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光的直线传播(苏科版)(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498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2课 光的直线传播(苏科版)(教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498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2课 光的直线传播(苏科版)(教师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4981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2课 光的直线传播(苏科版)(学生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49811/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2课 光的直线传播(苏科版)(学生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4981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2课 光的直线传播(苏科版)(学生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4981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
第12课 光的直线传播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
展开
第12课 光的直线传播
目标导航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重点掌握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决实际问题,如:用来解释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4.知道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光源
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注释:
1、自然光源:太阳、恒星、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知识点02 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注释:
1、光线是人们为了表征光的传播而引进的一个抽象工具,它是一个理想模型,而不是真实存在的。
2、人眼能看到东西是由于光进入人的眼睛。
知识点03 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
1、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1)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不透明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物体的影子。如下图:
(2)日食、月食:
日食: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在地球上月球本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的整个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全食,如Ⅰ区。在月球半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某一侧的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偏食如Ⅱ区,在月球本影延长的空间即伪本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中部发出的光,只能看到太阳周围的发光环形面,这就是日环食,如Ⅲ区。
月食: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同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如下图所示。当月球全处于Ⅰ区时,地球上夜晚的人会看见月全食;若月球部分处于本影区Ⅰ、部分处于半影区Ⅱ时,地球上夜晚的人会看见月偏食,但要注意,当月球整体在半影区时并不发生月偏食。
(3)小孔成像: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体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如图所示:
成像特点:倒立、实像
成像大小: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和小孔的距离,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利用激光准直引导掘进机直线前进。
(2)排队时看齐。
(3)射击瞄准,瞄准点、准星、缺口三点一线。
注释:
1、影子分为本影和半影,如果是一个点光源只能形成本影如图甲所示;如果不是两个或多个点光源,一般会形成本影与半影。如图乙所示:
2、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如: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知识点04 光的传播速度
1、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108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真空中的速度,计算中取C=3×108m/s。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
2、光年: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光年是距离单位,用来描述宇宙中天体间的距离。1光年=9.4608×1012km。
能力拓展
考法01 光的直线传播
1.下列例子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日食和月食
B.影子的形成
C.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答案】D
【解析】A、日食和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影的形成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小孔成像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然后才能听到雷鸣声,是由于光速比声速快造成的;故选D。
【对点练习1】关于光的传播规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只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B、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沿直线传播
【答案】C
【对点练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任何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B.太阳发出的光,射向大地时是沿直线传播的
C.小孔成像表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D.光在水中的速度比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
【答案】C
考法02 小孔成像
2.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解析】像能成在半透明纸上成像,说明成的是实像,故把A、B两项排除;再根据a大于b这一信息明确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C。
【对点练习3】关于小孔成像,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越大成像越清楚
B.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越小像越亮
C.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一定要是圆的
D.小孔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
【答案】D
考法03 光的直线传播作图
3.如图所示,纸板M中心处有一小孔,发光体AB正对小孔,N是光屏,虚线为光屏的竖直中线,请在图中画出发光体AB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光路图。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过A点和小孔画出一条光线交光屏于A′,再过B点和小孔画出一条光线交光屏于B′,即AB的像为A′B′,如上图所示。
【对点练习4】“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吧!你能解释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吗?你能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画图说明吗?
【答案】如图所示:井底之蛙只能看到灰色部分。
考法04 光速 光年
4. 现代通信技术已使我们地球人感到了自豪,若运用现有的通信技术,实现地球与比邻星(二者之间的距离为4.2光年)之间的通信,那么( )
A.我们从地球上发出的指令,需经4.2年的时间比邻星才能接收到
B.瞬间就可以在两地之间传递信息
C.信息的传递有些延误,就像中央电视台的现场新闻报道一样,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D.两地的通信与我们平常的感受相同
【答案】A
【解析】从地球上发出的指令以光速在真空中传播,需经4.2年的时间比邻星才能接收到;光速虽然很快,但是地球与比邻星的距离较远,信息以光的速度传播,也需要时间,地球与比邻星之间的通信需要更长大的时间,与我们平常的感受不同。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 太阳 B. 地球
C. 月亮 D. 房屋
【答案】A
【解析】在选项中,只有太阳自身可以发光,其他物体都是反射的太阳光后被人们看到的。故选A.
