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恒大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恒大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1. 《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原则。“五菜”所指的蔬菜能给人们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
A. 油脂 B. 糖类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2.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人引用天然气制盐的过程,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剖竹去节 B. 火意烘烘 C. 合缝漆布 D. 卤水滚沸
3.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主要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 棉线 B. 尼龙绳 C. 羊毛毯 D. 真丝围巾
4.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氦闪是指核心温度达到约一亿摄氏度时,氦被“点燃”,产生爆炸式的氦聚变,在以秒计的时间里释放出平时千亿倍的能量的过程。下列物质的微粒构成类别与氦气相同的是( )
A. 铁 B. 氧气 C. 干冰 D. 氯化钠
5. 铁酸锰(MnFe2O4)具有非常独特的磁性结构,是一种软磁性半导体材料,其中Fe显+3价,则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4 C. +6 D. +7
6.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取用石灰石
C. CO2验满 D. 倾倒液体
7. 分类观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观念,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碱:纯碱、烧碱 B. 盐:高锰酸钾、小苏打
C. 氧化物:碳酸、二氧化硫 D. 金属材料:不锈钢、金刚石
8.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B. 红磷燃烧结束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C. 该实验还能得出的事实是氮气不支持燃烧
D. 若测定的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
9. 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刷漆、涂油等措施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
B. 通过相互刻画,可以比较黄铜片与铜片的硬度大小
C.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开采矿物等都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
D. 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可用铝制容器长期存放酸性食物
10. 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6
3
2
17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15
x
2
0
A. x的值为8
B. 丙一定是催化剂
C. 甲、乙两种物质都是反应物
D. 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9:17
11. 某同学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所需水的体积是40mL
B. 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和装瓶贴标签
C. 其他操作正确情况下,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
D. 若改用氯化钠固体进行配制,所需仪器还有托盘天平、药匙
12. 如图是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
B. 50℃时,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7%
C. 欲使某NaCl溶液的状态由b点转变为a点,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水
D. 20℃时,向Na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溶液质量增加
13.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B. 一氧化碳和氢气(观察颜色)
C. 食盐水和食醋(pH试纸) D. 硝酸铵固体和硝酸钠固体(水)
14. 某金属混合物由Mg、A1两种金属组成,现取4.8g样品,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直到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上述整个过程消耗该稀硫酸的质量可能为( )
A. 150g B. 190g C. 230g D. 270g
15. 填空。
(1)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0.03%的气体是 ______ ;
(2)地壳中元素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是 ______ ;
(3)主持测定铟、铱、锑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新值的科学家是 ______ 。
16. 我国科学家在命名钾元素时,因其活动性在当时已知的金属中居首位,故用“金”字旁加上表示首位的“甲”字而造出“钾”这个字。
(1)图I是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钾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 ;
(2)图Ⅱ是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x= ______ ;
(3)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的 ______ (填“最左边”“中间”或“最右边”)。
17.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 。
18. 《韩非子⋅五蠹》中记载:“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钻燧取火”通常理解为钻木取火,从燃烧的条件分析,“钻木”的作用是 ______ 。为了熄灭火堆,可用泥土覆盖,从灭火原理分析,覆盖泥土的作用是 ______ 。
19. 某NaCl样品含有可溶性杂质CaCl2、Na2SO4,为了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按以下流程进行操作。
(1)操作Ⅱ的名称是 ______ 。
(2)写出加入BaCl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若在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后忘记进行操作I,则所得NaCl固体中含有的杂质是 ______ 。
20.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物质,其中A为紫红色金属,C为胃液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E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C与D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 ;
(3)B一C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1.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满架蔷薇一院香。
(2)晾晒在阳光下的湿毛巾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2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以下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
(1)反应开始前、为什么要先通一段时间的CO再加热?
(2)写出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 实验容可选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
(1)若反应容器内盛放的是纯净物,用它来制取氧气,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3)若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从b端口通入,请将玻璃导管补画完整。
24. 向CuCl2和Fe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1)写出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请分析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3)所得滤液的质量比原混合溶液的质量大,为什么?
