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展开《家的意味》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统编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的第一框内容,本框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理解中华民族“孝”的内涵,明确自己作为家庭小主人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家庭孝亲敬张的具体行动。第一目“生命的居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功能以及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加深对“家”的内涵挖掘;第二目“中国人的‘家’”旨在传统文化中“家”的内涵,理解中华民族“孝”的内涵,在此之上理解并感悟孝亲敬长的原因和要求。
根据《道德与法治(2022年版)》课程标准依据,第七课亲情之爱对应的核心素养是“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对应的内容为“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劳节俭、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家庭好成员”和“理性平和,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依据的学段目标是“体贴父母长辈,能够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感受劳动的意义,为父母分忧,懂得感恩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萌发,寻求独立和自主,但心智的发展尚未成熟,特别在后疫情时代,充足且适切的亲子沟通常常无法展开,而不少父母也长期忽视亲子交流,漠视了不良亲子关系对每个家庭成员的危害。由于父母工作压力与孩子学业压力交叠,容易引发亲子间摩擦和隔阂,不少学生的生活成长一直是家庭的中心,未曾用心体会“家”的深刻意味,用心体味亲情之爱,需要引导学生学生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三、教学思想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直面真实的问题,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重视学生的教育体验和感悟,形成主体式、活动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总结孝亲敬长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与双亲长辈之间的矛盾,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作为一种活动型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就要通过活动把学科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方法指引、体验探究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在感悟生活中认识自我、认识与他人的关系,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学会判断,学会鉴别,学会不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在领悟“家”的意味中培养学生传承中华家庭文化和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其孝亲敬长的行为动力,并勇于承担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
四、教学目标
- 通过分析整理、情景探究等活动,明确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认识“孝”是中国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内涵,学会以实际行动孝亲敬长。
- 通过观点辨析、名人故事阅读以及交流分享,体会家的作用和家庭的功能,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 通过情境探究和小组讨论,认识家庭在我们成长中的作用,了解中华文化中“家”的意味,提高传承家风文化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统中国家庭独特的内涵以及意义。
难点:传承家庭传统美德及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六、课程资源
文本资料:家庭功能情景资料
音频:关于“家”的音乐
视频:《一声爸妈,就是过年》
七、教学方法与工具
1.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互动探究、合作探究
2.工具和准备:关于“家”的歌词、视频资料、多媒体设备、PPT、感恩卡片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课堂导入 | 展示不同歌曲中对“家”的描述,问题:在你看来,家是什么? |
阅读并思考 | 展示不同歌曲对“家”的解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家”的构成因素,引出授课主题。
|
生命的居所 | 1、教师出示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图片:小两口结婚成了家——婚姻关系;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血缘关系;养父母与收养的子女成为一家人——收养关系;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婚姻和血缘关系。
问题:他们是一家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展示家庭功能的情景材料 ①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他妈妈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②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③小明的爸爸经营一个小店铺,收入稳定。④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⑤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⑥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⑦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暑假快结束了,小明打算和同学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问题:以上情景分别反映了家庭的哪些功能?
教师小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承担经济功能、生育功能和教育功能等多种功能。
|
阅读材料
学生发言
思考交流
完成连线
|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分析家庭关系确定的几种情形,引导学生理解家的含义。
在理解家庭功能的基础上,感激父母所提供的各种呵护、感情的投入、物质的保证、现实的教育等。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家庭的各项功能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把对各项家庭的功能的认识上升为对家的意义的认识。 |
心灵的港湾 | 漫画展示两种“家”的情境 思考:1、为什么有固定住所的他说自己没有“家”? 2、为什么他说“这是真正的‘家’”? 教师小结: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哺育和支持我们。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
|
感悟情感
思考交流
| 通过情境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家的根本特点,感受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从而为下一步如何在家中孝敬父母打下情感基础。同时结合孟晚舟回“家”了的图片升华,从小家-大家-家乡-国家,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家的含义也是层层递进。
|
生活共同体
| 1、视频探究《一声爸妈,就是过年》思考:你从他们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 在中华文化中,家的意味和内涵是什么?
教师小结: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2、“家训”中的“孝” 展示材料:未定
课件展示:《潘氏家训》一勤无难事,百孝敬为先。贤孝承祖训,诚信秉家传。俭以常居丰,廉处贵德宽。名利似白云,修身方安然。
《曾国藩家书》有云:“孝友为家庭之祥瑞。”意思是说:孝顺长辈,与家人友好相处,便是一个家庭发达的根本。
思考: 这些家训中传达了怎样的思想? 同学们,结合成长经历,说说你的“家规”
教师小结:家规家训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代代传承的一种家文化。而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2、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对于“孝”的规定
思考:多部法律都对孝亲敬长有相关的规定,这说明什么?
教师小结: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教师总结: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
探究分享
思考交流
思考交流
以具体行动践行,向父母表达爱。
| 用“年”中的“家”,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春节回家的迫切心情,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家的丰富内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传统家规、家训是传承家风的重要依据,从精神层面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思考孝亲敬长的原因,并通过法律的相关规定,旨在让学生了解孝亲敬长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公民应自觉履行的法定义务。
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 |
九、教学评价
维度 | 等级 | 自评 | 他评 |
勇于并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提供理论依据 | □优 □良 □合格□须努力 |
|
|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 | □优 □良 □合格□须努力 |
|
|
能清楚总结出师生交往方式发生变化的几种表现 | □优 □良 □合格□须努力 |
|
|
学会并能在实践中有意识地用有效的、有益的方式与老师沟通以解决亲子冲突 | □优 □良 □合格□须努力 |
|
|
能理解老师的不可替代性,能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师的尊重 | □优 □良 □合格□须努力 |
|
|
十、课后作业
1、回忆成长点滴,感悟父母不易,写一张感恩卡,表达你的爱;
2、和父母合个影,配上你想对他们说的话。
备注:自选两件事中任一件,完成合影照片以及感恩卡片后发给老师,整理好后由班主任在家长会上交由各自父母。
板书设计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活动,教师小结,教师活动,教师引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核心素养,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