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公开课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三顾茅庐》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文中层层烘托的写作手法,体会小说作者的艺术匠心。
3.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文中层层烘托的写作手法,体会小说作者的艺术匠心。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层层烘托的写作手法,体会小说作者的艺术匠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备三顾茅庐时,刘备47岁,诸葛亮27岁;刘备是皇族后人,诸葛亮乃一介草民。刘备为何要屈尊降贵,前去拜访躬耕田野的诸葛亮呢?诸葛亮又会为刘备献上什么样的“国策”呢?让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连接新知。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一
1.探究任务
“隆中对策”是反映诸葛亮身居“陋室”而知天下大事的集中体现。欣赏情境课文,反复阅读这一部分,看看诸葛亮是如何帮助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又为他谋划了怎样的“国策”,“隆中对策”的内容有何作用?
2.过程安排
(1)先欣赏情境课文,后根据课下注释,通译理解“隆重对策”这一部分的内容。
(2)自主理解后,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形成小组成果。(注意找到相关原文作为佐证,或根据原文概括理由。)
(3)小组指派一名同学进行记录,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3.成果展示
预设一:
一论曹操,诚不可与争锋。原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二论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原因:“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
三论荆州、益州,可争可图,作为根据地。原因:“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将军可取。”荆州的有利条件:物产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刘表无能。意在暗示刘备,荆州可取,勿失良机。“民殷国富,沃野千里,但刘璋暗弱,不懂存恤贤才,如有贤明者可取。”益州的有利条件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思良主。因此有机可乘,可将益州作为可靠的根据地。
四论刘备,应成霸业,兴汉室。“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预设二:
诸葛亮先肯定了“得人”是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非惟天时,抑亦人谋”),然后透辟地分析当时的曹操、孙权、荆州等不同形势,提出要顺应形势发展,先在内政、外交各方面准备条件,然后等“天下有变”再相机而动,一举成功,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预设三:
隆中对策为刘备构造了夺取天下的蓝图,从而逐渐形成了蜀汉政权,并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教师点拨: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明确:(1)雄才大略,深谋远虑。
解答刘备之问时,他对天下大势的分析,“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的论断,并从军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给刘备规划了战略方针和政治蓝图,充分表现了非同一般的远见卓识。
(2)心系苍生,孤高淡泊。
他为刘备提出对策后仍不愿出山,当刘备再次以“苍生”为请,且“泪沾袍袖,衣襟尽湿”他才答应出山,可见心系苍生;他享受躬耕生活,不得已答应出山,他又嘱咐弟弟躬耕,且说“功成之日,即当归隐”,都表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轻视。
(3)谦虚谨慎,不事张扬。
孔明尽管孤高,却不恃才放旷,他故意怠慢刘备,只是为了考验其诚意,足见其谨慎;待与刘备见面后,从言谈到举止,都很谦虚;他有旷世奇才,却躬耕而居,可见其为人低调,不事张扬。
4.活动小结
小说通过典型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以及烘云托月的艺术手法,以烘托陪衬的手法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知识卡片:借用于写作之中,指对作品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和环境,使其鲜明突出的写作方法。烘云托月手法在写作上也叫衬托。
设计意图:通过对隆中对策的进一步梳理,帮助学生感受诸葛亮的智慧,明确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二
1.探究任务
小说人物常见的出场方式:(1)“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出场);(2)“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3)“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一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过程安排
(1)各小组在课文中寻找相关内容,圈画事关出诸葛亮的出场的语句。
(2)结合文章的整体架构,根据以上小说常见的出场方式判断诸葛亮的出场方式。
(3)小组合作,探讨一下这样的出场方式的好处,并形成小组成果,在班级内分享。
3.成果展示
预设一:属于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
例如,首段刘、关、张三人的不同意见;路遇诸葛均;阶下侍立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诸葛亮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又过了一个时辰才醒。
预设二:在出场前对诸葛亮的烘托、渲染,仿佛东云现鳞,西云现爪,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理解古典小说中常见的出场方式及其作用,激发学生有技法地阅读小说。
三、课堂小结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刘备和雄才大略、心系天下的诸葛亮,以及粗犷豪放、莽莽撞撞的张飞都跃然纸上。还感受到了铺垫渲染、层层烘托的出场艺术,作者层层烘托,反复渲染,一步步塑造诸葛亮的形象。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小说的同时能够将作者的写作技巧收为己用,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更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们能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小结,巩固学习成果。
四、拓展延伸
《三国演义》精彩情节:
1.温酒斩华雄
三国前期,曹操发起联军讨伐董卓。董卓的先锋是华雄,华雄是三国第一高手吕布的手下,也是非常勇猛,一连杀了联军好几个大将。联军正愁无人能敌华雄之时,关羽按耐不住请战。可是刘备这时没什么地位,关羽的军衔也小得可怜。于是联军盟主袁绍反对,怕被敌人耻笑军中无人。但是曹操见识过关羽的能力,很赞赏他,于是为他斟酒。关羽说等斩了华雄回来喝也不迟。于是飞身上马冲入敌营,不一会儿就提着华雄的人头回来了,这时候酒还是热的。这就是温酒斩华雄!
