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内蒙古自治区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内蒙古自治区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内蒙古自治区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内蒙古自治区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9世纪,细菌学家发现结核杆菌并证明该菌为人类结核病的病原菌。结核杆菌是一种需氧菌,可侵染全身各器官,但以引起肺结核多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核杆菌和人体肺细胞所需的ATP均主要来自线粒体
    B.结核杆菌和人体肺细胞均属于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
    C.结核杆菌和人体肺细胞的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均是染色质
    D.结核杆菌和人体肺细胞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结构
    2.膳食纤维是指人类消化系统不能分解和吸收的植物性食物成分。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包括纤维素、果胶等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膳食纤维属于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
    B.纤维素是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之一
    C.膳食纤维能取代其他营养成分,可降脂减肥
    D.纤维素和淀粉等大分子物质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3.酸性葡萄糖苷酶能分解糖原,当溶酶体中缺乏该酶时,溶酶体吞噬的糖原不能被分解,糖原大量堆积在次级溶酶体内使其肿胀,最终导致溶酶体破裂,酶漏出,严重破坏组织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完整的生物膜系统能够保证细胞内同时进行多种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
    B.溶酶体合成的酸性葡萄糖苷酶不足是溶酶体中缺乏该酶的原因之一
    C.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功能
    D.正常机体的肝脏细胞的溶酶体中含有较多的酸性葡萄糖苷酶
    4.鱼螺是一种半透膜,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现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10%蔗糖溶液,排出鱼螺内的空气,并扎紧开口,然后将鱼鳔浸没在盛有20%蔗糖溶液的容器中。下列各项能正确表示鱼鳔内蔗糖溶液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5.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中提取了脂肪酶。通过检测发现,脂肪酶液能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脂肪酶在55~65℃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B.可将脂肪酶保存在低温和最适pH条件下
    C.蛋白酶能催化脂肪酶水解
    D.脂肪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6.生物体从细胞到系统,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维持ATP含量相对稳定的现象称为ATP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TP稳态通过ATP的水解与ATP的合成来实现
    B.人体在运动和安静时均能维持ATP稳态
    C.植物根细胞遭受长期淹水胁迫,可能难以维持ATP稳态
    D.乳酸菌细胞维持ATP稳态过程中伴随着乳酸和CO2的产生
    7.在科学研究中,生物的呼吸方式和呼吸底物可通过呼吸商(RQ)来推测, RQ是指单位时间内,生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 CO2量与消耗的 O2量的比值。某种微生物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测定其RQ值,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时,该微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
    B.AB段,该微生物产生的酒精逐渐增多
    C.BC段,该微生物的无氧呼吸逐渐减弱
    D.C点后,该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8.大棚种植在丰富人们的餐桌时,也面临着一些种植问题。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下列措施及目的合理的是( )
    ①施肥后进行适量灌溉,有利于农作物吸收无机盐
    ②适当增大温室中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农作物积累有机物
    ③及时清除温室薄膜上的水汽,有利于增加自然光照强度
    ④温室中,定期施加CO2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⑤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速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9.Bcl-2家族是调节细胞凋亡的重要蛋白家族。其中既有促凋亡蛋白,也有抗凋亡蛋白。Bel-2家族介导的细胞凋亡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促凋亡蛋白和抗凋亡蛋白均在核糖体上合成
    B.凋亡信号会抑制抗凋亡蛋白的合成,促进促凋亡蛋白的合成
    C.小鼠成熟红细胞接收凋亡信号后,其促凋亡蛋白基因开始表达
    D.促凋亡蛋白改变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
    10.雄果蝇的某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不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
    B.该细胞不一定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C.该细胞不一定含有X染色体
    D.该细胞不一定含有染色体组
    11.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异花传粉就是杂交,其后代可能出现显性性状或隐性性状
    B.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C.两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 A 和 A 不属于等位基因,C和c属于等位基因
    12.已知某二倍体植物(AaBb)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异。Ⅰ、Ⅱ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中基因B 所在染色体片段来自其他染色体。已知图示变异不影响配子及个体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变异一般不会改变细胞中的基因数目
