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山西省晋城市多校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山西省晋城市多校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近年来,我国坚决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下列举措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是( )
A. 扩建化工园区 B. 鼓励植树造林 C. 深埋废旧电池 D. 提倡燃煤发电
2. 2022年,在贵州贵安大松山墓群的考古现场出土了很多精美的装饰品,有金挂饰、银背梳等。其中金挂饰的制作材料属于( )
A. 合成材料 B. 金属材料 C. 非金属材料 D. 复合材料
3. 氮元素形成的物质种类繁多。在下列氮元素形成的物质中,化学式书写及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均正确的是( )
A. N20 B. ON2+ C. NaN+5O2 D. HN+6O3
4. 硒元素被科学家称为“抗癌之王”,如图是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硒属于金属元素 B. 硒的元素名称为Se
C. 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 D. 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5. 葛洪的《抱朴子》中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丹砂”是指加热Hg和S反应得到HgS。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A. 置换反应 B. 化合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6. 烟酸(化学式为C6H5NO2)也称维生素B3,是人体必需的13种维生素之一,具有维持皮肤和神经健康,促进消化的作用。下列有关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4个元素组成 B. 含有氧气分子
C. 相对分子质量为123g D. 其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
7. 石墨烯是指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薄片(如图所示),其性质类似于石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B. 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C. 石墨烯和金刚石的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D. 石墨烯属于碳单质
8. 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探究燃烧的条件
B. 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探究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9.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氯化钠与生石灰
品尝味道
B
鉴别硬水与软水
加明矾,搅拌
C
除去K2SO4中少量的K2CO3
加水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盐酸
D
除去木炭粉中的少量铁粉
用磁铁吸引
A. A B. B C. C D. D
10.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按如图所示自制蔗糖晶体,②中保持水温始终为100℃(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蔗糖的溶解度/g
181.9
201.9
235.6
288.8
365.1
476
A. 实验中使用冷水效果会更好 B. ②中加入了48.7g蔗糖
C. ③中的溶液为蔗糖的饱和溶液 D. ③与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1. 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海洋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保障,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请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就相关问题表达观点,完成下面小题。
(1)人们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可燃冰。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可燃冰是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其属于 _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可燃冰降压可分离出甲烷,甲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种类丰富的海产品,如鱼、海带等。鱼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______ 。海带可以为人体补充碘元素。碘在人体中属于 ______ 元素,人体缺碘会导致 ______ 。
(3)太阳能海水蒸馏是目前最主要的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原理是通过获取太阳能加热海水,产生蒸气,蒸气冷凝后获得淡水。这一过程中发生的是 ______ 变化。在蒸气冷凝的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隔变 ______ 。
(4)开发深海资源,需要发展相应的装备。目前我国研发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已经投入使用。为了减轻潜水器的重量,整个载人舱的外壳采用特殊钛合金新材料制作而成,说明了这种材料具有 ______ 的性能。为了保障潜水器的稳定工作,“奋斗者”号上使用的是特种锂电池,锂电池放电时将 ______ 转化为电能。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2.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B、C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且物质类别不同,C的水溶液呈蓝色,E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一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分析1:B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分析2:C→A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该反应的微观实质为 ______ 。
(3)分析3: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四、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3. 山西省铝土矿储量丰富且品质优良,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含有少量SiO2、Fe2O3、MgO等)是工业上制备金属铝的主要原料。工业上提取铝的主要过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①SiO2不与常见的酸反应。②AlCl3和过量的NaOH反应生成NaAlO2、NaCl和H2O,其中NaAlO2可溶于水。③过量的CO2与NaAlO2、H2O反应生成Al(OH)3沉淀和NaHCO3。
(1)铝土矿在进入反应器1之前粉碎的目的是 ______ 。
(2)反应器1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3)残渣B的成分是 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将溶液B和残渣B分离的操作是 ______ 。
(4)在电解池中发生的反应为2Al2O3(熔融)=通电4Al+3X↑,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_ 。
五、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4. 雾霾形成的推手——氨气
氨气是地球大气中唯一呈碱性的气体,它无色,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
研究表明,在氨气大量存在的条件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成硫酸盐和硝酸盐的速度会急剧增加,从而促进二次无机颗粒物的生成(如图所示)。因此,加大对氨气排放的控制,对缓解雾霾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氨排放大多与肉乳品业相关。除了畜禽养殖和废弃物处理过程产生大量氨气外,喂养畜禽所需饲料的种植过程中,氮肥的施用也会产生大量氨气。
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一条氨气的物理性质 ______ 。
(2)雾霾中二次无机颗粒物主要是 ______ ,其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______ (写离子符号)。
(3)请写出雾霾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在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的情况下,降低哪种气体的排放是控制大气中二次无机颗粒物生成,降低PM2.5浓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______ 。
(5)为降低氨气的排放,人类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______ 。(写一条)
