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背影-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5640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4.背影-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564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4.背影-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5640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4.背影-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5640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4.背影-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5640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14背影-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14背影-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4.背影-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差使(chà) 簌簌 栅栏 触目伤怀(chù)
B.奔丧(sàng) 交御 擦拭 情郁于中(yù)
C.蹒跚(pán) 马褂 惦记 祸不单行(xíng)
D.典质(diǎn) 渡江 瞩咐 不能自已(yǐ)
【答案】C
【详解】A.差使(chà)-(chāi);
B.奔丧(sàng)-(sāng);交御-卸;
D.瞩咐-嘱;
故选C。
2.他们的第一站是三湾湿地公园,在园中散步欣赏运河风光,他们感到有点累就走进城市书房,决定在城市书房中举办一场微型读书会,要求大家用简短的语言介绍自己读过的一些文章。但是其中一位同学表述有误,请指出
A.扬州籍散文家朱自清《背影》一文把父亲对儿子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B.《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小说名篇之一,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
C.白居易《卖炭翁》批判了“宫市”制度对底层人民的掠夺,而《桃花源记》中的底层人民为躲避赋税而来到了平等、没有剥削的世外桃源。
D.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旧中国浓缩为一个鲁镇,把焦点聚集在咸亨酒店,把悲剧演绎在街边的柜台旁,把炎凉的世态投影到孔乙己身上。
【答案】C
【详解】《桃花源记》中说“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可见是“避秦时乱”,而非“躲避赋税”,故选C。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迁;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要受凉”这个短语是偏正短语。
B.“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一句中“迂”是名词。
C.“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中谓语是“心里”。
D.“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这个句子是一个反问句。
【答案】D
【详解】A.“不要受凉”这个短语是动宾短语;
B.“迂”是形容词;
C.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暗笑”。
故选D。
4.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是( )
A.踌躇(chóu) 赋闲(fù) 簌簌(sù) 差使(chā)
B.交卸(xiè) 奔丧(sàng) 狼藉(jí) 拣定(jiǎn)
C.典质(zhì) 妥帖(tiě) 举箸(zhù) 行李(xíng)
D.栅栏(zhà) 游逛(guàng) 蹒跚(shān) 颓唐(tuí)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差使(chā)——chāi;
B. 奔丧(sàng)——sāng;
C. 妥帖(tiě)——tiē。
故选D。
5.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溺爱 狼籍 铭记 如梦初醒 B.燥热 呓语 娴熟 白手起家
C.不辍 妄图 咆哮 深恶痛疾 D.匿名 桅杆 镌刻 殚精竭虑
【答案】A
【详解】A.狼籍-藉;
故选A。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懈了,正是(形容不幸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6.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为 , 改为
7.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者给加点字注音
簌 suǒ
8.根据文中括号里的意思写出成语
【答案】6. 懈 卸 籍 藉 7. sù 琐 8.祸不单行
【解析】6.本题考查字形。
交懈——交卸;其意思是:卸去职务交付于后任;卸下货物,并交付对方。
狼籍——狼藉;其意思是:乱七八糟的样子;杂乱不堪;声名狼藉(形容声名极坏);形容困厄、窘迫。
7.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簌(sù):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形容眼泪纷纷落下的样子。
琐屑(suǒ xiè):烦琐,细碎。
8.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往往接二连三而来。在此形容当时朱自清的家中不好的事情接连发生。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背影》一文,完成小题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⑥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⑦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9.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10.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1.自选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2.本文的语言朴素而又典雅,简净而又细致,请结合下面语句具体分析。
(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2)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答案】9.①以倒叙方式开头,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②结构上:使文章产生悬念,从而吸引读者;③内容上:这段话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略带伤感的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中心内容,突出背影。 10.从内容上看,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从结构上看,“背影”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 11.“走”“探”“穿”“攀”“缩”“倾”等一系列动作描写,描写出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时的艰难情景。“攀”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让人想象父亲爬时的吃力;“缩”点明了他爬时的困难,“倾”说明了他身子肥胖,爬时很费劲。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爱护之情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12.(1)语句都很短,没有多余的话。其中“典质”“亏空”“惨淡”“赋闲”等词很文雅,但总体是口语,明白易懂。短促的语句,将事件、氛围、原因概述得清清楚楚,带给读者一种忙碌、沉重的感受。
(2)作者使用的是白描手法,笔法简净,却细致传神的描绘出了父亲的形象。这三个句子看似平淡,其实内有起伏,“本来”“只好”“尚不”“可是”“就”等词语。看似寻常,却表现出“我”心中并不平静的感情。
【解析】9.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结合第②段“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可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是倒叙的顺序,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内容上:“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为全文定下略带伤感的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中心内容,突出背影。
10.本题考查标题作用。
课文写青影的文字有四处:①第①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②第⑥段“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肿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青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③第⑥段“等他的背影混人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④第⑦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作用:从内容来看,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
从结构来看,“背影”是作者感情变化的转折点,在全文中起到线索作用,以“背影”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开篇点出“背影”,引出回忆;中间刻画“背影”。表现父爱;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11.本题考查自选角度赏析句子。首先选择赏析角度,然后结合内容赏析即可。