    B.该植株自交一代,子代中含有 16 种基因型
    C.若无图示变异,基因A/a与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该植株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正常的占 1/4
    13.下图为某男性生殖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结构模式图,其中Ⅰ为两条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为非同源区段。不考虑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中Ⅰ区段上基因的遗传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相同
    B.位于Ⅱ1和Ⅱ2区段的基因只能分别遗传给女性和男性
    C.该细胞中性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D.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位于Ⅱ1区段
    14.赫尔希和蔡斯设计并实施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④分别用含有32P和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②⑤为搅拌器,其作用是使 DNA 和蛋白质分离
    C.③⑥为离心管,上清液中含有噬菌体,沉淀物中不含噬菌体
    D.32P标记组和35S标记组的放射性分别主要分布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
    15.农作物穿梭育种法是利用地理上不同生态环境条件,把不同育种世代材料交替在异地种植、杂交、选择、鉴定,从而获得新品种的育种方法,该方法可广泛用于小麦、水稻等作物的育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穿梭育种利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
    B.不同地区作物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差异
    C.穿梭育种提高了种群优势基因的基因频率
    D.穿梭育种能打破生殖隔离,实现不同物种的基因交流
    16.图甲所示家庭中母亲为患者,该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将家庭成员的基因进行凝胶电泳,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Ⅰ-2、Ⅱ-3和Ⅱ-4 均携带致病基因,d个体对应Ⅰ-1
    C.区段1为正常基因所在区段,区段2为致病基因所在区段
    D.Ⅱ-3与只含有区段 1基因的男性结婚,生出患儿的概率为1/4
    17.膜电位在神经元通讯中起着重要作用,产生膜电位的离子主要是Na+和K+。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转变为静息状态的是(    )
    A.   B.  
    C.   D.  
    18.临床上,空腹血液生化检测可为患者的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某患者空腹血液生化检测的部分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参考范围
    单位
    I-
    0.0018
    0.0030~0.0040
    mg·mL-1
    Ca2+
    1.60
    2.25~2.75
    mmoL·mL-1
    血糖
    3.2
    0.8~1.2
    g·L-1
    A.该患者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健康人体内的
    B.该患者可能会出现抽搐的症状
    C.该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受体敏感度低于正常人的
    D.该患者可能会时常出现畏寒、情绪低落等症状
    19.某地疾控部门对某疫苗的接种做了如下说明:①本次使用的是全病毒灭活疫苗;②免疫程序为2针,至少间隔14天,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灭活的病毒能在人体内发挥抗原的作用
    B.肌肉注射疫苗后,疫苗首先会进入人体的组织液
    C.接种第2针后,人体内的浆细胞有一部分是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
    D.疫苗的防治作用原理与注射康复者的血清提取物救治患者的原理相同
    20.NAA、IAA、2,4-D是三种生长素类调节剂。为探究这三种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某实验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选用的月季插条不能保留幼叶或芽
    B.2,4-D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300mg·L-1
    C.IAA浓度为200mg·L-1时,根长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
    D.这三种调节剂均能促进月季插条生根且作用效果相同
    21.生物的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下列各项所描述的种群特征,其中能直接决定生物种群密度的是(    )
    A.某地男性人口占比51.73%,女性人口占比48.27%
    B.某岛屿上社鼠中的雌鼠在9~11月份生存能力低于雄鼠的
    C.大型海鸟信天翁每隔两年繁殖一次且每窝只产一个蛋
    D.某湖泊中鲫鱼的幼年、成年、老年个体数的比例为1∶1∶1
    22.生态小组对某湖泊中的鲫鱼和鲤鱼的种群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调查,并记录了其α值(当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₃时刻后,鲫鱼种群的增长曲线为“J”形
    B.t₃时刻后,鲤鱼的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C.在调查期间,鲫鱼的种群数量持续增多
    D.t2~t₃时段,鲤鱼的种群数量持续下降,t₃时达到最小
    23.某果园中出现了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其取代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果树的生长造成了危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种杂草与原有的杂草存在竞争关系
    B.该种杂草可能是外来物种,有利于果园群落的稳定
    C.杂草种类发生改变后,该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D.该种杂草取代原有的杂草,有利于果树增产
    24.中国将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循环指的是CO2及含碳有机化合物的循环
    B.植树造林能通过促进②过程来加速实现碳中和
    C.丙作为分解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碳在①②③④过程中的传递形式主要是CO2
    2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都是十分必要的。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以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C.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D.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比沙漠生态系统的快

