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福建省龙岩市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福建省龙岩市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01
    福建省龙岩市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02
    福建省龙岩市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龙岩市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龙岩市2023年高中毕业班三月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乡土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一一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像这一类的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礼”字本是从豊从示。豊是一种祭器,示是指一种仪式。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确,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
    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乡土中国之八:礼治秩序》)
    材料二: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基础在乡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其思想内涵,以自治激发民主活力,以法治推进现代治理,以德治净化文明乡风,以共治凝聚发展合力,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乡村治理新格局。
    准确把握“三治并举”内涵,清晰界定主体责任。自治是根本。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村民和城镇居民在党的基层组织带领下,实现民主权利、参与国家治理、实行民主监督、强化自我管理、共建美好家园的基本形式。法治是关键。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乡村治理也必须走法治之路。德治是基础。德治具有文化的穿透力、长久的感染力,是中国乡村历史绵延不断的传统,也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资源。德治是法治与自治的基础,法治是德治与自治的保障,自治是德治与法治的目标,三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社会治理的功能不外乎三点:维护社会秩序,化解社会矛盾、问题和风险,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传统乡村治理资源与秩序已难以适应融合城乡各要素的社会治理需要,从重视管理过程转向注重治理效果,从强调村民民主参与转向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大势所趋。因此,必须以党的基层组织为统领,融合自治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大村民、乡村社区等各个要素,建立起协调各方的包容性治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摘编自梁宣养《“三治并举”构建现代乡村治理新格局》)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土中国通常被认为是人治的社会,不必遵守成法,是一个“无法”治理的社会,区别于西洋法治社会。
    B. 礼和法律都是一种行为规范,都是用来维持社会秩序的力量,但礼靠传统来维持,法律靠国家权力来推行。
    C. 材料一第三段论述人们为何保守于传统,“言必尧舜”,并引用孔子的话论证“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D. 以“三治并举”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乡村治理新格局,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
    A. 礼治社会在今天看来是保守的,却是中国社会的长期治理方式,对维护社会稳定,传承中华文明作用巨大。
    B.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法是国家行为规范,礼不同于法的是依靠舆论力量,它与法都是社会治理手段。
    C. 因为礼是合式的行为规范,维持着整个社会历史秩序,从而导致礼治社会不能在快速变迁的时代中出现。
    D. 只有“三治并举”,克服传统乡村治理的弊端,才能更好实现乡村治理效率最大化及其现代化的终极目标。
    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一“礼治”内涵的一项是( )
    A. 《家》中老太爷吩咐觉新道:“我把你三弟交给你,你好好管他,不要放他出去。倘若他跑出去了,我就问你要人。”觉新唯唯应着,做出很恭顺的样子。。。。··
    B. 《孔雀东南飞》中兄长要求刘兰芝再婚时,她仰头答:“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C. 《红楼梦》中,黛玉初次在贾母处用饭时: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坐了,黛玉十分推让。
    D. 《祝福》中,柳妈对祥林嫂说:“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做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4. 构建“三治并举”的乡村现代化治理体系能从传统乡村治理中汲取哪些有益的经验。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请你结合材料,谈谈为什么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是当下中国的必然选择?
