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展开层级一 “必备知识”梳理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自然环境组成要素:□1 、水、土壤、生物、岩石及地貌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实现途径:水循环、□2 、岩石圈物质循环。 (2)三大循环简图。
(3)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3 ,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功能≠各个要素功能之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要素的功能之和,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要具有各个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的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1.要素特点(1)变化性: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9 。 (2)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10 的。 2.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11 。
四、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1.整体响应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该要素与其他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其他要素发生□12 ,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 2.响应特点(1)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13 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 (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14 。
层级二 “关键能力”突破
知识点1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命题探究]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如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1)~(3)题。
(1)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①海拔 ②土壤含水量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土壤含盐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A.胡杨涵养水源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C.地下水埋深浅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3)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土壤有机质减少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C.土壤含盐量增加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答案】(1)B (2)A (3)B
【答案】❶先上升后降低 ❷先升高后降低❸负相关❹先升高后降低 ❺下降❻地下 ❼草本植物
[核心归纳]1.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2.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能力运用]考向1 自然地理要素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2022年重庆渝北区开学考试)冰川末端是冰川运动结束的地方,冰碛物在此堆积。图甲示意1990—2020年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的5条冰川末端高程变化量(当年高程减去上一年高程)。图乙为玉贡拉冰川、玛拉波冰川分布影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冰川( )A.孔嘎冰川面积基本稳定B.玛拉波冰川末端高程先减后增C.5条冰川均呈退缩趋势D.东南季风影响的冰川范围增大2.推测图中的冰湖( )A.分布于冰川顶端B.冰川融水侵蚀形成C.面积在不断缩小D.冰碛物阻塞后形成【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示高程变化为当年高程减去上一年高程。读图可知,该地5条冰川高程变化均为正值,说明冰川当年高程高于上一年高程,冰川下限的高度升高,冰川呈退缩趋势,C项正确。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为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冰湖分布于冰川的末端,A项错误;该地冰湖是冰川的直接侵蚀(形成局部洼地)与冰碛物堆积(洼地积水)共同作用而成,并非冰川融水侵蚀形成,B项错误,D项正确;结合上题分析,上部冰川融化加快,入湖水量目前极可能正处于增加趋势,面积在扩大,C项错误。
考向2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 (2023年福建名校联考)J古城由都城、离宫和军事卫城构成。战国时期,都城是古城中心,离宫的东南角城门可供船只通行。秦汉时期,离宫成为古城中心。此后,由于环境变迁,J古城衰落。19世纪以来,S市人口集聚,现已发展为地级市。右图示意长江流域局部地区。 据此完成第3~5题。
3.J古城建设之初,都城未建在离宫处,主要是考虑( )A.减少水患B.便于取水C.方便耕作D.利于防卫4.古城中心的变迁,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期间该地区气候趋向( )A.湿润B.干旱C.温暖D.寒冷5.根据J古城和S市的地理位置,可推断战国时期至现代长江干流图示河段( )A.整体向北移动B.S市附近河道没有明显摆动C.整体向南移动D.S市附近河道摆动幅度较大【答案】3.A 4.B 5.C
解析:第3题,离宫距长江近,容易发生水患,故都城未建在离宫处,A项正确。第4题,战国时期,都城是古城中心,离宫的东南角城门可供船只通行。而到了秦汉时期,离宫成为古城中心。说明水患问题缓解,可能是气候变得干旱,河流径流量减少,水患减少,B项正确。第5题,根据J古城和S市的地理位置可知,古城中心从都城到离宫再到S市,且曾经离宫的东南角城门可供船只通行,说明当时临长江,而现代长江弯曲处靠近S市,结合指向标,河流整体向南移动,C项正确。
