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搭积木》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和课堂练习及答案课件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6569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搭积木》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和课堂练习及答案课件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6569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搭积木》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和课堂练习及答案课件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65693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搭积木》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和课堂练习及答案课件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65693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搭积木》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和课堂练习及答案课件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65693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搭积木》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和课堂练习及答案课件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65693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搭积木》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和课堂练习及答案课件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65693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搭积木》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和课堂练习及答案课件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656933/0/8.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搭积木》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和课堂练习及答案课件PPT
展开《搭积木》说课稿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古人计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搭积木》,本节课通过实物的演示、学生的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思考的方法,由此概括出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同时看算式摆学具是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符号运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如果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摆出小木块,那么说明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小木块的数学模型,也就是说学生看到算式就会想到摆小木块的过程。从而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慢慢引导学生们把学习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提高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运用与生活,从而更好清晰数学的重要性。三、说教学目标1.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2. 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3.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说教学重难点 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即只计算个位,十位不动。【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采用实物演示法,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采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数学、用数学,清晰数学的重要以及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生:积木。师:想不想玩?生:想。师:老师给同学们每桌两人20块积木,尽情地玩。设计意图: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他方法,让学生尽情地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几块”或“拿走几块”。2. 师:看,老师摆的这一摞是几块?生:10块。师:对,这一摞表示10。现在请你们摆出13块。再增加2块,现在有几块?我们可以写成13+2=?13表示先摆的,2表示后摆的,这里的问号就表示摆好以后有几块。师:现在一共有几块?生:15块。师:写出式子就是13+2=15(块)。那么,在计数器上该怎样表示出来呢?教师演示,然后学生操作。3. 同学们先摆18块,然后拿走2块,该怎样列式呢?生:18-2师:看一看还剩多少块积木。生:16块。师:把式子完整地说出来?生:18-2=16(二)、交流合作1. 现在请同学们看算式、摆木块。(1)14+5= (2)17-6= 师:谁先说一说14+5=?是怎么算的?生1:先拨14颗珠子,再拔5颗,数一数是19颗珠子,列式为14+5=19。生2:我先把10个小正方体木块摞成一摞,表示10块;再摞4块,就是在5块上面摞4块,是9块,加上一摞(10块)是19块。生3:1个十和4个一,加5个一,等于1个十和9个一,也就是19。师:谁再说一说17—6=?是怎么算的?生1:先拨17颗珠子,再拔去6颗,数一数还剩11颗珠子,列式为17-6=11。生2:我先把10个小正方体木块摞成一摞,表示10块;再摞7块,并从7块上面拿走6块,剩1块,加上一摞(10块)是11块。生3:1个十和7个一,减6个一,等于1个十和1个一,也就是11。师:同学们真聪明!2. 比一比谁算得快。19-7= 13+5= 16-3= 15+3= 14+4=12+6= 5+13 16-4= 15+4= 17-5=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3. 游戏:碰碰车。(教材第78页第5题)让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摆出小木块,说明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小木块的数学模型,也就是说学生看到算式就会想到摆小木块的过程。(三 )、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今天的计算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只是个位相加减,十位不变。七、课堂练习1.算一算。2+7= 10+2= 3+3= 4+5=6+4= 2+10= 8+10= 1+10=2. 两位数加一位数,把( )位上的数相加,再和( )位上的数合起来。12+2=10+( )+( )=( )3. 两位数减一位数,把( )位上的数相减,再和( )位上的数合起来。16-2=10+( )-( )=( )4.通过预习,我掌握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十几加减几,就是把( )位数相加减。5.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要灵活掌握。加减的数较( )时,用正数或倒数的方法方便。6.在○里填上“>”“ =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