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202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202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1页
    新教材202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2页
    新教材202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3页
    新教材202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4页
    新教材202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5页
    新教材202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6页
    新教材202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7页
    新教材202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8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堂教学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上计制,官员赏罚,中央集权,御史大夫,巡视监察,阶级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 2.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官员选拔制度(1)西周至春秋:实行世官制,官位世袭,贵族世代垄断高官。(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争霸图强,纷纷鼓励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3)秦朝:官员选拔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4)两汉:推行______。①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②察举分常科和特科。③察举制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④此外,积功劳为官和征辟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
    (5)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___________,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2.官员考核办法(1)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______,上计考核的结果是________的依据。(2)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曹魏、_____、北朝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都流于形式。
    3.官员监察制度(1)中央监察:秦汉建立了以_________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2)地方监察:汉武帝为加强_________,澄清吏治,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_____一人。刺史品级不高,但权力很大,代表皇帝巡行郡国,依朝廷规定的监察法规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此后,________制度一直延续下来。
    【点拨】西汉的察举制是地方推举孝廉到中央,中央经过考核最终完成选官用官的选拔方式,是一种门阀士族垄断的制度,没有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因此不利于中央集权。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官员选拔——科举制(1)背景:①南北朝以来,_____________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②统治者为适应社会________的变化,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确立:隋唐统治者将科举制作为官员选拔的新制度。(3)特点:以_____考试选拔人才。(4)考试类型:_____和常举。(5)发展: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取士不问_____”,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2.官员考核(1)考核部门:隋唐官员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宋朝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2)考核时间: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______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县巡行考察。(3)考核内容:唐朝以_____和_____为标准考核官员,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
    3.官员监察(1)隋唐______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______,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对地方有巨大的威慑作用。(2)宋朝承唐制设______,地方划分__作为监察区。宋朝监察制度的重要变化是________,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
    【提醒】宋朝以前,谏官劝谏的对象是皇帝,御史弹劾的对象则为官员,谏诤对事,弹劾对人。宋神宗元丰改制时则规定谏官的职责可以同掌讽喻规谏,谏官有权监督大臣。此后,谏官的主要对象改为官员,出现了“台谏合一”的趋势,体现了宋朝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三、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元朝的官员选拔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后恢复科举制,但仍然时断时续。2.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科举制(1)科举考试分为_____、_____与殿试三级。参加考试的主要是_______和府、州、县学的学生等。考试从________中命题。
    (2)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中者称为“_____”。(3)会试由_____主持,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举人考中者称为“_____”。(4)殿试在会试后举行,名义上由皇帝主持,贡士通过者为“_____”。
    3.官员考核制度(1)明朝:①考核有考满和考察。②考满:分“_____”“再考”“_____”,以考核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作为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③考察:包括朝觐考察和京察,重在查处官员的___、___和不作为。(2)清朝:实行考课制度,包括三年一次的____和____,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
    4.官员监察制度(1)元朝:监察机构严密,中央设有______,地方设有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2)明朝:①都察院监察御史不仅负责纠察________,还代皇帝巡按各省。②六科给事中负责________与大臣奏疏的________,稽查六部百司之事。③御史和给事中都权重秩轻。
