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优秀课时作业
展开《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古代丝绸之路开通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2.宋元以前,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女无工于蚕事”。这一变化发生的背景是,明朝中后期( )
A.政府调整了赋税缴纳方式 B.环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
C.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兴起
3.亚历山大东征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这表明( )
A.张骞对丝绸之路开辟作出决定性贡献
B.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C.希腊文明的传播对丝绸之路开通的贡献
D.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
4.20世纪末,“黑石号”沉船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周围被发现并打捞出水,遗物中瓷器数多,约有67000件,年代主要集中于9世纪左右,多数是长沙窑、越窑、邢窑及广东各窑口的产品。这些瓷器( )
A.以青花瓷和粉彩瓷为主 B.代表制瓷业的最高水平
C.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出 D.完全出自官营工匠之手
5.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 B.丝路连接中外经济文化圈
C.罗马的丝织技术超过中国 D.传统基督教文化崇尚廉俭
6.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并把大量礼品回赐当地的君王。这一系列活动( )
A.改变了明初实施的海禁政策 B.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新局面
C.彰显了明朝的国际影响力 D.推动了明朝经济走向繁荣
7. 考古学家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 )
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
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 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
8.有学者在评论15、16世纪的欧洲菜肴时,称其“完全消失在调料(以胡椒、桂皮、豆蔻花为主的香料)里了,食物本身已经无足轻重,它成了稀奇古怪的调料的附庸”。这说明( )
A.价格革命使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下降 B.美洲的开发改变了欧洲的饮食风尚
C.欧亚贸易的拓展影响欧洲人的口味 D.新航路开辟使民众消费观转向奢侈
二、非选择题
9.有学者认为,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是中国历史从中世向近世转变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官僚政治的特点是君主独裁体制的形成。正如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所说,宋朝的君主独裁政治,是建立在发达的官僚政治体制之上的,把终极裁决权交给皇帝。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宋朝的主干力量来自于当时发达的文官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亦得益于日趋完善的科举制度。······宋朝初年,君主们大力发展了科举以及太学制度。······由于采取了这一新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朝廷任用的很多官吏首次来自中部和南部,从而结束了北方人垄断官职的局面。······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的同时,应科举取士制度而生的士大夫官僚阶层崛起。这一社会统治集团是中国文明独一无二的现象。新兴士大夫官僚阶层的佼佼者往往学富五车。······苏轼的兴趣同样广泛,在艺术领域卓有建树。
——根据美国学者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尹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整理
材料三 德国汉学家库恩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宋朝在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如手工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宋代)高品质的印刷和出版等方面都走在了中世纪欧洲的前面。······通过中亚一直连接到伊斯兰教世界的贸易路线和传播交流网络(在19世纪时被称为“丝绸之路”)使中国的技术传播到了欧洲。
——根据德国学者库恩《宋代文化史》、加拿大学者卜正民《哈佛中国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宋代形成“君主独裁体制”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度发展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列举苏轼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宋代“开放的城市设计”和“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表现。简述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宋代传播到欧洲的史实,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丝绸之路开通于汉代。
2.【答案】A
【解析】宋元以前,国家征收赋税主要是谷物和布帛,到了明朝中后期,许多农民专事蚕桑,实际上体现出赋税的转变,即明朝实行一条鞭法,规定赋税一律征银,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了手工业的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中并不能看出气候发生变化,排除B项;宋朝之后,南方已经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这并不能看作是明朝出现农业变革的背景,排除C项;明朝推行海禁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并不发达,排除D项。
3.【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的是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希腊化政策促进了丝绸之路西段的开通,至迟在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即已开通,早于“张骞凿空”,从正反两面说明了亚历山大东征后希腊文化的传播对丝绸之路开通有着巨大贡献,故选C项;“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说明的是希腊文明对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丝绸之路开通的偶然性,东征与希腊化的目的是建立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但客观上促进丝绸之路开通,排除B项;“交流频繁”未体现,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9世纪左右”中国正处于唐朝时期,“黑石号”的发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最可靠证据,故选C项;青花瓷在元代成熟,清代以粉彩瓷为代表,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排除A项;中国古代制瓷业的最高水平的代表在明朝前期以前是官营手工业,明代中期以后是私营手工业,材料的主旨不是这一方面,排除B项;从材料中看不出这些瓷器是否完全出自官营工匠之手,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可知丝路连接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故选B项;材料仅涉及中西方,尤其是与罗马间的经贸文化联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将罗马与中国的纺织技术进行比较,排除C项;根据材料“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织出适合市场需求的纺织品,主要由于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并把大量礼品回赐当地的君王”可知郑和下西洋增强了明朝的影响力,故选C项;海禁政策主要是禁止民间海外贸易活动,而郑和下西洋是官方行为,不属于改变了海禁政策,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消耗了大量财富,另外,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难以推动明朝经济走向繁荣,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说明丝绸之路已经延伸到朝鲜半岛,故选C项;“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无法体现风俗文化,排除A项;“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这些地方可能通过陆上交通进行贸易,排除B项;“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不能说明中国与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知,15,16世纪欧洲的菜肴中大量使用了各种调料香料,而这些香料大多盛产于亚洲,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亚洲、欧洲各国之间联系更为密切带来的影响,故选C项;价格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黄金白银价格下跌而物价上涨的现象,与材料中欧洲人饮食菜肴中调料增加无关,排除A项;15、16世纪欧洲菜肴中的调料,大多是从亚洲进口的,欧洲从美洲掠夺的主要是黄金、白银和棉花,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15、16世纪欧洲菜肴中调料增加,不能表明调料多了就是民众消费奢侈的表现,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9.【答案】
(1)举措:建立发达的官僚政治体制;增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设枢密院,主管军事;设三司,总理财政。
(2)影响:士大夫官僚阶层崛起;结束了北方人垄断官职的局面;形成发达的文官制度,有利于君主权力的加强;成就:文学,打破诗与词的界限,使词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或“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艺术,以行书名世;指出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或“推动文人画的发展”)。
(3)表现:宋代“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市场不再被封闭在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夜市繁荣。
史实和影响:指南针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再传入欧洲,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再传入欧洲。火药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条件。
【解析】(1)结合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在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可简述宋代形成“君主独裁体制”的举措。
(2)第一小问影响,从材料二“宋朝的主干力量来自于当时发达的文官制度。这在很
大程度上亦得益于日趋完善的科举制度。······宋朝初年,君主们大力发展了科举以及太学制度。······由于采取了这一新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朝廷任用的很多官吏首次来自中部和南部,从而结束了北方人垄断官职的局面。······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的同时,应科举取士制度而生的士大夫官僚阶层崛起”,可概括宋代科举制度发展产生的影响。
第二小问成就,结合苏轼的生平成就,可列举苏轼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3)第一小问表现,结合宋代城市商业发展坊市制度被打破的史实,可列举宋代“开放的城市设计”和“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表现。
第二小问史实,结合四大发明外传,可简述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宋代传播到欧洲的史实是四大发明传入欧洲。
第三小问影响,结合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简要分析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宋代传播到欧洲的影响。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七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66讲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七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66讲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共6页。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二十七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66讲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二十七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66讲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共3页。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二十七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66讲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二十七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66讲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