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565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春-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5653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春-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5653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春-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5653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春-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5653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春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春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1春-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1春-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春-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图片是对朱自清《春》一文“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中涉及对象的图片展示,其中与该句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图一 B.图二 C.图三 D.图四
【答案】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对常见植物外形特点的了解。课文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分别说的是桃花、杏花、梨花。上图中图一是杏花,图二是梨花,图三是梅花,图四是桃花。故选C。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郎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C.希希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召展的,笑着,走着。
【答案】B
【详解】A.郎润——朗润;
C.希希疏疏——稀稀疏疏;
D.花枝召展——花枝招展。
故选B。
3.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③①⑥②⑤④ B.③⑤②⑥①④ C.③⑥①②⑤④ D.③②①⑥⑤④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第三,可以根据“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等来确定首句或尾句。最后再依据各句之间的关系依次排序即可。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衔接语等内容。本题③句为起始句,引出雪景;④句是总结句。重点对①②⑤⑥句排序。这几句按诗词所写的时间,从傍晚到第二天的早晨进行排序为①⑥②⑤。故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③①⑥②⑤④。据此,答案为A。
4.下列句子中,表达准确、逻辑严密的一句是( )
A.这所学校校舍漂亮,树木繁茂,一定是一所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的好学校。
B.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关乎家庭幸福、社会发展,也关乎国家繁荣昌盛。
C.如果生活条件优越,工作环境舒适,没有苦难与挫折,事业就不会取得成功。
D.只要关注极其普通的甚至瞬间产生的想法,你就会成为有非凡创造力的人。
【答案】B
【详解】A.因果关系的原因与结果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C.假设关系的条件与结果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D.条件关系的条件不充分。说法绝对。应改为“只有……才……”。
故选B。
5.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B.朗润(明朗润泽)
C.卖弄(向别人讨好)
D.宛转(形容歌声抑扬动听)
【答案】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还要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A项正确;B项正确;C项错误,“卖弄”意思是“炫耀”;D项正确。故选C。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nèn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wǎn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请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润湿 应和 nèn叶 wǎn转
(2)这段文字运用 、 等修辞,突出表现了春风温暖和芳香的特点。
(3)划线句子中“酝酿”一词的原意是 ,本文指 。
【答案】 rùn hè 嫩 宛 引用 拟人 造酒(的发酵过程) 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详解】(1)考查对汉字字形字音的辨析。主要考查对同音字、形近字、易错汉字、多音字的辨析能力,平时要注意掌握字词的意思和拼音,区分开相近字词,并及时积累。注意:润不读作lùn。“和”是多音字,表平和、和谐、结束战争或争执、(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时读hé,表和谐地跟着唱、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时读hè,表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时读huò,表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时读huó,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时读hú。“嫩”右边易错写成“负”。“宛”可能写成“婉”。
(2)考查修辞手法。“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引用了志南和尚的《绝句》。“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与轻风流水应和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春风的温暖醉人和芳香悦耳。
(3)考查词义理解。要知道词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还要能结合语境进行解释。“原义”即词的本义,“酝”即酿酒,有长时间储藏的意思。“酿”指的就是用粮食造酒。“酝酿”即造酒(的发酵过程)。在语境中指“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在“微微润湿的空气”中混和,似发酵般,产生一种熏人欲醉的气息。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春》节选,完成题目。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______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______清脆的喉唱,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______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7.依次给画线空缺处选择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吵 混 卖弄 健壮 B.闹 混 炫耀 健壮
C.闹 混 卖弄 健壮 D.闹 掺 炫耀 强壮
8.总体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在空白处填写一个词语)
盼春——① ——迎春——②
9.第⑤段写春风,分别从哪些感官角度写的?突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
10.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答案】7.C 8. 绘春 赞春 9.从触觉写春风的轻柔、温暖;从嗅觉写春风的(芬芳怡人)芳香浓郁;从听觉写春风的和悦(悦耳动听)。 10.“偷偷地”写出了小草生长极为迅速、让人不知不觉;“钻”表现了小草冲破冻土的挤劲儿与力度。(表现小草的情态和动作,仿佛有灵性,有个性)
【解析】7.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的能力。
“吵”是声音杂乱搅扰人;“闹”是热闹,生机勃勃;
这里形容成千成百的蜜蜂在花丛间采蜜的情形,第一空应选“闹”;
“混”是混合,搀杂在一起;
“掺”的意思是掺杂、杂入;
这里形容空气中混合着青草味儿,应选“混”;
“卖弄”表示自以为有长处而表现自己,以取得好感;
“炫耀”表示因为有资本而表现自己,力图取得好感,甚至起到威慑作用;
这里形容鸟展示自己的歌喉,应选“卖弄”;
“健壮”是健康强壮的意思;
“强壮”是身体结实有力;
这里把春天比作青年,应选“健壮”;
故选C。
8.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春》是一曲赞歌,唱出了春的美妙旋律。文章的第①段是盼春,第②—⑥段作者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所以第①空应填“绘春”,第⑦段写迎春,第⑧—⑩段作者运用比喻赞美春天,表达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所以第②空应填“颂春”。
9.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抓住关键句分析理解,简洁准确表述。
从第⑤段“‘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可知,作者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轻柔、温暖的特点;从“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可知,作者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的芳香浓郁的特点;从“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唱,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可知,作者从听觉角度写春风的悦耳动听的特点。
10.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从修辞、表现内容、表达情感、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考虑,简洁准确表述。“偷偷地”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经意间已经悄然而出的情景,突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钻”恰当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儿,富有动感,表达作者的欣喜之情。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语段(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 节选自朱自清《春》)
语段(二)
春雨,吝啬得很,稀疏极了,连个沙尘也压不住。秋雨则不然,缱卷连绵,“随风潜入夜”,从早下到晚,淅淅,沥沥,簌簌,潺潺,涓涓,丝丝缕缕,袅袅婷婷,蕴涵着坚韧、持久的耐力; 多豪爽,多气派。
秋雨也不是夏雨的没正邪一一有时凶猛暴戾,有时干打雷不下雨,沥涝、干旱都具有极大的伤害性、毁灭性。秋雨总是那么神清气定,从容平静,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不张不扬,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应节而降,恰到好处,仿佛醇醪,仿佛甘霖。
(节选自苏连硕《秋雨》)
语段(三)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11.语段(一)中的哪句话最能体现语段(二)中所说的春雨“吝啬”的特点?