    二、综合题
    26.某实验小组将花生种子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期检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的相对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花生种子中,脂肪的主要功能是 。
    (2)检测花生种子中的脂肪时所常用的染液是 ,制片过程中常用50%的酒精溶液,其作用是 。
    (3)经检测,花生种子萌发初期(AB段)糖类含量增加,据图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O”或“H”)。
    (4)种子萌发到BC段时,干重反而降低,可能是由于该阶段的幼苗 (答出1点)。C 点以后,幼苗干重增加,必须满足的外界条件是 (答出1点)。
    27.在运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汗淋漓,长时间比赛后可能会出现饥饿感等身体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员比赛后,机体会积累过多乳酸,但血浆pH 可以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 。
    (2)请在图中画出运动过程中机体的尿量和抗利尿激素分泌量的变化趋势。
    (3)运动结束后,运动员饥饿感倍增,血糖浓度下降,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枢兴奋,促进胰岛A细胞合成和分泌 ,从而促进 ,使血糖浓度上升。
    (4)运动时,机体毛孔打开,增加排汗。当运动刚结束时,运动员不能立即进行冷水降温,从体温调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
    28.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科学家在研究生物的捕食现象时,发现了很多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上野兔众多,狼能够依据野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野兔,野兔也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以上包含的信息类型是 。若要调查草原上野兔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在调查过程中。若狼的种群密度增加,导致野兔被捕食数增加,则野兔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可能会比其实际种群密度 (填“偏高”或“偏低”)。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最高营养级的捕食者与初级消费者在捕食获取能量后。两者同化能量的去向的区别是 。
    29.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花瓣颜色有紫红色、粉红色、白色三种,受两对等位基因 A/a、B/b的控制。让两株粉红花植株进行杂交,F1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红花:粉红花:白花=1:2:1,让F1紫红花植株自交得到F2,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红花:粉红花:白花=9:6:1。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粉红花植株是 (填“纯合子”或“杂合子”),F1粉红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
    (2)让 F2中的植株甲自交,统计后发现植株甲的后代中紫红花植株:粉红花植株=3:1。据此推测,植株甲的基因型可能是 。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 F1中出现一株正常花冠突变体乙(基因型为Dd),其变异情况如图所示。已知正常花冠(D)对微型花冠(d)为显性,基因D/d位于图中染色体上,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且变异位置不涉及基因D/d。
      
    ①植株乙发生的具体变异类型是 。
    ②已知只含异常染色体的花粉不具有受精能力。为探究异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是 D还是d。研究人员让植株乙自交。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请写出预期结果及结论: 。
    30.研究深海独特的生态环境对于开发海洋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科学家从深海冷泉附近的沉积物样品中分离、鉴定得到拟杆菌X,然后使用不同碳源的培养基对拟杆菌X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拟杆菌X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水、碳源、 等四类,对培养基通常采用 法进行灭菌。为了检测灭菌是否合格,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2)图乙表示使用不同接种方法后培养拟杆菌X的实验结果,图乙中能用于拟杆菌X计数的是培养基 (填序号),该培养基对应的接种方法是 。
    (3)据图甲分析,在培养8天后,不同培养基中拟杆菌X的种群密度基本达到了稳定,其原因是 。
    (4)据图甲分析,若要尽快扩大培养拟杆菌X,最好选择以 为碳源的培养基。
    31.科研人员将寒带地区海鱼体内的抗冻基因导入千禧果(一种番茄品种)细胞,成功培育出抗冻千禧果。下图为培育过程中使用的 Ti质粒示意图,其中 Vir区的基因活化能促进T-DNA的加工和转移。回答下列问题:
      
    (1)将抗冻基因的mRNA逆转录后,再进行PCR可获得抗冻基因,该过程中所需要的酶是 。每次PCR循环分为3步。其中所需温度最低的一步的目的是 。
    (2)抗冻基因不能直接导入受体细胞,需要构建抗冻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抗冻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 (答出1点)。
    (3)选择图中 Ti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不能选择限制酶Ⅱ切割 Ti质粒。原因是 。最好选择限制酶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4)为筛选成功导入抗冻基因的千禧果细胞,最好在培养基中添加 ,将成功转化的千禧果细胞诱导培育成植株,最后在 条件下筛选出具有抗冻性状的干禧果植株。

    参考答案:
    1.D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为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结构,并且均以DNA为遗传物质。
    【详解】A、结核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A错误;
    B、结核杆菌为细菌,为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人体肺细胞属于细胞结构层次,B错误;
    C、结核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质,C错误;
    D、结核杆菌为原核细胞,人体肺细胞为真核细胞,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结构,D正确。
    故选D。
