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基础巩固】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完成1~2题。
1.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A B C D
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所以该图是北极上空的俯视图。图例所示的气压带位于30°N附近,应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第2题,图中P风带为北半球西风带,风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向右偏转为西南风。
答案:1.B 2.B
3.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
B.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
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
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
解析:图中局部环流圈没有表明是哪一半球,因此无法判断在夏季的移动方向。丙为气压带且气流下沉,应为高压带。如果为副热带高压带,则甲、乙风带中一个是信风带,一个是西风带,二者风向不同;如果为极地高压带,则甲、乙均为极地东风带,二者风向一致。
答案:C
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日为北半球(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5.图中甲地(纬度50°)表层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向为( )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西向东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东向西
解析: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确定图中的地球自转方向(由0°指向90°E)为顺时针,进而可推知,该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点的俯视图;由图示可知,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因此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第5题,结合图示以及题干信息可知,甲地此时正处在南半球的西风带内,因此表层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答案:4.D 5.B
读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局部环流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各点气压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列是( )
A.乙>甲>丙>丁 B.甲>乙>丙>丁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7.M地所吹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知,甲为副极地低压带,乙为副热带高压带,所以各点气压为乙>甲>丙>丁。第7题,M地地处北半球西风带,吹西南风。
答案:6.A 7.C
8.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图中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解析:本题利用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即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这时气压带、风带也南移,故排除A、D两项;而B项风带应为西风带,排除B项。
答案:C
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 )
A.暖湿 B.冷湿 C.热干 D.冷干
10.与盛行风①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
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B.海陆轮廓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地转偏向力
解析:第9题,盛行风①为西北风,是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且从海洋吹向陆地,故性质为暖湿。第10题,盛行风①是北半球东北信风随气压带、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形成的,同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与海陆轮廓无关。
答案:9.A 10.B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 。
(2)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3)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 和 ,那里一般是
气压带;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 和 ,那里一般是 气压带。
解析:第(1)题,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判读季节。第(2)题,C是来自副热带高压带的暖而轻的气流,D是来自极地高压带的冷而重的气流,二者相遇后暖而轻的气流爬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第(3)题,赤道地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纬度30°附近地区空气下沉形成高压;纬度60°附近地区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极地地区终年寒冷,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形成高压。
答案:(1)冬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
(2)副热带高压带。 C气流暖而轻,D气流冷而重。
(3)0° 60° 低 30° 90° 高
【拓展提高】
12.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局部示意图。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
A.甲:动力原因 上升 B.乙:动力原因 上升
C.甲:热力原因 下沉 D.乙:热力原因 下沉
解析:从图中纬度信息可知,甲为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乙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乙都是动力原因形成的,甲气流上升,乙气流下沉。
答案:A
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可用季风指数的大小来度量。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冬、夏季风指数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关于图示期间,我国季风环流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夏季风强的年份冬季风弱
B.冬季风强度的变化幅度比夏季风小
C.夏季风强的年份冬季风强
D.冬季风和夏季风均偏强
14.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1960—1965年期间( )
A.华北地区河流结冰时,冰层偏厚
B.北方出现降雪的频率偏低
C.东北地区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提早
D.江南地区桃花开花较早
15.与2000年相比,1960年黄河三角洲( )
A.泥沙沉积少,面积减小 B.泥沙沉积多,面积增大
C.泥沙沉积少,面积增大 D.泥沙沉积多,面积减小
解析:第13题,由图可知,冬季风指数变化幅度小于夏季风指数,由材料可知,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可用季风指数的大小来度量,故冬季风强度的变化幅度比夏季风小,B项正确;夏季风指数和冬季风指数有些年份呈正相关,有些年份呈负相关,A、C两项错误;冬季风和夏季风指数有的年份高于平均值,有的年份低于平均值,故有的年份强,有的年份弱,D项错误。故选B项。第14题,由图可知,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1960—1965年冬季风和夏季风指数都高于平均值,说明冬季风和夏季风都较强,冬季风强,华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气温低,河流结冰厚,A项正确;冬季风强,会导致北方地区降雪次数多,春季气温回升晚,农作物播种晚,B、C两项错误;江南地区受强冬季风影响,春季气温回升晚,桃花开放晚,D项错误。故选A项。第15题,与2000年相比,1960年冬季风和夏季风指数都高于平均值,说明冬季风和夏季风都较强,夏季风强,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多,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量大,含沙量大,在黄河三角洲泥沙沉积多,三角洲面积增大,故选B项。
答案:13.B 14.A 15.B
【挑战创新】
16.读沿50°N纬线的四地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压状况分析,甲地近地面为 气压控制,乙地近地面为 气压控制。
(2)从近地面气流状况分析,丙地吹 风,丁地吹 风。
(3)如果甲、乙、丙地均受大气污染,在图中所受天气系统控制下,近地面大气污染严重的是 ,原因是 。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甲地等压面向下凹,乙地等压面向上凸,说明近地面甲地为低压中心,乙地为高压中心。第(2)题,从气流状况看,丙地位于乙地的正东方向,乙为高压(反气旋),其东部吹西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为西北风;同样,丁地位于甲地(气旋)的正西方向,其西部吹西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吹西北风。第(3)题,如果甲、乙、丙地均受大气污染,在图中所受天气系统控制下,近地面大气污染严重的是乙地,原因是乙地在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污染空气不易扩散。
答案:(1)低 高
(2)西北 西北
(3)乙地 乙地在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污染空气不易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