    【答案】1. A 2. C 3. D
    4. ①“三治并举”中,德治源于传统乡村的“礼治”,可充分利用其文化影响力,发挥其良好的教化功能,弥补法治的不足。
    ②继承传统乡村治理中好的服礼传统、敬畏意识,谨守优良传统,形成良好的乡村道德舆论氛围,助力实现乡村自治。
    5. ①传统乡村,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保守稳固、百姓安土重迁,而现代乡村,人口流动大,传统秩序已被打破。
    ②传统的乡村治理手段单一,靠礼治,循旧例,已经难以应对复杂多元的现代乡村治理局面。
    ③要实现乡村振兴,确保乡村活力、和谐有序,急需引进现代治理手段,强化能力,提高效率。
    ④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和弱点,需要解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不必遵守成法”错,依据原文“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一一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可知原文意思是有成法,必须(自觉)遵守。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这里三处错误,(1)礼是“合式的行为规范”,表述不准确,依据“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可知应是“社会公认的”;
    (2)不是“礼”在维持着整个社会历史秩序,依据“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可知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着“礼”;
    (3)强加因果,选项因为“礼”“从而导致礼治社会不能在快速变迁的时代中出现”,因果不成立;文本所说的“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只是一种社会现象,并没有把“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简单归因于“礼”。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祥林嫂的行为是一种迷信行为,不属于礼治范畴。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①依据原文“德治是基础。德治具有文化的穿透力、长久的感染力,是中国乡村历史绵延不断的传统,也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资源。德治是法治与自治的基础,法治是德治与自治的保障,自治是德治与法治的目标,三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可知“三治并举”中,德治源于传统乡村的“礼治”,是基础,可充分利用德治的文化影响力,发挥其良好的教化功能,弥补法治的不足。
    ②依据原文“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传统乡村治理资源与秩序已难以适应融合城乡各要素的社会治理需要,从重视管理过程转向注重治理效果,从强调村民民主参与转向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大势所趋”可知要继承传统乡村治理中好的服礼传统、敬畏意识,谨守优良传统,形成良好的乡村道德舆论氛围,助力实现乡村自治。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运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依据原文“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可知传统乡村,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保守稳固、百姓安土重迁,而现代乡村,人口流动大,传统秩序已被打破。
    ②依据原文“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传统乡村治理资源与秩序已难以适应融合城乡各要素的社会治理需要,从重视管理过程转向注重治理效果,从强调村民民主参与转向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大势所趋”可知传统的乡村治理手段单一,靠礼治,循旧例,已经难以应对复杂多元的现代乡村治理局面。
    ③依据原文“必须以党的基层组织为统领,融合自治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大村民、乡村社区等各个要素,建立起协调各方的包容性治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可知要实现乡村振兴,确保乡村活力、和谐有序,急需引进现代治理手段,强化能力,提高效率。
    ④依据原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基础在乡村”“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乡村治理也必须走法治之路”可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和弱点,需要解决。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村庄
    大海
    祖母经常在傍晚守候在曙光三村村口,凝望面前的曙光湖,守成一棵弯脖老树。
    狭长的湖泊如同拉扁的凹字,包围着小小的村庄。从对岸高地望过来,曙光三村如同灰色橄榄,嵌进一个巨大的镜子中部。依山傍水的曙光三村,只是曙光镇辖、曙光行政村属的三个自然村之一,而且只有一座由我们家族房屋围成的院落:中间是曾祖父母的老屋,旁边是祖父母的房屋,左右两侧是大伯、二伯、三伯、四伯、五伯、我父母的房屋。我们家族枝繁叶茂,祖屋却唱起了空城计。除了祖母外,我们家族先后举家搬离。大伯儿子在县城建有别墅。其他伯父子女在城里买了商品房。我和姐姐读完大学在县城工作,也将父母接去同住。
    曙光三村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村庄。祖母成了曙光湖唯一的常客。一棵长须坠地的榕树正对湖畔,树上鹭鸶早已熟悉祖母。我小的时候,祖母每天划着小船,送我和堂哥堂姐去对面曙光小学读书。小船是祖父在世时打造的,也是我们家族越湖通达对岸的交通工具。如果沿着湖岸绕行,大概五里路远。生性顽劣的我,有次藏了石头,待船离岸,突然起身将石头扔向榕树,惊起鹭鸶冲天而飞。小船打个趔趄,差点儿将堂姐晃到湖里。祖母劈我一掌,面向榕树湖泊,双手合十,喃喃祷告。祖母向来慈祥,那次却第一次动手打我……
    祖屋左后是老旧的池塘、倾倒的围屋,昭示着客家祖先从远处迁徙而来,在此筑围而居。祖屋右后是涂氏宗祠、连片菜地,一条小溪潺潺流向湖泊。往上是一片坡地,十几棵龙眼树在此安营扎寨逾百年。再往上,是陡峭的山地、茂密的树林,宛若天然的森林氧吧。山风吹过,高低起伏的树如同波涛呼啸。小的时候,我和堂哥堂姐们经常爬上坡地采摘龙眼、攀上后山采摘野果,看五彩尾翼的野鸡掠过丛林。如今,坡地杂草齐腰,长长的藤蔓包围龙眼,登山的路径更是难觅,曾经的家园愈显荒芜。每一次返乡再离,都是渐行渐远。
    后辈屡屡动员祖母搬出去住。祖母抚摸着斑驳门槛,次次拒绝。祖母从祖屋出发,沿着碎石小路,孤独地行至村口湖畔。夕阳西下,将祖母身影长长地按在路上、映在湖上。我问鹤发鸡皮的祖母:为什么不搬出去和我们一起住?祖母没有回答,却描绘着往昔美景:龙眼开花漫山飘香,果实成熟压弯枝头;吃草长大的湖里鱼虾,撒网捕来,鲜美无比。
    城里人艳羡的瓜果飘香,在偏僻山村毫无价值。父辈抛弃家园上城,就是例证。脱贫攻坚期间,如果不是外出务工,我们家族也有贫困家庭。曙光镇十个行政村大多如此,青壮年全部外出打工。我的高中同学,曙光镇干部张景惠骄傲地告诉过我:我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61户698人退出贫困行列啦!我给他发去微信:乡村振兴还在后头呢!