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B.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C.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D.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12.仔细揣摩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分别说说它们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13.语段(二)中的哪个四字短语,最能准确概括语段(三)中的“雨”的特点? 结合语句,具体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答案】11.B 12.(1)“逼”准确描绘出春滋润下的小草及其极其青绿的色彩。(2)“射”形象的写出了雨落地时的力度之大、速度之快。 13.凶猛暴戾,“扯天扯地”“往下倒”写出了雨的凶猛,“瀑布”写出了雨量之巨大,“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写出了大雨来得非常迅疾。这些形象生动的描写都体现了这场雨凶猛暴戾的特点。
【解析】11.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首先理解“吝啬”的本义和语境意,结合理解分析语段(一)对春雨的描写。“吝啬”一般指小气,不够大方的意思。结合“稀疏极了,连个沙尘也压不住”分析,“吝啬”写出了春雨的稀疏。
A.“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了春雨的多,与“吝啬”无关;
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了春雨的细、密、轻柔、绵长,体现了语段(二)中所说的春雨“吝啬得很,稀疏极了,连个沙尘也压不住”;
C.“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侧面写出了光亮闪烁,与“吝啬”无关;
D.“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写出了春雨的夜晚昏黄不明亮。与“吝啬”无关;
故选B。
12.考查对重点词的赏析解。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1)“逼”本义有“切近”的意思。“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中的“逼”突出了小草非常绿,将小草入目由被动化为主动,写出了雨中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使雨中淡墨般的画面点染上十分鲜明的绿色。
(2)“射”本义是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等。“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比作“箭头”,“射起无数的箭头” 形象的写出了暴雨落下时的迅猛,狂暴,力度大。
13.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首先阅读语段(三),了解“雨”的特点。“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结合以上句子分析,写出了雨来势凶猛、迅疾、雨量大的特点。再阅读语段(二),了解主要内容,结合对读语段(三)“雨”的特点的了解可知,“凶猛暴戾”一词最能概括语段(三)中的“雨”的特点。凶猛暴戾:形容气势、力量凶恶强大;残酷的,来势凶猛。以上句子可以体现这一特点。
四、综合性学习
14.学完《春》这篇课文,班级拟开展“寻觅春天的踪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春天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在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走向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了,天空不时飞过一只又一只小鸟,你的心中是否会涌动着这样一种渴望:让我们去寻春,去捕捉春的踪迹,谱写春的赞歌吧!
(1)人们对春天的称呼特别多,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几个。
(2)古人写过不少歌咏春天的诗句,请你从学过和积累的诗句中写出两句吧。
(3)班级拟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野外踏青活动,打算邀请语文学科的宋老师一同参加,如果派你去请,你该怎么说?请写下来吧。
(4)假如以《寻觅春天的踪迹》为题办一期手抄报,请你为这期手抄报设计两个有创意的栏目。
【答案】(1)三春、芳春、阳春.
(2)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3)语文老师,您好!我们打算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野外踏青活动,想请您参加,您有时间吗?
(4)①春之声 ②春之韵
【详解】(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化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赋予春天别名的雅称:三春、九春、青阳、阳春等。(2)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诗词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积累与识记,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只要是歌咏春天的诗句即可,例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等。(3)语言交际一般要有称呼语,语气要委婉,用语要简明得体.答案设计合情合理即可。首先应该说清楚目的,然后热情邀请,注意说话的对象,因为请的对象是老师,要注意礼貌用语。(4)此题考查栏目的设定。设置栏目时要围绕“寻觅春天的踪迹” 这个主题来思考。可设置为:春之声、春之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春综合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句子默写,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春一课一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春达标测试,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