2.下列物体一定不属于光源的是( )
A. 正在播放的电视机 B. 正在放映的电影幕布
C. 萤火虫 D. 太阳
【答案】B
【解析】正在播放的电视机、萤火虫、太阳自身都能发光,属于光源;正在放映的电影幕布本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光,因此不是光源. 故选B.
3.我国发生了“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如图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金星的位置在(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D
【解析】“金星凌日”现象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如图,当金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图金星的位置在丁;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4.如图所示,AB为一物体,C是一个不透明的物体,若人眼在不同的区域1、2、3、4处来观察物体AB,则人眼完全看不到物体AB的区域是(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答案】A
【解析】如图所示的四个区域,1位置处,AB反射的任何光线都不能到达,所以完全看不到物体AB,而2和4区域,可以看到AB的一部分,在3区域可以看到AB的上下部分,不能看到中间,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是( )
A. 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
B. 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
C. 让万物生长的阳光
D. 把“神七“送上天的“长征”运载火箭
【答案】C
【解析】光速是人们认为最快的速度,它在真空中是3×108m/s,
故选:C。
6.小明在课外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 三角形光斑 B. 圆形光斑
C. 蜡烛的正立像 D. 蜡烛的倒立像
【答案】D
【解析】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成像物体是蜡烛,所以像是蜡烛形.
故选D.
7.在太阳、月亮、发光的电灯中,不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属于天然光源的是________.
【答案】月亮;太阳
【解析】太阳、月亮、发光的电灯中,太阳、发光的电灯都是自身发光,都属于光源,月亮是反射太阳光,不属于光源;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有太阳,属于人造光源的有发光的电灯.
故答案为:月亮;太阳.
8.阅读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宇宙中恒星间的距离都非常大,为了表达起来方便一些,天文学家使用一个非常大的长度单位﹣﹣光年,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比邻星”,距离我们4.3光年;“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16光年;目前人类观察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有140多亿光年.
(1)光年是________ 单位.
(2)1光年表示________ .
(3)“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约________ km.
(4)我们现在观测到的“比邻星”的光是它现在发出来的吗?________ (填“是”或“不是”).
【答案】长度;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9.4608×1012;不是
【解析】(1)(2)“光年”指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所以是长度的单位;
(3)一年有365天,每天有24h,1h=3600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
所以一年光通过的距离为1光年=365×24×3600s×3.0×108m/s=9.4608×1015m=9.4608×1012km;
(4)“比邻星”距离我们4.3光年,意思是我们现在某一时刻看到比邻星的光,并不是这一发出的,而是4.3年以前的那一时刻发出的.
故答案为:(1)长度;(2)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3)9.4608×1012;(4)不是.
9.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小制作活动:
(1)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将一端用半透明薄纸蒙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为了便于更清楚观察像,应在圆筒的 ________ (填“A”或“B”)端是蒙上半透明薄纸作为光屏.用此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 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若将易拉罐小孔所在圆面切去,在此处嵌入合适的凸透镜,将上述圆筒的另一端插入易拉罐中制成模型照相机,用它观察物体像时,若使半透明薄纸上清晰的像变大,应使模型照相机 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物体,并 ________;
(3)在上面两次活动观察中,半透明薄纸上所成的都是 ________像。
【答案】A;变大;靠近;增大半透明薄纸(光屏)与凸透镜之间距离;倒立的、实
【解析】(1)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
(2)用上述模型照相机观察物体像时,若使半透明薄纸上清晰的像变大,为减小物距,应使模型照相机靠近物体,并增大半透明薄纸(光屏)与凸透镜之间距离以减小像距;
(3)小孔成像、照相机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
故答案为:(1)A,变大;(2)靠近,增大半透明薄纸(光屏)与凸透镜之间距离;(3)倒立的、实。 10.我们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有的同学可能想到,假设光的速度和我们常见的物体的速度差不多的话,那么我们的生活中将会出现哪些和现在不一样的现象?(至少答出两条)
【答案】假设光的速度和我们常见的物体的速度差不多的话,可能出现以下现象:①白天和黑夜变成非常漫长,因为太阳距离我们太远,所以很多年才会变成黑夜,黑夜变成白天.②运动的物体等到了我们的眼前才能看见,甚至到了眼前我们都看不见.③我们看物体时,将会慢慢看到,慢慢从眼睛消失等
【解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比常见物体的速度大得多,根据对速度的理解分析出现的现象.假设光的速度和我们常见的物体的速度差不多的话,可能出现以下现象:①白天和黑夜变成非常漫长,因为太阳距离我们太远,所以很多年才会变成黑夜,黑夜变成白天.②运动的物体等到了我们的眼前才能看见,甚至到了眼前我们都看不见.③我们看物体时,将会慢慢看到,慢慢从眼睛消失等
11.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________ 填“倒立”或“正立” 的________ 填“虚”或“实” 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__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
【答案】倒立;实;变大
【解析】(1)因为针孔照相机就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是倒立实像,所以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倒立的实像;(2)因为小孔成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所以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光线发散程度更大,像距不变,所以像将变大。
故答案为:倒立;实;变大.