    牧民的归宿在马背,那里有风雨阳光、壮烈跌落。农民的归宿在乡村,农具是武器,田园就是江湖。曙光湖周边遍生绵密的竹子,也催生编织的篾匠。父亲说,祖父年轻时会一手好篾活儿,请他做工的人家很多。农闲时分,祖父每天晨出做工、傍晚返家;祖母每天送至村口、湖边迎回。湖畔榕树就是祖父早年栽下的,说长大了为祖母遮阴。痛心的是,祖父一次晚归时,醉酒溺亡。祖父埋在后山之上,陪伴曾祖父母。祖母从此不食湖中鱼,不准晚辈吓鹭鸶,说是怕惊到祖父。她还经常去到村口湖边,送迎看不见的祖父,直到步履蹒跚。
    父亲的讲述,让我对祖母的执着似懂非懂。当父辈叨咕叶落归根,孙辈开始怀念家乡,只有扎根村庄一生的老人,无论脚下土地贫瘠还是富有,始终守望如斯。只是,村庄老了,祖屋老了,脱贫攻坚胜利后的曙光镇和曙光三村,等到老人逝去,难道归于荒野?
    2021年6月,珠三角来的驻镇帮镇扶镇工作队进驻曙光镇,深入十村调研,谋划发展文农旅产业。
    夏雨如豆的某天傍晚,我回到曙光村,告诉祖母:“国家有新政策啦,村里会有大变化呢!”祖母颤巍巍地问:“要……要我搬走吗?”我说:“不搬,等村里越变越好,我们也要搬回来住呢!”祖母的眼里盛满希望:“真的?”我握紧祖母枯萎的手,啄米般点头:“真的!”
    急雨骤停,彩虹悄然出现,一头连着后山,一头插进湖泊。雨雾散去,夕阳的尽头,炊烟袅袅升起。我置身如诗如画的村庄,轻轻搂着祖母,再次问:“奶奶您一直不愿搬走,是舍不得这里的山山水水?”祖母眼眶湿润:“还有你爷爷的魂在这里啊……”
    原载于《红棉》2022年夏季刊(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对曙光三村自然风物的描绘,体现了乡村的生态美,也暗示了帮扶工作队进驻后曙光村可朝“文农旅产业”方向发展。
    B. 慈祥的祖母第一次动手打“我”,主要因为“我”生性顽劣,差点将堂姐晃到湖里,体现了祖母的爱与责任,令人动容。
    C. 小说插入祖父做篾活的往事,对祖母不愿离开村庄的主要情节进行补充,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使结构富有变化。
    D. 小说善用伏笔、照应,如对曙光三村的“空”的描写照应题目,如祖父种下榕树与晚年祖母守成一棵弯脖老树遥相呼应。
    7. 对文中划线部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镇干部张景惠感到很骄傲,是因为他为曙光镇的脱贫攻坚立下大功。
    B. 青壮年全部外出打工,既是社会现实,也说明曙光镇脱贫方式比较单一。
    C. “我”发微信说乡村振兴还在后头,既有对未来的憧憬,又有对乡村现状的隐忧。
    D. 这段由写祖母、祖屋转而写脱贫、乡村振兴,既使行文有波澜又留下悬念。
    8. 小说呈现出一种散文化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
    9. 小说是如何表现“故土难离”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A
    8. ①淡化情节。小说不以情节取胜,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故事主体就是叙写祖母对村庄的执着守望。
    ②注重营造氛围,抒情性强。如多处景物与细节描写:祖母守望的身影,刻画祖母对祖父的一往情深;雨后彩虹,烘托人物内心的喜悦。
    ③语言优美。句式整散结合,多用比喻拟人。如“守成一棵弯脖子树”“祖屋却唱起了空城计”
    9. ①通过祖母的执着来表现。祖母几十年如一日的守望,不愿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
    ②通过“我”的转变来表现。我由“劝说”,对祖母的“不理解”,到对村庄萧条败落的惆怅,又因“新政策”欣喜激动,最后决定搬回村庄。
    ③通过作者的情感取向来表达。作者将乡村描绘得如诗如画,蕴含了对故土的热爱与眷恋。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主要因为‘我’生性顽劣,差点将堂姐晃到湖里,体现了祖母的爱与责任,令人动容”错,结合“祖母从此不食湖中鱼,不准晚辈吓鹭鸶,说是怕惊到祖父”错,祖母动手打“我”,主要是因为“我”惊了鹭鸶,怕“我”惊扰到祖父的灵魂。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他为曙光镇的脱贫攻坚立下大功”错,“我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61户698人退出贫困行列啦!”,可见是因为曙光镇的脱贫攻坚成果显著。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审美意蕴的鉴赏能力。