    2.D
    【分析】纤维素是多糖,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人体无法消化吸收,但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
    【详解】A、膳食纤维是结构多糖,无法为人体提供能量,A错误;
    B、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人体细胞内没有,B错误;
    C、膳食纤维无法被人体消化吸收,不能取代其他营养成分,C错误;
    D、纤维素和淀粉等大分子物质及其单体,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正确。
    故选D。
    3.B
    【分析】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详解】A、完整的生物膜系统能够保证细胞内同时进行多种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A正确;
    B、酸性葡萄糖苷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不是溶酶体合成的,B错误;
    C、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功能,是细胞的“消化车间”,C正确;
    D、肝脏细胞中储存有糖原,而酸性葡萄糖苷酶能分解糖原,故正常机体的肝脏细胞的溶酶体中含有较多的酸性葡萄糖苷酶,D正确。
    故选B。
    4.A
    【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相对含量高的地方向相对含量低的地方(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具有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10%蔗糖溶液,将鱼鳔浸没在盛有20%蔗糖溶液的容器中,因此鱼鳔内的蔗糖溶液低于外界,所以水分会通过渗透作用出鱼鳔,鱼鳔内蔗糖溶液浓度升高,当水进出达到平衡,鱼鳔内外蔗糖溶液相同,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D
    【分析】酶是活细胞中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在最适温度(pH)下,酶的活性最高;当温度(pH)低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pH)的升高而增强;当温度(pH)高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pH)的升高而减弱。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从温度为55~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可知,脂肪酶在55~65℃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A正确;
    B、在低温下,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所以可在低温和最适pH条件下保存,B正确;
    C、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能催化脂肪酶水解,C正确;
    D、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D错误。
    故选D。
    6.D
    【分析】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能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详解】A、ATP稳态通过ATP的水解与ATP的合成完成,即通过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实现,A正确;
    B、人体在运动和安静时,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故人体在运动和安静时均能维持ATP稳态,B正确;
    C、植物根细胞遭受长期淹水胁迫,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有毒害作用,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可能难以维持ATP稳态,C正确;
    D、乳酸菌细胞维持ATP稳态过程中伴随着乳酸的产生,但不会产生CO2,D错误。
    故选D。
    7.A
    【分析】1.有氧呼吸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细胞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2.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还原氢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详解】A、A点时,RQ>1,说明此时该生物释放的 CO2量大于消耗的 O2量,因而可推测,该生物存在产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有可能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
    B、AB段,RQ值大于1且逐渐增大,释放的二氧化碳量逐渐增多,说明该微生物的无氧呼吸逐渐增强,产生的酒精逐渐增多,B正确;
    C、BC段,RQ值大于1且逐渐减小,释放的二氧化碳量逐渐减少,该微生物无氧呼吸逐渐减弱,有氧呼吸逐渐增强,C正确;
    D、C点后,RQ值等于1,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等于消耗的氧气量,该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故选A。
    8.A
    【分析】大棚种植蔬菜主要通过提高光合速率和降低呼吸速率来增加有机物的积累,提高蔬菜产量。
    【详解】①根部细胞一般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施肥后进行适量灌溉,能使无机盐溶在水中,有利于农作物吸收无机盐,①正确;
    ②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温室栽培时夜间适当降温,白天适当升高温度,增大昼夜温差,可降低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增强光合作用,从而有利于农作物积累有机物,②正确;
    ③及时清除温室薄膜上的水气,可以减少光照的反射等,有利于增加自然光照强度,③正确;
    ④定期在温室中施放二氧化碳,可以保证二氧化碳供应,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④正确;
    ⑤白光属于复合光,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只允许红光透过,导致色素可吸收的光质减少,反而会降低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⑤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确,即A正确。
    故选A。
    9.C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个体的生命历程。
    【详解】A、促凋亡蛋白和抗凋亡蛋白均为蛋白质,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A正确;
    B、由图可知,凋亡信号会抑制抗凋亡蛋白的合成,促进促凋亡蛋白的合成 ,最终促进细胞凋亡,B正确;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核糖体,所以不会发生基因表达的过程,C错误;
