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5.声音的强与弱优秀教案
展开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
课题 | 声音的强与弱 | 单元 | 第一单元 | 学科 | 科学 | 年级 | 四年级上册 |
教材分析 | 《怎样放得更大》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2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但是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聚焦部分引导学生提出“怎样才能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呢?”的问题。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操作显微镜,将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调节合适的距离并固定,让学生在其过程中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能使图像放得更大;二是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微小物体,比较和肉眼观察的不同之处,并记录新的发现;三是认识实验室常用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本课中不涉及实验室显微镜的使用,这就需要学生通过比较自制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异同,来了解光学显微镜每个结构的功能。拓展部分主要是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了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及其在观察对象上的变更,在比较中体会到技术的改进为科学研究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作用。 | ||||||
学情分析 |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放大镜的基本特点,掌握了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凸度有关。本课需要学生在观察的同时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对观察所得进行记录。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并能用简单的词句进行记录。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 ||||||
教学目标 | 科学观念 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知道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越低,并能够通过发声物体大小对其发出声音的高低进行简单判断。 科学思维 运用比较的方法,对现象及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找到声音高低变化的原因。 探究实践 根据研究问题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及分析,得到声音高低变化的原因。 态度责任 在探究活动中,养成善于观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 ||||||
教学重点 | 制作并使用简易显微镜,认识光学显微镜。 | ||||||
教学难点 | 利用两个凸透镜自制一个简易显微镜。 | ||||||
教学方法 | 实验法、讨论法 |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凸透镜、纸筒、光学显微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凸透镜、纸筒、头发、细沙、剪刀、透明胶、尺子。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一)教师谈话:非洲鼓表演时鼓手在鼓面上拍打就能发出不同的节奏和音符,敲击非洲鼓,我们发现,轻轻献鼓,发出的声音小;用力敲鼓,发出的声音大,因为用力的大小不同,鼓面产生的振动情况不同。声音的轻重就不同,音乐课上我们将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 (二)揭示课题:声音有强弱,我们如何进行判断,今天我们一起研究。 |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声音的强弱,进而聚集研究的新问题,导入的方式自然、贴切。 |
讲授新课 | (一)活动1:钢尺的声音和振动幅度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实验操作的方法及要求。 2实验方法:像图中那样,将一把钢尺的-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 -端,另外一只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先轻轻拨动钢尺,再用力拨动钢尺。 3.实验要求:轻轻拨动钢尺,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是怎样振动的?再用力拨动钢尺,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是怎样振动的?思考:钢尺发出的声音和它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 4.实验要领:做这个实验,一定要注意观察,注意比较轻轻拨动钢尺和用力拨动钢尺的时候,钢尺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钢尺的振动幅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再思考钢尺发出的声音和钢尺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5.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且思考问题,得出实验结论。 6.交流,学生说一说实验现象,交流实验结论。 7.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当我们轻轻拨动钢尺的时候,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小,并且它的振动幅度也很小。而当我们用力拨动钢尺的时候,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大,并且振动幅度也很大,可见,钢尺发出的声音的大小与钢尺的振动幅度是成正比关系。
(二)活动2: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和振动幅度的关系 1.出示固定好的橡皮筋架子,引导:与拨动钢尺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用不同的力量拨动这根橡皮筋的时候,它发出的声音是不是一样的呢?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与它的振动幅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用不同的力度拨动橡皮筋,听一听橡皮筋发出的声音,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思考橡皮筋的声音与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3.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4.教师小结:这个实验与我们刚才第1个钢尺的实验是一样的,用力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而它的振动幅度也很大,相反,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会发出很小的声音,而它的振动幅度也很小。
(三)活动3:鼓声的大小与鼓面的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1.教师引导:通过钢尺和橡皮筋的实验,我们发现钢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大小与他们的振动幅度有关系,而且是成正比关系,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平常敲的鼓是不是也是这样? 3.出示用力敲大鼓的视频,引导学生看一看,用力敲大鼓的视频,听一听鼓的声音,观察鼓面的振动幅度。 3再播放一段敵小鼓的视频,引导学生听一听鼓的声音,仔细观察鼓面的振动幅度。 全班交流:鼓的声音与鼓面的振动幅度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提示:鼓的声音大小与鼓面的振动幅度是有关系的,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大,鼓面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小。
(四)讨论研讨 1.刚刚我们通过三个实验了解了声音的大小与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提示:声音的大小、强弱与振动幅度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我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呢? 提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列举出相关的事例来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引导学生看图,教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
学生操作、观察与思考
学生操作、观察与思考
学生操作、观察与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与交流 |
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钢尺的声音和振动幅度关系的实验,从而得出钢尺发出的声音的大小与钢尺的振动幅度是成正比关系。
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和振动幅度的关系,从而得出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和振动幅度是成正比关系。
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进而得出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大,鼓面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小。
对本节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务实了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成正比关系,巩固了科学概念。
|
课堂小结 |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知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表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声音除了有强弱之外,还有高低之分,今后我们还要继续研究声音的高与低。 | ||
板书设计 |
5声音的强与弱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 ||
课后作业 | 一、选择题 1.声音的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 2.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 )。 3.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 )不同。 4.拨动橡皮筋的力越来越多,橡皮筋的声音变化是( )。 二、判断题 5.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强,是因为钢尺的振动幅度大( ) 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 7.敲击同一个鼓的同一个地方,轻轻敲与用力敲发出的声音不会产生变化。( ) 8.要使钢尺发出比较强的声音,拨动钢尺的方法是使劲按住( )。 参考答案: 一、1.强、弱;2.物体震动的幅度3.音量4.越来越强 二、5.√6.√7.×8.× | ||
课后反思 | 亮点:本节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多种实验,让了解声音的强弱就是高音大小,声音的强弱与振幅有关系。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方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建立了科学的概念,从而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不足:书中岁声音的强弱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价,不能仅仅依靠感悟,为此还可以引入分贝的概念,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同时提升了教材的深度。 教学建议:人们计量声音强弱时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正常交谈的声音在40-60分贝,汽车行驶时的声音约85分贝,飞机起” 飞时的声音达130分贝。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 |
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6.运动的小车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6.运动的小车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判断题,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教科版 (2017)6.营养要均衡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 (2017)6.营养要均衡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5.食物中的营养一等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5.食物中的营养一等奖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