    ①淡化情节。小说写“我”的家族陆续搬出曙光三村,只留下了祖母一个人守着村庄,守着祖屋。小说不以情节取胜,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故事主体就是叙写祖母对村庄的执着守望。
    ②注重营造氛围,抒情性强。如多处景物与细节描写:祖母守望的身影“祖母经常在傍晚守候在曙光三村村口,凝望面前的曙光湖,守成一棵弯脖老树”“她还经常去到村口湖边,送迎看不见的祖父,直到步履蹒跚”,刻画祖母对祖父的一往情深;雨后彩虹,“急雨骤停,彩虹悄然出现,一头连着后山,一头插进湖泊。雨雾散去,夕阳的尽头,炊烟袅袅升起”,烘托人物内心的喜悦。
    ③语言优美。句式整散结合,多用比喻拟人。如“山风吹过,高低起伏的树如同波涛呼啸。小的时候,我和堂哥堂姐们经常爬上坡地采摘龙眼、攀上后山采摘野果,看五彩尾翼的野鸡掠过丛林”,写树的部分是散句,写“我”和堂哥堂姐在后山的活动是整句,整散结合,句子灵动而富于变化;写祖母“守成一棵弯脖子树”,运用比喻写祖母的执着;“祖屋却唱起了空城计”,以拟人手法写祖屋人去屋空的寂寞荒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
    ①通过祖母的执着来表现。祖母不愿离开村庄,“经常在傍晚守候在曙光三村村口,凝望面前的曙光湖,守成一棵弯脖老树”“后辈屡屡动员祖母搬出去住。祖母抚摸着斑驳门槛,次次拒绝。祖母从祖屋出发,沿着碎石小路,孤独地行至村口湖畔。夕阳西下,将祖母身影长长地按在路上、映在湖上”,祖母几十年如一日的守望,不愿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
    ②通过“我”的转变来表现。开始“我”劝说祖母搬家,“我问鹤发鸡皮的祖母:为什么不搬出去和我们一起住?”“父亲的讲述,让我对祖母的执着似懂非懂”,对村子日渐萧条,“我”感到惆怅,“村庄老了,祖屋老了,脱贫攻坚胜利后的曙光镇和曙光三村,等到老人逝去,难道归于荒野?”,后来“我”为党的政策感到喜悦和激动,“我回到曙光村,告诉祖母:‘国家有新政策啦,村里会有大变化呢!’”“不搬,等村里越变越好,我们也要搬回来住呢!”。我由“劝说”,对祖母的“不理解”,到对村庄萧条败落的惆怅,又因“新政策”欣喜激动,最后决定搬回村庄。
    ③通过作者的情感取向来表达。文中多处景物描写优美而生动,“狭长的湖泊如同拉扁的凹字,包围着小小的村庄。从对岸高地望过来,曙光三村如同灰色橄榄,嵌进一个巨大的镜子中部”“再往上,是陡峭的山地、茂密的树林,宛若天然的森林氧吧。山风吹过,高低起伏的树如同波涛呼啸”“急雨骤停,彩虹悄然出现,一头连着后山,一头插进湖泊。雨雾散去,夕阳的尽头,炊烟袅袅升起”,作者将乡村描绘得如诗如画,蕴含了对故土的热爱与眷恋。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王与楚大战彭城,不利,出梁地,至虞。汉王曰:“孰能为我使淮南,使之发兵背楚,留项王于齐数月,我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谒者随何曰:“臣请使之。”乃与二十人俱使淮南。至,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因说太宰曰:“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以汉为弱此臣之所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邪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邪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淮南市以明背汉而与楚也。”太宰乃言之王,王见之。随何曰:“汉王使臣敬进书大王御者,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淮南王曰:“寡人北乡而臣事之。”随何曰:“北乡而臣事之,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大王宜悉淮南之众,身自将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故曰楚兵不足恃也。夫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淮南,淮南必大王有也。”淮南王曰:“请奉命 。”楚使者在,方急责布发兵,随何直入曰:“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独可遂杀楚使,毋使归,而疾走汉并力。”于是杀使者,因起兵而攻楚。四年秋七月,立布为淮南王,与击项籍。项籍死,上置酒,对众折随何曰:“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哉!”