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中原名校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河南省中原名校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1.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古人制作下列物品的过程中未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安阳殷墟的青铜器(冶铜) B. 偃师二里头的陶器(烧陶)
C. 三门峡虢国的铁剑(冶铁) D. 开封州桥的石雕(雕刻)
2.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煤炭 B. 氢气 C. 天然气 D. 石油
3.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某同学周末为家人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其中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是( )
A. 凉拌黄瓜 B. 西芹百合 C. 红烧鸡翅 D. 米饭
4. 乐乐家种的小麦叶片发黄,茎秆细弱,易倒伏,需要追加的化学肥料是( )
A. KNO3 B. Ca3(PO4)2 C. CO(NH2)2 D. KCl
5. 2023年3月27日是第2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实验操作安全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点燃酒精灯 D. 闻气味
6. 实验室中的药品要分类存放。下列药品应与烧碱存放在同一个实验柜的是( )
A. 熟石灰 B. 苏打 C. 氧化铝 D. 稀硫酸
7.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
A. C60 B. 氨气 C. 铜 D. 硫酸铜
8. 把下列物质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溶解的是( )
A. 洗发水 B. 花生油 C. 白糖 D. 面粉
9. 2023年中国航天有6名航天员再征太空。航天员的宇航服所用的下列材料中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 长绒棉 B. 聚氯乙烯 C. 氯丁尼龙 D. 聚酯纤维
10. 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CO2和N2——伸入燃着的木条
B. 硫酸铵和氯化铵——熟石灰
C. 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D. 纯铜和黄铜——相互刻画
11. 用如图“微型”装置模拟冶铁实验,已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应先点燃酒精灯后通入CO
B. 酒精灯上罩金属网罩是为了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C. 该实验不用处理尾气
D. 该实验可以验证CO还原氧化铁的气体产物
12. 下列解释没有体现对应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①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B. ②吸收热量,防止集气瓶炸裂
C. ③甲与乙形成对比,证明铁生锈需要水
D. ④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隔绝空气并提供热量
13. 如图是铜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中标注了物质类别和铜元素的化合价。其中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的转化最多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4. 某金属样品可能由镁、铝、锌、铁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取该金属样品2.4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共产生了0.2g气体。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定不含镁 B. 一定含铝 C. 可同时含锌、铁 D. 可只含铝、锌
15. 请按要求填空: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得出 ______ 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的结论;成语“信口雌黄”中的雌黄的化学式为As2S3,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As的化合价表示为 ______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Mg2+和 ______ 。
16.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信阳毛尖香高味浓,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______ ;铝较活泼,但铝制品通常耐腐蚀性强,原因是 ______ ;盐酸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17. 锌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锌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m= ______ 。
(2)锌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______ 周期。
18. 20℃时,在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5次加入氯化钾,每次加入氯化钾的质量均为8.5g,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如表: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所得溶液质量/g
108.5
117
125.5
134
134
(1)所得溶液达到饱和状态的是实验 ______ (填实验序号)。
(2)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______ 。
(3)20℃时,在实验⑤所得溶液中再加 ______ g水,所得溶液恰好饱和。
19.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F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表示可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B、C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且A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白色沉淀。D与E的组成元素相同,F是供给动植物呼吸的一种气体。请回答:
(1)C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 。
(2)B→A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3)E→D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20. 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甲醇再经过较复杂的变化转化为淀粉[(C6H10O5)n]。写出上述过程中生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甲醇与氧气的混合物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8.4g、二氧化碳8.8g,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______ 。
21. 如图1为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请回答:
(1)a管中生成的气体是 ______ 。
(2)图2为图1所示变化的微观本质,请将图B补画完整(用下图中图形,补画出正确数目的微粒)。
22. 如图是气体制取与净化的常用装置。
(1)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要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不含HCl气体且干燥的二氧化碳,所选用装置的序号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是什么? ______
23. 为了探究锌、银、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上述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写出需补充的实验(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反应后,该同学把A、B两个试管的物质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呈浅绿色。请写出该溶液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
24. 《天工开物》“作咸”篇介绍了利用日光晒取海盐的技术。
(1)晒盐类似于实验室中的 ______ (填“蒸发”或“降温”)结晶。
(2)某浓缩的海水中除氯化钠之外,还含有少量氯化钙、硫酸镁,为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依次进行下列操作:
a.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b.加入过量的X溶液;
c.过滤;
d.加入适量盐酸。
①写出加入X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 ______ 。
②请分析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 ______ 。
25.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实验的准备
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保存氢氧化钠的试剂瓶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 ______ (填字母)。
②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对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什么影响 ______ ?
