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三峡-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
展开第10课 三峡
学习目标 | 中考导航 |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感受三峡之美。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精简描绘的写景手法。 3. 了解骈文的特点,感受本文的节奏之美。 | 1.“溯”“虽”“良”“属”等是中考易考词。 2.体会写景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中考的易考点。 3. 中考对通假字的考查比较频繁。
|
知识点01 作者、背景、文题、主旨
1.作者作品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他酷爱自然,注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著有《水经注》这一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
2、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校正》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和地理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文题解读
“三峡”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和内容。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在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4、主旨点睛
本文通过描写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知识点02 内容与写法
1、写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迅猛,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的三峡,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
另外,符合我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三峡之所以成为“峡”,是因为其两旁有群山约束,中间有江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第1段先写山;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水;第3段从动、静两方面写山水的特点;最后一段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
【即学即练1】
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先写夏水,再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的水,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写的。
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
【即学即练2】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其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季,水势大,流速急,展现奔放美;春季,水退潭清,展现清幽美;秋季,水枯气寒,展现凄婉美。
3.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再次点明三峡之长,猿声之哀,渲染了三峡秋天的萧瑟气氛,揭示三峡一带渔民的艰苦生活,对他们表示同情。
知识点03 字词积累
1.字音:
阙处(quē ) 襄陵(xiāng) 绝巘(yǎn) 属引( zhǔ ) 沿溯(sù) 飞漱(shù)
曦月(xī) 急湍(tuān) 长啸(xiào) 重岩叠嶂(zhàng)
2.通假字: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3.古今异义:
自非亭午夜分(古义:正。今义:亭子)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良多趣味(古义:甚,很。今义:好)
4.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自 绝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 哀转久绝(动词,断绝,消失)
5.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晴初霜旦(名词作动词,下落)
如何辨析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1、字义分析法
通假字乙与被通假字甲(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如果将乙的意思代入句中,句意不通,而用甲的意思来解释,句子通顺,一般来说,我们就可以认为乙通甲。
2、字音分析法
乙与甲在读音上的联系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同音通假,如“略无阙处”中,“阙”同“缺”,读音相同;二是近音通假,如《<论语>十二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有”同“又”,读音相近。
3、字形分析法
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旁,或是本字的声旁,或者本字是通假字的声旁。如《卖油翁》中“徐以杓酌油沥之”中的“材”同“勺”,本字“勺”是通假字“杓”的声旁。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属引(zhǔ) 绝巘(yǎn) 阙处(quē) 素湍绿潭(tuān)
B. 沿溯(sù) 略无(lüè) 凄异(qī) 重岩叠嶂(zhàng)
C. 悬泉(xuán) 飞漱(sù) 曦月(xī) 哀转久绝(zhuàn)
D. 御风(yù) 襄陵(xiāng) 长啸(xiào) 隐天蔽日(bì)
【答案】C
【解析】“漱”应读shù,“转”是多音字,此处应读zhuǎn。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略无阙处(完全没有)
B. 空谷传响(响亮)
C. 属引凄异(连接)
D. 林寒涧肃(肃杀,凄寒)
【答案】B
【解析】“响”在此处的意思是“回声”。故选B。
3. 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答案】D
【解析】D项中的“阙”同“缺”,空隙、缺口。故选D。
4. 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B.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C.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D.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案】A
【解析】 B.名词作状语,在空荡荡的山谷里。C.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霜。D.动词活用作名词,飞奔的马。故选A。
5.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常有/高猿长啸 B. 每/至晴初霜旦
C. 至于/夏水襄陵 D. 绝/多生怪柏
【答案】B
【解析】正确的停顿应为“每至/晴初霜旦”。故选B。
6. 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三峡》用“重岩叠嶂,__________”和“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描绘了三峡山势的挺拔高峻。
(2)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道“千里江陵一日还”,《三峡》中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中写夏水浩荡,凶险万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峡》中总写春冬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隐天蔽日 不见曦月 (2)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3)(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4)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解析】需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提示进行默写,注意“蔽”“曦”“溯”等字的写法。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②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
③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④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2)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答案】B
【解析】这句话不能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突出了夏季水流湍急的特点。故选B。
(3)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链接材料]
滟滪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③,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 ①滟(yàn)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幞(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链接材料”表现瞿塘峡的凶险;选文第④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水经注校证》)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③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④之胜境,静者⑤之林亭。而置州⑥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自《右溪记》)
[注] ①欹(qī)嵌盘屈:(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②洄悬激注:溪流触岸后回旋激荡。③逸民退士:退隐的人。④都邑:都市,城市。⑤静者:喜欢安静的人。⑥置州:设置州县。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
B.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C.猿鸣三声泪沾裳 士别三日
D.素湍绿潭 素不相识
【答案】C
【解析】A.所以/旧的知识;B.清波/清澈;C.几,虚指/几,虚指;D.白色的/平素,向来。故选C。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或/王命急宣 B.有时/朝发白帝
C.虽乘奔/御风 D.徘徊/溪上
【答案】C
【解析】虽/乘奔御风。故选C。
(3)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写三峡的水,跌宕多变,夏水激荡奔放,春秋之水清波回旋,冬水凄清。
B.[甲]文的作者是北魏郦道元,他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甲]文写三峡的秋景,先直述猿声凄异,再引渔歌为证,情景交融,渲染了秋天的凄凉萧瑟。
D.[乙]文中的右溪流于怪石之间,佳木映衬左右。
【答案】A
【解析】应是春冬之水清波回旋,秋水凄清。故选A。
(4)把选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②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我)在小溪岸上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欣赏)感到失意和不快。
(5)[甲][乙]两文都写水,其中[乙]文哪些句子是写水的?[甲][乙]两文共同突出了水什么特点?
[乙]文写水的句子是:“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清流触石,洄悬激注”。[甲][乙]两文共同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
(6)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示例1:借景抒情。[甲]文借长江三峡四季之景,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乙]文借溪水景色奇特却无人赏爱,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之情。示例2:动静结合。[甲]文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乙]文中“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两文都将动景与静景结合来写,使景物更加生动。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综合性学习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造就的山水画廊。为配合《三峡》的学习,班上举行以“浪漫三峡游”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老师要求每人办一期手抄报,你的同学计划把下面一段文字作为这期手抄报“赞美三峡”栏目的导入语,标题拟好了一半,请你帮他拟写另一半。
三峡多美景,___________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可以说我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闻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
示例:猿啼最难忘
(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更是因三峡工程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学完课文之后,老师决定带你们去三峡旅游,请你联系课文的描述,为你的同学做一回小导游。
示例:亲爱的同学们,长江三峡,山岭雄奇,风景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希望你们常游此地。
(3)三峡最壮丽,秀美天下闻。一系列的活动更能帮助大家走近三峡、了解三峡。请读下面的新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重庆日报2020年11月13日讯 (记者 黄琪奥)11月12日,记者从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十三届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暨第四届巫山神女杯艺术电影周将于11月22日在巫山开幕。
“和往年一样,今年的红叶节由开幕晚会和一系列精彩的文化活动构成。”巫山县有关负责人介绍,开幕晚会紧扣“神女恋城”主题,用四个篇章展现巫山的变化。红叶节期间,还将举办主题网络推广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将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巫山的美。
示例: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22日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