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分层作业(解析版+原卷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三单元专项练习(语言文字运用)(解析版+原卷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专项练习(语言文字运用)(解析版+原卷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文件包含第三单元专项练习语言文字运用解析版-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第三单元专项练习语言文字运用原卷版-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专项练习(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身处互联网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光是 式浅阅读远远不够。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深度阅读,( )。对此,作家们往往采取 的阅读方式,以接近深读状态。比如,王安忆每天浏览十万字不在话下,笑谈自己“泡在文字里才能喂饱”;毕飞宇则以“把玩古董”的心态细读作品妙处,好的作品一下午品读四五页心里就“美得不行”。“我们或许可以 ,成为过目不忘的读者,却无法天生成为洞若观火的读者。觉察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感受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都需要后天勤学苦练。”法国作家梭罗在经典著作《瓦尔登湖》中说过,“读书需要训练,就如同运动员所接受的训练那样,而且,人们差不多要终其一生,追求这个目标”。如果说有的阅读只是为了简单的功利,那么真正的阅读“不是那种用奢逸麻痹我们、让更高贵的感官一直沉睡的阅读,而是必须踮起脚尖、用我们最警觉和清醒的时间去进行的阅读”。对此,学者们 地谈到,海量信息的自媒体时代,往往推送或抓取的仅是跟个体兴趣相关的“窄化”资讯。通过经典人文阅读,突破资讯隔膜,使读者能超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恰如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曾宣称,通过阅读小说,他在年轻的时候学会了认真对待生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避重就轻 截然不同 博学多才 不约而同
B.浮光掠影 大同小异 天赋异禀 见仁见智
C.避重就轻 大同小异 博学多才 见仁见智
D.浮光掠影 截然不同 天赋异禀 不约而同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
B.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
C.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
D.是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通过经典人文阅读,突破资讯隔膜,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
B.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切他人。
C.通过经典人文阅读,突破资讯隔膜,使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
D.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超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切他人。
【答案】1.D 2.B 3.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避重就轻: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主要的问题,只谈无关紧要的方面。根据后面的“浅阅读”,此处应该只是说读得不细致不深入,宜用“浮光掠影”。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根据下文所举的王安忆与毕飞宇的两个例子,应是“截然不同”。
天赋异禀:形容一个人有异于别人的奇特的天赋或特长。博学多才:学问广博精深,有多方面的才能。根据下文的“天生”,此处宜用“天赋异禀”。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见二见智: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根据文意,此处是见解相同而不是不同,宜用“不约而同”。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连贯的能力。
上文主语是“深度阅读”,所填句子应与这一主语一致,不可转换,A和C转换主语为“核心指标”,排除AC;
D.“是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与上文“深度阅读”衔接不当,不合全文文意。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语句有两处语病:
一是成分残缺,“通过……使……”介词淹没主语,删掉“通过”或“使”其中一个;
二是搭配不当,“超出……自我小天地”动宾不搭配,把“超出”改为“走出”。
B.语序不当,“突破资讯隔膜”是条件,应紧承着“经典人文阅读”。
修改正确的只有A项。
