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陶罐和铁罐》教案
展开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陶罐和铁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a. 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b. 能够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陶罐和铁罐的区别。
c. 学习使用适当的形容词描绘物品。
d.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a.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b.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互动的能力。
c.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 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索意识。
b. 鼓励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c.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珍惜身边的物品。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a. 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b. 学会使用形容词描绘物品。
2. 教学难点:
a. 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陶罐和铁罐的区别。
b.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授、互动、总结、知识拓展、教学反思六个环节,全程用时40分钟。
1. 导入(5分钟)
a.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了解学生对陶和铁两个物质的认识。
b. 出示一些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2. 新授(10分钟)
a. 给学生播放《陶罐和铁罐》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陶罐和铁罐,并根据视频内容回答问题。
b.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表格,将陶罐和铁罐的特点进行比较,并请学生进行填写。
3. 互动(10分钟)
时间:上午9:00-9:45
地点: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室
学生:45名
教师:李老师
李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你们都记住了吗?
学生们:记住了。
李老师:那今天我们就来通过互动活动来巩固一下课文的内容。我会给你们出一些问题,请你们积极回答。
学生甲:老师,这个互动活动怎么玩?
李老师:很简单,我会将问题写在黑板上,你们可以举手回答。回答正确的同学可以得到奖励哦。
学生乙:好的,我们准备好了。
李老师:很好。首先,我要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学生丙:是小猴子。
李老师:对,小猴子是故事的主人公。那么,他和谁一起住在山洞里?
学生甲:是老猴子。
李老师:回答正确,甲同学,你来前面拿个小奖励吧。好,下一个问题,小猴子想住进哪个罐子里?
学生乙:他想住进铁罐里。
李老师:非常好,乙同学,你也来拿个小奖励吧。接下来,小猴子为什么放弃了住进铁罐子里的念头?
学生丁:是因为铁罐子太热了。
李老师:很好,丁同学,你来拿个小奖励。最后一个问题,小猴子最后住进了哪个罐子里?
学生戊:他最后住进了陶罐子里。
李老师:回答正确,戊同学,你也来拿个小奖励吧。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棒,接下来我们来做一道思考题。小猴子为什么选择住进陶罐子里?请大家动动脑筋。
学生己:因为陶罐子里凉爽。
李老师:非常好,己同学,你也来拿个小奖励。你们都对这篇课文有了很好的理解。
学生座位上突然响起一阵铃声。
李老师:哦,下课铃响了,同学们收拾好书包,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陶罐和铁罐》的下一篇课文。
学生们高高兴兴地离开教室,带着对语文课的喜爱和知识的收获,期待着下一节课的到来。
四. 总结(3分钟)
a. 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回顾并梳理今天所学的内容,强调陶罐和铁罐的特点和区别。
b. 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陶罐和铁罐的特点和用途。
五. 知识拓展(8分钟)
a. 出示一些其他材质的容器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容器的特点。
b. 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形容词的使用描绘这些容器。
c. 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
六. 教学反思(4分钟)
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b. 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讲述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困惑。
C.本节课通过图片、动画、互动等多种教学手段,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示了陶罐和铁罐的特点和区别,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互动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了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然而,本节课中,教师在知识拓展环节的时间控制上不够精确,导致该环节的内容有些匆忙,建议在布置任务前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此外,教师还可以适时加入一些趣味的游戏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板书设计:
1. 物品特点比较表:
陶罐 铁罐
1. 脆 1. 坚固
2. 彩绘 2. 有光泽
3. 透光 3. 不透光
4. 重 4. 轻
2. 形容词描绘物品:
陶罐:脆、彩绘、透光、重
铁罐:坚固、有光泽、不透光、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