25. 酸、碱、盐是重要的化合物,研究它们的性质、用途等有重要意义。
(1)“无土栽培”所需营养液配方中含有下列物质,其中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CO(NH2)2
b.K2SO4
c.KH2PO4
d.MgSO4
(2)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稀盐酸,厨房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溶液。他们利用数字化设备,测得二者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并绘制如图所示变化曲线。
①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完成实验报告时,忘记填写虚线框中物质的名称,请补充完整。 ______
②洁厕灵与厨房清洁剂混合,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③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位于曲线的 ______ (填“a”“b”或“c”)点。
(3)腌制皮蛋的原料配方是少量NaCl、CaO和过量Na2CO3的固体混合物。将一定量的腌制皮蛋原料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甲和沉淀乙。
①沉淀乙的成分是 ______ 。
②取少量无色滤液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写出有气泡产生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③请设计实验,证明无色滤液甲中含有NaOH。(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______
④实验结束后将沉淀乙洗涤、干燥,称得质量为300g,求理论上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五菜”所指的蔬菜能给人们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
故选:D。
本题根据水果、蔬菜中富含于维生素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六大有机营养素的定义,根据定义进行解答即可。
2.【答案】B
【解析】解:A、剖竹去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火意烘烘,涉及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合缝漆布是在竹子外包漆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卤水滚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B
【解析】解:棉、羊毛、真丝属于天然材料,尼龙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
故选:B。
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4.【答案】A
【解析】解:氦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
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和为0,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3)×2+(−2)×4=0,解x=+2。
故选:A。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6.【答案】D
【解析】解:A、稀释浓硫酸时,需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部,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试管略倾斜,图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是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
C、碳酸是由H、C、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是碳单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金属材料分为金属以及合金。
本题考查了碱、盐、氧化物、金属材料的判别方法,要依据各种化合物的组成特点加以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C
【解析】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燃烧结束后,待反应装置冷却到室温时打开止水,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结束后,剩余氮气没有反应,该实验还能得出的事实是氮气不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测定结果偏小;若测定的结果偏大,止水夹没夹紧或燃烧红磷伸入集气瓶速度太慢,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通过刷漆、涂油等措施,能隔绝氧气和水,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通过相互刻画,可以看到铜片上有明显的刻痕,故选项说法正确。
C、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包括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开采矿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属于金属氧化物,氧化铝、铝均能与酸性物质反应而被腐蚀,不能用铝制容器长期存放酸性食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铁与氧气、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B、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与措施、金属的化学性质、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6g+3g+2g+17g=15g+xg+2g+0,则x=11,该选项不正确。
B、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则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该选项不正确。
C、甲、乙反应后质量增加,则甲、乙均为生成物,该选项不正确。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可=相对分子质量与配平系数乘积之比。由表中信息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丁质量比为(15g−6g):(17g−0)=9:17,若反应方程式种甲、丁的配平系数均为1,则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17,该选项正确。
故选:D。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1.【答案】C
【解析】解:A、设需要6%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m,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得m×6%=80g×3%,则m=40g,故需要水的质量=80g−40g=40g,水的密度为1g/mL,则所需水的体积是40mL,故A说法正确;
B、溶液稀释时,需要先计算,然后量取液体体积,接着混合均匀进行搅拌,最后装瓶贴标签,故B说法正确;
C、仰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而不是配制溶液浓度偏高,故C说法错误;
D、用氯化钠固体进行配制,还需称量氯化钠,所需仪器还有托盘天平、药匙,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来求出6%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再用稀溶液质量减浓溶液质量得到水的质量来分析判断;
B、根据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来分析判断;
C、根据仰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则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来分析判断;
D、根据用氯化钠固体进行配制,还需称量氯化钠来分析判断。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2.【答案】C
【解析】解: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故A说法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5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0g,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50℃时,所以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37.0g100g+37.0g×100%≈27%,故B说法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b点是50℃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a点是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欲使某NaCl溶液的状态由b点转变为a点,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溶质NaCl或恒温蒸发溶剂,而不是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水,故C说法错误;