故选A。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款洗衣液瓶造型的奶茶最近走红网络。有人觉得新奇,向周围朋友推荐;也有网友 ,这种造型的奶茶会不会误导孩子,增加儿童误食家中洗衣液的风险。长着一副洗衣液的外表,却拥有一颗奶茶的“心”。一些商家把原本 的两种产品糅合到一起,看似是一种 的另类创新,实则为生拉硬拽的违和拼凑。洗衣液是日化产品,奶茶是直接入口的食品,给奶茶穿上洗衣液的外衣,属于跨界包装,违背了食品包装的基本常识和逻辑。( )。“洗衣液奶茶”还可能会对一些儿童形成误导,引发儿童误食洗衣液的风险。创新食品的外观、包装是正常的营销现象,也是企业挖掘消费潜力、拓展市场空间的必要手段,但食品的外观或包装有边界,有准则,也有安全伦理,企业创新设计食品的外观或包装不能任性,而是应该掌握合法合理的尺度,应该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
商家一味追求流量,随意地给食品穿上诸如“洗衣液”之类的奇装异服,只能起到 的短期效应,难以打造长红产品,且产品包装暗含风险,很可能对商家的发展形成反噬。只要按照法律和食品安全逻辑进行产品包装或外观创新,严防食品安全伦理底线,就能增强企业产品的生命力,进而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置疑 风马牛不相及 独树一帜 偷合苟容
B.质疑 风马牛不相及 别出心裁 哗众取宠
C.置疑 驴唇不对马嘴 独树一帜 哗众取宠
D.质疑 驴唇不对马嘴 别出心裁 偷合苟容
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样的包装设计会让一些消费者感觉别扭,避而远之,也可能会让一些消费者感觉新鲜,产生购买欲望。
B.一些消费者可能会对这样的包装设计感觉新鲜,产生购买欲望,一些消费者也许会感觉别扭,避而远之。
C.一些消费者可能会对这样的包装设计感觉别扭,避而远之,另一些消费者也许会对这样的包装设计感觉新鲜,产生购买欲望。
D.这样的包装设计可能会让一些消费者感觉新鲜,产生购买欲望,也会让一些消费者感觉别扭,避而远之。
6.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严守食品安全伦理底线,按照法律和食品安全逻辑进行产品包装或外观创新,才能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进而增强企业产品的生命力。
B.只要严防食品安全伦理底线,按照法律和食品安全逻辑进行产品包装或外观创新,就能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进而增强企业产品的生命力。
C.只要按照法律和食品安全逻辑进行产品包装或外观创新,严守食品安全伦理底线,就能增强企业产品的生命力,进而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
D.只有按照法律和食品安全逻辑进行产品包装或外观创新,严防食品安全伦理底线,才能增强企业产品的生命力,进而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
【答案】4.B 5.D 6.A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质疑:提出疑问,以求得解答。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根据语境,有人觉得洗衣液瓶造型的奶茶新奇,向人推荐。也有网友对它提出疑问,即这个产品会不会误导孩,对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解答。语境要表达一种疑问的意思,应填“质疑”,故排除AD。
第二处: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两件事情毫不相干。驴唇不对马嘴: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根据语境,商家把“奶茶”和“洗衣液”两种产品糅合到一起进行包装,“奶茶”是直接入口的食品,“洗衣液”是日化产品,这两种产品不属于同一使用类别,是把它们强行糅合到一起的。语境中表示两个不相干的东西的强行糅合,所以应当填“风马牛不相及”,故排除C。
第三处: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形成体系。别出心裁 :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语境中:两种产品糅合,是一种另类创新的包装方式,“另类创新”强调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做法,是一种新的观念、办法,而没有形成一种体系。所以应当填:别出心裁。
第四处: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偷合苟容:苟且迎合以求容身。根据语境,给食品包装穿上“奇装异服”,用夸张的方式来博取群众眼球,以期追求流量,获得关注。强调一种,用浮夸的包装来吸引消费者。语境中没有“苟且迎合”的意思,所以应当填哗众取宠。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括号内的句子应是对洗衣液奶茶包装的评价,评价有好有坏。
从后文“还可能会对一些儿童形成误导”,这句话是说“洗衣液奶茶”的缺点,“还”字表明与所补写的句子形成递进关系,补写的句子应当是一个“启后”的句子。由此可推断,所填写的句子应当以“洗衣液奶茶”作为陈述的主体,BC都是以“消费者”作为主语,应当排除BC。
同时根据后文“还可能会对一些儿童形成误导”,是在谈“洗衣液奶茶”缺点,因此补写的句子,应当先谈“洗衣液奶茶”的优点,再谈其缺点,后面的句子形成递进关系,由此可排除A。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四处错误。
第一处是“只要严防食品安全伦理底线……”,“就能增强企业产品的生命力,……”,表述过于绝对。
第二处是“严防严防食品安全伦理底线”表述有误,“严防底线”,搭配不当。
第三处是“增强企业产品的生命力,进而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表述不合逻辑,应当先“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进一步才是“增强企业产品的生命力”。
第四处是,“严守食品安全伦理底线”是首要前提,应放在“按照法律和食品安全逻辑进行产品包装或外观创新”前。
修改全部正确的只有A。