随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齐也,陛下发步卒五万人、骑五千,能以取淮南乎?”曰:“不能。”随何曰:“陛下使何与二十人使淮南,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贤于步卒数万、骑五千也。然陛下谓何‘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何也?”上曰:“吾方图子之功。”乃以随何为护军中尉。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以汉为弱/此臣之所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邪/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邪/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淮南市
    B. 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以汉为弱/此臣之所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邪/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邪/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淮南市
    C. 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以汉为弱/此臣之所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邪/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邪/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淮南市
    D. 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以汉为弱/此臣之所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邪/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邪/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淮南市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乡”,也作“北向”,即坐南朝北,与《鸿门宴》中刘邦北向坐的位置都有地位低人一等的意思。
    B. “项籍”是姓名,冠礼之后平辈不可称名,须称其字“羽”以示尊重,而“项王”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C. “陛下”,这词本义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后来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最后成为臣子对帝王的敬称。
    D. “吾方图子之功”与“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图”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何是汉王军中主管传达禀报的人,在汉军和楚军交战失利时,他主动请缨,前往淮南,去说服九江王英布降汉。
    B. 随何为英布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当着楚国使者的面直说英布已降汉,迫使英布不得不杀掉使者,并起兵攻打楚国。
    C. 随何以利诱人,认为只要英布弃楚从汉,汉王刘邦一定会分割土地封赐给他;英布归顺后,果真被封为淮南王。
    D. 淮南王英布挂着归向楚国的空名,实则重视依靠自己的力量,是因为楚国做出了背弃盟约、杀死义帝等不义之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事已构,独可遂杀楚使,毋使归,而疾走汉并力。
    ②对众折随何曰:“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哉!”
    14. 曹植评价刘邦“彼能任其才而用之,听其言而察之”,同时也指出刘邦“然而名不继德,行不纯道”,请结合随何的遭遇简要说明。
    【答案】10. A 11. C 12. D
    13. ①事情已经造成,只能就此杀掉楚国使者,不要让他回去,而迅急归向汉国协力作战。
    ②面对众臣贬低随何说:“迂腐的书呆子!治理天下哪里用得着书呆子呢!”
