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3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同步测试(24份)
高中生物第4章 免疫调节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4章 免疫调节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练习题,共6页。
第4章 免疫调节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基础检查]1.下列有关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疫苗可有效预防自身免疫病B.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疫苗C.有些疫苗可通过口服方式给药D.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定的抗体解析:疫苗是接种后能激发人体免疫反应,从而抵抗某些传染病的生物制品,对自身免疫病无效,A项错误;疫苗通常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基因工程也可以生产疫苗,B项正确;有些疫苗可通过口服进入人体,如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C项正确;疫苗属于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D项正确。答案:A2.儿童在预防脊髓灰质炎时,可以口服一种“糖丸”,这种“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进入人体内后可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糖丸”分别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原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D.特异性免疫、抗体解析:“糖丸”是由活的、但致病力降低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的,属于抗原。抗原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答案:B3.冬季是流行性感冒易发季节,接种流感疫苗可预防流行性感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种流感疫苗后,不会再患流行性感冒B.流感患者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进行治疗C.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关的免疫活性物质和记忆细胞D.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先发生体液免疫,再发生细胞免疫解析:流感病毒易变异,接种流感疫苗后,机体仍可能再患流行性感冒,A项错误;接种流感疫苗只能起到预防作用,不能进行治疗,B项错误;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疫苗会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C项正确;当流感病毒未侵入细胞时,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当流感病毒侵入细胞后,需依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暴露流感病毒,再依靠体液免疫中产生的抗体与流感病毒结合,最后由吞噬细胞吞噬,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协调配合,D项错误。答案:C4.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使机体积累更多的疫苗B.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C.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解析:间隔一定时间重复注射疫苗(即抗原)是为了让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以在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答案:C5.医生给一个肾衰竭患者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该肾属于 ( )A.病原体 B.吞噬体C.抗体 D.抗原解析:移植的肾对于患者来说属于异体器官,属于抗原。答案:D6.移植器官后降低免疫排斥的措施是 ( )A.使受者处于无菌环境B.使用免疫抑制剂C.用X射线照射被移植的器官D.使用加快有丝分裂的药物解析:使用免疫抑制剂可降低机体的免疫排斥。答案:B7.下列药物不适合作为免疫抑制剂的是 ( )选项药物功能A环孢素A阻碍T细胞的增殖B左旋咪唑加速淋巴细胞的分裂、分化C糖皮质激素减弱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D硫唑嘌呤对淋巴细胞有较强的选择性抑制 解析:阻碍T细胞的增殖、减弱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选择性抑制淋巴细胞都能起到免疫抑制作用,因此环孢素A、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适合作为免疫抑制剂;加速淋巴细胞的分裂、分化可以起到增强免疫的功能,因此左旋咪唑不适合作为免疫抑制剂。答案:B8.下列对器官移植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我国乃至世界器官移植都面临着供体严重短缺的问题B.身体受之父母,我们要珍惜,所以不建议捐献器官C.器官移植除医学技术问题外,还涉及社会、伦理、法律等复杂问题D.抗免疫排斥药物的研究是器官移植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解析:我国乃至世界器官移植都面临着供体严重短缺的问题,这是通过器官移植治疗疾病的严重困境,A项正确;提倡捐献器官,但坚持自愿原则,B项错误;器官移植不只是医学问题,还涉及社会、伦理、法律等复杂问题,C项正确;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障碍,所以抗免疫排斥药物的研究是器官移植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D项正确。答案:B9.关于免疫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最科学的是 ( )A.给患者注射肉毒抗毒素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B.注射乙肝疫苗是为了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C.使用免疫抑制剂能降低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斥D.服用抗过敏药可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解析:肉毒抗毒素属于抗体,注射抗原才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A项错误;注射乙肝疫苗是为了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这属于特异性免疫,B项错误;使用免疫抑制剂能降低机体对外来器官的免疫排斥,C项正确;过敏反应属于免疫过强,抗过敏药能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D项错误。答案:C10.(2021·开平)下列关于免疫学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就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B.器官移植后,需要给患者使用适量的免疫抑制剂C.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D.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康复个体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解析:流感病毒的种类很多,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只会对该种流感病毒产生免疫力,仍可能感染其他流感病毒,A项错误;器官移植后,通常需给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防止出现免疫排斥现象,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项正确;接种破伤风疫苗属于主动免疫,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这些细胞能在体内长期留存,提供抵抗破伤风的长期保护,而注射抗破伤风血清是利用其中的抗体获得免疫力,注射的抗体在机体内不能长期留存,C项正确;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可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D项正确。