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优秀第1课时巩固练习
展开课时作业
地理大单元之第四单元(二)常见的地貌(第1课时)
【基础巩固】
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区域河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流( )
A.水流湍急 B.水量季节变化小
C.右岸陡峭 D.虚线为枯水期河岸
2.近年来河漫滩形成的速度减慢,其原因有( )
A.下游新建防洪大堤 B.上游种植业发展迅速
C.上游建大型水库 D.下游河道不断疏通
【答案】1.D 2.C
【解析】1.读图可知,该河流河漫滩面积广大(河漫滩为流水堆积地貌),说明河水流速较慢,A错误;我国西南地区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B错误;图示河流右岸为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河床平坦,C错误;河漫滩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说明虚线为枯水期河岸,D正确。故选D。
2.河漫滩处于河流的凸岸,以堆积为主,其形成速度减慢,主要受上游来沙量的影响,与下游关系不大,因此AD项错误;上游种植规模扩大,会进一步破坏流域植被,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多,河漫滩形成速度会增大,B错误;上游建水库,会起到拦水拦沙的作用,使得河流含沙量减少,河漫滩增速减缓,C正确。故选C。
“深洼地”又称峰丛洼地,是喀斯特地区的典型地貌。七百弄为岩溶平原,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我国“深洼地”集中分布地区之一。下图示意七百弄“深洼地”剖面及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近一万年以来,七百弄地区地壳无明显抬升,这导致“深洼地”( )
①流水侵蚀、切割能力减弱②流水汇聚,沉积物增多③岩石崩解、风化作用增强④岩石溶蚀,加速垮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下列措施与七百弄地区可持续发展无关的是( )
A.利用深洼地貌,进行旅游开发 B.积极拓展交通,发展公路建设
C.扩大水稻种植,实现粮食自给 D.实行异地扶贫,进行生态移民
【答案】3.A 4.C
【解析】3.“近一万年以来,七百弄地区地壳无明显抬升”,说明地壳相对稳定。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水流下渗、侵蚀能力减弱,①对。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深洼地”就保持相对稳定,地表水继续向深洼地汇聚,两侧峰丛或峰林逐渐坍塌,沉积作用增强,洼地堆积物增多,②对。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无明显抬升,岩石出露面积小,受外界影响小,岩石崩解、风化作用弱,岩石溶蚀减弱,垮塌速度变慢,③④错。故选A。
4.利用深洼地貌,进行旅游开发,积极拓展交通,发展公路建设,有利于将资源优化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AB不符合题目要求。七百弄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缺乏,不利于水稻种植,同时扩大水稻种植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符合题目要求。实行异地扶贫,进行生态移民,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D不符合题目要求。故选C。
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6.形成该河谷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冰川堆积作用
【答案】5.C 6.A
【解析】5.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呈现出V形;随着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侧蚀越来越强,河谷呈现U形。根据四图可以看出③地河谷最窄、以下切为主,发育最早;①地河谷最宽、以侧蚀为主,发育最晚,C正确,排除ABD。故选C。
6.河谷属于河流侵蚀地貌,A正确;流水堆积地貌主要有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B错误;冰川侵蚀主要形成峡湾、角峰等地貌,而冰川堆积主要形成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及蛇形丘等地貌,CD错误。故选A。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左图为喀斯特地貌景观图,下右图为某地喀斯特地貌等高线地形图。
(1)下左图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中的_______景观,群峰竞秀,该地貌主要分布于下右图中地貌类型界线以_______(填方位)区域。除下左图呈现以外,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还有________等。
(2)说出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自然条件。
(3)说出喀斯特地貌对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答案】7.(1) 峰林 东侧 石芽、峰丛、孤峰、溶沟、洼地等。
(2)石灰岩广泛分布;湿润的气候。
(3)有利:旅游资源丰富;洞穴内冬暖夏凉,为居住、防空、储存提供便利。
不利:土层薄且较为贫瘠;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地形崎岖不平,交通不便;岩层保水性能差,水库易漏水,地表水缺乏:多地下溶洞和暗河,地质不够稳定。
【分析】7.(1)根据喀斯特地貌景观可知,该地貌中位于地表,群峰竞秀,应以峰林景观为主。图中界限东侧多闭合等高线,中心海拔高,体现了群峰竞秀的特点,因此该地貌应位于地貌类型界线东侧。地表喀斯特地貌除了峰林外,还有石芽、峰从、孤峰,溶洞、溶蚀沟、溶蚀洼地等。
(2)喀斯特地貌是湿热气候条件下,可溶性岩石在大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等作用下,经过流水化学溶蚀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①要有大面积的厚层石灰岩;②气候比较湿润,地表面河流较多。我国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降水量大且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易形成喀斯特地貌。
(3)影响类问题一般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考虑。喀斯特地貌因其具有多种多样的造型地貌,美学价值较高,许多喀斯特景观地被开发成旅游景点,如云南石林、广西桂林等。喀斯特溶洞是屏蔽放射性辐射的安全场所,洞穴内冬暖夏凉,为居住、储存提空空间,同时具有防空、防辐射等作用。不利的影响: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较贫瘠,不利于农业生产。云贵高原“地无三尺平”,地表崎岖,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崎岖不平的地表使当地交通不便。喀斯特地貌区土层薄,多地下溶洞、暗河,岩层保水性能差,地表水缺乏,修建水库易漏水;地下溶洞使当地地质条件稳定性差,不利于大型工程建设。
【素养提升】