2.单刀赴会
赤壁之战之后,三国鼎立逐渐形成。刘备留关羽镇守荆州,主力向西扩张。荆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本属东吴,东吴一直想找机会讨回。
鲁肃又献上一计:骗关羽过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掷杯为号冲出杀之。便遣请关羽赴宴。关羽明知是计坦然答应,只带了周仓随身为他提刀。
席间鲁肃提起索回荆州之事,关羽却绝口不谈,说酒席之间不谈国事。鲁肃再三纠缠,周仓插嘴,关羽借机故作生气状夺过周仓手中大刀,喝退周仓。
周仓会意,退出去。关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鲁肃手将鲁肃扯到江边。东吴将士怕误伤鲁肃,又摄于关公武力,不敢动手。关云长上船乘风而去。
3.草船借箭
周瑜听闻诸葛亮早已知晓他借蒋干除去蔡瑁,张允的事,更觉得应该除去诸葛亮。于是他让诸葛亮在10天内造好10万支箭。诸葛亮听了,笑着说:“军事紧急,哪用10天?3天足矣!”并立下军令状,造不好甘愿受罚。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草船,600多名军士和若干草人,直到第3天五更才趁着漫天大雾和鲁肃向曹营出发。
曹操见漫天大雾,担心出兵会失利,于是命手下朝船放箭。此时诸葛亮正和心惊胆战的鲁肃喝酒。船的一边箭满了,他又把船掉转方向收箭。
直到所有草人都密密麻麻的插满箭,他才令船急回,并让士兵大喊:“谢丞相箭!”周瑜点完箭后,更是自叹不如。
4.刮骨疗毒
当时关羽奉命急攻樊城,在城下叫骂。曹仁在敌楼上,见关公身上止披掩心甲,斜袒着绿袍,乃急招五百弓弩手,一齐放箭。关公急勒马回时,右臂上中一弩箭,翻身落马。
幸得长子关平奋力杀退曹仁救关公归寨。拔出臂箭,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华佗听说关公右臂中箭,特来为其医治。
华佗到了一看毒已入骨,建议他把胳膊固定再用被子蒙头然后再刮骨疗毒,原是怕关公疼痛。不料关公命人摆酒,自己与马良对弈,伸臂于华佗,让他随意。
华佗就这样把外科手术作完了,关公面色如常,丝毫没有感觉一样,华佗惊讶地评价关羽说:“将军真神人也!”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国演义》精彩情节的呈现,引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由课堂教学延展至课外阅读。
五、布置作业
1.当堂演练
调动你的积累,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三国演义》中与“三”字有关的故事,想一想:为什么同样的情节要写三次?
明确:故事:桃园三结义、三让徐州、三气周瑜、诸葛亮智取三城、三国归晋等。
作用:这是我国古典白话小说叙事的一个传统。唯其“三打”“三气”,才使得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同时也使人物形象更加充分、生动。
2.课后作业
本文情节富于戏剧色彩,人物形象也很鲜明,请以小组为单位将本文改写成课本剧,组织同学排练,两周后,汇报演出。
【板书设计】
初中人教部编版范进中举一等奖第3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范进中举一等奖第3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优质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优质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公开课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公开课第1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