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1页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2页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3页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4页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5页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6页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7页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8页
    还剩3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备课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严重影响,4主要特点,生命财产,宜居性,3影响社会稳定,公共安全,河流径流,废弃物,国际贸易,环境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突发环境事件;能说出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念及对国家安全带来的威胁,培养对概念的理解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2.举例说明跨境环境污染引发的国家间的争端,及其对环境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威胁;利用典型实例,认识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方式及带来的危害,增强环境危机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3.结合实例,针对应对跨国污染问题的一些成功经验总结提出合理化的措施;针对国家间环境安全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应对措施,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逐渐形成关注国家和世界地理问题的家国情怀与世界眼光。
    一、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教材初探|1.从四个角度理解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念。(1)主要原因:由自然或 因素导致。(2)影响程度:突然爆发并造成 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3)常见实例:突发性的大气污染、水污染、 污染,以及石油、化学品和 等。
    危险物质(废弃物)泄漏
    成因与形式的 性
    发生的 性和瞬时性
    危害的 性和严重性
    2.突发环境事件带来的危害。(1)影响生命和财产安全。在短期内严重威胁 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及人员伤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2)威胁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导致一定时期内区域环境质量或 恶化、经济发展衰退乃至难以为继
    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 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
    诱发 、 事件
    环境安全问题转化为 问题
    环境群 体性
    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迁移应用|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该电站运营商公司将上万吨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水倒入大海,以释放存储空间,使电站能够存放浓度更高的污染水。西太平洋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结果显示,西太平洋部分海域放射性元素超标,引发各方关注。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材料中体现了该突发环境事件的哪些特点?答案:发生的瞬时性、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2)突发性环境事件是否一定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答案:如果发生在局地或部分区域,强度和规模有限或能够得到及时应对,也可能不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3)说明发展核能发电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答案:核能发电有废热污染,处置不当会破坏当地水体生态环境;核能发电有核泄漏风险(反应堆、核废料泄漏),一旦操作不规范,发生事故,对当地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的辐射危害。
    |过程评价| (2022·江苏)突发环境事件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据此完成1~3题。1.下列事件属于突发环境事件的是(  )①火灾引起的大气污染 ②海洋运输过程中的原油泄漏  ③爆炸引起的森林火灾 ④碳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有(  )①成因与形式的单一性 ②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③发生的随机性和瞬时性 ④影响波及全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下列不属于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的是(  )A.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和人员伤亡B.严重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C.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D.引发区域人口大量向国外移民解析:第1题,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火灾引起的大气污
    染,海洋运输过程中的原油泄漏,都具有突发性,属于突发环境事件;爆炸引起的森林火灾不属于环境污染事件,不属于突发环境事件;全球变暖不属于突发环境事件。第2题,突发环境事件具有发生的随机性和瞬时性、成因与形式的多样性、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等特点;突发环境事件一般发生在局地或区域,强度和规模有限或能够得到及时应对,不会波及全球。第3题,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会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和人员伤亡;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引起公众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和不满情绪,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使环境安全问题转化为公共安全问题,从而威胁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突然,一般不会导致区域人口大量向国外移民。 答案:1.A 2.B 3.D
    二、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教材初探|污染物跨国转移的途径和带来的影响。(1)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方式及其传输途径。
    (2)污染物跨国转移带来的影响。①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高浓度的污染物跨国传输,威胁输入国的 。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问题日渐增多。③污染物跨国转移导致国家之间的矛盾或 ,影响国家安全。|过程评价| 读世界各地每年排放的硫、氮量的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显示(  )A.硫、氮排放量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B.中国人均硫、氮排放量较高C.发达国家硫、氮排放总量较高D.发达国家人均硫、氮排放量较低2.据调查,北欧的芬兰、瑞典等国的酸雨主要和英国、德国的工业污染有关,其转移的主要途径是(  )A.大气运动 B.跨国河流 C.洋流 D.国家之间的产品贸易解析:第1题,读图可判断出西欧、北美等发达地区国家的硫、氮排放总量大,人均硫、氮排放量也较高。第2题,英国、德国的工业污染随西南风向北传输,影响芬兰、瑞典等国。 答案:1.C 2.A
    3.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某年7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A.印度西海岸B.澳大利亚西海岸C.非洲东海岸D.越南东海岸解析:原油泄漏地点位于北印度洋,泄漏时间为7月,此时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油污向东漂流,可能漂向印度西海岸。 答案:A