故选A。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名,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因而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
大自然将玉作为漂亮珍宝赠与人类。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发扬和传承。它表里如一,瑕不掩瑜;光泽滋润,刚柔相济;宁折不弯,不为瓦全;断口锋利,却不伤人;声音清越,却不张扬。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尚玉的民族,在使用玉石的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玉石文化。古代文人甚爱风雅,巧妙地将“玉”运用于诗文之中。诸如屈原的“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李白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等借玉石寄托思想与感情。
7.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C.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玉石之国”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B.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C.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将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答案】7.C 8.B 9.自中国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传承和发扬。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A.互文,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B.拟人,“不知心里事”把“山月”人格化;
C.借代,“桑梓”借代家乡;
D.夸张,“深千尺”夸张潭水之深。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玉石之国”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
A.特殊含义;
B.特定称谓;
C.引用;
D.表示讽刺、否定。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语句的语病有:
一是结构混乱,“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中途易辙,把“自”提到“中国”前面;
二是语序不当,“发扬和传承”逻辑顺序错误,应该为“传承和发扬”。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网上一种传言称,出现了过敏症状的人要注意忌口,不要吃海鲜、热带水果、鸡蛋、牛奶、坚果及豆类食物。那么,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
当人体出现了过敏症状,首先 ① ,而非盲目忌口。如果确实因吃某种食物而过敏,就需要忌口。 ② ,远超网上传言中罗列的种类,芹菜、西红柿、桃、樱桃、苹果等蔬菜、水果都会导致人体过敏。
易过敏体质的人一定要注意,不要去“招惹”过敏原,不要吃过敏食物——包括含有过敏原成分的加工食品。购买加工食品时, ③ 。目前,大部分食品包装袋(盒)上都有配料表,配料表会注明可能引起过敏的食品成分,甚至会注明食品生产线曾加工过某种易导致过敏的食物。
10.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你这幅画画得真好——你中午帮我带一份饭回来,我中午没时间去食堂。
B.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C.张大婶问老张:“今儿穿得这么整齐,您这是要——”老张笑着说:“不告诉你。”
D.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1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10.B 11.示例:①要确定过敏原
②导致过敏的食物的种类很多
③一定要仔细看配料表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表示话题转换。
B.与文中的破折号均表示补充说明。
C.表示话语中断。
D.表示意思转折。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而非盲目忌口”是对上文“传言”的否定,“如果确实因吃某种食物而过敏,就需要忌口”,据此可知,应该先确定过敏原;
第二处,“远超网上传言中罗列的种类……都会导致人体过敏”是说引起过敏的食物的种类之多,据此可填“导致过敏的食物的种类很多”一类意思。
第三处,根据“大部分食品包装袋(盒)上都有配料表,配料表会注明可能引起过敏的食成分”可知,此处应说到“配料表”,据此可填“一定要仔细看配料表”一类意思。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华字典》上新,增补了“初心”“粉丝”“二维码”等100多个新词,引起人们热议,话题一度冲上热搜,网友表示:《新华字典》,_____,越活越年轻。语言文字的更新变化,也是时代发展的一部分。作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新华字典》可以堪称“时代的镜子”,每一次再版和修订,都跃动着现代汉语的更新轨迹,记录着时代最美的音符。词汇之“新”源于中国发展之“新”。今年第12版的《新华字典》,收入新词100多个,还增补了50个字词的新义、新用法。词汇之“变”折射时代观念之“变”。删去动物条目下标注的制衣等用途,展现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为“晒”字增添新释义:“多指在网络上公开透露(自己的信息)”,刻画______的时代情绪。语言创新频繁的今天,许多新词只是______。《新华字典》的多次修订,既反映时代变化,又起着规范语言文字的作用。当我们翻阅《新华字典》时,在1.3万多个单字、3300多个带注解的词语之间,感受到的是历史长河的_____、中国发展的日新月异。
