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课 声音是什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第1课 声音是什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教师版).doc
    • 学生
      第1课 声音是什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学生版).doc
    第1课 声音是什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教师版)第1页
    第1课 声音是什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教师版)第2页
    第1课 声音是什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教师版)第3页
    第1课 声音是什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学生版)第1页
    第1课 声音是什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学生版)第2页
    第1课 声音是什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学生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课 声音是什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

    展开

    第1课 声音是什么

    目标导航

    1.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掌握利用声速测距离;
    4.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5.了解骨传导的原理和应用,双耳效应解决立体声。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声音的产生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保存声音: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如:早期的机械唱片,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磁带,声源的振动通过话筒转化成电信号通过录音磁头记录在磁带上,放音磁头将记录在磁带上的声音信息转化成电信号,通过扬声器还原声音。

    注释: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对点练习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音叉振动幅度小;不能;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解析】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音叉振动幅度小;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对点练习2】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  )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答案】A

    知识点02 声音的传播
    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知识点03 声速 回声
    1、 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m/s,读作米每秒。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
    2、 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便形成回声。回声是声音的反射。
     注释:
    1、 在空气中,一般温度每升高1℃声速大约增加0.6m/s。15℃的空气的声速为340m/s,实际生活中,我们说的亚音速飞机、超音速飞机,就是指速度达不到340m/s和速度超过340m/s的飞机。
    2、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如隔墙能听到相邻房间里的声音。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的光滑圆形墙壁能使声波发生多次反射;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如音乐厅的蜂窝状天花板就是为了吸收声音。
    3、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对点练习1】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速度传播是3×108m/s
    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随介质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A
    【解析】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故A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一般来说,声音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C错误;
    D、一般来说,声音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种类的不同而不同,故D错误。故选A。
    【对点练习2】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
     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D.声音具有能量
    【答案】C
    【对点练习3】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答案与解析】∵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声音信号从探测船到障碍物,然后返回探测船的时间是0.6S。
    ∴超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障碍物的时间:
    障碍物到船的距离:
    答: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459m。
    【总结升华】题目是利用回声计算两地的距离,要注释回声是传过去,再返回来。
    【对点练习4】甲、乙两个同学分别站在一根很长的为居民输送生活用水的自来水管的两端,如果甲用小铁锤敲一下水管,站在另一端的乙同学将会听到多次敲击声,则听到的敲击声次数为(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答案】C
    【解析】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传播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也就不同,水管、水、空气共有三种介质,因为自来水管较长,声音先后经过水管、水和空气传来,所以能听到三次声音。
    【总结升华】问题情境中听到三次声的前提是水管足够长,如果太短,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人耳是分辨不出两声的,就可能只听到一次声音。
    【对点练习5】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听到两响声,这是因为 (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铁中的大 B.有回声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铁中的小 D.无法判断
    【答案】C
    【对点练习6】有一段长为18m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答案】A
    【解析】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路程是18m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由三次时间比较可以看出,时间间隔相差不到0.1s,所以人耳是分辨不出来的,只能听到混在一起的一次声音。
    知识点04 人耳的构造、骨传声
    1、 人耳的构造与作用
    (1)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垂,作用:接受声波,传递与感觉声音的振动。
    (2) 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作用:传播声音。
    (3) 内耳:包括耳蜗、三条半规管,作用:感受声音信息;重要的平衡器。

    2、 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
    3、骨传导: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
    神经,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通过骨传导来听声音。
    4、骨传导的原理是固体可以传声。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两位同学交流时,声音靠________传播的,同时也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 .
    【答案】空气、信息
    【解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两位同学交流时,声音通过空气传播; 在交流过程中,两位同学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2. 如图所示,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响度会变________(选填“强”或“弱”);其声音是通过 ________ 传入人耳的.

    【答案】弱 空气
    【解析】用力往外拉活塞时,注射器内的空气的密度将会变小,相当于减少了传播声音的空气,所以声音听起来会变弱;这个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的耳朵中的.
    3. 赛龙舟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传入人耳.
    【答案】振动 空气
    【解析】赛龙舟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并经空气传入人耳;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4.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B
    【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 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当把悬挂的乒乓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乒乓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乒乓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
    5.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音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答案】D
    【解析】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不符合题意; 
    B、把正在发音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知在空气和水中传播,不符合题意;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会导致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说明琴弦发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
    6.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乐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音了,这是因为(    )
    A.琴弦发出的声音全被手吸收了
    B.琴弦发出的声音被手掌挡住无法听到
    C.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乐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音了,这是因为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 故选C
    7.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
    B.我们听不到声音一定是因为物体不振动
    C.物体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越大
    D.物体振动的振幅足够大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答案】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
    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听到的声音音调越高,选项C错误;
    如果是超声波或次声波,即使物体振动的振幅足够大时,也不能听到声音,选项D错误;
    8.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B.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C.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答案】C
    【解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A错;声音很大是指声音的振幅也就是响度很大,与频率无关,故B错;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所有的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振动就不能产生声音,故D错;应选C。
    9.如图所示,将一个正在发音的音叉移近悬挂的塑料小球,当两者接触时,观察到小球被音叉反复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
    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利用小球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C
    【解析】正在发声物体在振动但不易观察,为了观察到它的振动,放一小球,振动的音叉将小球弹开.通过小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 
    故选:C.
    10. 如图所示,小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间,把细绳两端绕在两手食指上。伸直手臂,敲打衣架,听到了声音,通过敲打,衣服架 ________发声。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敲打衣架  ________ (能/不能)听到声音,说明了 ________ :。