六、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5.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里完成了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练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实验原理】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装置】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______ (填字母)。
(3)【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先 ______ ,再装入药品。
②待观察到 ______ ,说明集气瓶中已集满氧气。
③用玻璃片盖住已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将其正放在桌面上备用。
(4)【问题与交流】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七、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6. 洗碗机是现代家居生活的常用电器,在使用时需要向其中加入专用的盐、洗涤剂和漂洗剂。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对此专用盐的作用、成分以及洗涤剂和漂洗剂的作用产生了兴趣,并就此展开了项目式学习之旅。
任务一:了解洗碗机专用盐的作用
【查阅资料】洗碗机中装有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吸附自来水中的某些杂质离子(主要是Ca2+、Mg2+等),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然而随着水处理量的增加,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的杂质越来越多,吸附能力有所降低。洗碗机专用盐中含有Na+,在清洗过程中通过离子交换把树脂吸附的杂质离子置换出来,从而恢复其吸附能力。
【交流分析】同学们通过分析资料得知,洗碗机处理后的水与自来水相比,硬度变 ______ 。
任务二:探究洗碗机专用盐的成分
同学们打开一包洗碗机专用盐,看到大量白色固体,大家猜测其可能是NaCl、Na2SO4或Na2CO3中的一种。同学们取少量该固体,加水将其配成溶液,具体操作是 ______ 。然后进行了以下实验: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
无明显现象
白色固体不是Na2SO4
步骤二: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CaCl2溶液
______
白色固体不是Na2CO3
步骤三: ______
______
白色固体是NaCl
【反思评价】
(1)小李认为在完成步骤一后,不需要再进行步骤二,理由是 ______ 。
(2)步骤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任务三:了解洗涤剂和漂洗剂的作用
【信息检索】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主要用于除去油污。漂洗剂用来辅助漂洗,加速烘干,使餐具保持光亮。
【讨论交流】根据信息及所学知识,同学们交流后认为,洗涤剂除去油污的原理是 ______ 。
【成果分享】通过项目式学习,同学们从化学角度认识了洗碗机专用盐、洗涤剂和漂洗剂,理解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领略了化学学科的魅力。
八、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7. 某实践小组的同学,在用稀盐酸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的过程中遇到了困惑,通过老师点拨,他们厘清了思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小晋将图像绘制在黑板上,并将方法分享给其他同学。
实验室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0g样品(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于烧杯中,身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此石灰石要品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分析图像:实验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______ g。
(2)展示交流:结合黑板上的试题要求,请写出解题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扩建化工园区会增加能源消耗,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不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故A不正确;
B、鼓励植树造林能增加二氧化碳吸收,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故B正确;
C、深埋废旧电池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不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故C不正确;
D、提倡燃煤发电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不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故D不正确。
故选:B。
A、根据扩建化工园区会增加能源消耗,增加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分析。
B、根据鼓励植树造林能增加二氧化碳吸收,进行分析。
C、根据深埋废旧电池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进行分析。
D、根据提倡燃煤发电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举措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答案】B
【解析】解: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其合金,金挂饰是由金这种金属制成的,因此属于金属材料。
故选:B。
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解答。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
3.【答案】A
【解析】解:A、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可表示为N02,故选项正确。
B、一氧化氮的化学式为NO,氧元素显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表示为N+2O,故选项错误。
C、亚硝酸钠中钠元素显示+1价,氧元素显示−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1)+x+(−2)×2=0,x=+3,可表示为NaN+3O2,故选项错误。
D、硝酸中氢元素的+1价,氧元素显示−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1)+y+(−2)×3=0,y=+5,可表示为HN+5O3,故选项错误。
故选:A。
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硒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元素名称是硒,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氵”字旁。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D、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B、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Hg和S反应得到HgS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初中化学基本反应的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本考点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要牢记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并会理解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答案】D
【解析】解:A、根据烟酸的化学式可知,烟酸是由碳、氢、氮、氮四种元素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烟酸是由烟酸分子构成,1个烟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不含有氧气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D、烟酸中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14:(16×2)=7:16,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烟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石墨烯的性质与石墨类似,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石墨烯也具有导电性,A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反应,B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石墨烯中的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结构,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排列成网状结构,两种物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碳单质,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A.根据石墨烯的性质与石墨类似,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石墨烯中的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结构,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排列成网状结构,两种物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碳单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的相关知识,难度小,认真分析题目即可解答。