河流阶地是在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下图为河流阶地素描图,图中河流阶地由泥沙构成,是在长期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下形成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阶地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的方向是( )
A.保持稳定 B.垂直下沉 C.水平张裂 D.垂直上升
3.早期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水运便利 B.气候湿润 C.军事防御 D.适宜农耕
【答案】1.A 2.D 3.D
【解析】1.河流阶地是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下切作用下形成的,图中①阶地最接近河床,形成最晚,故A正确,BCD错,本题选A。
2.阶地在河流不断下切和地壳不断抬升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故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的运动方向是垂直上升,故D正确,ABC错,本题选D。
3.河流阶地地形较平坦,离水源近,土壤肥沃,适宜农耕,故D正确,早期人类对水运需求少,和气候、军事无关,故BC错,本题选D。
广东饶平县西部山区的青岚地质公园是“第八批国家地质公园”,其中溪谷景区有众多千奇百怪的壶穴。位于河流跌水(指呈瀑布式跌落的水流)或瀑布处的跌水壶穴的口径和深度一般都要大于其它壶穴。下图示意青岚河岸边的典型壶穴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青岚河岸边壶穴群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5.一般来说,位于河流跌水、瀑布处的跌水壶穴最有可能具备的特征是( )
A.形态完整 B.结冰期长 C.易有缺口 D.含沙量大
【答案】4.A 5.A
【解析】4.壶穴因河水急流中常有涡流伴生,砾石便挖钻河床,河流中断层、岩性不同或是跌水的下方在水流的磨蚀作用下,往往形成很深的坑穴,因此推测青岚河岸边壶穴群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A符合题意;广东饶平县西部山区风力不强、无冰川活动、居内陆,因此青岚河岸边壶穴群形成与风力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等作用关系不大,排除BCD。故选A。
5.一般来说,河流跌水、瀑布处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力大,河床上的岩石在凹处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的速度快,形成跌水壶穴较大、较深,不易被破坏,具有形态完整的特征,A符合题意,排除C;该地纬度低,不可能结冰期长,排除B;该地质河床多基岩,位于南方山区,属于地质公园,自然植被较好,因此河流含沙量不会大,而且打磨壶穴的主要是岩块,不是泥沙,排除D。故选A。
“深洼地”又称峰丛洼地,是喀斯特地区的典型地貌。七百弄为岩溶平原,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我国“深洼地”集中分布地区之一。下图示意七百弄“深洼地”剖面及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近一万年以来,七百弄地区地壳无明显抬升,这导致“深洼地”( )
①流水侵蚀、切割能力减弱②流水汇聚,沉积物增多③岩石崩解、风化作用增强④岩石溶蚀,加速垮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下列措施与七百弄地区可持续发展无关的是( )
A.利用深洼地貌,进行旅游开发 B.积极拓展交通,发展公路建设
C.扩大水稻种植,实现粮食自给 D.实行异地扶贫,进行生态移民
【答案】6.A 7.C
【解析】6.“近一万年以来,七百弄地区地壳无明显抬升”,说明地壳相对稳定。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水流下渗、侵蚀能力减弱,①对。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深洼地”就保持相对稳定,地表水继续向深洼地汇聚,两侧峰丛或峰林逐渐坍塌,沉积作用增强,洼地堆积物增多,②对。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无明显抬升,岩石出露面积小,受外界影响小,岩石崩解、风化作用弱,岩石溶蚀减弱,垮塌速度变慢,③④错。故选A。
7.利用深洼地貌,进行旅游开发,积极拓展交通,发展公路建设,有利于将资源优化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AB不符合题目要求。七百弄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缺乏,不利于水稻种植,同时扩大水稻种植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符合题目要求。实行异地扶贫,进行生态移民,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D不符合题目要求。故选C。
8.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乙图是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地貌。请描述甲地貌的特征____。
(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处分布,乙在____处分布。
(3)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9.(1) 冲积扇 三角洲 堆积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扇顶到扇缘地势逐渐降低,颗粒物逐渐变小
(2) B A
(3)B
【分析】9.(1)甲位于河流出山口,呈扇形,是冲积扇;乙位于河流入海口,呈三角形,是河口三角洲。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故二者都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河流流出山谷,随着流速减慢,可形成冲积扇地形,地貌特征是以山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扇顶到扇缘地势逐渐降低,颗粒物逐渐变小。
(2)冲积扇分布在山前,即河流流出山口的位置,对应丙图的B;乙是三角洲,分布在河流入海口位置,即丙图的A。
(3)图中沿C→D方向的剖面图是冲积扇,冲积扇在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所以其地势特点是中部高,两侧低,对应图B。
(4)图中地貌呈新月状,为沙丘地貌;沙丘地貌因风力堆积而成,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沙丘地貌,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图中a处为缓坡,即迎风坡。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优秀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优秀练习,共9页。
高中第一节 植被精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节 植被精品达标测试,共8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精品第2课时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精品第2课时课堂检测,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