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1课《短文二篇》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1课《短文二篇》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1
    第11课《短文二篇》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2
    第11课《短文二篇》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1课《短文二篇》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11课《短文二篇》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10页。

     八上文言《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文中不同景物的特点,领略其写景手法。
    3.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品读学习】
    《答谢中书书》
    (一)文学常识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早年游历访道时足迹遍及江浙的名山胜水,后退隐茅山。梁武帝礼聘不出,常以书信形式询问他朝廷大事,时人称其为“山中宰相”。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来记事陈情。
    “答谢中书书”,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
    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所以称之为谢中书。南北朝时,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隐居山林,从自然中寻求精神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同时也是对友人的安慰。《答谢中书书》就是陶弘景隐居时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

    (二)把握文章内容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lín)/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1.掌握正确字音,朗读的节奏停顿。
    本文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朗读时要根据内容读出缓急、轻重。

    2.结合注释,读懂文章大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四季
    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高耸入云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指水中潜游的鱼
    坠落
    消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即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人间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重点词句
    (1)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副词,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名词,欲望。
    (2)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奇,形容用作名词,奇丽的景色。

    (3)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四时俱备
    季节
    时间
    晓雾将歇
    消散
    休息
    夕日欲颓
    坠落
    衰败、意志消沉

    (4)特殊句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省略句 “古来”后省略主语“文人雅士”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省略句 “沉鳞”后省略状语“在水中”
    实是欲界之仙都:省略句,应为“(此)实是欲界之仙都”。
    4.重难点突破
    (1)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抓住“ ”字,描写了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等景物,这些景物非常秀丽,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2)文章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作者笔下的景色美在哪?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描绘美景?



    (3)本文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描绘自然美景?
    因为三峡的水,以夏季为盛, 故先写“夏水”。春冬之时,水清景美,使人欣喜;秋季是水枯的时候,感觉凄凉;夏、冬春、秋的记叙顺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水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冬春两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4)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什么言外之意?
    结尾含有三层言外之意:
    ①康乐是“能与其奇者”,对谢灵运的钦慕;
    ②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③“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自许,期与谢灵运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5.主旨总结
    这封书信作者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论今,强调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他与自然相融合的愉悦,以及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记承天寺夜游》
    (一)文学常识
    旷世奇才: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在诗词、散文方面有巨大成就——
    其诗清新豪健,富有理趣,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开拓词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擅长行书、楷书,遍学晋、唐、五代名家之长,并将其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所书《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还是个美食家,自笑平生为口忙:


    (二)背景链接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因八月十日所作诗篇《湖州谢上表》中“潜龙”一语被新党诽谤,被下御史台狱,于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始出狱,史称“乌台诗案”。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却“不得签书公事”, 有职无权,实为看押。这篇文章开头即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表明他在黄州贬所已经快满四年了。张怀民此时也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都因贬而获“闲”。本文即苏轼于元丰六年(1083年)在黄州任上所作的。
    张怀民(名梦得),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一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三)把握文章内容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suì)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bǎi)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掌握正确字音,朗读的节奏停顿。
    本文自然成文,不事雕饰,多用散句,间用整句,节奏舒缓,散淡自然。

    2.结合注释,读懂文章大意。
    于是
    想到
    单扇的门,泛指门。这里指门窗。



    愉快的样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院子里
    一起
    睡觉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形容水的澄澈

    大概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院子里的月光如积水般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只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重点词句
    (1)一词多义

    念无与为乐者:介词,和、跟
    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月色入户

    人家,住户
    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思念
    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共同
    相处
    盖竹柏影也
    大概是
    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

    (3)特殊句式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相与步于中庭:倒装句。状语后置,即“相与于中庭步”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4.重难点突破
    (1)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抓住“ ”字,写了一次夜游事件。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人物:苏轼、张怀民
    原因:月色入户,想邀人共同游乐(被贬,心情郁闷、孤独)
    事件:庭院赏月

    (2)“怀民亦未寝”中的“亦”说明了什么?
    说明张怀民与作者的处境相同,情怀自然也一致。见明月而未寝,体现出被贬官之人的郁郁寡欢之情。

    (3)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有什么作用?
    “月色入户”
    “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与人为伴,给一个寂寞、失意的人温暖的感觉。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院中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月色的澄澈明净,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达了作者对月色的喜爱之情,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宁静、愉悦。

    古人常用竹柏比喻君子、友人,苏轼借景抒情,表达了他与张怀民深厚的友谊。

    (5)你认为文章最后一句中“闲人”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①“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作为贬谪之人,有职无权,官赋闲职,内心悲凉无可诉说。
    ②“闲人”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月夜处处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
    ③ 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微妙而复杂的,包括: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乐观。


    苏轼的一生屡遭贬谪,离开黄州之后,一路被贬,一直被贬到海南。历经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能够从官场的失利者变为大自然的欣赏者,他能够从美景、美食中获得精神的复苏和心境的安宁,由此可以看出苏轼性情中的乐观、豁达。

    5.主旨总结
    本文通过对夜游承天寺庭院所见的月下美景的描绘,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抒发了作者寄情自然美景以排遣忧郁的旷达胸襟。


    【巩固练习】
    一、夯基达标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沉鳞竞跃(jìng)  能与其奇(yǔ)
    B.藻、荇交横(xìng) 亦未寝(qǐn)
    C.晓雾将歇(xiǎo) 夕日欲颓(tuí)
    D.遂至承天寺(suì) 何处无松柏(bǎi)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晓雾将歇( ) 沉鳞竞跃( )
    相与步于中庭(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自康乐以来
    A.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B.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C.
    前狼止而后狼又至

    念无与为乐者
    D.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3)庭下如积水空明。(    )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二、课内精读
    答谢中书书
    [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实是欲界之仙都(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几句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对比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 (2)思欲就林止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参考答案
    一、1.A 2. (1)消散。(2)水中潜游的鱼。(3)共同,一起。(4)形容水的澄澈。
    3. D 解析 A 项,从。B 项,早晨。C 项,到。D 项,和,跟/参与,文中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4.借代、反问、比喻、拟人
    二、
    1.(1)指人间。(2)奇异的景色。
    2.(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C 解析 C 项中的“乱”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
    4.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三、
    1.(1)曾经。(2)到,靠近。
    2.(1)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其中(似有)藻、荇交叉错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2)于是(或“因此”“由于这”)(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3. 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
    附语段(乙)参考译文:
    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佑寺,信步走到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抬头望向松风亭,还在高处,心想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就这样想了一会儿,忽然对自己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为何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经挂在渔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如果人们都能领悟随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马上就要上阵杀敌,耳边听得战鼓声声,想到前进杀敌也是死,逃跑受到军法处置也是死,到那时,一样能放下顾虑,很好地休息一番。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