(2)实验的进行
某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不仅观察到溶液变色的现象,还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这一与其他同学不同的现象,请解释反常现象出现的原因 ______ 。
(3)实验的数字化
用传感器测量的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由图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 ?
②当实验进行到40s时,所得溶液的pH ______ 7(填“>”“=”或“<”)。
(4)从宏观到微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______ ,微观实质为 ______ 。
(5)从定性到定量若取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各5g,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85%,则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冶铜过程中有新物质铜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烧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冶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雕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煤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
B、氢气属于新能源,可通过电解水生成,氢气燃烧后又生成水,其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项正确。
C、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
D、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凉拌黄瓜中富含维生素,故A不正确;
B、西芹百合中富含维生素,故B不正确;
C、红烧鸡翅中富含蛋白质,故C正确;
D、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D不正确;
故选:C。
A、根据凉拌黄瓜中富含维生素进行分析。
B、根据西芹百合中富含维生素进行分析。
C、根据红烧鸡翅中富含蛋白质进行分析。
D、根据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4.【答案】A
【解析】解:乐乐家种的小麦叶片发黄,茎秆细弱,易倒伏,说明土壤缺乏钾元素和氮元素,应施用含氮、钾元素的复合肥。
A、KNO3中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且是含氮、钾元素的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B、Ca3(PO4)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C、CO(NH2)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D、KCl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题意,乐乐家种的小麦叶片发黄,茎秆细弱,易倒伏,说明土壤缺乏钾元素和氮元素,应施用含氮、钾元素的复合肥,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氮肥、磷肥、钾肥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选项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故选项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选项错误;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扇闻,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熟石灰即氢氧化钙,其属于强碱,能与烧碱存放在同一个实验柜,故符合题意;
B、苏打即碳酸钠,由碳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其属于盐,不能与烧碱存放在同一个实验柜,故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铝由氧元素和铝元素构成,属于氧化物,不能与烧碱存放在同一个实验柜,故不符合题意;
D、稀硫酸属于混合物,不能与烧碱存放在同一个实验柜,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烧碱即氢氧化钠,其属于强碱,应该与碱放在一起。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掌握酸、碱、盐、氧化物的判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C60由C60分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B、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洗发水会与水形成乳浊液,不能完全溶解于水,故错误;
B、花生油会与水形成乳浊液,不能完全溶解于水,故错误;
C、白糖能够溶解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
D、面粉会与水形成悬浊液,不能完全溶解于水,故错误。
故选:C。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特点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9.【答案】A
【解析】解:A、棉属于天然纤维,不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
B、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聚合而成的合成材料,故选项错误。
C、氯丁尼龙是合成纤维的一种,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D、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的一种,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0.【答案】D
【解析】解:A、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B、硫酸铵、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后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C、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D、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二者相互刻画会在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A、根据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来分析;
B、根据硫酸铵、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后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来分析;
C、根据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来分析;
D、根据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二者相互刻画会在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B
【解析】解:A、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加热可能发生爆炸,则实验时应先通一会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需要高温的条件下,酒精灯上罩金属网罩是为了集中火焰提高温度,从而提供高温条件,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中可能有未参与反应的一氧化碳气体逸出,一氧化碳有毒,所以需要处理尾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草酸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该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是CO还原氧化铁的气体产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加热可能发生爆炸来分析;
B、根据酒精灯上罩金属网罩是为了集中火焰提高温度来分析;
C、根据实验中可能有未参与反应的一氧化碳气体逸出来分析;
D、根据草酸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答案】B
【解析】解:A、图①烧杯中的水能将导管液封,形成密闭系统,观察检查时是否有气泡的现象可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故A正确;
B、硫与氧气点燃生成的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集气瓶中的水吸收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故B不正确;
