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单元课件+单元教案
【大单元】第1单元 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 单元作文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大单元】第1单元 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 单元作文课件,共14页。
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一单元目录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任务一、请概括两则材料中孔子的观点明确:材料一,孔子用“割鸡焉用牛刀”表达对武城治理中使用礼乐的看法。今天看来,或许不能完全理解,但在当时的语境中,却是清晰明白的。故子游能用“‘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这一孔子的观点来反驳孔子。 材料二,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也反映了孔子观点明确,意图清晰。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吕氏春秋》任务二、请点评孔子的观点,并假设孟子、庄子也目睹了子贡所为,他们将如何评价?请说出自己的理由。请认真阅读教材P19,概括文意,回答我们应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阐述观点应做到意图清楚 观点明确解释论证 逻辑合理转换角度 客观全面提纲挈领 结构恰当意图清楚 观点明确(2022年全国乙卷)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澎湃动能,无限可能,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当有胸怀理想、志存高远,追求昂霄耸壑的气象。汉代扬雄以射箭喻指青年追逐理想的过程,读之深以为然,最富有朝气和梦想的当代青年,更是应该能修身矫思且明义,一箭射中自己的理想。意图清楚 观点明确(2019年全国卷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例文】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近日,我关注了中学生的劳动之争,我的主张是“形劳神不倦,吃苦趁华年”。请允许我从我的家事谈起吧。......解释论证 逻辑合理 (2009年广东卷)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题目,自定写法,不少于800字。【例文】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解释论证 逻辑合理 (2009年广东卷)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题目,自定写法,不少于800字。【例文】 常识固然是重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常识能让我们少走弯路,但是,仅仅有常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掌握一定常识后,还要学会突破进取,推陈出新。 苹果熟了就会掉在地上,这是常识,别人或许只是捡起来吃掉,但牛顿,却从这个常识中看到了不同,引发他深入思考,最终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同样是常识,对于没有准备的人,它依然是常识,对于做好了准备的人,它是通往更高殿堂的一块基石。只有通过常识看到实质,我们才能有长足的进步。转换角度 客观全面(2022年郑州一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 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这则语录阐释了名位与才能的关系,表明了孔子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其意为:不发愁没有地位,只发愁没有获得地位的才能;不发愁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才能。也就是说,有才能才会有地位名声;没有才能,即使得到了地位名声也容易丧失。上述材料能给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例文】 诚然,由于家世出身、父辈祖荫等因素,占居高位、名气大振的人确实不在少数。但没有与名位相配的才能,即使居高,也无法声远,最终不保名位,狼狈异常。战国时期,赵括......西汉李广利......东汉末年,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尊贵非常,名满天下,最终却因才具不足,粮草被烧,铩羽而归,郁郁而终。可见,没有才能,即使暂时身在高位,名望煊赫,终究如无根之木,不可长久。提纲挈领 结构恰当【2022高三炎德·英才联考 雅礼中学月考5作文题】 朱光潜《谈人生与我》一文曾提到两种人生观,一种是“观戏人生”,一种是“演戏人生”。朱光潜主张选择观戏人生,用静穆关照人生的精神,体现了“超世观世”的人生观;而鲁迅认为,“国难当头,风沙扑面,虎狼成群”,大丈夫当持“匹夫”之责,怎可以讲“静穆”“超脱”? 比较这两种人生观,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少于800字。例文:《出演人生的主角》练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晋代傅玄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历来被人们推为至理名言。 (2)《曾国潘家书》记载,曾国藩在京任职期间收到四弟来信,四弟认为京城学者和书籍众多,氛围有利于读书学习,希望曾国藩同意其进京习读,作为大哥的曾国藩却回信说“苟能发奋自立,则无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课程结束第一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