D、20℃时,NaCl的饱和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NaCl,但可以溶解KNO3固体,所以20℃时,向Na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溶液质量增加,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溶解度曲线图来分析解答;
B、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来分析解答;
C、根据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分析解答;
D、根据20℃时,NaCl的饱和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NaCl,但可以溶解KNO3固体来分析解答。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3.【答案】B
【解析】解:A、通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浮渣的是硬水,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和氢气都是无色的气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二者,故选项符合题意。
C、食盐水显中性,pH=7,食醋显酸性,pH<7,用pH试纸可以鉴别二者,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加水溶解可以鉴别二者,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根据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浮渣的是硬水,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来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和氢气都是无色的气体来分析;
C、根据食盐水显中性,pH=7,食醋显酸性,pH<7来分析;
D、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C
【解析】解:若4.8g样品全为镁单质,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直到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设需要稀硫酸的质量为x
Mg+H2SO4=MgSO4+H2↑
24 98
4.8g x×9.8%
2498=4.8gx×9.8%
x=200g
若4.8g样品全为铝单质,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直到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设需要稀硫酸的质量为y
2Al+3H2SO4=Al2(SO4)3+3H2↑
54 294
4.8g y×9.8%
54294=4.8gy×9.8%
y≈266.7g
由上述信息可知,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为200g~266.7g,故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极端假设法对反应后的产物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并且需要使用极限的思想加以分析。
15.【答案】二氧化碳 硅 张青莲
【解析】解:(1)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0.03%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故地壳中元素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是硅。
(3)张青莲主持测定铟、铱、锑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
(2)硅;
(3)张青莲。
(1)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地壳中元素含量、空气的组成成分、化学的发展历史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39.10 8 最左边
【解析】解:(1)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钾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10;
(2)图Ⅱ是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8+x+1=19,x=8;
(3)由钾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是1,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所在族数,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的最左边;
故答案为:
(1)39.10;
(2)8;
(3)最左边。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17.【答案】4NH3+3O2=点燃2N2+6H2O 置换反应
【解析】解: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点燃2N2+6H2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是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4NH3+3O2=点燃2N2+6H2O;置换反应。
根据氨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氮气和水,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分析。
本题是微观模型考查题,在解答此类题时认真阅读分析图示,看懂每个图形表示的含义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其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并写出化学方程式,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18.【答案】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隔绝氧气
【解析】解:钻木时摩擦生热,可燃物的温度升高,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覆盖泥土能够隔绝氧气,切断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条件,实现灭火,故答案为: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隔绝氧气。
根据钻木时摩擦生热,可燃物的温度升高,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覆盖泥土能够隔绝氧气,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9.【答案】蒸发结晶 BaCl2+Na2SO4=BaSO4↓+2NaCl CaCl2、BaCl2
【解析】解:(1)蒸发结晶可以将溶液的水蒸干,得到固体。溶液3加入过量稀盐酸后经过操作Ⅱ得到氯化钠固体,所以操作Ⅱ的名称是蒸发结晶;
(2)加入BaCl2溶液时,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3)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还可以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经过操作I可以除去碳酸钙沉淀和碳酸钡沉淀,若忘记进行操作I,则碳酸钙、碳酸钡都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氯化钡,则所得NaCl固体中含有的杂质是CaCl2、BaCl2。
故答案为:
(1)蒸发结晶;
(2)BaCl2+Na2SO4=BaSO4↓+2NaCl;
(3)CaCl2、BaCl2。
(1)根据把溶液中溶质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
20.【答案】CuO 蓝色固体逐渐消失,无色溶液变蓝 AgNO3+HCl=AgCl↓+HNO3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E为氧化铜,其化学式为CuO;
(2)由分析可知,C为盐酸,D为氢氧化铜,则C与D的反应是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蓝色固体逐渐消失,无色溶液变蓝;
(3)由分析可知,B为硝酸银,C为盐酸,则B一C的反应是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AgNO3+HCl=AgCl↓+HNO3。
故答案为:(1)CuO;
(2)蓝色固体逐渐消失,无色溶液变蓝;
(3)AgNO3+HCl=AgCl↓+HNO3。
