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故乡获奖第3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故乡》教学方案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叙述者“我”这一人物形象。
2.结合议论、抒情性文字,理解小说主旨。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叙述者“我”这一人物形象。
2.结合议论、抒情性文字,理解小说主旨。
【教学难点】
结合议论、抒情性文字,理解小说主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通过对文本的研读,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细节等方面一起探究了闰土和杨二嫂的性格特征,初步讨论了人物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在研读中,大家可以看到,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其实是通过“我”的视角展现的。“我”也是这篇小说塑造的重要人物之一。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文中的“我”的形象以及小说的主题。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一
1.探究任务
“我”的感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如何理解这篇小说中“我”的形象呢?
2.过程安排
(1)在文中找出描写“我”心情的句子,试着勾画出“我”的心情变化脉络。
(2)熟读课文,自主思考:小说中“我”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3)交流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形成小组结论,派代表在班级发言。
3.成果展示
预设一:回故乡时的“我”对故乡的情感:悲凉。原因:卖掉祖屋,异地谋食,永别故乡,心绪不佳,景色萧索。
面对故乡人的变化“我”的情感:吃惊可悲,同情无奈,“我”在面对闰土时产生了复杂的情感,故乡终于也不能成为“我”心中的慰藉和温暖,“我”感到气闷、悲哀,最终不留恋而离开。
离开故乡时“我”的情感:真诚希望。“我”有两个希望:一是希望水生和宏儿将来不要有情感上的隔膜;二是希望他们不要像我们,而是可以有新的生活。但通过文中“茫远”“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可以看出希望是难以实现的;但作者又说“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因此,希望尽管难以实现,但如果依靠很多人共同探索,也有实现的可能。所以,“我”是非常矛盾的,既存有一丝希望,又觉得难以实现,却又想坚持走下去。
预设二:《故乡》中的“我”是一个有作者影子,具有进步思想倾向,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形象。
教师点拨:面对回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位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此处的“高墙”是虚写,是借喻,因为“我”与故乡的人有了很深的隔膜,对故乡的期望与故乡的现实相去甚远,所以“我”就像被孤立在了四面封闭的“高墙”里,因无法沟通、突破、消除而感到沉郁、痛苦。这段话揭示了“我”对故乡的失望和悲哀之情,对故乡人的生活现状和命运感到痛苦和悲哀。
“我”一方面是启蒙者,是故乡的批判者;另一方面,小说也写出了这个人物的弱点,他面对故乡,只看到一片死寂,看到普通人精神的麻木,但无法从这个社会内部找到变革的因素,因而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孤立的状态。他自己也在精神上承受着这种孤立带来的巨大痛苦,同时产生失落、动摇、幻灭的情绪。
设计意图:对“我”的形象的分析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和关注社会、深入思考的意识,进而加深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和理解。
(二)合作探究二
1.探究任务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令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语句?为什么?
2.过程安排
(1)全班分为3/6组,自主朗读课文。
(2)勾画出文中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并尝试着在课本上批注。
(3)小组讨论交流,试着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分析品味(可以从关键词、表达方式、句子的含义等角度)。
(4)交流讨论,各小组选派代表举手作答。
3.探究示范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明确:这一段,既有议论,也表现了“我”的情感和心理,通过“我”的自我安慰,将之前激荡的情感平息下来,还引出下文“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推动情节的发展,可谓议论、抒情、叙事浑然一体。
4.成果展示
预设一: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明确:这句话有双重含义。一层是实写走在离乡去异地谋生的路上。第二层,与下文联系起来思考,这里的“路”正是指“我想”的内容,也就是“希望”。因此,这句话在结构上统领下面的三段文字,在内容上提示下文。
预设二: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明确:他们指的是水生和宏儿,他们是未来的希望,是新一代关系的回归。三处“辛苦”分别指为社会付出、奔波的人;辛勤劳动的木偶人;穷极无聊的市井小民。希望他们不要像我们一样辛苦辗转麻木恣睢,而走一条崭新的幸福大道。
预设三: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明确:这句话反映出“我”一方面有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也感到希望的茫远。当时并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具体的“路”,因而“我”对路的憧憬不免朦胧。
