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页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页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综合检测卷(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广东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该省一无人海岛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完成1~2题。id:2147506874;FounderCES1.兴趣小组采用立竿测影方法测定该岛经纬度,必须观测和记录的数据(当天太阳直射点纬度与竹竿长度已知)是(  )A.北京时间、最短竿影长度B.最短竿影长度、竿影方位C.最短竿影方位、北京时间D.白昼长度、太阳高度2.一个月后,兴趣小组再次登岛,发现该日的日落时刻与上一次相同。那么,该日的日期可能是(  )A.5月21日   B.6月7日   C.7月8日    D.12月7日解析:第1题,兴趣小组必须要记录最短的竿影长度,这样才能根据竹竿长度和竿影的长度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角,进而计算出当地的纬度;此外,还要记录最短竿影出现时的北京时间,这样才能根据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差值,计算出该岛的经度。第2题,日落时刻与上次相同,即太阳直射点仍位于上次所在的纬线上。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可知,大约6月7日和7月8日,太阳都直射在北回归线以南不远的地方,且距北回归线的距离大体相等,再根据一个月后可知,该日日期可能是7月8日。答案:1.A 2.C  (2021·山东卷)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如下图所示)。崖壁最高达50 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 m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由于洞窟开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据此完成3~4题。id:2147506881;FounderCES3.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  )A.降低开凿难度                 B.减弱风沙侵蚀 C.减轻风化破坏                 D.方便生活取水4.与下层洞窟相比,对上层洞窟内壁画的破坏影响更大的因素是 (  )A.构造运动      B.太阳辐射     C.大气降水     D.人类活动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泉河东西两岸都是河流阶地,两岸开凿难度、生活取水差别不大。该地气候干旱,东西两岸的风化作用差别也不大。该地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冬季受西北风影响,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能够减弱风沙侵蚀。第4题,构造运动和太阳辐射对上下层洞窟的影响基本相同。人类活动对下层洞窟的影响更大。空气的湿度越大,壁画越容易被破坏。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上层洞窟距离崖顶更近,受大气降水影响更多,空气的湿度更大,所以遭受的破坏更严重。答案:3.B 4.C  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三大类岩石。读图,完成5~7题。id:2147506888;FounderCES5.下列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环节的水量和d环节的水量相等B.若该地位于北美洲西部,则c通常为向西南方向输送的水汽C.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的补给主要靠d环节D.e环节表示地下径流6.下列关于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e表示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B.h、g表示变质作用C.i表示冷却凝固、j表示熔化 D.②③两种岩石可以直接相互转化7.若乙处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则(  )A.汛期时,e环节输送量减少      B.f环节蒸腾作用加强C.i处岩块上升加速             D.甲处泥沙淤积增强解析:第5题,a环节为蒸发,d环节为降水,海洋水汽在大气的交换、输送过程中会不断损耗;北美洲西部盛行西南风,且c为高空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因此c通常为向东北方向输送的水汽;e表示地表径流;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的补给主要靠降水补给,即d环节。第6题,图中为变质岩,为岩浆岩,二者之间不能直接相互转化。第7题,若乙处植被遭破坏,会造成地表径流增加;泥沙淤积,河床抬升;蒸腾作用减弱。岩块上升与地壳运动有关,与植被破坏无关。答案:5.C 6.D 7.D  读北半球某地某日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甲、乙、丙三处箭头为某学生绘制的风向。读图,完成8~9题。id:2147506895;FounderCES8.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风向正确的是甲 B.风速最小的是乙C.降水概率较大的是 D.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9.图中N处易出现的天气系统可能是下列中的(  )id:2147506902;FounderCESA         Bid:2147506909;FounderCESC         D解析:第8题,甲地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左偏,与北半球右偏不符;甲、乙、丙三处风向中,只有丙是正确的。甲、乙、丙三处等压线中,最密集的是甲,风速最大;最稀疏的是乙,风速最小。为低压中心,降水较多,气温日较差小。为高压中心,降水较少,气温日较差较大。第9题,N处为低压槽,位于低压中心西侧,易形成冷锋。答案:8.B 9.D   下图是某地水循环运动中的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id:2147506916;FounderCES10.图中M表示(  )A.形成地下水               B.形成生物水C.形成湖泊水与沼泽水         D.形成冰川等固态水11.该地人们的下列活动,可促使M增加的是(  )A.植树造林                  B.毁林开荒 C.城镇建设                  D.修建公路解析:第10题,M为地表水下渗形成的地下水。第11题,植树造林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使地下水量增加。答案:10.A 11.A  读洋流模式图,完成12~13题。id:2147506923;FounderCES12.①②③④四个海域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是(  )A.          B.          C.          D.1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因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农业减产的区域濒临的海域是(  )A.          B.          C.          D.