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第6单元 叙事要引人入胜 单元作文课件+单元作文教案
展开叙事引人入胜 小说映照人生
——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学习任务群11 文学阅读与写作
学习目标与内容
4.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小说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进行小说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教材解读:
单元导语对写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借鉴小说技法进行创作”。
单元任务:记述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或发挥想象创作虚构的故事。学习小说家的叙述技巧。选择合适的叙述视角,写出事情的波澜。
学情分析:
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
诗歌、文学短评、调查报告、议论、写景状物、说明事理等。
教学目标:
1.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
2.了解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现创作意图。
3.借鉴小说技法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映照人生可虚构
文学源自生活,小说光耀人生。学校向未来文学社拟举办“经典照进现实 书写亮丽青春”的主题征文活动,请你描摹人情世态,表达人间世相,写一篇小小说。
二、规律探索——引人入胜有方法
(一)写实和写意
小说家是“讲故事的人”。高超的叙事技巧,使得小说家笔下的故事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我们在写作叙事类文章时,也应该在“怎么讲”上多用一些心思,不能仅仅满足于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而要努力尝试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表达。在写作中,可以借鉴本单元所学的小说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如《促织》近于史笔而又出于虚构,《变形记》情节荒诞而描写细腻逼真,等等。
本单元5篇小说《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属于典型的写实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以写实为主,也兼有写意的成分,《变形记》是典型的写意之作。
写实小说努力营造符合现实的逻辑,在富于生活现实感的艺术世界中塑造符合真实生活样态的艺术形象。它以艺术虚构的假,造成逼似生活的真,以诉诸想象的艺术幻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获得一种真实感、亲切感和贴近感,从而受到深深的感染。
写意艺术则需要变形,需要荒诞。它突破生活样态,违逆现实逻辑,取得了艺术表现更大的自由。卡刚在《艺术形态学》中写道:“逼真的原则本身限制束缚体现某类观念的需要……那幻想就获得摆脱现实生活的逻辑和创造幻想的权利。”写意艺术通过夸张变形甚至是荒谬怪诞的内容表达思想,是表现的艺术。
(二)典型和原型
车尔雪弗斯基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本单元的小说看,无论是祥林嫂还是别里科夫、格里高尔,都是小说家“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人物。
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为小说家提供了原型和原始素材,小说家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段进行整理提炼和安排。
这告诉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细心观察、沉心体验,发现有代表性的人和事。叙述出比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更加具有代表性、矛盾更加集中的故事,用我们独特的心灵思考现实生活,表现现实生活。
(三)叙述的视角
叙事要引人入胜,就要找到一个好的立足点,从这个立足点去观察和叙述,也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叙述视角。对于故事的发展,叙述者可能置身其外,也可能身在局中。比如铁凝《哦,香雪》的叙述者,隐身于故事之外,鲁迅《祝福》中的“我”则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
不同的叙述视角,能够带来不同的叙事效果。选用哪一种叙述视角,要以题材、体裁和叙述效果为依据。从题材上看,真实的题材,特别是作者亲历的事件,多用第一人称;虚构的题材,多用第三人称。从体裁上看,日记、书信、自传等叙述性作品常用第一人称。从叙述效果上看,第一人称让叙事显得真实,亲切,动人,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第三人称能全面、自由而又深入地叙事。
(四)情节的曲折
叙事要引人入胜,就要注意写出情节的曲折起伏,如《水浒传》里林冲的故事,从“误入白虎堂”到“刺配沧州道”,从“棒打洪教头”到“风雪山神庙”,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牢牢地抓住了读者。
同时还要注意表现情节中内在的情感和思想意蕴,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在一步步走向“末路”的过程中,又有着求生的挣扎,这就使得她的故事格外能引起读者的心灵震撼。
(五)情理中与外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发现那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比如,过着独居生活的老大娘,喜欢安静,不愿麻烦别人,结果被热情的街坊过度关心,生活节奏全打乱了。学校篮球赛上届冠军队竟然被初出茅庐的新生球队打得落花流水……生活中有许多这一类有趣的事,只要善于发现,留心积累,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六)悬念激趣味
悬念是逗引读者好奇心的一种手法。写人写事,设置悬念,把读者的好奇心逗引起来,当其急于进一步了解的时候,却突然转换话头。中国古代说唱艺术擅长运用“悬念”,每到故事扣人心弦时,说书人便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戛然而止。逗引听众好奇心。写作也可以这样。它可以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店小二无意中听到密谋,却无法知道详情,是一个悬念;管营与差拨没有加害林冲却让他去接管草料场,又是一个悬念,一个又一个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直到林冲走上梁山。再如鲁迅的《祝福》,先写故事的结局——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无人关心,无人过问。这就造成了悬念,促使读者迫不及待地去了解事情的原委,从而明白作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
(七)抑扬见精神
记叙文中的抑扬通常有“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抑扬交错”三种。可以使文章结构完整,形成正反对照,也可以使文章跌宕起伏、多姿多彩,很好地调动读者,使其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情感的起伏变化。最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对人欲表扬先批评,对事欲言对先说错,对物道说好先说坏。“抑”是为了“扬”。如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者为了揭示官逼民反的主题,就巧妙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让林冲先忍而后狠。忍得越厉害,狠得越强大。高太尉想方设法设置各种圈套加害林冲,林冲一味地忍让,直到忍无可忍,才奋然反抗,上了梁山。又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写贾宝玉,先由王夫人介绍他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再写黛玉母亲曾说其“顽劣异常,极恶读书”;三写林黛玉猜想他“惫懒人物,懵懂顽童”;最后《西江月》词正话反说,赞其叛逆精神。三抑一扬,以贬抑来突出褒扬。
(八)意外明主旨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许多看似意外发生的行为其实是受无意识冲动驱使的。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意料之外、料想不到、突如其来的事件突显作品主旨。
请看美国作家奥莱尔《在柏林》片段:
一列火车缓缓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轰隆轰隆”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开始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偷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到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三、实战演练——学以致用因经典
我们读小说,常常会对其中的人物、故事或场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因为小说往往取材于我们的生活。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看似平淡无奇,但在特定的情境中,人物也可能展现自己的光彩,事情也可能具有独特的情味。记述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或发挥合理想象创作一个虚构的故事,不少于800字。
这一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写一段“真实经历”, 或者发挥想象,写一个“虚构的故事”。我们知道,人的禀赋不同,才情各异。写作的时候,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特长、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从“写实”和“虚构”两种叙述模式中选择一种来写。无论是写实还是虚构,都要力求表现真实的人生和情感,用艺术的手段升华日常生活。
四、众彩纷呈——妙笔生花任品评
略析《黎姑娘》《夜微光》(另附)
在品析的时候,我们同时注意突发事件、细节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和人物个性化语言的重要性。
小小说的特点:小、新、巧、奇。
小:篇幅小,取材小,角度小。
新:立意新,故事新,感受新。
巧:构思巧,剪裁巧,布局巧。
奇:结尾出奇制胜。
请学生联系课本或者自己的作品谈谈小小说的特点的具体表现。
教学板书:
情景设置——映照人生可虚构
规律探索——引人入胜有方法
实战演练——学以致用因经典
众彩纷呈——妙笔生花任品评
教学反思:
敢于放手,注重修改。提供平台,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