12.生活中有很多的光现象:
(1)秦淮河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入境,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倒影如镜”时________充当平面镜.
(2)发生日食时,太阳光在射向________的途中被________挡住(选填“太阳”、“地球”或“月亮”).
【答案】(1)直线传播;水面(2)地球;月球
【解析】(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柳树的枝叶挡住了光线的传播,所以有了树荫的形成;平静的水面是一个平面镜,树反射的光照到水面上,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形成树的倒影,成的是虚像;
(2)日食是指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形成的.即太阳光在射向地球的途中被月球挡住。
故答案为:(1)直线传播;水面;(2)地球;月球。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只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能发光
C.打开电灯屋子马上被照亮,所以光的传播是不需要时间的
D.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了影子
【答案】D
【解析】光在均匀的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水中、玻璃中,都可以沿直线传播,所以A错误;我们能看到发光的物体,也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所以B选项错误;由于光的传播速度很快,打开电灯感觉屋子马上就亮了,是由于所用时间很短的原因。C选项错误。
2.下列关于光的传播速度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B.光和声音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最大
D.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大
【答案】C
【解析】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所以A不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可以在在真空中传播,所以B不正确;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所以C正确;D、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小,所以D不正确;故选C。
3.下列现象不能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物体背后会出现影子
B.人通过双眼接受来自物体的光线判断物体的远近
C.日食和月食
D.在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答案】D
【解析】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人通过双眼接受来自物体的光线判断物体的远近都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雷雨天,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的传播速度。所以答案D正确。
4.在小孔成像实验中,从半透明纸屏上能看到外界物体的像。如果小孔靠近物体,纸屏离小孔的距离增大一些,则纸屏上该物体的像将(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以上均可能
【答案】C
【解析】小孔成像,像的大小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当物体靠近小孔,光屏远离小孔时,像变大。
5.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答案】C
【解析】(1)C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C符合要求;(2)AB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故选C。
6.在小孔成像的实验箱中间的隔板上钻了两个小孔,实验时可在毛玻璃的光屏上出现( )
A.一个倒立的像 B.一个正立的像 C.两个倒立的像 D.两个正立的像
【答案】C
【解析】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小孔成像,成的都是倒立的实像,与小孔的位置无关,所以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在厚纸板的不同位置上扎两个小孔,则在光屏上可能会出现两个倒立的像。
7.人看见物体是由于光从 射入 。
【答案】物体;人的眼睛
【解析】人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8.以下物体:①太阳、②月亮、③闪闪发光的宝石、④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⑤萤火虫、⑥烛焰,其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
【答案】②③④;①⑤
【解析】太阳本身能发光,萤火虫尽管发光很微弱,但本身也能发光,蜡烛的火焰本身也能发光,这些是光源;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宝石也是反射光,电影银幕也是反射光,这些不是光源;太阳、萤火虫是天然光源;烛焰是人造光源;故答案为:②③④;①⑤
9.图中是________成因的小意图(选填“日食”或“月食”)。
【答案】日食
【解析】由图可见是地球进入月球的影子里,人们看到太阳被挡住,为日食的示意图。
10.现在,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设想你是一位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不但需要前车灯有良好的照明,还要会合理判断灯光的照射情况,若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前方出现的情况是 ,你判断的依据是 。
【答案】弯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析】由于汽车发出的光柱是沿直线传播的,若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可判断前方出现弯道。
11.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 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变化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cm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是_________;
(3)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______(填“快”或“慢”);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将_______(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基本不变”)
【答案】(1)减小,(2)15(3)慢;基本不变