    【答案】振动 能 固体能传声
    【解析】敲打衣架时听到的声音是衣架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堵住双耳时,声音可以通过细绳传播到人耳,所以能听到声音。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 烟花爆竹爆炸时,会引起周围空气________ 而产生噪声;晚上从远处看烟花,总是先看到亮光后听到声音,说明在空气中光速________声速(选填“大于”或“小于”).
    【答案】振动 大于
    【解析】(1)炮竹声是炮竹爆炸时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2)总是先看见烟花后听到爆炸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故答案为:振动;大于.
    2. 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________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 .

    【答案】振动|能量
    【解析】 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3. 如图是小明所做的一个听声的实验,他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左图),请小华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使声音通过________传入他的耳朵.接着,小明将细绳绕在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双耳(右图)来听敲打衣架的声音,通过比较发现,固体传声的本领比空气________ (强/弱).   

    【答案】空气 强
    【解析】第一次将衣架在手指上,再用手指堵双耳,打衣的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他耳朵里:第二次将细绳绕的声音是通过细绳传到耳朵里,所以声音要强些故答案为:空气,强
    4.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响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C.人在岸上大声说话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答案】D
    【解析】A、深夜跳广场舞时的音乐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噪音.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B、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都能产生次声波,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人感觉不到,动物能感觉到.故B正确;C、人在岸上大声说话能惊动水中的鱼,是因为声音通过水将声音传播给鱼儿,该现象说明了水能传声,故C正确;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
    5.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D
    【解析】A、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A不符合题意
    B、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不符合题意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响度变小的缘故,C不符合题意
    D、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国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机抽去空气,声音由大变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D符合题意
    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真空也能传声
    【答案】C
    【解析】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A错误;B、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B错误.C、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实用,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就说明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C.
    7.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答案】C
    【解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A不符合题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不符合题意: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C符合题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不符合题意
    8.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通过45m的路程时用了30s的时间,那么它前15s内的速度为 (    )
    A.0.5m/s   B.1.5m/s C.2m/s    D.3m/s
    【答案】B
    9. 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
    A. 一声 B. 最多2声 C. 3声 D. 4声
    【答案】C
    【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甲在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引起水管振动发出声音.声音沿三个途径传播,一是在空气中,一是在水中,一是铁管中,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铁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水中,最慢的是在空气中,所以,最先听到的一声是沿铁管传播来的,第二声是从水中传播来的,第三声是从空气中传播来的,故选C。
    10.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 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 , 它说明了声音是由________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
    (2) 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
    (3) 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在月球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 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__ .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
    【答案】1. ①乒乓球弹跳起来②发声的物体在振动③放大音叉的振动2. ①撒小纸屑3. ①空气②不能
    4. ①变小②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1)此实验可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被弹起,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音叉在振动
    (2)为了看到桌子振动更明显,可在桌面上放一些砂粒,把桌子振动转化为砂粒的振动,即把桌子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由图可知,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所以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而我们并没有直接敲响左边的音叉,证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所以空气能传播声音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乒乓球弹跳起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放大音叉的振动;(2)撒小纸屑;(3)空气;不能;(4)变小;真空不能传声分析】(1)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2)为了看到桌子振动更明显,可想办法把桌子振动放大(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也可以在国体和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 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B. 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C. 敲击水瓶琴 D. 真空罩中响铃闹钟
    【答案】B。
    【解析】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可以产生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
    B.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没有产生振动,不能产生声音,故B符合题意;
    C.敲击水瓶琴,水瓶琴振动发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响铃的闹钟能产生声音,但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没听到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答案】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疫情期间,村书记杨百顺每天都通过大喇叭向村民通报疫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村民能听到杨百顺的声音,是因为空气能传声;
    B. 杨百顺说话时,他发出的声音是大喇叭振动产生的;
    C. 村民听到杨百顺的声音后,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D. 村民根据音调,判断出讲话的人是杨百顺
    【答案】A。
    【解析】A.村民能听到杨百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村民耳中的,故A正确;
    B.杨百顺说话时,他发出的声音是他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村民听到杨百顺的声音后,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因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村民根据音色,判断出讲话的人是杨百顺,故D错误。故选A。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 “震耳欲聋”主要描述声音的音调高
    【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B错误;
    C.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比在固体中慢,故C错误;
    D.“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A
    5.物理课上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于音叉的   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答案】振动;响度。
    【解析】(1)音叉发声是音叉在振动。
    (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用力不同,音叉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6.学校音乐课上,同学们齐声合唱《歌唱祖国》。同学们的歌声是声带_______产生的,歌声是通过____传播到音乐老师的耳朵里的。
    【答案】(1)振动;(2)空气。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唱歌时,人的声带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观众的耳朵里的。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