A为紫红色金属,则A为铜;C为胃液的主要成分,则C为盐酸;D为蓝色沉淀,则D为氢氧化铜;D(氢氧化铜)反应生成E,E能够反应生成A(铜),则E为氧化铜;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物质,B既能够与C(盐酸)反应,还能够与A(铜)反应,则B为硝酸银。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21.【答案】解:(1)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因为蔷薇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蔷薇花香。
(2)晾晒在阳光下的湿毛巾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故答案为:
(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答案】解:(1)CO具有可燃性,与试管中的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一定要先通入CO,再加热,排除空气,防止气体不纯而发生爆炸。
(2)硬质玻璃管里发生的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2Fe+3CO2。
故答案为:(1)排除空气,防止气体不纯而发生爆炸;
(2)3CO+Fe2O3=高温2Fe+3CO2。
【解析】(1)根据CO具有可燃性,与试管中的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3.【答案】解:(1)A装置是固固加热型装置,容器内盛放的是纯净物制取氧气,应该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2)C装置用多孔隔板,上面放固体药品,下面放液体试剂,使用时,打开弹簧夹,固体和液体接触,开始反应产生气体,当不使用时,关闭弹簧夹,装置的气体压强增大,使液体会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固体和液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在下层沉积,故b端导管长,a端导管短,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2KMnO4=△K2MnO4+MnO2+O2↑。
(2)便于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
(3)。
【解析】(1)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2)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
(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4.【答案】解:(1)向CuCl2和Fe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铁>铜,锌优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锌,剩余的锌再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锌,得到滤液和滤渣,一定发生的化学方程式:Zn+CuCl2=Cu+ZnCl2;
(2)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活泼的金属与酸反应有气泡生成,活泼的金属可能是铁或铁、锌,如果金属只有铁参与反应,锌被完全反应,氯化铜也被反应完全,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肯定含有氯化锌,可能含有氯化亚铁;如果金属有铁、锌,由锌存在,氯化亚铁、氯化铜都被反应完全,滤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锌,综上所述:滤液中溶质肯定有氯化锌,可能由氯化亚铁。
(3)锌优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锌,剩余的锌再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65大于铁、铜的相对原子质量(56、64),发生置换反应时,所得滤液的质量比原混合溶液的质量大。
故答案为:(1)Zn+CuCl2=Cu+ZnCl2。
(2)肯定有氯化锌,可能由氯化亚铁。
(3)锌优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锌,剩余的锌再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65)大于铁、铜的相对原子质量(56、64),发生置换反应时,所得滤液的质量比原混合溶液的质量大。
【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且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和盐反应。
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5.【答案】A 厨房清洁剂 HCl+NaOH=NaCl+H2O b 碳酸钙 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步骤:取适量无色滤液,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变红,说明无色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318g
【解析】解:(1)“无土栽培”所需营养液配方中,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的是氮肥;
a、CO(NH2)2含有营养素氮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b、K2SO4含有营养素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c、KH2PO4含有营养素钾、磷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d、MgSO4不含有营养素钾、氮、磷,不属于化学肥料,不符合题意;
(2)①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稀盐酸,厨房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溶液。他们利用数字化设备,测得二者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并绘制如图所示变化曲线,由曲线可知:反应开始时pH<7,是将清洁剂滴入洁厕灵中,虚线框中物质的名称厨房清洁剂。
②洁厕灵与厨房清洁剂混合,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
③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此时溶液pH为7,溶液的pH位于曲线的b。
(3)①腌制皮蛋的原料配方是少量NaCl、CaO和过量Na2CO3的固体混合物,将一定量的腌制皮蛋原料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甲和沉淀乙,沉淀乙是碳酸钙,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已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②取少量无色滤液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生成,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③无色滤液中含有碳酸钠,必须先将碳酸根离子沉淀下来,可以加过量氯化钡使碳酸钠沉淀,然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具体实验步骤:取适量无色滤液,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变,说明无色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④实验结束后将沉淀乙洗涤、干燥,称得质量为300g,沉淀乙是碳酸钙,设参加反应碳酸钠的质量为x,
Ca(OH)2+Na2CO3=CaCO3↓+2NaOH
106 100
x 300g
106100=x300g
x=318g
答:参加反应碳酸钠的质量是318g。
故答案为:(1)A;
(2)①厨房清洁剂;
②HCl+NaOH=NaCl+H2O;
③b;
(3)①碳酸钙;
②Na2CO3+2HCl=2NaCl+H2O+CO2↑;
③实验步骤:取适量无色滤液,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变红,说明无色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④318g。
(1)根据“无土栽培”所需营养液配方中,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的是氮肥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开始时pH<7,是将清洁剂滴入洁厕灵中,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此时溶液pH为7,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Ca(OH)2+Na2CO3=CaCO3↓+2NaOH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盐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搬口乡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搬口乡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淮阳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淮阳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抗击疫情,人人有责,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