    (3)清朝:将_____并入都察院,停止了派御史巡按各省的做法,但都察院作为皇帝“耳目风纪之司”监察百官的职能没有改变。【拓展】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进行奖惩的依据;唐朝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朝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相成。这些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探究一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材料一 东汉时期,选官制度经发展而趋于严密,察举制度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光武帝重申德行为首,这时候的主要特点是“以德取人”。到了东汉顺帝时,出现了“以文取人”的变化,即把某种专门知识的程序化考试,作为认定官员资格的手段。到了东汉末期,王朝和社会日益陷入深刻的矛盾之中,察举制度的实施也遇到了深刻的危机,
    出现了“以名取人”和“以族取人”的现象。“以名取人”即长官举荐要考虑到士人的名望,士人也着意于培养这种名望。“以族取人”,就是在举荐的时候,更加考虑到士人家族的名望,论族姓阀阅。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察举的公平性,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覆亡,两汉的察举制也随之瓦解。——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时期察举制度标准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教你读史】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可以看出,察举制度在东汉时期的选官标准由“以德取人”到“以文取人”,再到“以名取人”和“以族取人”,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我的结论】变化:从“以德取人”到“以文取人”,再到“以名取人”和“以族取人”。原因:儒家思想的影响;察举制自身的弊端;东汉末年社会政治局势动荡;世家大族的崛起。
    材料二 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或以五升四,以六升五;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或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矣。是以吏部不能审定覈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谓免乖失及法弊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下品无高门,上品无寒士。”南朝至于梁、陈,北朝至于周、隋,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而九品及中正至开皇中方罢。——(唐)杜佑《通典》
    (2)根据材料二,分析九品中正制实行的影响。【教你读史】根据材料二中“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则降下之”“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下品无高门,上品无寒士”等信息概括即可。
    【我的结论】 九品中正制实行前期(魏至晋),中正官任人得宜,以才品取人,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期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用人局面。
    材料三 (隋炀帝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的主要特点。【教你读史】根据材料三中“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概括即可。
    【我的结论】 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探究二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材料一 唐初,中央设御史台,由正三品御史大夫为长官,设正四品御史中丞二人为辅佐。御史台的职权是“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御史台下设三院:台院,侍御史属之,“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殿院,殿中侍御史属之,“掌殿廷供奉之仪式”;察院,监察御史属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郡,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唐初全国分为十个监察区,称十道(后增为十五道),每道设监察御史一人(先后称为按察使、采访处置使、观察处置使等),专门巡回按察所属州县。
    宋代中央沿袭唐制,并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摘编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前代相比,唐、宋监察制度有何重要发展?
    【教你读史】唐代依据材料一中“唐初,中央设御史台……御史台下设三院:台院……殿院……察院……唐初全国分为十个监察区,称十道”归纳出从中央到地方,监察机构更加完备;根据材料一中“专门巡回按察所属州县”归纳出监察机构和御史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宋代根据材料一中“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可得出增加对御史的任职资格限制;根据材料一中“月课”“辱台钱”可得出强化御史的监察职责、台谏合一。
    【我的结论】唐朝:从中央到地方,监察机构更趋完备;监察机构和御史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宋朝:增加对御史的任职资格限制;强化御史的监察职责;台谏合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对监察人员的任用作了很多规定。在监察官的使用方面,“久则情亲而弊生,望轻而法玩”“二周年一替”都是古人对监察官使用期限的认识和规定,另外,《监察六事》《巡按六察》《设立宪台格例》《互察法》等规定了监察官的职责。西汉时御史大夫虽然是“三公”之一,但其秩仅为二千石,而另“二公”为秩万石;唐代,监察御史是正八品;宋元明监察御史为七品,也就相当于知县……——摘编自曹凯旋《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之借鉴》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对监察人员任用的主要特点。【教你读史】依据材料二中“古人对监察官使用期限的认识和规定”可知,监察官有明确的任职期限;依据材料二中“《监察六事》《巡按六察》《设立宪台格例》《互察法》等规定了监察官的职责”可知,从法律角度规定监察官职责;依据“宋元明监察御史为七品,也就相当于知县”归纳出监察官品秩较低。
    【我的结论】监察官有明确的任职期限;从法律角度规定监察官的职责;监察官员的品秩较低。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1)基本特征:①监察机构是皇帝的御用工具。②历代统治者注重监察官的遴选,皇帝握有最高监察权。 ③监察活动法律化,监察方式多样化。④监察机构独立,自上而下垂直监察。⑤监察官秩卑、位尊、权重、赏厚,凭实绩黜陟,考核严格。⑥允许风闻言事。⑦监察权与行政权逐渐混淆。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演示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培养·史学思维,1选官制度,豪强大族,中央集权,2考核制度,3监察制度,御史大夫,1隋唐,2宋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集体备课ppt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标素养,知识概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文课件ppt,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标展示•定方向,基础必备•探新知,洋务运动,经济特科,时务策,大学堂,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文官考试,考试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