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584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584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3、了解写景技巧,理解并背诵诗文。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教学难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三、教学分析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竹影摇曳,月自空明,流光徘徊中,让我们随王昌龄左迁龙标,寄殷殷牵挂,品幽幽情思,共同感悟李白的千里情,明月心(二)新课讲解一、诵读诗歌,明确节奏1.自由诵读要求:①字音准确,节奏明晰。②自由诵读一分钟。2.学生范读3.老师点拨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就是七言绝句中经常采用的223节奏。4.老师领读5.齐声诵读过渡语:通过多遍的诵读,相信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二、抓住意象,品味诗情1.诗中哪个词直接体现了诗人的心情?愁心过渡语:愁心是全诗的诗眼,是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2.诗人还常常借助什么表达情感?景或物过渡语:这里的景物有哪些呢?杨花、子规、明月很好,它们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象(屏幕显示意象概念)。3.明确概念意象:是诗歌中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物或景。诗歌常常通过意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4.请同学们联系杨花、子规、明月意象特点,品析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要求:①小组合作,推选代表发言②时间三分钟这位同学,请你来说一说。杨花:(1)柳絮,给人漂泊不定,无所依靠之感,这里暗指友人的身世。(2)表达一种离愁别绪。(苏轼曾写道:“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诗人将杨花和离人泪连在一起,可见杨花可以表达怎样的情感?在这首诗中是否表达出这种情感呢)子规:(1)杜鹃,啼声哀切,凄凉之感。(2)哀愁之意。(曾经有这样一个传说:望帝让位,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哭“不如归去”,以至于泣血不止,故有“杜鹃啼血”之说。)明月:(1)思念之情(2)伤感之意(3)千里与共过渡语:李白为何如此思念牵挂友人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王昌龄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曾在巴陵与被流放到夜郎的李白相见时写下《巴陵送李十二》,二人情谊深长。王昌龄仕途坎坷,开元27年贬放岭南,天宝元年谪迁江宁丞,天宝7年再贬龙标尉,这次被贬只是因为生活小节失于检点,欲加之罪,引发友人不平,李白写此诗,遥寄友人。4.同学范读总结:杨花,子规,明月三大意象可以说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将离愁伤感之意,思念牵挂之情遥寄友人。最后,让我们再次齐声诵读,以声传情。5.齐声诵读同学们:杨花尽,子规啼,离愁点点,只言相诉却难求;苍茫远,沉与浮,青山吐月,清流相映情在龙标。三大意象,可以说是融情于景,浑然一体。你积累的诗歌中还有哪些带有这些意象?环节四:小结作业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写什么事”,品读课文,领会“抒什么情”,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春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激趣,整体感知,疏通课文,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