8.【答案】A
【解析】解:A、该实验中可观察到,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只能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验证燃烧所需的其他条件,如:需要氧气,故A错误;
B、该实验中可观察到,无色酚酞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锌能与稀硫酸反应,可观察到左边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氢,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右边试管中无气泡产生,说明铜的活动性小于氢,故可推断出锌的活动性大于铜,故C正确;
D、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是纸条是否湿润(即是否有水参与),左边试管中的纸条不变色,右边试管中的纸条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只能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进行分析。
B、根据无色酚酞变红进行分析。
C、根据锌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左边试管中的纸条不变色,右边试管中的纸条变红,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9.【答案】D
【解析】解:A、实验中,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能用品尝味道的方法进行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B、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不能鉴别鉴别硬水与软水;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鉴别鉴别硬水与软水方法是加肥皂水搅拌,观察泡沫的多少,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C、加水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盐酸,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D、用磁铁吸引,铁粉能被磁铁吸引,木炭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
故选:D。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C
【解析】解:A、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蔗糖晶体,操作时应选择降温蔗糖的热饱和溶液,若使用冷水配制溶液,同质量的水中溶解的蔗糖质量更少,不仅使降温的操作难度增加,而且晶体析出的效果也会变差,故选项说法错误。
B、10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476g,100℃时,2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蔗糖质量为476g×20g100g=95.2g,②中容器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加入的蔗糖质量应大于95.2g,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③溶液中有蔗糖晶体析出,该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同一温度下,蔗糖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③与②都是蔗糖的饱和溶液,但是温度不同,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10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476g,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③溶液中有蔗糖晶体析出,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③与②是不同温度下蔗糖的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结晶的方法、溶解度的含义、饱和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不可再生 CH4+2O2=点燃CO2+2H2O 蛋白质 微量 甲状腺肿大 物理 小 密度小 化学能
【解析】解:(1)新型矿产资源——可燃冰,与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甲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2)蛋白质是鱼肉中富含的营养素;碘在人体中属于微量元素,甲状腺肿大是由于人体缺碘导致的;
(3)蒸气冷凝后获得淡水这一过程中只是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蒸气冷凝的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水蒸气冷凝成水体积变小;
(4)为了减轻潜水器的重量,整个载人舱的外壳采用特殊钛合金新材料制作而成,说明了这种材料具有密度小的性能;锂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1)不可再生;CH4+2O2=点燃CO2+2H2O;
(2)蛋白质;微量;甲状腺肿大;
(3)物理;小;
(4)密度小;化学能。
(1)根据可燃冰、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甲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蛋白质是鱼肉中富含的营养素;碘在人体中属于微量元素,甲状腺肿大是由于人体缺碘导致的进行分析;
(3)根据蒸气冷凝后获得淡水这一过程中只是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蒸气冷凝的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进行分析;
(4)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以及锂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答案】CuO Zn+CuSO4=ZnSO4+Cu(合理即可) 锌原子与铜离子反应生成锌离子与铜原子(与上一空对应,合理即可) Ca(OH)2+Na2CO3=CaCO3↓+2NaOH(合理即可)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B是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2)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硫酸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Cu+ZnSO4,该反应的微观实质为:锌原子与铜离子反应生成锌离子与铜原子;
(3)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OH)2=BaCO3↓+2NaOH。
故答案为:(1)CuO;
(2)Zn+CuSO4=ZnSO4+Cu(合理即可);锌原子与铜离子反应生成锌离子与铜原子(与上一空对应,合理即可);
(3)Ca(OH)2+Na2CO3=CaCO3↓+2NaOH(合理即可)。
C的水溶液呈蓝色,推断出C是CuSO4,由于A、B、C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且物质类别不同,故A是Cu,B是CuO,D能与B(CuO)反应,且D能转化为C(CuSO4),故D是H2SO4,E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故E是Na2CO3,F能与D(H2SO4)反应,也能与E(Na2CO3)反应,故F可以是Ca(OH)2。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3.【答案】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Fe2O3+6HCl=2FeCl3+3H2O或Al2O3+6HCl=2AlCl3+3H2O或MgO+2HCl=MgCl2+H2O Fe(OH)3、Mg(OH)2 过滤 O2
【解析】解:(1)铝土矿在进入反应器1之前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反应器1中: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2O3+6HCl=2AlCl3+3H2O、Fe2O3+6HCl=2FeCl3+3H2O、MgO+2HCl=MgCl2+H2O;
(3)二氧化硅不与常见的酸反应,溶液A中含有氯化铝、氯化铁、氯化镁、盐酸,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铝和过量的NaOH反应生成 NaAlO2、NaCl和 H2O,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故残渣B中含有Fe(OH)3、Mg(OH)2;将溶液B和残渣B分离的操作是过滤,将固体和液体分离;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Al、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4、6,反应后Al、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4、0,则X的化学式为O2。
故答案为:(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Fe2O3+6HCl=2FeCl3+3H2O或Al2O3+6HCl=2AlCl3+3H2O或MgO+2HCl=MgCl2+H2O。