    三、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教材初探|1.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1)针对通过自然过程产生影响的跨国污染,请从源头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治理三个角度提出应对措施,填写下表。
    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来源国的污染治理
    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
    做好生态恢复、赔偿损失等善后处理工作
    (2)针对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类型的跨国污染问题,请从源头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治理三个角度提出应对措施,填写下表。
    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上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输入。严格禁止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的产品和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入境,严格打击走私和私自夹带高污染固体废弃物等行为
    加强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国内替代以逐步减少进口
    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
    2.国家之间应对跨国环境安全问题的方式。(1)用简单的语言概述环境安全冲突、环境安全合作的概念。答案:环境安全冲突是指环境安全问题的责任国与受害国之间出现的紧张关系,或政治、经济、外交等敌对行为,甚至军事冲突,使相关国家的国家安全受到影响。 环境安全合作是指各国均严格遵守相关国际环境公约和双边协定,不以邻为壑,故意将污染物转移到其他国家;一旦发生跨境的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国与受害国要密切合作,联合应对突发的环境安全危机,以控制其危害,避免威胁其他领域的国家安全。(2)应对跨国环境安全问题的措施: 、 。
    |迁移应用|1986年11月1日,瑞士某化学公司仓库发生火灾,大量有毒化学物质排入莱茵河,导致莱茵河巴塞尔下游约160千米范围内多数鱼类死亡,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四国沿岸城市自来水厂全部关闭。为治理莱茵河水污染问题,沿岸国家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委员会主席由各国轮值,秘书长则固定是荷兰人,经过共同的不懈治理,今天的莱茵河水质干净清澈。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较大的原因。答案:流经国家多,协调难度大;沿线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物排放多;下游地势低平,水流缓慢,自净能力差。
    (2)为什么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的秘书长固定为荷兰人?答案:荷兰地处莱茵河入海口,受污染威胁最大。(3)促使莱茵河重现生机的具体措施有哪些?答案:加强全流域各国的合作,制订长期计划,共同治理莱茵河;控制河流污染源,杜绝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进河流;疏通河道;加强绿化。
    |过程评价|1.A、B、C三国相邻,A国派专家帮助B国防治酸雨,C国公民自发组织到B国植树,说明了(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②污染物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解析:A国派专家帮助B国防治酸雨和C国公民自发到B国植树,说明有些环境问题不只是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同时也说明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答案:C
    2.关于环境问题的治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因而不是环境问题的主要承担者B.环境污染程度与人口数量多少成正比C.解决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控制人口增长D.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其中最重要的是环境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
    解析:在地球上绝大部分污染是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在治理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人口数量与污染物排放量并不是完全的因果关系。中国人口虽多,但排污总量相对较低。针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应注意加强国际合作。 答案:D
    探究点一 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影响
    【例1】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造成的福岛核电站事故演变成了一场全球性的灾难。同年我国从北京、天津和河南地区露天种植的菠菜中抽检发现微量的放射性碘-131,含量分别为1~3Bq/kg。因检出的碘-131微量,所以对公众健康没有影响。据此完成(1)~(3)题。
    (1)菠菜中抽检发现的微量放射性碘-131主要来自(  )A.大气循环过程 B.水循环过程C.洋流循环过程 D.生物循环过程(2)按性质分类,菠菜中抽检发现微量的放射性碘-131属于(  )A.环境污染问题 B.局部性环境问题C.生态破坏问题 D.资源枯竭问题
    (3)同时,另有报道指出日本福岛核电站向海水中排放1.15万吨核污水。分析人士指出福岛核污水排放入海,对中国来说影响较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①东海、黄海相对封闭 ②排放地在日本东海岸,中国在日本西侧 ③受洋流因素影响 ④冬季盛行西北风 ⑤日本无鱼类洄游入东海、黄海 ⑥两海域之间没有船只来往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审题能力培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答案:(1)A (2)A (3)D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渤海沿岸为淤泥质平原海岸,泥深过膝,宽1.5~10千米。据媒体报道,每年有大量的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流入渤海。各沿海城市新建临港重化工业,大规模进行海岸工程建设、填海造陆和围海养殖,海洋工程开发以及港口航运等过度、无序,也加剧了海洋污染。2018年12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明确了渤海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制定了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下图为渤海海域污染状况和海流分布图。
    (1)根据材料简析渤海海域污染严重的自然原因。(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出渤海周围各省级行政区应如何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
    解析:第(1)题,读材料及图,获取海区封闭、淤泥质平原海岸、海流、污染物排放等信息。第(2)题,从“大环保”理念入手,从管理、责任制、环保督察等方面分析。
    答案:(1)渤海是个非常封闭的内海,导致渤海与黄海的水体交换不畅;渤海沿岸有辽河、滦河、黄河等河流注入,大量的陆地污染物经江河流入渤海;淤泥质平原海岸,污染物易沉积于淤泥之中,不利于水质改善;夏季海流流入,冬季部分海湾形成闭合海流,污染物无法尽快排到外海。 (2)采取“大环保”理念,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渤海周围各省级行政区加强合作、共同治理,建立“分工、协同”的责任体系;完善协调机制,加强生态环保督察。
    探究点二 污染物跨境转移及其应对措施
    【例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有一个太平洋“垃圾场”,这个“垃圾场”由数百万吨被海水冲积于此的塑料垃圾组成。 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制品中有10%的最终“归宿”是大海。图中甲处阴影示意太平洋上最集中的废塑料物品和碎片“垃圾场”,其面积达3.43×106平方千米,中心最厚处达30米,被称为“太平洋垃圾旋涡”。
    (1)从污染物的类型看,构成太平洋“垃圾场”的主要污染源是 。 (2)大量塑料垃圾进入海洋,产生的危害可能有 、  。 (3)从垃圾处理资源化的角度看,处理太平洋“垃圾场”污染物的最好方式是 。 (4)如何控制甲海域“垃圾场”进一步发展?