    14. ①刘邦能充分信任地位不高的随何,并让他去游说九江王;
    ②灭楚后,就轻忽随何的功劳;
    ③刘邦听了随何的辩护,才授予其官职。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大王不接见我随何,一定是认为楚国强大,汉国弱小,这正是我出使这里的原因。假使我能见到淮南王,说的要是正确,那正好是大王所要听的;说的要是不对,就将我随何一行二十人在淮南市上杀掉。
    “不见何”动宾短语,与前“王”构成主谓宾结构,其间不能分开,排除BD;
    “使何得见”的“使”是“假使”的意思,是条件状语,其间不能分开,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和一般文言实词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陛下”中的“陛”才是“帝王宫殿的台阶”的意思,“陛下”本义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D.“图”意都为“考虑、谋划”的意思。句意:我正考虑谋划你的功劳。/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 “是因为楚国做出背弃盟约、杀死义帝等不义之事”错误,原文“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故曰楚兵不足恃也”可知,主要是因为淮南王重视依靠自己的力量,并楚国不足以依靠。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构”,造成;“独”,只能;“疾走”,迅速离开。
    ②“折”,贬低;“安”,哪里;“腐儒”,书呆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谒者随何曰:‘臣请使之。’乃与二十人俱使淮南”可知,刘邦能充分信任地位不高的随何,并让他去游说九江王;
    由原文“项籍死,上置酒,对众折随何曰:‘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哉!’”可知,灭楚后,就轻忽随何的功劳;
    由原文“随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齐也,陛下发步卒五万人、骑五千,能以取淮南乎?’……上曰:‘吾方图子之功。’乃以随何为护军中尉”可知,刘邦听了随何的辩护,才授予其官职。
    参考译文:
    汉王的军队与楚军在彭城激烈交战,汉军失利,逃经梁地,来到虞县。汉王说:“谁能为我出使淮南,让他起兵背叛楚国,把项王拖住在齐地几个月,我夺取天下就完全有把握了。”军中主管传达禀报的人随何说:“我请求出使淮南。”就与二十人一起出使淮南。到达后,太宰作为主人接待他们,三天没有见到淮南王。随何乘机劝说太宰道:“大王不接见我随何,一定是认为楚国强大,汉国弱小,这正是我出使这里的原因。假使我能见到淮南王,说的要是正确,那正好是大王所要听的;说的要是不对,就将我随何一行二十人在淮南市上杀掉,用以表明大王背弃汉国而同楚国友好。”太宰就把这些话报告淮南王,淮南王接见了随何。随何说:“汉王派我恭敬地上书大王驾前的原因,是因为我私下觉得奇怪,大王为什么和楚国那么亲近。”淮南王说:“因为我面向北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随何说:“向北而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一定是认为楚国强大,可以把您的国家托付给他。项王攻打齐国时,大王应当出动淮南全部人马,亲自率领着他们,如今只派四千人去帮助楚国。大王实际上是挂着归向楚国的空名,却重视依靠自己的力量。楚国军队虽然很强大,因不义的名声遭致天下人的背弃,正是因为他背弃盟约而又杀害义帝。所以,楚国的军队是不足以依靠的。只要大王出兵背叛楚国,项王一定会被牵制,只要牵制几个月,汉王夺取天下就可以万无一失了。我请求给大王提着宝剑归附汉国,汉王一定会分割土地封赐大王,又何况还有这淮南,淮南必定为大王所有啊。”淮南王说:“请让我接受您的意见。”楚国的使者站在那里,正急于要求英布发兵,随何径直闯进去说:“九江王已经归向汉国,楚国凭什么让他发兵?”英布大吃一惊。楚使者站起来,随何趁势劝说英布:“事情已经造成,只能就此杀掉楚国使者,不要让他回去,而迅急归向汉国协力作战。”英布于是杀掉使者,就起兵攻打楚国。汉四年秋七月,封英布为淮南王,共同攻打项羽。项羽死后,皇帝设酒宴,面对众臣贬低随何说:“迂腐的书呆子!治理天下哪里用得着书呆子呢!”随何跪着说:“陛下带兵攻打彭城,楚王还没有离开齐国,陛下调动步兵五万人、骑兵五千,能凭借他们夺取淮南吗?”皇帝说:“不能。”随何说:“陛下派我和二十个人出使淮南,实现了陛下的心愿,这说明我的功劳比五万步兵、五千骑兵还要大。然而陛下说我是“书呆子”,“治理天下哪里用得着书呆子”,这是为什么呢?”皇帝说:“我正考虑谋划你的功劳。”就任用随何为护军中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
    王禹偁【注】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983年登进士第。性刚直,遇事敢言,曾三次遭贬黜。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在江南的雨天,登楼凭栏,面对眼前的景色,思绪万千,即景抒怀。
    B. 词人远眺天边大雁,想起自己的种种过往,因无人领会他的心情而倍感愤恨。
    C. “雨恨云愁”采用比拟手法,寓情于景,即所谓“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D. 这首词绘景抒情用语自然,格调清新旷远,多重情感交织,幽微动人。
    16. 此词虽略带伤感,但《竹林纪事》评价云:“情丽可爱”。请从情感、景物两个角度做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情之可爱。落寞处境中的昂扬奋进之情。天边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充满生机,寄寓词人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抱负。虽然无人理解他的“凭栏意”,知音难觅,但依旧希望被理解和重用。