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水可以使甲与乙形成对比,证明铁生锈需要水,故C正确;
D、热水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并且为了形成实验对照,热水可以隔绝空气,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烧杯中的水能将导管液封,形成密闭系统进行分析。
B、根据硫与氧气点燃生成的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进行分析。
C、根据甲与乙对比进行分析。
D、根据热水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3.【答案】B
【解析】解: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的转化一定有铜单质参与反应或生成,即A和B转化、D转化为A;铜转化为氧化铜不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转化;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铜和水,属于置换反应;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故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的转化最多有2个。
故选:B。
根据A是铜单质,B是铜的氧化物,其中铜元素化合价为+2价,其为氧化铜,C是碱、其中铜元素化合价为+2价,其为氢氧化铜,D是铜盐,其中铜元素化合价为+2价;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A
【解析】解:根据质量关系:
Mg+H2SO4=MgSO4+H2↑
24 2
2.4g 0.2g
2Al+3H2SO4=Al2(SO4)3+3H2↑
54 6
2.4g 0.267g
Zn+H2SO4=ZnSO4+H2↑
65 2
2.4g 0.074g
Fe+H2SO4=FeSO4+H2↑
56 2
2.4g 0.086g
样品可能由镁、铝、锌、铁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取该金属样品2.4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共产生了0.2g气体,故该金属一定是铝与其它金属组成的,其可能含有镁、锌、铁中的至少一种,但不能只含铝和镁,
故选:A。
根据镁、锌、铁、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取该金属样品2.4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共产生了0.2g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5.【答案】氧气 As+32S3 Ca2+
【解析】解: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的结论。
As2S3中硫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As的化合价为x,则2x+(−2)×3=0,x=+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As2S3中As的化合价表示为可表示为:As+32S3。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Mg2+和Ca2+。
故答案为:
氧气;As+32S3;Ca2+。
根据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测定空气的组成的结论,进行分析解答。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根据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镁离子和钙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方法、拉瓦锡测定空气的组成的结论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分子在不断运动 铝制品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Fe2O3+6HCl=2FeCl3+3H2O
【解析】解:茶叶中的芳香性分子不断运动至空气中,被人嗅到;铝耐腐蚀的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故答案为:分子在不断运动;铝制品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Fe2O3+6HCl=2FeCl3+3H2O。
根据分子的性质;铝耐腐蚀的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30 四
【解析】解:(1)对于原子而言,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m=2+8+18+2=30;
(2)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锌原子的外层电子层数为4,故锌元素属于第四周期元素;
故答案为:
(1)30;
(2)四。
(1)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据此进行计算;
(2)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18.【答案】④⑤ 34g 25
【解析】解:(1)20℃时,在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5次加入氯化钾,充分溶解,由实验数据可知,最终最多能形成134g溶液,则所得溶液达到饱和状态的是实验④⑤。
(2)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的质量为134g−100g=34g,则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
(3)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实验⑤中一共加入的氯化钾质量为8.5g×5=42.5g,则还需溶解的氯化钾质量为42.5g−34g=8.5g,需要水的质量=100g×8.5g34g=25g。
故答案为:
(1)④⑤;
(2)34g;
(3)25。
(1)根据所得溶液的质量表可知,20℃时,在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5次加入氯化钾,充分溶解,由实验数据可知,最终最多能形成134g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理解溶解度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作干燥剂 Ca(OH)2+CO2=CaCO3↓+H2O(合理即可)
【解析】解:(1)C物质是氧化钙,其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
(2)B→A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或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E→D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作干燥剂;
(2)Ca(OH)2+CO2=CaCO3↓+H2O(合理即可);
。
A、B、C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且A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白色沉淀,故A是碳酸钙,F是供给动植物呼吸的一种气体,故F是氧气,B可以转化为碳酸钙、碳酸钙可以转化为C、C又可以转化为B,故B、C分别是氢氧化钙、氧化钙,D与E的组成元素相同,且氧气可以与D相互转化,E可以转化为D、氧气,D又可以与氢氧化钙相互转化,故D、E分别是水、过氧化氢,经检验推断无误。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20.【答案】 3:2
【解析】解: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8.4g28:8.8g44=3:2。
故答案为:;3:2。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据此列式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1.【答案】氢气或H2
【解析】解:(1)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氢气,且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a管与负极相连,其中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或H2);故答案为:氢气或H2;
(2)电解水时,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分子,两个水分子裂解为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故图示为;故答案为:。
(1)根据电解水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进行分析;
(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实验结论、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CaCO3+2HCl=CaCl2+CO2↑+H2O BFDC