解析:第12题,图为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大洋环流,沿岸有上升补偿流,易形成渔场。第13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西岸地区因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农业减产。答案:12.A 13.C  读图,完成14~16题。id:2147506930;FounderCES14.影响图中自然植被由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海拔15.图中植被由d到c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16.图中可能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的地点是(  )A.a          B.b          C.c          D.d解析:第14题,图中自然植被由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的变化,按照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方向更替,其变化的原因是水分条件的改变。第15题,由d到c的地域分异属于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规律。第16题,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在地中海气候下形成的陆地自然地带类型。图中b地区处于地中海气候区。答案:14.B 15.A 16.B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id:2147506937;FounderCES  id:2147506944;FounderCES(1)据图说明亚洲局部地区1月、7月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情况。(2)图中六地风向的形成原因中,主要因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而形成的有     (3)受图示季风影响,东亚形成的面积较大的两种气候类型分别是    气候、    气候,试描述其中一种气候的特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第(1)题,由图可知,东亚冬季(1月)吹西北风,夏季(7月)吹东南风;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区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第(2)题,东亚的季风气候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南亚的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形成的。1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风,即;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即。第(3)题,受季风影响,东亚形成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可从气温、降水等方面描述。答案:(1)东亚地区:冬季(1月)为西北风,夏季(7月)为东南风。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区: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西南风。(2)②⑤(3)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季风性显著,夏秋两季常会受到热带气旋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暖,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风盛行时,热带海洋气团带来大量降水;冬季风盛行时,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降水少。(二者答一即可)18.某大学地理系科考队暑假期间对图示地区进行了地质、地貌等野外考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id:2147506951;FounderCES(1)出发前教师提示:此次考察要注意安全,特别是A区域常常发生火山喷发、地震等灾害。请解释其中的原因。(2)考察中,同学们发现庐山地质构造与图中C地非常相似,简述其成因。(3)当同学们到达B山山麓地带休息时,发现B山山势高耸,请说出B处地貌形态形成的原因。解析:第(1)题,由A区域两侧的海拔及A区域有火山喷发可知,A区域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边界,地壳活跃。第(2)题,庐山属于断块山,根据断层的定义进行分析。第(3)题,B处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致密,不易被外力侵蚀,常形成山岭。答案:(1)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边界处,地壳活跃。(2)位于断层相对上升的一侧。(3)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致密,不易被外力侵蚀,常形成山岭。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F岛形状近似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组成,以数百尊巨型石像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F岛气候温湿,年平均气温22 ,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降水量达到1 300毫米。奇怪的是,岛上没有任何高于3米的树木,而是以灌木、草丛为主,但是研究表明岛上曾经不仅有树木,还有大量的农田(以旱地为主),可是农田里被放置了很多的石头。 材料二 南美洲局部地区图。id:2147506958;FounderCES(1)地的陆地自然地带为     ,该自然地带在本区的分布具有狭长的特点,其成因一方面是受到高大山脉的影响,使其狭窄;另一方面是沿岸    (洋流名称)对气候的     作用,使其分布的纬度偏       (2)地极为干旱却一直生活着100多万人,当地居民用水的主要来源是     、高山冰雪融水等。 (3)F岛上的石像所用的岩石,从成因看属于     岩。 (4)结合材料一,试解释农田中石头的作用。解析:第(1)题,根据自然地带的分布规律,可知地自然地带为热带荒漠带,在地形和秘鲁寒流的影响下,呈条带状分布,分布的纬度偏低。第(2)题,地降水稀少,当地居民主要靠地下水、高山冰雪融水等获得水资源。第(3)题,根据材料一,可知岛上有火山活动,应生成岩浆岩。第(4)题,该地区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大,在耕地上放置石头,可以起到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答案:(1)热带荒漠带 秘鲁寒流 降温减湿 低(2)地下水(3)岩浆(4)该地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大,在没有天然植被保护的耕地(旱地)放置石头,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同时,石头比热容较小,升温与降温均较快,有助于增大昼夜温差,利于作物有机质积累。  

    相关试卷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B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本册综合精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