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 怀疑与学问 第1课时 教案
展开《怀疑与学问》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脉络层次,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准确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篇学习过的小古文《穿井得一人》,说说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插入情境课文)
明确:告诉了我们不可轻信传言这一道理。
不可轻信那就需要我们有一种“怀疑”的精神,那对于现在在做学问的我们,怀疑精神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史学家顾颉刚一起探索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吧!
设计意图:由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奠定全文学习的基调。
二、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原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江苏苏州人。他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两汉州制考》《郑樵传》等,与人合著《三皇考》《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国历史地图》等。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一直与“怀疑”相伴,这终使他成为一代史学大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拓展视野。
2.字词正音
(1)快速默读课文,圈画出不会读的字或不认识的词,借助工具书明确字音。
顾颉刚(jié) 程颐(yí) 虚妄(wàng)
步骤(zhòu) 懒惰(duò) 停滞(zhì)
(2)查阅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它自己就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设计意图:进行常规字词教学,扫清学习障碍。
三、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本文题为《怀疑与学问》,怀疑精神有什么内涵呢?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2.探究方法
(1)自主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阅读过程中圈点勾画,将心得体会标在文旁。
3.成果展示
预设1: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
预设2:①对于学问,只有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第5段)
②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才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第6段)
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教师点拨:本篇议论文的题目很有特色,它不是论点,只是论题。那你能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吗?
明确: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或“学则须疑”)
设计意图:通过课题,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要论点,明白作者提出论点的意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请细读课文,画出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填写表格,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过程安排
(1)自由阅读课文,读细、读清、读完整,圈画出承上启下的语句。
(2)填写表格,把握文章的结构,尝试概括段意,梳理论证思路。
(3)各小组交流分享,润色语言,用“首先、其次、最后”这样的形式汇报小组结论。
3.成果展示
预设1:承上启下的语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预设2:
预设3:
首先,文章开头第1、2段引用北宋两位哲学家的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其次,第3段到第5段,作者充分论述了怀疑精神对于已有知识和学问的重要作用,也即怀疑精神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最后,第6段论述了怀疑精神对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重要作用,也即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教师点拨:你是如何辨识“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中“消极”与“积极”的?
明确:文章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论述“怀疑精神”的重要性。其中的消极和积极,是指由浅到深的两个不同阶段。“消极方面”也即“初级阶段”,怀疑能辨别真假学问,这是对现成学问的作用;“积极方面”也即“高级阶段”,怀疑能创建新学说和启迪新发明,这是对未来学问的作用。从现成到未来,前者是吸取知识,后者是创造知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这两方面结合由浅入深的论证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中心论点,论证严密。
设计意图:借助合作探究的形式,辅以老师适当地点拨,帮助学生把握论证思路,概括文章大意,也认识了“消极”与“积极”这样的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顺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通读文本,概括观点,确定了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这一观点,还细读文本,梳理思路,形成了对文章思路的清晰认知。作者是如何言之有据的呢?下节课,我们来继续探讨。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预习。
五、拓展延伸
文中涉及的先哲介绍:
(1)程颐(1033—1107),字正叔,洛阳伊川(今属河南)人,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与其兄共创“洛学”,奠定理学基础。
(2)张载(1020—1077),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北宋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颐表叔,张载年轻时遍读儒家、佛学、道家之书,悟出了儒、佛、道互补,互相联系的道理,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学说体系。张载的“横渠四句”广为人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3)戴震(1724—1777)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课文记述戴震幼时读《大学章句》提出两个问题,问得老师无言以对,其师不禁赞叹“此非常儿也”。戴震治学广博,音韵、文字、历算、地理无不精通,曾担任《四库全书》纂修官。梁启超、胡适称之为中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者。
(4)笛卡儿(1596—1650),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动量守恒定律,为后来牛顿等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先哲们的资料简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怀疑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1.当堂演练
阅读文章,思考:开头引用两则名言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引用两则名言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这两则名言同时又是本文的道理论据,使文章开头显得厚重。
2.课后作业
学习除了要有怀疑精神,还有哪些必要的条件呢?请围绕着你的观点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小文章。
【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