    D、细胞内的促凋亡蛋白活性增强,可增强线粒体膜的通透性,促进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一种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D正确。
    故选C。
    10.D
    【分析】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类似有丝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
    【详解】A、雄果蝇某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其他时期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细胞不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
    B、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着丝粒分离,不含姐妹染色单体,在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该细胞不一定含有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
    C、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可能不含X染色体,因此该细胞不一定含有X染色体,C正确;
    D、该细胞无论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含有染色体组,只是染色体组数目可能不相同,D错误。
    故选D。
    11.D
    【分析】显性性状是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隐性性状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当显性性状对隐性性状是完全显性时,杂合子表现出显性性状。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详解】A、有的植物是同株异花传粉,这种情况下异花传粉属于自交,A错误;
    B、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B错误;
    C、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C错误;
    D、等位基因是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大小写字母表示,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 A 和 A 不属于等位基因,是相同基因,C和c属于等位基因,D正确。
    故选D。
    12.B
    【分析】题图分析:1号和2号是一对同源染色体,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他非同源染色体的片段,即发生过程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
    【详解】A、图示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该变异一般不会改变细胞中的基因数目,A正确;
    B、该植株产生的配子类型有AB、a、ABb、ab,其自交一代,子代中含有的基因型种类为3×3=9种,B错误;
    C、若无图示变异,基因A/a与B/b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该植株产生的配子类型有AB、a、ABb、ab,且比例均等,可见染色体正常的配子占1/4,D正确。
    故选B。
    13.C
    【分析】题图分析,Ⅰ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位于该区段上的遗传,可能在性别之间存在差异。Ⅱ1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该遗传病没有显隐性关系,男患者的后代男性都是患者,表现为限男性遗传。Ⅱ2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位于该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女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女性正常,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正常;位于该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患者的父亲、儿子一定是患者,男性正常,母亲、女儿一定正常。
    【详解】A、该细胞中,位于X染色体Ⅰ区段上的基因只能遗传给女性,位于Y染色体Ⅰ区段上的基因只能遗传给男性,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不同,A错误;
    B、位于Ⅱ1和Ⅱ2区段的基因只能分别遗传给男性和女性,B错误;
    C、图中X和Y染色体存在同源片段Ⅰ,因此,该细胞中性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是成对存在的,C正确;
    D、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Ⅱ2区段,D错误。


    14.D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T2噬菌体为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即①④分别用含有32P和35S的大肠杆菌培养,A错误;
    B、②⑤为搅拌器,其作用是使 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离,B错误;
    C、③⑥为离心管,上清液中含有噬菌体,沉淀物中含有的噬菌体在细菌内,C错误;
    D、32P标记组和35S标记组的放射性分别主要分布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该实验结果说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进入细菌的是DNA,蛋白质未进入,D正确。
    故选D。
    15.D
    【分析】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其实验流程为:杂交→自交→选优→自交。杂交育种的原理为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杂交育种优缺点: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穿梭育种法是利用地理上不同生态环境条件,把不同育种世代材料交替在异地种植、杂交、选择、鉴定,从而获得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可知,穿梭育种利用的主要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
    B、两个地区的环境不同,导致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因此不同地区的作物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差异,B正确;
    C、穿梭育种经过不同的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而提高作物种群中优势基因的基因频率,C正确;
    D、穿梭育种打破了地理隔离,实现了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D错误。
    故选D。