    ②景之美丽。渔市孤烟,高飞大雁营造清丽意境。即使是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在作者眼里依旧是美丽的。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因无人领会他的心情而倍感愤恨”错误。应是因无人领会他的感情而感到孤独。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中诗人情感的能力。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天边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充满生机,寄寓词人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抱负。虽然无人理解他的“凭栏意”,知音难觅,但依旧希望被理解和重用。落寞处境中的昂扬奋进之情,足见情之可爱。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渔市孤烟、天际征鸿等营造清丽意境,可见景之美丽。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然而生活中,很多人做事却善始不善终,《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也体现了这一现象。
    (2)杜甫《登岳阳楼》一诗中“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诗人所写之景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3)人有时内心充满矛盾,常常心里想着什么,可现实却不容你如此,两难之间更见张力。古诗文中能写出抒情主人公矛盾心理或行为的两句有:“______,_______ 。”
    【答案】 ①. 有善始者实繁 ②. 能克终者盖寡 ③. 吴楚东南坼 ④. 乾坤日夜浮 ⑤. 不思量 ⑥. 自难忘(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繁、寡、坼、乾、坤、踯、躅、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节假期,神州大地欢乐祥和、热闹非凡。
    山东青岛用 ① 的灯光扮靓了城市夜空。唐岛湾沿岸,凤凰、玉兔、中国结、祥云、“福”字等各种花灯的元素不断变换,让海岸线熠熠生辉,游人叹为观止!充满海洋元素的新春花灯会也在金沙滩盛装亮相,贝壳、水母、海豚等海洋生物造型的花灯异彩纷呈,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打卡”。
    在广东河源漳溪畲族乡中联村,每年大年初三都有春节捕鱼“迎春接福”的传统习俗,醒狮绕场一周、鞭炮点燃后,村民们齐声吆喝, ② 跃入水中捕鱼,为新年赢得好兆头。江苏盐城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推出“兔乖乖来林”欢乐过大年主题活动。在“兔”飞猛进的雕塑前,人们跳起欢快的兔子舞;民俗年味小集市上,“非遗”兔年花灯、兔年剪纸、新年糖葫芦、创意棉花糖,让大人小孩 ③ 。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以“众多市民”开头,重组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①五彩斑斓 ②争先恐后 ③流连忘返
    19. 唐岛湾沿岸,凤凰、玉兔、中国结、祥云、“福”字等各种元素的花灯不断变换,让海岸线熠熠生辉,令游人叹为观止!
    20. 众多市民被贝壳、水母、海豚等海洋生物造型的异彩纷呈的花灯吸引,纷纷前往充满海洋元素的金沙滩的新春花灯会打卡。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根据后文“凤凰、玉兔、中国结、祥云、‘福’字等各种元素的花灯不断变换,让海岸线熠熠生辉”可知,应是花灯的颜色、形状等种类繁多,故可填“五彩斑斓”。五彩斑斓:表示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
    根据前文“村民们齐声吆喝”和后文“跃入水中捕鱼,为新年赢得好兆头”可知,应表示村民们一个接着一个纷纷跳进水中捕鱼,故可填“争先恐后”。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根据前文“‘非遗’兔年花灯、兔年剪纸、新年糖葫芦、创意棉花糖”所展现的丰富年货,可知应是指小集市上种类丰富的商品,让大人小孩们都游玩、观赏得很高兴,故可填“流连忘返”。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
    第一处,语序不当,“各种元素”应是对前文“凤凰、玉兔、中国结、祥云、‘福’字等”的概括总结,而变换的应是花灯而不是元素,故应修改为“各种元素的花灯”;
    第二处,成分残缺,“游人叹为观止”中,主语是“游人”,而整个句子的主语已经有“花灯”了,此处应在“游人”前加表示“使”“让”“令”等意思的词语,让“游人”变成句子的宾语。
    故句子应修改为:唐岛湾沿岸,凤凰、玉兔、中国结、祥云、“福”字等各种元素的花灯不断变换,让海岸线熠熠生辉,令游人叹为观止!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中,主语是“充满海洋元素的新春花灯会”“贝壳、水母、海豚等海洋生物造型的花灯”,谓语动词则是“盛装亮相”和“吸引”,而“众多市民”则是句子的宾语。试题要求以“众多市民”开头重组语句,也就是要把“众多市民”变成句子的主语。
    因此,在改写时可调换原句中主宾的位置,而若不修改相应的谓语动词,则可将句子变换成被字句。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的宏大叙事同人们的寻常生活紧密相连。三年疫情大考,人们经风历雨、承压应变,免疫力不断增强。无论过去,还是未来,我们都需要免疫力,应对无常,驾驭变量。 ① ,疫情三年,测核酸,查健康码,居家观察,疫情肆虐……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遭遇战,每个人都不容易;把握人生需要免疫力,人生是“方程式”,人们时刻期盼最优解,却难免遇到拦路虎,跌入荆棘丛,陷进风暴眼; ② ,未来就像拆盲盒,“好坏”存在概率,“得失”都有可能。总之,面对挑战与未知, ③ 。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答案】21. ①抗击疫情需要免疫力。