知识点2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命题探究] (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如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水下地貌体出露 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剧③湖盆区构造沉降 ④人类活动强度减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 )A.湖岸线长度变短 B.沿岸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C.湖泊的面积稳定 D.沿岸区域生境多样性增加【答案】(1)A (2)D
[核心归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抓住各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分析相互关系,如青藏高原的“高寒”,西北地区的“干旱”。以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为例。
(2)分析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如下图反映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其他区域产生的影响。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域的发展变化。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其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
[能力运用]考向1 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 (2021年新课标全国乙卷)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第1~3题。1.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A.整体向北移动B.整体向南移动C.面积扩大D.面积缩小
2.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3.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B.目前基带气温高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D.冰期基带气温高【答案】1.D 2.B 3.D
解析:第1题,苔原带植被适宜生长在冷湿环境中,全球气温升高,苔原带南缘会自南向北退缩,面积缩小,B、C项错误,D项正确。因苔原带北部濒临北冰洋,没有整体向北移动的陆地空间,A项错误。第2题,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呈东西向延伸,说明亚欧大陆北部东西向自然环境差异较小。亚欧大陆北部受海洋的影响大且气温低,湿度东西向差异小,植被东西差异小,B项正确。第3题,冰期时苔原带自北向南扩展,遇到山地时会经过基带向山上扩展,如果基带气温偏高,则地面的苔原带无法扩展到山上,所以即便是山上气温低、具备苔原植被生长的条件,山上也不会形成苔原带,D项正确。
考向2 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4.(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热融湖是因热融作用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热融湖发展迅速,在一些地区形成了繁星一样的“星宿海”,冬季湖泊冰面可见一串串甲烷气泡冻结在冰层中。有些热融湖也会出现停止生长现象,湖盆会被水生植物、泥炭和沉积物充填。如图示意青藏高原热融湖景观。
分析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发展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热融湖易成片出现,会提升湖泊周边地温,加速周边冻土融化,破坏冻土层的稳定,导致湖岸崩塌、地表塌陷,改变地表形态;热融湖使土壤水分发生变化,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热融湖蓄水成湖,改变当地的地表和地下径流状况;热融湖升温加速冻土融化,冻土层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甲烷等温室气体,释放土壤中储存的碳元素,加剧气候变暖;冻土融化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动植物栖息地,破坏生态系统。
层级三 “核心素养”养成
答题模板系列④ 生物多样性类主观题[思维建模]1.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独特物种丰富的原因分析(1)缺少与外界交流:与大陆脱离的海岛、半岛等,地形较封闭的地区。(2)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3)历史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4)水热条件等自然环境相对较为优越,垂直差异明显,物种多样。
[应用体验] (2022年四川成都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北极熊常在较低纬度陆地与较高纬度海区之间南北迁徙。海冰是北极熊在海上觅食、繁殖、休憩的主要场所。海豹主要以鱼类为食,冬季需将冰层凿出冰洞以保障呼吸。北极熊主要以海豹为食,冬季是北极熊在海上捕食的黄金期。夏季海冰大量消退时,北极熊南撤回到陆地。近年因气候变暖所引发的海冰变化给北极熊的生存带来巨大影响。下图为北极熊主要栖息海域未来生存稳定性分级图。
(1)与次稳定栖息地相比,指出北极熊稳定栖息地的空间分布差异。(2)从食物的角度分析哈得孙湾成为北极熊稳定栖息地的原因。(3)说明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海冰出现、消退时间的变化对北极熊栖息规律的影响。(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一个问题计分。问题①:熊为杂食性动物,与北半球其他地区的熊类相比,北极熊食物构成中肉类占比很高,试分析原因。问题②:冬季气候寒冷地区的熊类多有冬眠习性,但北极熊很少冬眠,试分析原因。
【答案】(1)纬度位置总体较低(或南北跨度较小);分布的面积较小(或范围较小)。(2)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海湾内鱼类丰富,海豹数量多;海湾深入内陆,冬半年海水降温快;河流汇入大量淡水,且海湾较封闭,与大西洋水体交换少,海水盐度低,冰点高(结冰早,融冰晚),结冰期长且冰层厚,利于北极熊长时间利用海冰捕食海豹。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有机物,叶绿素,植物体,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考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考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析课标·定目标,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课堂巩固·即时练,生物循环,光合作用,不同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备考指津,水循环,太阳辐射量,温度带,落叶阔叶林,从沿海向内陆,高纬度,垂直带谱,较高纬度,风化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