    16.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结合电泳图谱可知,d表示Ⅰ-1,其他三人均为杂合子,可见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Ⅰ-2、Ⅱ-3和Ⅱ-4 均携带致病基因,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三人的基因型均为Aa,d对应Ⅰ-1,基因型为aa,B正确;
    C、电泳图谱显示d和其他三个个体均不同,因而可知d代表患者,而区段1为正常基因所在区段,区段2为致病基因所在区段,C正确;
    D、Ⅱ-3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只含有区段 1基因的男性(基因型可表示为AA)结婚,则不会生出患病孩子,D错误。
    故选D。
    17.B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详解】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当恢复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8.C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的内涵包括内环境中化学组分以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详解】A、该患者血液中I-含量过低,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在负反馈作用的影响下,该患者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高于健康人体内的,不符合题意,A错误;
    B、该患者血液中Ca2+浓度过低,可能会出现抽搐的症状,不符合题意,B错误;
    C、该患者血糖浓度高的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受体敏感度降低或胰岛B细胞受损影响了胰岛素的分泌,符合题意,C正确;
    D、该患者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物质代谢慢,产热量低,因而可能会时常出现畏寒、情绪低落等症状,D错误。
    故选C。
    19.D
    【分析】1.体液免疫主要针对的目标是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细胞免疫直接对抗入侵的病原体、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癌细胞和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2.免疫系统具有防御、监控和清除功能;人体有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其中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A、病毒灭活疫苗是将病毒通过化学方法失去感染力和复制力,但仍保持该疫苗的抗原特性,即灭活的病毒可作为抗原,在人体内发挥抗原的作用,A正确;
    B、肌肉注射疫苗后,疫苗首先会进入人体的组织液,而后随着体液进行传递,B正确;
    C、接种第2针后,人体内的浆细胞有一部分是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还有一部分是由抗原刺激B细胞经过增殖、分化产生,C正确;
    D、在接种疫苗后,抗原物质会直接进入内环境,引起体液免疫反应,产生浆细胞、记忆细胞,并由浆细胞产生抗体,而注射康复者的血清提取物救治患者是利用了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原理设计的,属于被动免疫,D错误。
    故选D。
    20.C
    【分析】与对照组相比,使用生长调节剂后若根长大于对照组,说明为促进生长,若根长小于对照组,说明为抑制作用。
    【详解】A、幼叶或芽能产生生长素,可促进插条生根,因此为保证月季插条的成活,选用的插条可以保留少量幼叶或芽,A错误;
    B、在实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2,4-D浓度为300mg·L-1时,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效果最明显,但实验中2,4-D的浓度梯度较大,300mg·L-1不一定是最适浓度,B错误;
    C、与对照组相比,IAA浓度为200mg·L-1时的根长最长,即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C正确;
    D、与对照组相比,NAA浓度为500mg·L-1时,根长小于对照组,说明NAA表现为抑制插条根的生长,而其它生长调节剂在不同浓度下表现为促进作用,D错误。
    故选C。
    21.C
    【分析】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详解】A、某地男性人口占比51.73%,女性人口占比48.27%,属于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不能直接决定生物种群密度,A错误;
    B、某岛屿上社鼠中的雌鼠在9~11月份生存能力低于雄鼠的,某些个体的死亡,不是种群特征,B错误;
    C、大型海鸟信天翁每隔两年繁殖一次且每窝只产一个蛋,属于出生率,能直接决定生物种群密度,C正确;
    D、某湖泊中鲫鱼的幼年、成年、老年个体数的比例为1∶1∶1,属性年龄组成(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不能直接决定生物种群密度,D错误。
    故选C。
    22.C
    【分析】α值表示当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故α>1,说明种群数量增加,α<1,说明种群数量减小,α=1,说明种群数量不变。
    【详解】A、t3时刻后,鲫鱼种群的α值保持不变且大于1,说明其增长曲线为“J”形,A正确;
    B、t3时刻后,鲤鱼种群的α值保持不变且等于1,说明其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B正确;
    C、鲫鱼种群在0 ~ t2时段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而在t2 ~ t3时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故在调查期间,鲫鱼的种群数量并不是持续增多,C错误;
    D、t2~t3时段,鲤鱼种群的α值小于1,说明其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并在t3时达到最小,D正确。
    故选C。
    23.A
    【分析】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例如,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
    【详解】A、该种杂草与原有的杂草竞争阳光、二氧化碳、水分、生存空间等资源,因此该种杂草与原有的杂草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
    B、该种杂草取代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变得单纯,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变弱,不利于果园群落的稳定,B错误;
    C、杂草种类发生改变后,该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C错误;
    D、该种杂草取代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果树的生长造成了危害,不利于果树增产,D错误。
    故选A。
    24.D
    【分析】碳循环过程中,双向箭头存在于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据此判断甲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
    【详解】A、碳循环是指碳元素的循环,A项错误;
