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部分 专题一 考点四 文言文翻译-2023高考语文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关课时作业word(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部分 专题一 考点四 文言文翻译-2023高考语文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关课时作业word(统编版),共6页。
[对点练]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封轨,字广度,勃海穆县人。沉谨好学,博通经传。1.与光禄大夫武邑孙惠蔚同志友善,惠蔚每推轨曰:“封生之于经义,非但章句可奇,其标明纲格,统括大归,吾所弗如者多矣。”善自修洁,仪容甚伟。或曰:“学士不事修饰,此贤何独如此?”轨闻,笑曰:“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言者惭退。太和中,拜著作佐郎,稍迁尚书仪曹郎中,兼员外散骑常侍。2.衔命高丽,高丽王云恃其偏远,称疾不亲受诏。轨正色诘之,喻以大义,云乃北面受诏。3.先是,契丹虏掠边民六十余口,又为高丽拥掠东归。轨具闻其状,移书征之,云悉资给遣还。有司奏轨远使绝域,不辱朝命,权宜晓慰,边民来苏,宜加爵赏。世宗诏曰:“权宜征口,使人常体,但光扬有称,宜赏一阶。”转考功郎中,除本郡中正。4.勃海太守崔休入为吏部郎,以兄考事干轨。轨曰:“法者,天下之平,不可以旧君故亏之也。”休叹其守正。轨在台中,称为儒雅。奏请遣四门博士明经学者,检试诸州学生。诏从之。寻除国子博士,加扬武将军。假通直散骑常侍,慰劳汾州山胡。寻以本官行东郡太守。迁前军将军、行夏州事。好立条教,所在有绩。转太子仆射,迁延尉少卿,加征虏将军。卒,赠右将军、济州刺史。5.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其见重如此。轨既以方直自业,高绰亦以风概立名。
(节选自《魏书·封轨传》)
1.与光禄大夫武邑孙惠蔚同志友善,惠蔚每推轨曰:“封生之于经义,非但章句可奇,其标明纲格,统括大归,吾所弗如者多矣。”
重要实词:“与”,同、和;“同志”古今异义词,志趣相投;“推”,称赞;“章句”,章节句读;“统括”,概括;“大归”,旨意和要领。
关键虚词:“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于”,副词,对于。“其”,代词,他。
文言句式:“与光禄大夫武邑孙惠蔚同志友善”为省略句,省略主语“他(封轨)”,翻译时要补出;“吾所弗如者多矣”为固定句式,“所……者”译为“……的地方”。
译文:他同光禄大夫武邑人孙惠蔚志趣相投友善交好,孙惠蔚常常称赞封轨说:“封生对于经书义理,不但章节句读分析精妙,而且能明确标示出纲要和格式,概括旨意和要领,我不如他的地方很多啊。”
2.衔命高丽,高丽王云恃其偏远,称疾不亲受诏。轨正色诘之,喻以大义,云乃北面受诏。
重要实词:“衔命”,接受命令;“疾”,病;“诘”,责问;“喻”,使……明白;“北面”为古今异义词,译为“面朝北方”。
关键虚词:“其”为代词,自己;“之”,代词,他;“以”介词,用;“乃”,副词,才。
文言句式:“衔命高丽”为省略句,省略了主语“他”和谓语“出使”;“喻以大义”为状语后置句和省略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且补出省略的宾语,“以大义喻(之)”。
译文:(他)受命出使高丽,高丽王高云自恃地处偏远,声称有病不亲自接受皇帝诏命。封轨严正地责问他,对他晓喻大义,高云才肯面朝北方接受诏书。
3.先是,契丹虏掠边民六十余口,又为高丽拥掠东归。轨具闻其状,移书征之,云悉资给遣还。
重要实词:“先是”,这以前;“东”为名词作状语,向东;“具”,详细;“闻”,使动用法,使……听到;“移书”,发送公文;“悉”全、都;“资给”,物资。
关键虚词:“其”,代词,代指前面说的事件;“之”,代词,高丽。
文言句式:“又为高丽拥掠东归”为被动句,“为”表被动,翻译时要译成带“被”字的语句。
译文:这以前,契丹人掳掠魏国边民六十余人,这些人又被高丽抢掠带回东边。封轨详尽向朝廷报告此事,并发送公文向高丽王求取,高丽王发给物资全部送回。
4.勃海太守崔休入为吏部郎,以兄考事干轨。轨曰:“法者,天下之平,不可以旧君故亏之也。”
重要实词:“入”,被征召到京城做官;“考”,考核;“干”,请求,请托;“可以”,古今异义词,可以因为;“故”,缘故;“亏”,违背。
重要虚词:“为”,动词,做;“以”,介词,拿;“之”,第一个为助词,的,第二个为代词,法律;“也”,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文言句式:“勃海太守崔休入为吏部郎”为无被动标志词的被动句,翻译时要译成带“被”字的语句。“法者,天下之平,不可以旧君故亏之也”为判断句,“者”表判断,翻译时要译成带“是”字的语句。
译文:渤海太守崔休被调入朝中任吏部郎,为他哥哥政绩考核的事向封轨请托。封轨说:“法规,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不可因为旧上司的缘故就违背法律规定。”
5.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其见重如此。