预设四: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明确:“走”是行动的象征。“我”通过回乡的经历,认识到要追求新的生活,仅仅具有美好的意愿、崇高的理想是不够的,需要创造新的社会现实,需要无所畏惧地行动。“走的人多了”,更表明作者认识到,要打破旧社会、创造新社会,仅靠个别的少数人也是不够的,需要许许多多人共同的努力。这段话强调了实践的意义。空有希望不去实践,这种希望是无所谓有的;有了希望,注重实践,这种希望是无所谓无的。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希望是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的,这个比喻,表达了“我”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
5.活动小结
本篇小说除了呈现情节的叙事性文字外,还有着一些议论、抒情性的内容。这些内容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议论、抒情与记叙的有机结合,更有助于烘托气氛、推动情节以及表现主题。
设计意图:借助合作探究的形式,对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欣赏小说的语言艺术,为理解小说主旨做铺垫。
(三)合作探究三
1.探究任务
本文发表以来,人们对其主题有多种理解,请根据本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2.过程安排
(1)全班分为3/6组,自主阅读课文。
(2)根据本文的内容,结合课堂分析,抓住本文的议论句,说说对这篇小说主旨的理解。
(3)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小组结论,举手发言,分享成果。
3.成果展示
《故乡》的主题思想是相当丰富、深刻的。它反映出“兵,匪,官,绅”,也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多重压迫,造成了城乡劳动人民从物质到精神、从外表到内心的十分可悲的变化。
物质和外表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不必多说。精神、内心的变化,则不仅表现在闰土成了被封建思想俘虏的木偶人,杨二嫂成了令人愕然、厌恶的畸形人,而且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严重隔膜,互不了解。
闰土、杨二嫂尽管性格悬殊,表现各异,但“我”同他们之间都“无话可说”,则是共同的。反过来说,闰土、杨二嫂对于“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在他们看来,“我”已经成了“老爷”,或已经“放了道台”,我们之间已经存在厚障壁,也就是隔着一道现实的生活状况及思想认识的鸿沟。这种鸿沟,不仅是千百年的传统观念问题,主要还是现实的阶级阶层问题。小说对于闰土、杨二嫂既有同情也有批判:同情闰土的疾苦并批判他的愚昧和麻木,同情更多些;厌恶和讽刺杨二嫂的庸俗和卑劣,也同情她的疾苦和灵魂的扭曲。
设计意图:借助合作探究的形式,对主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意识,以及立足文本本身解读思考的意识,培养从社会、人文的角度关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发展和思想变化的意识。
三、课堂小结
《故乡》是一篇感情凝重的小说。鲁迅将民族与个人命运发展之惑,图画般展示在这长长的画卷之中。既有金黄色的幸福,又有苍黄色的悲凉;既有人性的朴实善良,又有生命活力的丧失。细腻笔法下的故乡故事,蕴含着前行者的良苦用心和深刻思考。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逾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只要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希望如地上的路,启迪我们满怀信心地去追求、去拼搏。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引起学生对于“希望”的思考。
四、拓展延伸
过渡: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呐喊》这部小说集,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故乡》一文更是值得反复阅读,对它的探索当然不止于课堂之上。
教师推荐:《故乡》是鲁迅典型的“自我叙述”的小说之一,其主要模式是内聚焦叙述,母亲与“我”贯穿其中,闰土与杨二嫂出现,进行插入聚焦,一是通过“我”的回忆,二是通过“我”所见所闻的视角转化;通过视角转换的作用,塑造了人物的性格,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加生动鲜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知网上查找阅读《<故乡>中“自我叙述”视角研究》这篇论文,它系统深刻地论述了“我”的形象,并阐述了“自我叙述”这一独特视角。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学作品解读论文的推荐,拓宽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于鲁迅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1.当堂演练:
他的另外一部小说《社戏》中提到的陪“我”看社戏的双喜等人,他们如果也和“我”在这个时候在“我”家中久别重逢,他们也会和“我”眼前的闰土一样?说说你的理由。
2.课后作业:
课外选读鲁迅先生的两篇作品,并给鲁迅先生写一封信,谈谈对他的作品、思想、生活经历、人生哲学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
【板书设计】
初中人教部编版范进中举一等奖第3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范进中举一等奖第3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优质第3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优质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故乡获奖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故乡获奖第2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