    ②拥抱未来需要免疫力。
    ③提高免疫力让我们更从容。
    22. 暗喻,把“人生”比作“方程式”,把“渴望美好人生”比作“解方程能得到最优解”,把“挫折困难”比作“拦路虎”“荆棘丛”“风暴眼”,使抽象说理变得浅显易懂;“遇到……”“跌入……”“陷进……”三个动宾短语,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兼具递进效果,强调人生可能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突出“拥有免疫力”的重要性。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无论过去,还是未来,我们都需要免疫力”是总括句,下文从抗击疫情、把握人生和拥抱未来三个方面分说,此处是说“疫情”,参照“把握人生需要免疫力”句式,应填:抗击疫情需要免疫力。
    ②处,“无论过去,还是未来,我们都需要免疫力是总括句,下文从抗击疫情和、把握人生和拥抱未来三个方面分说,此处是说“未来”,参照“把握人生需要免疫力”句式,应填:拥抱未来需要免疫力。
    ③处,“总之”是总结句,前文从抗击疫情、把握人生和拥抱未来三个方面论证“无论过去,还是未来,我们都需要免疫力”,此处说“面对挑战与未来”,提高免疫力的意义,应填:提高免疫力让我们更从容。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画线句用来一系列比喻:“人生是‘方程式’”是暗喻,本体是“人生”,喻体是“方程式”;“人们时刻期盼最优解”,本体是“渴望美好人生”,喻体是“解方程能得到最优解”;“遇到拦路虎”“跌入荆棘丛”“陷进风暴眼”,本体是“挫折困难”,喻体是“拦路虎”“荆棘丛”“风暴眼”。比喻的表达效果是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把人生的探索比作求解的过程,把人生可能遭遇的各种挫折困难形象地呈现出来。
    “遇到拦路虎,跌入荆棘丛,陷进风暴眼”三个动宾短语构成排比句,形式上整齐一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内容上,“遇到……”“跌入……”“陷进……”形成递进,表现人生可能遭遇的各种困难和挫折的情况,从而突出“拥有免疫力”的重要性。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1961年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沿用传统山水画技法,创造出一群栩栩如生的小蝌蚪形象,让齐白石的“画”动了起来,向观众传递对历史和文化的感悟,“中国动画学派”从此声名远播。
    ②近年来,视效一流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等作品,借鉴动作捕捉、虚拟引擎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时代化的表达,赢得更多受众的青睐,走出一条更具东方美学的动画道路。
    ③2023年2月,动画新作《深海》入围第73届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它开创了中国全新的三维动画形式——“粒子水墨”,真切地折射出影视界新锐力量在中国动画创新性发展方向上的不懈探索。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用三个时间节点,展现了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首先回顾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取得的重大成就,让名画“动”起来,让观众感悟历史、文化,“中国动画学派”声名远播。其次,展现新时代我国动画方面取得的新突破,运用先进技术,结合时代发展,走出更具东方美学的动画之路。最后是中国动画的最新突破,入围国际奖项,开创全新三维动画形式。综合材料,中国动画一直扎根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动画艺术形式。同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符合当下审美习惯和市场需求的时代化表达,还运用了一系列的高新技术,让动画作品带给人更强烈的沉浸感,这些都让中国动画在新时代有了更长足的发展。可以分析中国动画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而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之路,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抖落历史的尘埃,以年轻、健康、受喜爱的方式存在,可借鉴中国动画的做法。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风采。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二、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现代高科技术的运用,为中国动画的时代化表达注入的可能。
    立意:
    1.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2.文化产品要立足优秀的传统文化、活化经典,推陈出新,实现观赏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3.创新传承方式,彰显文化自信。
    相关试卷

    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一中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一中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龙岩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烂腿老五他们都惊异了,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龙岩市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