    B、植树造林能通过①过程促进CO2的吸收,有利于实现碳中和,B错误;
    C、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C错误;
    D、碳在①②③④过程中的传递形式主要是CO2,在⑤过程中的传递形式主要是有机物,D正确。
    故选D。
    25.D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详解】A、外来物种可能成为入侵物种,破坏当地的物种多样性,会使当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A错误;
    B、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B错误;
    C、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C错误;
    D、同等强度干扰下,由于草原生态系统所处的环境条件相对较好,恢复力稳定性比沙漠生态系统强,因而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比沙漠生态系统的快,D正确。
    故选D。
    26.(1)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2) 苏丹Ⅲ染液 洗去浮色
    (3) 脂肪转变为糖类 O/氧
    (4)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强度低于呼吸作用强度) 适宜的光照、一定的矿质元素

    【分析】据图分析:油料种子含有较多的脂肪,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的脂肪会转变成糖类,脂肪含量减少,糖类与脂肪相比含有较多的O原子,所以有机物含量增加,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旺盛,糖类经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所以有机物的含量又减少,幼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有机物开始积累。
    【详解】(1)脂肪中氢的比例较高,储能能量多,在花生种子中,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2)检测花生种子中的脂肪时所常用的染液是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为洗去浮色,常用50%的酒精。
    (3)脂肪是花生种子中的主要储能物质,花生种子萌发时,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脂肪转化为糖类。脂肪中氧的含量远低于糖类的,转化为糖类时会消耗更多的氧。
    (4)种子萌发为幼苗后,其干重的增加依赖于光合作用,当幼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或者光合作用强度低于呼吸作用强度时,可出现BC段的变化。幼苗干重的增加(C点后),必须满足的外界条件有适宜的光照,一定的矿质元素(用于叶绿素、酶等的合成)等。
    27.(1)血浆中含有 HCO、H2CO3等物质(或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
    (2)如图所示(尿量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3)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立即进行冷水降温会导致皮肤毛孔关闭,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出,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分析】1、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详解】(1)运动员比赛后,由于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无氧呼吸补充一部分能量,因而机体会积累过多乳酸,但血浆pH 可以维持相对稳定,这是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如血浆中含有HCO3−、H2CO3等缓冲物质可以调节pH的相对稳定。
    (2)随着运动过程的进行,机体会排出大量的汗液,此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下丘脑的渗透压调节中枢兴奋,进而使抗利尿激素合成并释放增多,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使机体的尿量减少,二者的变化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3)运动结束后,运动员饥饿感倍增,此时血糖浓度下降,血糖下降的刺激一方面会使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通过血糖平衡中枢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也会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该激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上升,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4)运动时,机体毛孔打开,增加排汗。当运动刚结束时,运动员不能立即进行冷水降温,这是因为冷水降温情况下,相当于接受寒冷刺激,此时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会使皮肤毛孔关闭,同时汗腺分泌量减少,导致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出,使内环境稳态失调。
    28.(1) 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标志重捕法 偏高
    (2)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最高营养级的捕食者的同化量不会流向下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会流向下一营养级

    【分析】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详解】(1)动物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而狼的行为特征属于行为信息,即以上包含的信息类型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调查植物等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生物的种群密度的方法常用标志重捕法,因此要调查草原上野兔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野兔被捕食数量增加,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会减少,则密度种群的调查结果可能会比其实际种群密度偏高。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相邻两个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因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最高营养级同化能量的去向与其他营养级的区别在于最高营养级同化能量的去向中缺少流入下一营养级的环节,而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会流向下一营养级。
    29.(1) 杂合子 0
    (2)AABb或AaBB