答案:A11.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极为重要。请思考回答下列与狂犬病疫苗有关的问题。(1)一般来说,狂犬病疫苗进入机体内作为 起作用。接种狂犬病疫苗需要重复注射,其目的是 。 (2)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当外界狂犬病病毒侵入机体时,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 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记忆T细胞迅速分裂、分化成 ,进行细胞免疫。 (3)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假疫苗(抗原的有效浓度低)”事件中,注射“假狂犬病疫苗”给机体带来的危害: 。 解析:(1)疫苗在免疫学上相当于抗原,接种狂犬病疫苗时重复注射是为了增加记忆细胞和抗体的数量。(2)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当外界狂犬病病毒侵入机体时,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记忆T细胞迅速分裂、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进行细胞免疫。(3)注射“假狂犬病疫苗”不能有效地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狂犬病病毒侵入机体时,机体特异性免疫启动缓慢,就会出现患病情况,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答案:(1)抗原 增加记忆细胞和抗体的数量 (2)浆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3)注射“假狂犬病疫苗”不能有效地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狂犬病病毒侵入机体时,机体特异性免疫启动缓慢,就会出现患病情况,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拓展应用]12.近年来在疫苗家族中增加了“第三代疫苗”——DNA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的一段基因制成的,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下列关于DNA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是因为DNA疫苗是抗原B.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是因为疫苗中的DNA能表达形成抗体C.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D.接种后若感染此病原微生物,则体内记忆细胞会产生大量抗体解析:DNA疫苗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的蛋白质才是抗原,A、B两项错误,C项正确。接种后若感染此病原微生物,则体内记忆细胞会迅速分裂、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D项错误。答案:C13.现有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品系小鼠甲、乙、丙及另一品系小鼠丁,对甲、乙、丙分别进行下表所示的处理。两周后,将丁的皮肤片分别移植到甲、乙、丙体表上,则移植的皮肤片最易脱落和最易成活的分别是( )分组甲乙丙处理切除背部部分皮肤切除背部部分皮肤(同甲),将丁的皮肤片移植到乙体表上,14 d后,皮肤片结痂脱落切除背部部分皮肤(同甲),切除胸腺A.乙、甲 B.乙、丙C.甲、丙 D.丙、甲解析:乙已经过免疫,再次移植丁的皮肤片,相当于二次免疫,所以皮肤片最易脱落;丙的最不易脱落,原因是丙切除胸腺,免疫能力减弱。答案:B14.免疫耐受指的是免疫系统不再对一些特异性的抗原产生细胞免疫或者体液免疫。科研人员利用B、L两个品系的大鼠进行肝移植实验,发现只有甲组出现免疫排斥反应。检测三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的含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移植关系用“供体→受体”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因子IL-2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供体器官对受体而言是一种抗原C.根据实验结果,乙组大鼠在肝移植后出现“免疫耐受”D.据图分析,IL-2可抑制甲组大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解析: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项正确;在器官移植中,供体器官对受体而言是一种抗原,B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甲、乙两组大鼠都进行了异体器官移植,理论上来说都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但只有甲组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说明乙组大鼠在肝移植后出现“免疫耐受”,免疫系统不再对供体器官产生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C项正确;器官移植后,供体器官作为抗原,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激活受体的细胞免疫,进而导致发生免疫排斥,而甲组大鼠在器官移植后体内的IL-2逐渐升高,可以推测IL-2促进了甲组大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项错误。答案:D15.(2021·广州)人乳头瘤病毒(HPV)为DNA病毒,已知的亚型有100多种,分低危型和高危型。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持续感染所致,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图1是HPV入侵机体后,机体做出的免疫应答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1)图1中甲是 细胞,其功能是 。 (2)若要完全清除HPV病毒,还需要通过 免疫产生抗体参与,过程如图2。大多数抗原经过A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可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然后呈递给[B] 细胞;B淋巴细胞受到两个信号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D] 细胞和记忆B细胞,这两个信号是:① ; ② 。 (3)目前,针对HPV已经研制出预防效果较好的四价疫苗和九价疫苗,HPV疫苗价数越多,其中所含的 种类越多,可以预防的HPV类型越多。纯化HPV的衣壳蛋白以制备疫苗注入机体后一般不会引起细胞免疫,其原因是 。 解析:(1)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题图1中甲可以使乙靶细胞裂解死亡,所以甲是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是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释放抗原。(2)体液免疫中的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若要完全清除HPV病毒,还需要体液免疫参与。据题图2可知[B]是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受到两个信号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D]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体液免疫过程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3)HPV疫苗价数越多,其中所含的抗原种类越多,可以预防的HPV类型越多。病毒的组成是蛋白质和核酸,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时是核酸进入宿主细胞,衣壳蛋白不能侵入到细胞内,不能形成靶细胞,不会产生细胞免疫。答案:(1)细胞毒性T 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 (2)体液 辅助性T 浆 病原体(抗原)与B细胞接触 接受抗原呈递(被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 (3)抗原 衣壳蛋白不能侵入到细胞内,没有靶细胞,所以不会引起细胞免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巩固练习,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