12.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14.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释义”后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过不久爷爷总会找来的。”但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
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C.中国扩大开放按下“加速键”: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容自由贸易……
D.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答案】12.与时俱进 细致入微 昙花一现 奔流不息 13.《新华字典》堪称“时代的镜子”,每一次修订和再版,都记录着现代汉语的更新轨迹,跃动着时代最美的音符。 14.C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语境说的是《新华字典》的修订增补,用“与时俱进”。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
根据前文“删去动物条目下标注的制衣等用途,展现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为‘晒’字增添新释义:‘多指在网络上公开透露(自己的信息)’”可知此处是说事情做得非常精细周密,可用“细致入微”。细致入微:形容事情做得非常精细周密。
文中强调新词存在时间短,可用“昙花一现”。昙花一现: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
结合文意,此处形容历史长河永不停止,可用“奔流不息”。奔流不息:水流奔腾而不停止。
1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存在以下语病:
一是重复赘余,“可以堪称”重复赘余,“堪称”意思是“可以称得上,能够称得上”,就含有“可以”之意,删去“可以”或删掉“堪”。
二是语序不当,“再版和修订”语序不当,应该是“修订和再版”。
三是搭配不当,“跃动”“轨迹”,“记录”“音符”搭配不当,应改为“记录着现代汉语的更新轨迹”“跃动着时代最美的音符”。
1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释义”后的冒号作用是解释说明。
A.冒号作用是提示下文。
B.冒号作用是总结上文。
C.冒号作用是解释说明。
D.冒号作用是用于称谓语之后。
故选C。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百年前熠熠生辉、色彩斑斓的艺术品,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光泽黯淡、体质“孱弱”,甚至一触即“灰飞烟灭”。在文物工作者们____________之际,不少博物馆纷纷与科研机构合作,或者干脆自己组建实验室,将高新科技运用到文物传承保护、活化利用中。
中国丝绸博物馆技术部是一支冲锋在前的文物修复队。队伍数次携带重达数百公斤的大型科研设备奔赴拉萨,克服高原反应,发扬“格桑花”精神,___________地开展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举世闻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是一块汉代的织锦。10470根经线,84片花综,2片地综,国丝技术部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将它成功复制出来,_____________了汉代高超的织锦技艺。
“文物以载道”,士以弘道。为了让文物承载的价值______________,为了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文物人一直在努力。心之所善,是每位文物人的心声。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束手无策 坚韧不拔 再现 人所共知
B.力不能支 坚韧不拔 再现 路人皆知
C.力不能支 自强不息 展示 路人皆知
D.束手无策 自强不息 展示 人所共知
16.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字“蜀”曾多次出现在殷周的甲骨文和金文中。
B.文物工作者们克服高原反应,发扬“格桑花”精神。
C.青铜鸟脚人像“分离”3000年后首次“合体”。
D.写作中的公理、“婆理”、大道理,还是少讲为妙。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5.A 16.D 17.(1)构成:把文物说成“体质‘孱弱’”,运用拟人手法;效果:生动地说明艺术品的脆弱;(2)构成:“灰飞烟灭”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效果:此处引用形象地说明文物脆弱到不能触碰。(3)运用拟人和引用,说明文物修复的困境,为后面文物工作者运用高科技传承保护、活化利用文物做了铺垫。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束手无策:意思是手被绑住,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的办法。力不能支:力量不能支持。表示事到危难的时候,想要挽救、解决,但力量不够。语境是说文物工作者对体质“孱弱”的文物的保护没有好的办法,应选“束手无策”;
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结合“数次携带重达数百公斤的大型科研设备奔赴拉萨”“克服高原反应”“发扬‘格桑花’精神”可知,此处重在突出意志坚定,应选“坚韧不拔”;
