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说木叶第一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65459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说木叶第一课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65459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说木叶第一课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65459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说木叶第一课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654598/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说木叶第一课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654598/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说木叶第一课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654598/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说木叶第一课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654598/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说木叶第一课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654598/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说木叶第一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65459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说木叶第一课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65459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课件PPT+教学设计整套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优秀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说木叶第一课时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说木叶第一课时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说“木叶”第1课时
目 录 content
6
7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本文的标题是“说‘木叶’”,你能说一说你眼中的“木叶”是 什么样子的吗?那么在诗人的眼中,“木叶”又是什么样的?说出你知道的带有“木”或“叶”的诗句。
新知导入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辨析诗歌精微的语言。2. 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说理的层次与逻辑,体会文中诗句的意蕴。3.把握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读全文,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特质。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说理的层次与逻辑,学习作者是如何 从材料的梳理和考证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恰当的理论去解决问题的 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辨析诗歌精微的语言,进行文 学鉴赏,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文化传承与理解: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感受中华民族深厚 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
袅袅 (niǎo)灼灼 (zhuó)涔阳 (cén)窸窣 (xī sū)
褒寒砧言筌沈佺期
照浦亭皋万应锭迢远
(pǔ) (gāo) (dìng)(tiáo)
(bāo) (zhēn) (quán) (quán)
橘徕(lái) 冉冉 (rǎn) 桅杆 (wéi)
新知研学
林庚(1910——2006),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生于北京。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 北京大学教授。192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后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 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
新知研学
"七七"事变后到厦门大学任教。1947年返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院系大调整,改任北京大学教授。著有《春野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诗人李白》、等十一部文集。 由诗人而学者,林庚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独树一帜,其中楚辞和唐诗研究是他的"双璧"。他对唐诗作出了"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等经典概括,被学界广为接受。贺知章的名诗《咏柳》,是因为他的挖掘,才入选小学课本,最终家喻户晓。
新知研学
请大家认真朗读这篇论文,结合文章的标题,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作者说理的层次与逻辑,分析作者是如何从材料的梳理和考证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恰当的理论去解决问题的。
新知研学
学生活动设计:①自由朗读论文,标出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及所引诗句。②小组内交流,补充,形成观点,有理有据。③各学习小组就重难点问题交流,质疑,探讨,分享阅读感受。④查阅相关资料,拓展阅读。⑤形成书面材料,存档。
新知研学
阅读感受分享提出问题部分: 课文1-3段,作者用引用大量诗句的方式来说明一个现象,并提出问题。
新知研学
“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一)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谢庄《月赋》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
新知研学
找出文中有关“树”、“叶”、“树叶”、“落叶”、“木”、“木叶”和“落木”的诗句,依据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讨论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从而找出”木叶”与”树叶”的不同。
新知研学
新知讲解
(二) “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新知研学
(二)“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玷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
“落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新知研学
提出问题: 在古诗中,诗人极少用“树叶”,而常用“木叶”甚至“落木”,原因何在?
“树叶”“落叶”的不同, 关键在于“木”字
新知研学
分析问题: “木”在形象上的特征。4段-6段。
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
新知研学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
新知研学
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
新知研学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
落木千山空阔
枝叶繁茂饱满
新知研学
“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新知研学
“木”还有哪些艺术特征呢?
第六段: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新知研学
“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新知研学
发现问题(1—3)
“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
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说“木叶”
分析问题(4-6)
总结全文(7)
新知研学
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意蕴。完成下面的表格。
合作探究
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合作探究
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恐怕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 标题拟为“说‘木叶”’,文章选取古诗中的“木叶”意象作为论题,在结构安排上由引古诗到探意蕴,先排除古诗人考虑文字洗炼的因素,再从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寻其含有落叶等因素,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问题并加以阐释。这样,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并逐层深入,探幽发微,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说‘木叶”’的拟题应该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合作探究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离别之情怨恨之情思念之情忧愁情绪脱俗之境圣洁 坚贞
体味下列诗句中各意象潜在暗含的意义,把各自表达的情感用连线起来。
合作探究
(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拓展提高
【答案】(1)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分析意象含义),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2)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分析意象含义),心满意足、踌躇满志(表情达意方面)。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拓展提高
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 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语言是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课堂小结
发现问题(1—3)
“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
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说“木叶”
分析问题(4-6)
总结全文(7)
板书设计
1、搜集有关含“月”“梅”等意象的古典诗词。 2、在班上进行交流。 3、认真品味欣赏,就自己所得谈谈感悟,写成小论文。
布置作业
课程结束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全文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说木叶第二课时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说木叶第二课时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9 说“木叶”完美版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木叶”,当堂训练与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