(3)Fe(OH)3、Mg(OH)2;过滤。
(4)O2。
(1)铝土矿在进入反应器1之前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3)二氧化硅不与常见的酸反应,氯化铝和过量的NaOH反应生成 NaAlO2、NaCl和H2O,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无色或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或密度小于空气或极易溶于水等 硫酸铵和硝酸铵 NH4+ NH3+HNO3=NH4NO3或2NH3+H2SO4=(NH4)2SO4 氨气 合理施用氮肥(合理即可)
【解析】解:(1)由题文可知,氨气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等;
(2)由题文可知,雾霾中二次无机颗粒物主要是氨气形成的硫酸铵和硝酸铵;硫酸铵和硝酸铵都有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其中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故表示为NH4+。
(3)雾霾形成过程中,氨气与大气中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化学方程式为:NH3+HNO3=NH4NO3,氨气还能够与大气中的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化学方程式为:2NH3+H2SO4=(NH4)2SO4;
(4)由题文可知,在氨气大量存在的条件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成硫酸盐和硝酸盐的速度会急剧增加,从而促进二次无机颗粒物的生成,所以在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的情况下,降低氨气的排放是控制大气中二次无机颗粒物生成,降低PM2.5浓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5)为降低氨气的排放,人类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合理施用氮肥。
故答案为:(1)无色或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或密度小于空气或极易溶于水等;
(2)硫酸铵和硝酸铵;NH4+;
(3)NH3+HNO3=NH4NO3或2NH3+H2SO4=(NH4)2SO4;
(4)氨气;
(5)合理施用氮肥(合理即可)。
(1)根据氨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雾霾中二次无机颗粒物主要是氨气形成的硫酸铵和硝酸铵,硫酸铵和硝酸铵都有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进行分析。
(3)根据雾霾形成过程中,氨气与大气中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氨气还能够与大气中的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进行分析。
(4)根据在氨气大量存在的条件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成硫酸盐和硝酸盐的速度会急剧增加,从而促进二次无机颗粒物的生成进行分析。
(5)根据为降低氨气的排放,人类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合理施用氮肥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5.【答案】2H2O2=MnO22H2O+O2↑ BD 检查装置气密性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解析】解:(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需要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图中无向上排空气法的收集装置,所以选择的装置组合为BD。
(3)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入药品;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集气瓶内的水排完,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说明氧气已满。
(4)如果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集气瓶未装满水或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2H2O2=MnO22H2O+O2↑;
(2)BD;
(3)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4)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1)根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来分析;
(3)根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来分析;
(4)根据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的可能原因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小 取少量该固体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 无明显现象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BaCl2也能与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合理即可) AgNO3+NaCl=AgCl↓+NaNO3 乳化作用
【解析】解:任务一:【交流分析】由查阅资料可知,洗碗机中装有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吸附Ca2+、Mg2+,降低水的硬度,所以洗碗机处理后的水与自来水相比,硬度变小。
任务二:将固体配成溶液的操作为取少量该固体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
【进行实验】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若该白色固体是碳酸钠,则加入氯化钙溶液可以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为白色固体不是Na2CO3,实验现象为无明显现象;
氯化钠可以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实验步骤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白色固体是NaCl。
【反思评价】(1)BaCl2也能与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进行完步骤一后,实验现象为无明显现象,证明碳酸钠也不存在,不需要再进行步骤二。
(2)步骤三中,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AgNO3+NaCl=AgCl↓+NaNO3。
任务三:【讨论交流】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以除去油污。
故答案为:任务一:【交流分析】小;
任务二:取少量该固体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
【进行实验】无明显现象;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评价】(1)BaCl2也能与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合理即可);
(2)AgNO3+NaCl=AgCl↓+NaNO3;
任务三:乳化作用。
任务一:【交流分析】根据洗碗机中装有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吸附Ca2+、Mg2+,降低水的硬度,进行分析。
任务二:根据将固体配成溶液的操作进行分析。
【进行实验】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反思评价】(1)根据BaCl2也能与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进行分析。
(2)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进行分析。
任务三: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以除去油污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7.【答案】2.2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0g−57.8g=2.2g。
(2)设1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g
10044=x2.2g
x=5g
则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g10g×100%=50%。
答: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
故答案为:
(1)2.2;
(2)50%。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多校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多校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市多校中考模拟示范卷化学(): 这是一份2024年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市多校中考模拟示范卷化学(),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山西民歌《夸土产》中唱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市多校中考模拟示范卷化学: 这是一份2024年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市多校中考模拟示范卷化学,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