关键实词:“初”,当初;“知”,知道、赏识;“干”,追求,引申为治理、管理;“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很远的地方;“直”,只是,仅仅;“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才。
关键虚词:“之”,两个均为助词,的;“为”第一个表被动,第二、三个均为介词,给,替;“其”,代词,他(封轨)。
文言句式:“轨深为郭祚所知”为被动句,“为……所”表被动,翻译时要译成带“被”字的语句。“常谓子景尚曰”为固定句式,可译为“对……说”。“其见重如此”为被动句,“见”表被动,翻译时要译成带“被”字的语句。
译文:当初,封轨深受郭祚赏识,郭祚常对他的儿子景尚说:“封轨、高绰二人,都是治理国家的人才,必定会成大器。我举荐这两个人,不只是为国进用贤能,也是为你们的将来铺设桥梁啊。”封轨被看重就像这样。
[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汉武帝元光二年,雁门马邑豪聂壹因大行王恢言:“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上召问公卿,王恢曰:“匈奴侵盗不已者,无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上从恢议。元朔元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车骑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雁门。临淄人主父偃上书。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其辞曰:“《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高皇帝定天下,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高帝不听,果有平城之围。”严安上书曰:“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元狩二年三月,霍去病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秋,匈奴浑邪王降,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浑邪之降也,汉发车二万乘以迎之。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右内史汲黯曰:“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今天下骚动,罢敝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元封元年冬十月,下诏曰:“朕将巡边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以见武节,威匈奴。遗使者郭吉告单于曰:“今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即南面而臣于汉!”语卒,而单于大怒,立斩主客见者,而留郭吉,迁之北海上。然匈奴亦砻,终不敢出,上乃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B.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C.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D.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解析:A [本题在B、C项各设两处错误,在D项设三处错误。B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与“得浑邪王使”中间应断开;B、D两项中“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与“为汉所杀虏数万人”中间不可断开,应合为一读;C、D两项中“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中的第一个“汉”字应属上与“谋降”合为一读;C、D两项中“上得浑邪王使”中的“上”字应属上,与“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合为一读。A项没有错误,是本题的答案。]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行,即大行令,主管王朝对边陲部族的接待、交往等,文中王恢、李息先后担任此职。
B.和亲,常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间的政治联姻,文中指汉武帝与匈奴间的联姻。
C.高皇帝,大多是古代中国开国皇帝的庙号,也简称“高帝”,文中指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D.夷狄,古代分别称中国东方、北方少数民族为“夷”和“狄”,文中泛指四方少数民族。
解析:C [“高皇帝”“高帝”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谥号,“太祖”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庙号。且古代史书称呼皇帝有比较统一的成例,唐朝前称谥号,唐朝开始称庙号。所以此项解说有误,是本题的答案。]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邑县豪强聂壹建议,和亲后匈奴已亲信边民,汉朝如果以利诱引匈奴并伏兵袭击,定可战胜,王恢则认为无需畏惧匈奴,应派兵攻打。
