景。虚景人面桃花相映红,塑造了一位艳若桃花、光彩照人的少女形象。实景桃花依旧笑春风则空余美景,人已沓然。以虚衬实,更加突出了那段关好的回忆、那位明媚的少女形象,使人顿生怅悯之情。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常建《三日寻李九庄》: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前两句叙述,雨歇之后舟行溪中,后两句写朋友居处的环境。从题目中的字可知,后两句所写景物是舟行途中对目的地的遥想,是根据故人对他的居住处所的诗意介绍而生出的想象。这番遐想,使得这首本来容易写得比较平直的诗增添了曲折的情致和隽永的情味,从而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清尽致。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词的上片从吹角连营开始虚写,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使兵士们欢欣鼓舞,他们饱餐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在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下片能续虚写,将军率领铁骑,风驰电掣般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敌人纷纷落马,狼狈溃退。这番想象,突出地展示了词人的壮志,但现实却是可怜白发生,这是一句沉痛的慨叹!壮与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对照,在这对照中,词人报效无门的悲愤就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漓尽致了。 2、动静结合动静结合:诗歌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就是对事物、景物作动态和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别有意味的情趣。有以静衬动的,有以动衬静的,也有动静互相衬托的。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