【解析】解:(1)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CO2↑+H2O;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故发生装置选B;要在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之前,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所以要先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将氯化氢除去,因为二氧化碳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氯化氢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所以先通过F装置;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所以再通过足量的浓硫酸除去水蒸气,通过D装置;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C收集;故答案为:BFDC。
(1)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二氧化碳的除杂和干燥,要先除杂质,后干燥。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除杂和干燥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3.【答案】解:(1)锌和铁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只能说明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无法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故上述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需要证明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比如锌和硝酸亚铁溶液发生反应,生成铁单质和硝酸锌,化学方程式为:Zn+Fe(NO3)2=Zn(NO3)2+Fe(合理即可)。
(2)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呈浅绿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溶液,所以说明锌片全部被耗尽,无法继续置换铁单质,所以溶液中一定也有生成的硝酸锌,化学式为:Zn(NO3)2、Fe(NO3)2。
故答案为:(1)不能;Zn+Fe(NO3)2=Zn(NO3)2+Fe(合理即可);
(2)Zn(NO3)2、Fe(NO3)2。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24.【答案】蒸发 CaCl2+Na2CO3=CaCO3↓+2NaCl【或Ba(OH)2+Na2CO3=BaCO3↓+2NaOH】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解析】解:(1)晒盐利用太阳将海水中的水分蒸干,析出晶体的过程,类似于实验室中的蒸发结晶;
(2)①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钡可以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是为了除去硫酸镁杂质,故加入过量的X溶液是为了除去氯化钙,碳酸钠可以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生成物为氯化钠,不引入新杂质,且碳酸钠还可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加入X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或Ba(OH)2+Na2CO3=BaCO3↓+2NaOH】;
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有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故答案为:(1)蒸发;
(2)①CaCl2+Na2CO3=CaCO3↓+2NaCl【或Ba(OH)2+Na2CO3=BaCO3↓+2NaOH】;
②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1)根据晒盐利用太阳将海水中的水分蒸干,析出晶体的过程进行分析;
(2)①根据氢氧化钡可以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故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是为了除去硫酸镁杂质,故加入过量的X溶液是为了除去氯化钙,碳酸钠可以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生成物为氯化钠,不引入新杂质,且碳酸钠还可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②根据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有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5.【答案】C 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该同学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变质,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 复分解反应 H+和OH−反应生成水分子
【解析】解:(1)①氢氧化钠属于强碱,具有腐蚀性,应该粘贴腐蚀品标志;
A、图为有毒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B、图为爆炸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C、图为腐蚀品标志,符合题意;
D、图为自燃物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C。
②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小于计算值,使得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2)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观察到气泡生成是因为该同学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变质,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3)①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过程中体系温度升高,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溶液在50s左右时温度达到最大,即此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40s时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未反应,故此时溶液pH>7。
(4)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实质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5)设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HCl+NaOH=NaCl+H2O
40 58.5
5gx (5g+5g)×5.85%
4058.5=5gx(5g+5g)×5.85%
x=8%
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
故答案为:(1)①C;
②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2)该同学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变质,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3)①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
(4)复分解反应;H+和OH−反应生成水分子;
(5)8%。
(1)①根据氢氧化钠为强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结合各种标签的含义解答。
②根据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3)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热分析;
(4)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
(5)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中原名校大联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中原名校大联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验室中的药品要分类存放,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天一大联考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天一大联考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名校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名校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2 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