    审题能力培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答案:(1)农田、工厂和城市 (2)危害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对海洋航行的船只构成威胁 (3)回收制造塑料制品、热分解制造燃料油 (4)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控制塑料制品的使用量;②加强对塑料垃圾的管理,建立比较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③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治理海洋塑料垃圾等。
    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1)基于自然因素发生的污染物跨境转移,要注意风险防范,加强监测,一旦发生,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2)基于人为因素发生的污染物跨境转移,应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上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输入;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发展、就业、资源短缺等原因必须进口的有污染的废弃物和产品,应加强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国内替代以逐步减少进口;对已经产生的跨国污染,要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
    “洋垃圾”泛指由国外进入中国的高污染固体废弃物。2017年之前的十年间,我国平均每年进口的“洋垃圾”超过4 000万吨。2017年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年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生活来源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品、钒渣等4类24种固体废弃物。面对中国的禁令,英美两国正在积极制订政策彻底解决塑料垃圾问题,但是在相关技术研制成功以及政策出台前,英美两国在塑料等垃圾处理上仍以寻找替代中国的垃圾进口国为主。据此完成1~2题。
    1.2017年之前的十年间,中国大量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是 (  )A.废弃物处理能力强 B.弥补工业原料短缺C.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D.环境承载力大2.最有可能替代中国接受英美垃圾出口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乌克兰 C.新加坡 D.印度尼西亚
    解析:第1题,“洋垃圾”主要是生活来源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品、钒渣等,其中部分是可以被回收再利用的,这部分可以加工成为工业原料。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废弃物处理能力不高;中国环境承载力大小与进口“洋垃圾”没有必然的联系;2017年之前的十年间进口这些“洋垃圾”说明我国产业结构较落后,若调整产业结构应减少此类物品进口。第2题,替代中国接受英美垃圾出口的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原料较缺乏。加拿大属于发达国家,乌克兰资源丰富,新加坡经济发达,所以最可能的是印度尼西亚。 答案:1.B 2.D
    下图是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辐射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日本核电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B.靠近核燃料产地,运费低C.核能是清洁能源,没有污染D.常规能源缺乏,核电技术成熟4.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辐射范围向东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风向 B.洋流、海陆分布C.地形、海陆分布 D.风向、地形
    解析:第3题,日本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缺乏,而日本核电技术成熟,所以日本核电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较高。第4题,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海区有日本暖流流经,受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福岛核电站核泄漏辐射范围向东扩展;日本东部海域位于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内,盛行风也是辐射范围向东扩展的原因。 答案:3.D 4.A
    ★(一)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1.环境污染的原因。(1)人为原因: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会产生污染物,如工业“三废”、生活垃圾等。(2)自然原因。
    【提醒】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各类污染的出现都与三个因素有关。(1)人类向环境排放过多的废弃物,即分析污染物的来源,如水污染主要来自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大气污染主要是酸性气体的排放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2)废弃物参与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迁移,如废弃物通过大气运动或水体运动威胁生物生存,危害人体健康。(3)环境(大气、水体、土壤等)的自净能力有限,如水量较少、水循环较慢,水体和地形较为封闭,大气较稳定(如逆温)等。
    2.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
    ★(二)污染物跨境转移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产生。(1)产生原因:污染物具有可移动性。(2)带来影响:污染物的跨境转移,使原本在一国或一个地区发生的污染,转移至其他国家或地区,从而导致污染向异地蔓延和扩散,并形成新的污染危害,危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的环境安全。2.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方式。(1)基于自然因素发生的污染物跨境转移。①常见类型。
    ②应对措施: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发生跨国污染事件,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做好生态恢复、赔偿损失等善后处理工作。(2)基于人为因素发生的污染物跨境转移。①主要形式:主要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污染物为主。此外还包括走私、发达国家的污染物偷运到发展中国家等。
    3.污染物跨境转移带来的问题。(1)发展中国家:缺乏处理和处置废弃物的技术手段和经济能力,污染物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置,环境污染加重,并危害人体健康。(2)发达国家:将污染物转出,逃避了本国的责任,但长期累积必然会对全球环境造成危害。

    相关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说课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前预习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突破•储素养,自然或人为,突然爆发,随机性,多样性,广泛性,基础设施安全,经济损失,服务功能,宜居性恶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教学演示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