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
第8课 升华和凝华-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
展开
第8课 升华和凝华
目标导航
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3.理解升华吸热与凝华放热;
4.掌握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应用。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升华
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干冰升华、碘升华、固体清香剂消失等。
注释:
1、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注意在此物态变化中并不存在液态。
2、一般在任意温度下,任何固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升华现象。某些干燥的固体物质如香皂发出气味这就是固体表面发生升华。
知识点02 凝华
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现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霜、雾凇等都是凝华。
注释:
1、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在此物态变化过程中没有经过液体。
2、凝华需要该物质的蒸气达到一定的浓度以及温度要降到该物质的凝固点以下才能发生。
知识点03 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1、人工降雨:
关于人工降雨原因: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熔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2、舞台烟雾:
关于舞台“烟雾”的之谜:干冰粉喷洒到舞台上,迅速升华降温,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3、储藏食物、医学手术:
固态二氧化碳可以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还没有残留物。利用该特点,可以用来作强制冷剂,用来储藏食物或用在医学研究上,现代医学中的“冷冻疗法”就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在部分组织上,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迅速降温,使其组织坏死。
注释:
1、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凝华放热。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2、学习了物质的三态之间的六种变化,在分析物态变化现象时,弄清物态变化中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以及变化过程中的条件。如冰冻衣服晾干,是因为衣服下的冰吸热升华成水蒸气,初始状态是冰,最终状态是水蒸气,条件是吸热,物态变化是升华。
能力拓展
考法01 升华
1.汽车内经常摆放一种“固体清新剂”,能有效清新汽车内的空气.“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熔化 D.汽化
【对点练习1】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2. 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 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 形成的。
【对点练习2】当一个白炽灯泡用久后,与同型号新灯泡比较会发现它里面的钨丝变细了,且灯泡内壁变黑。说明钨丝工作时温度高,先发生 ,后在停止工作时遇冷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
考法02 凝华
3.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 经过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对点练习3】小明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汽 形成的,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湿布中的水发生了 而造成的。(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考法03 综合应用
4.汽车前挡风玻璃应始终保持清洁透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冬天,在挡风玻璃的外壁涂除霜剂,防止汽车在行驶时挡风玻璃外壁结霜
B.夏天,挡风玻璃上有雾汽时,应立即停车,把挡风玻璃外壁的雾汽擦干净
C.冬天,车内不能开空调取暖,否则,挡风玻璃会结霜
D.夏天,车内空调温度不能调得太低,否则,挡风玻璃会结雾
【对点练习4】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雾淞、霜的形成 ( )
2.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 )
3.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 )
4.樟脑丸变小了( )
5.灯泡变黑了( )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对以下自然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升华现象;
B.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液化吸热降温;
C.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
D.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
2.长春市的冬季,有时路旁树枝上会出现霜,从而形成雾凇景观,这一现象属于( )。
A.汽化;B.升华;C.凝固;D.凝华
3.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C.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
D.秋天早晨室外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
4.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
A.秋天房顶上结霜; 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C.冰棒冒出“白气”; 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
5.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 )。
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
6.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
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长春市的冬季,有时路旁树枝上会出现霜,从而形成雾凇景观,这一现象属于( )。
A.汽化 B.升华 C.凝固 D.凝华
8.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缥缈的雾 B.夏天晶莹的露 C.秋天轻柔的霜 D.冬天凝重的冰
9.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
10.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11.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要 热量,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
A.秋天房顶上结霜; 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C.冰棒冒出“白气”; 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
2.冬天,挂在室外墙壁上的空调外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它的散热片上会覆盖一层“白霜”。这种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形式是(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凝华
3.今年冬天,世界多地出现了极寒天气。下图是我国某地出现的雾凇景象。雾凇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
遇冷发生了( )。
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4.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种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凝华
5.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山间的“云海” B.树枝上的“雾凇” C.花草上的“露珠” D.房檐下的“冰凌”
6.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蒸发 B.熔化 C.升华 D.液化
7.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到了,积雪融化;
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8.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
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
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9.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10.即使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 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 现象。
11.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高空播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于是高空水蒸气便_____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落过程中___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2.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__(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__(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13.2011年春季,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发生大面积旱情。抗旱指挥部采用人工降雨缓解旱情。
人工降雨时,飞机将干冰撒入高空的冷云层中,干冰很快从固态_______成气态,并从周围空气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于是高空中的部分水蒸气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熔化为雨点并降落到地面。(第一空和第三空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装袋上的“白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 可以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主要是利用冰熔化时吸热;
C. 夏天,将皮肤润湿会感到凉快,主要是利用水蒸发时放热;
D. 可以利用干冰人工增雨,主要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
2.太阳岛公园里出现的自然现象与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露﹣﹣液化 B.冰锥﹣﹣凝华 C.霜﹣﹣凝固 D.雾﹣﹣升华
3.下面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寒冷玻璃上冰花是水蒸气升华而成;
B. 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C. 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D. 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需要吸热;
B.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需要吸热;
C.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
D.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
5.关于生活中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超市里用冰块给食材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水银体温计是利用玻璃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凝华现象;
D.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6.如图所示,冬天早晨窗户玻璃内侧常会附着一层冰花,冰花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8.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 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D.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