B.严安在给汉武帝的上书中指出,秦始皇好大喜功、贪求声名,派蒙恬北击匈奴,却因在位时的穷兵黩武而招致天下叛乱,最终国亡祀绝。
C.因长安县令未能租借到足够马匹以迎接浑邪王,汉武帝想处斩他,汲黯建议,由沿途各县提供驿车传送即可,没必要让全天下都不安宁。
D.汉武帝亲巡边疆,派郭吉告知匈奴单于,或一决高下,或俯首称臣,单于大怒,斩杀了负责引见郭吉的官员,将郭吉扣留并流放至北海。
解析:A [王恢认为应该攻打匈奴的原因是匈奴缺少对汉朝的敬畏之心,而不是汉朝无需畏惧匈奴。]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译文:经过了十多年,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在路旁树上上吊的死者,一个连着一个。(“行”,经过;“自经于道树”,状语后置,在路旁树上上吊;“相望”,一个,连着一个,接连不断等。)
(2)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以见武节,威匈奴。
译文:统率十八万骑兵,旌旗首尾相接达一千多里,以显示武功,威震匈奴。(“勒”,统率;“以”,目的连词,来;“见”,显示,显现,展示等。)
10.主父偃对汉武帝采用什么论说方法进行劝谏以达到什么目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先引用《司马法》中的话,再用高皇帝不听劝谏而被围之事,以劝谏汉武帝不要轻易对匈奴用兵。
[参考译文]
汉武帝元光二年,雁门郡马邑县的豪杰聂壹通过大行王恢向武帝建议说:“匈奴刚与汉朝和亲,亲近信任边民,可以用财宝引诱它前来,同时汉朝埋伏军队发动袭击,这是一条必胜无疑的良策。”汉武帝召集并询问公卿大臣的意见,王恢说:“匈奴不断地入侵抢掠,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它对汉朝没有了畏惧之感。我私下认为攻击匈奴对汉朝有利。”武帝听从了王恢的建议。汉武帝元朔元年秋季,匈奴两万名骑兵入侵汉朝。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名骑兵从雁门郡出击匈奴。临淄人主父偃上书武帝。主父偃的上书中讲了九件事,其中八件事讲的律令方面的问题,一件是谏阻攻打匈奴。上书中说:“《司马法》说:‘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然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记备战必然危险。’高皇帝平定了天下,听说匈奴聚集在代谷的外面,便想前去攻打。御史成进劝谏。高帝不听劝谏,果然发生了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的事变。”严安上书说:“从前秦始皇志得意满,便想入非非,要威震海外,派蒙恬率兵北上攻打匈奴。经过了十多年,苦不堪言,民不聊生,上吊于路旁树上的死者,一个连着一个。等到秦皇帝驾崩,天下人纷纷反叛,秦朝最终国家灭亡,祭祀断绝,这就是穷兵黩武造成的祸害。”汉武帝元狩二年三月,霍去病任票骑将军,率领万名骑兵从陇西郡出发攻打匈奴。秋季,匈奴浑邪王投降汉朝。当时单于恼怒浑邪王驻守西部却被汉军杀死、俘虏了几万人,打算把他召去处死。浑邪王十分恐惧,谋划投降汉朝,先派人在边境阻拦汉人,让他们把情况向武帝报告。这时大行李息正要在黄河岸边修筑城池,见到浑邪王的使者,立即派传车赶往京城报告朝廷。浑邪王率部投降汉朝时,汉朝征发车辆两万乘来迎接。朝廷没有钱,向百姓借马。百姓有许多人把马隐藏起来,马不够用。武帝恼怒,打算杀了长安县令,右内史汲黯说:“这些匈奴背叛了他们的主子而投降汉朝,汉朝慢慢由沿途各县依次提供驿车传送他们就行了,何至于弄得天下动荡不安,使国家疲敝来服侍这些外族人呢?”武帝默然不语。汉武帝元封元年冬季,十月,汉武帝颁布诏书说:“我将要巡视边陲,设置十二路将军,并亲自统率指挥。”统率十八万骑兵,旌旗首尾相接达一千多里,以显示武功,威震匈奴。武帝派使者郭吉前往告诉单于说:“现今单于要是敢与汉军决战,我汉朝天子将亲自在边境等候;要是不敢决战,那就赶快面朝南臣属于汉朝!”话音刚落,单于大为震怒,立即将引见的官员斩首,扣留了郭吉,把他囚禁在北海。但匈奴也对汉朝心存恐惧,始终不敢出战,武帝只好回朝。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专题一 考点四 赏析艺术技巧-2023高考语文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关课时作业word(统编版),共5页。
这是一份第三部分 考点六 压缩语段-2023高考语文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关课时作业word(统编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二部分 专题一 考点一 文言文断句-2023高考语文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关课时作业word(统编版),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