从“走”“探”“穿”“攀”“缩”“倾”,可知运用了一系列动作描写,结合“蹒跚”“慢慢探身下去”“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可知这些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时的艰难情景;结合第⑥段“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可知这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爱护之情。
12.本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
①从句子都是四字、六字、七字、八字,可以看出语句都很短,没有多余的话;从“典质”“亏空”“惨淡”“赋闲”等词,可以看出用词文雅,但总体是口语,明白易懂;“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交代了事件,“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交代了家中氛围,“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概述了原因,带给读者一种忙碌、沉重的感受。
②从“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看出者使用的是白描手法,笔法简净,却细致传神的描绘出了父亲的形象;从“本来”“只好”“尚不”“可是”“就”等词语,结合第⑥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可知表现出“我”心中并不平静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a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b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c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1)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3.选文中写“父亲”的外貌,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
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
D.与我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出父亲对我的关爱。
14.(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
(2)分析这些细腻的动作描的作用。
15.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
第一次
第二次
16.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
【答案】13.C 14.(1)攀 缩 倾 (2)这几个动词体现了父亲爬月台的艰难,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无比关爱之情。 15. 第一次 写出了对父亲爱子之心的理解,是感激的眼泪。 第二次写出了父子惜别,对父亲的依恋和牵挂,是惜别的眼泪。 16.父亲其实并不轻松,只是为儿子买来橘子,了却一桩心愿,感到很轻松,是一种尽到父亲责任的踏实和满足。
【解析】1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的能力。需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关键的段落分析概括。选文中写“父亲”的外貌,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是有深意的。一方面此时祖母去世,父亲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也有对逝者的尊重。黑色调的黯淡与本文困境下的离别气氛一致。另一方面,此时父亲失业在家,最大的孩子也在读书,为祖母的丧事典当了很多家里物品,“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此时我还穿着贵重的皮大衣,对比之下,可见父亲爱我至深。而并非表现父亲生活古板,所以C项不符合文意,故选C。
14.本题考查动作描写及作用。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1)本句着重描绘了父亲攀爬月台过铁道去买橘子的一系列动作。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都细细地如实写下。联系上文知道父亲是一个胖子,行动迟缓,想象当时的情景,可以填写这几个词:攀、缩、倾。
(2)文章通过用“蹒跚”、“慢慢探身”、“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几个细节动作,非常准确传神的将“父亲”的形象原原本本、栩栩如生地展现给观众,显示出父亲的行动不便,形象的刻画出父亲吃力的样子,让一个朴实,平易,慈爱的普通父亲形象鲜活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感人至深,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的关爱之情。
15.本题考查对人物感情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全面和准确。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另外,人物的感情概括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整合。第一次流泪:“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现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这是父亲的形象最为感人的地方,表现在他老态蹒跚地为“我”来回买橘子,那真挚而灼热的感情达到了最高点。人非木石,作者怎能不为之流泪?儿子看到父亲为自己勉为其难的买橘子,感受到了父爱 ,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之情。第二次流泪:“等他的背影混入到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一次是因为儿子为父爱感动的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格外怜悯,心酸,为父子离别而流下了不舍的泪,表达了作者与父亲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16.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间关系及事件,去理解人物的心理情感即可。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一个“似的”说明不是心里真的没有事,只是装作若无其事很轻松的样子,大概他装作轻松的样子,目的可能就是不想让作者为他伤心,想掩饰内心的沉闷。这种轻松的心情正是一种爱心,道出了父亲不肯让“我”去偏要自己去的原因:越是尽到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是感到踏实满足。尽管辛苦,但心里是高兴的,为自己尽到了父亲的责任而高兴。
四、综合性学习
17.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背影》一文后,老师决定在班里开展“感恩父母”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请你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拟写一段开场白。
(2)台湾著名的诗人余光中先生认为:《背影》短短千把字的小品里,作者便流了四次眼泪,也未免太多了一点。时至今日,一个二十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这么照顾,而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今日的少年应该多读一点坚毅豪壮的作品。对此你有何看法?
(3)本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行动回报父母”,请你向同学们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答案】(1)示例:同学们,吟诵冰心的《纸船》,我们为一颗眷恋母亲的心感动,品味朱自清的《背影》,我们为真挚深沉的父爱感动,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现在,让我们抒发内心真情,感念父母之恩。
(2)示例:背影体现的是伟大的父爱,以及子女对爱的感悟。体现的是人性美。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男儿流泪,不是极度的悲伤就是内心深处极度的感动!由此更能体现父亲为子女付出的多,更体现了父爱之伟大。
(3)示例: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理由:能减轻父母的一些负担,让父母少一份操心;②记住父母的生日,给父母一份生日礼物。理由:能让父母感受到儿女的孝心,让父母多一份舒心。
【解析】(1)
本题考查开场白拟写。写开场白要有礼貌用语,交待活动的主题“感恩父母”,表明活动的内容、意义等,设计时语言尽量简单,这样铿锵有力,富有号召和感染力。
示例:同学们,大家好!父母之爱如阳光,温暖着我们;父母之爱如大海,包容着我们;父母之爱如清泉,滋润着我们。看着母亲那因你而露出的笑容,看着父亲那因你而撒下的汗水,你一定会有好多的话想对父母说吧!那就让我们共同感恩父母吧!我宣布“感恩父母”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现在开始。
(2)
本题考查看法。明确观点,结合作品的意义及生活实际表达理由即可。
示例:不管孩子多大,在父母的眼中永远是孩子,当即将分别的时候,父亲穿过月台买橘子的背影凝聚着一位父亲对孩子深切的爱。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可见朱自清但是定然是伤心极了,朱自清的泪表现了其作为子女对父亲的理解,更突显父爱的伟大。
(3)
本题考查提建议。结合实际提出回报父母举动的建议并表明理由即可。
示例:父母下班后,为他们泡上洗脚水,按按肩膀;理由是:帮助劳累一天的父母缓解疲劳。为父母准备自己的拿手菜;理由是:间接的告诉父母,自己独立了,能够帮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当堂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背影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课时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