    (3) 染色体片段缺失 若子代植株中正常花冠:微型花冠=1:1(或出现微型花冠),则异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是D;若子代植株全表现为正常花冠(或未出现微型花冠),则异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是 d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F1紫红花植株自交得到F2,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红花∶粉红花∶白花=9∶6∶1,该比例为9∶3∶3∶1的变式,因而可推测,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_B_,粉花植株为的基因型为aaB_和A_bb,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题意显示,两株粉红花植株进行杂交,F1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红花∶粉红花∶白花=1∶2∶1,共四份,因而可推测,亲本粉花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二者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可见F1粉花均为杂合子。
    (2)让 F2中的植株甲自交,统计后发现植株甲的后代中紫红花植株(A_BB或AAB_)∶粉红花(aaBB或AAbb)植株=3∶1。据此推测,植株甲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 F1中出现一株正常花冠突变体乙(基因型为Dd),其变异情况如图所示。已知正常花冠(D)对微型花冠(d)为显性,基因D/d位于图中染色体上,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且变异位置不涉及基因D/d。
    ①结合图示可以看出,植株乙中D/d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即发生的具体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②已知只含异常染色体的花粉不具有受精能力。为探究异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是 D还是d。研究人员让植株乙自交。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异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是 D,则含有D基因的花粉不能受精,则只有d花粉可以完成受精,而卵细胞类型有两种,因而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正常花冠∶微型花冠=1∶1。
    若异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是d,则含有d基因的花粉不能受精,则只有D花粉可以完成受精,而卵细胞类型有两种,因而自交后代的性状均表现为正常花冠。
    30.(1) 氮源、无机盐 高压蒸汽灭菌 将配制好的空白平板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其是否出现菌落
    (2) ② 稀释涂布平板法
    (3)拟杆菌X的种群密度达到K值
    (4)纤维素

    【分析】1、进行微生物纯培养时,人们需要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培养基,满足微生物对水、无机盐、碳源、氮源以及pH、O2、特殊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的需求。2、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方法各不相同,但是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的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详解】(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四类;对培养基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为了检测灭菌是否合格,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将配制好的空白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若培养基上无菌落产生,则灭菌彻底,反之则表示灭菌不彻底。
    (2)图乙中培养基①对应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而培养基②和③对应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培养基②上的微生物菌落数为30~300,培养基③上的微生物菌落数低于30,因此培养基②能用于拟杆菌X计数。
    (3)培养8天后,由于营养物质逐渐被消耗,拟杆菌X种群密度达到环境容纳量,培养液中的溶氧量和营养物质都有限,使种群密度达到稳定。
    (4)据图甲可知,以纤维素为碳源的培养基培养的拟杆菌X数量最多,故若要尽快扩大培养拟杆菌X,最好选择以纤维素为碳源的培养基。
    31.(1) 逆转录酶、Taq酶 使引物结合到互补DNA 链上
    (2)有利于抗冻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遗传给下一代;有利于抗冻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和发挥作用
    (3) 限制酶Ⅱ会破坏Vir区基因 影响目的基因的转移和表达
    (4) 四环素 低温(或寒冷)

    【分析】1、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首先将含抗冻基因的DNA和农杆菌的Ti质粒用相应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形成相同黏性末端,再用DNA连接酶连接获得重组质粒。
    【详解】(1)将抗冻基因的mRNA逆转录后,再进行PCR可获得抗冻基因,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PCR过程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即该过程中所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TaqDNA酶。每次PCR循环分为3步。依次为高温变性、低温复性和中温延伸,其中所复性过程需温度最低,该步骤的目的是使引物结合到互补DNA 链上。
    (2)抗冻基因不能直接导入受体细胞,需要构建抗冻基因表达载体,否则会被受体细胞的相关酶分解,可见,构建抗冻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保证抗冻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遗传给下一代(或有利于抗冻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和发挥作用)。
    (3)构建重组DNA分子时,限制酶Ⅰ会破坏四环素抗性基因影响后续的筛选,限制酶Ⅱ会破坏Vir区基因影响目的基因的转移,因此构建重组DNA分子时,选择的限制酶最好是限制酶Ⅲ。
    (4)为筛选成功导入抗冻基因的千禧果细胞,最好在培养基中添加四环素,可以筛选成功导入抗冻基因的千禧果细胞诱导培育成植株,最后在低温条件下筛选出具有抗冻性状的干禧果植株,相当于是实现了个体生物学鉴定的过程。

    相关试卷

    内蒙古自治区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内蒙古自治区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湖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湖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