【解析】(1)由记录的数据表可以看出,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减小;
(2)由坐标图象可知,当L=35cm时对应的H大致高度为15cm;
(3)从图象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发现,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影子变化较慢,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基本不变。
12.图示,L是一块上有两个小孔的挡板,在挡板的右方有一个点光源S,AB、CD是从小孔中射过来的两条光线,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确定出光源S的位置,并画图说明。
【答案与解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将AB、CD反向延长相交于点S。如下图所示: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多选)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水母 B.萤火虫 C.月亮 D.霓虹灯
【答案】CD
【解析】水母和萤火虫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不符合题意;发光的霓虹灯是人造光源,霓虹灯不发光的时候,不是光源,符合题意,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在晚上才比较亮,不是光源;符合题意;故选CD。
2.下列四种现象中,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平面镜中女孩的像 B. 草坪上父子的影
C. 水中铅笔变弯 D. 放大镜中红绿蓝光点
【答案】B
【解析】A、平面镜中女孩的像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草坪上父子的影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浮子挡住形成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故B正确.C、水中铅笔变弯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放大镜中红绿蓝光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
3.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答案】A
【解析】人走过路灯的过程,由靠近到远离,影子先变短,再变长。如下图所示:
4.小明同学课外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以点燃的蜡烛为成像物体,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上看到的像是( )
A. 蜡烛的正立像 B. 圆形光斑 C. 三角形光斑 D. 蜡烛的倒立像
【答案】D
【解析】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成像物体是蜡烛,所以像是蜡烛形.
故选D.
5.太阳、月亮、荧火虫,其中不是光源的是________,如图是________成因的示意图(选填“日食”或“月食”)。
【答案】月亮;日食
【解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萤火虫自身能够发光,而月亮自身是不会发光的,我们之所以能够看见月亮,是因为月亮能够反射太阳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月亮不是光源;由图可知,此时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的人,就部分看不到太阳或完全看不到.所以这是日食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6.一束激光从地球射向月球,经过月球上的反射器反射后,返回发射器,所需时间为2.54S,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 ______km。
【答案】
【解析】 已知:
光从地球到月球的时间:
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7. 中国绝大部分地区观测到了月食的全过程,并欣赏到了一轮美丽的红月亮,一度称为媒体热点.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平面/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月食时为什么会出现红色月亮呢?科学家介绍,这是因为红色的光波长较长,穿透力也较强.浓厚的大气层把紫、蓝、绿、黄光都吸收掉了,只剩下红色光可以穿透过来.月全食时的红月亮也是同样的道理,大气层将红色光折射到月球表面上,所以我们仍然能看到在地影里,红红的月亮挂在天空中.
(1)请将文中的空格填完整.
(2)请在下图三个中标出地球、月亮、太阳的大致位置.
(3)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月亮________(是/不是)光源,月食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
(4)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马洲公园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下图所示),这是________(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________填(“实像”或“影子”“虚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
【答案】(1)直线
(2)如图所示
(3)不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
(4)太阳;实像;3×108 m/s
【解析】(1)影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阴影区;手影、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都是影子.所以,当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2)由于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产生月全食,所以,地球处在太阳和月亮之间.(3)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不能够自行发光,是反射的太阳的光.(4)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在通过小孔时,上方的光射向下方,下方的光射向上方,是实际光斑的汇聚,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如: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c/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c/3。
故答案为:(1)直线(2)略(3)不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4)太阳;实像;3×108 m/s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