再现:意思是过去的情况再次出现;重现。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或明显地表现出来。由“复制出来”可知应选“再现”;
人所共知:意思是指人人都知道。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多指一些人的罪恶、不良用心、隐秘之事等人人都知。语境指让人们都知道文物承载的价值,应选“人所共知”。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物以载道”引号表直接引用。
A.表示突出强调;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直接引用。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孱弱”,瘦小虚弱。说千百年前的艺术品“体质‘孱弱’”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艺术品以人的特征,生动地说明艺术品在时间的侵蚀下变得十分脆弱;
而“甚至一触即‘灰飞烟灭’”中“灰飞烟灭”原本出自唐代佛经《圆觉经》,意思是像灰、烟一样很快消失。形容在极短时间内消失干净。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容曹操的战船在周瑜和诸葛亮的“火攻”之下瞬间被烧光的场景。而此处引用,则形象地说明文物脆弱到不能触碰,一触就可能解体。
此句运用拟人和引用,把文物修复的困难展现出来,为后面运用高科技传承保护、活化利用文物做了铺垫。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词语想从句子里起身。要挣脱句子的锁链,并不容易。时间久了已经镶嵌进去了,挣皮挣肉地拔出来,句子就破碎了,漏风撒气的,好似一个谎言。有了这个念头,词语中的每个汉字都蠢蠢欲动,站立不稳起来。汉字有着独特的建筑性,笔画横平竖直,顶天立地的样子。撇和捺的弧度,是克制的审美,在无可_________中保持着犹疑。笔画多少不等、从一笔到几十笔,字字独立,每个字的架构无一例外地呈现出稳定性。它恒久的稳固如此强大,是以镇住一个个心神不宁的词语出轨的步伐。书页立起来时,某词语已经无法镇定自若,感到了_________的压力。汉字黑压压的,像贴在峭壁上的士兵,随时有坠落塌方之险。这突发的险情,让它有了词语砸碎词语的惊恐,透过薄薄的书页,某词语看到了背面贴着自己的另一个词语,与自己_________。它怀念在《辞海》里的时光。独立、自主,每个笔画都崭新,未曾沾上话语的灰尘,未曾变得油滑,未曾与谁发生关联,将各自的意义随身携带,无须受制于谁,那真像海,汉字浮游,谁离了谁都行。词语在口语中的形态也值得回想。不同质地的声带颤动,它不仅是个静态的图形,而且有了声音的情致。它形神兼备,顾盼生姿。尽管有时沾着口水,遭到牙齿的撕咬,被粗鲁的喉咙甩出,跟沉默在书页里相比,毕竟是_________、掷地有声的。
18.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超越 突如其来 南辕北辙 活灵活现
B.僭越 始料不及 背道而驰 惟妙惟肖
C.超越 始料不及 南辕北辙 惟妙惟肖
D.僭越 突如其来 背道而驰 活灵活现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同质地的声带经过颤动,它不再是个静态的图形,而是有了声音的情致。
B.经过不同质地的声带的颤动,它不再是个静态的图形,而是有了声音的情致。
C.不同质地的声带的颤动,让它不仅是个静态的图形,而且有了声音的情致。
D.经过不同质地的声带的颤动,它不仅是个静态的图形,而且有了声音的情致。
20.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答案】18.D 19.B 20.运用比喻、排比、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词语在《辞海》之中的独立和自由,表达了其想要逃离的迫切愿望。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超越:超出、越过。僭越:超越(本分或规定的范围)。语境对应的是“撇和捺的弧度,是克制的审美”,强调撇和捺逃脱不了文字“建筑性”的束缚,因此使用“僭越”更合适。
突如其来:突然到来,突然发生。始料不及:(发生的事态)当时没有预料到。语境“书页立起来”“这突发的险情”强调的是突发事件,没有“预料”的意思,选“突如其来”更合适。
南辕北辙:行动和目的相抵触。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反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语境“某词语看到了背面贴着自己的另一个词语”指方向相反,没有行动和目的的关系,故选“背道而驰”。
活灵活现:形容非常逼真、传神,使人有亲眼所见的感觉。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生动形象。语境指词语在口语中有了情致,不再是沉默书页里静态的图形,故用“活灵活现”更好。
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中途易辙,前句主语是“声带颤动”,话未说完,下句主语是“它”。可在“不同质地的声带颤动”前加上“经过”,让前句变成状语;
关联词使用不恰当,依据语境,词语进入口语改变了形态,故关联词选择“不再是……而是”。
全部修改正确的是B项。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①比喻。本体为汉字回归独立自主的境地,喻体为自由广袤的大海。“独立、自主,每个笔画都崭新,未曾沾上话语的灰尘,未曾变得油滑,未曾与谁发生关联,将各自的意义随身携带,无须受制于谁”,指的是汉字回归独立自主的境地;“那真像海”,将汉字回归独立自主的境地,比喻为自由广袤的大海。结合“崭新”“未曾与谁发生关联”“无须受制于谁”“谁离了谁都行”等可知,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词语”的独立性。
②排比。“未曾沾上话语的灰尘,未曾变得油滑,未曾与谁发生关联”,三个“未曾”结构相同,句式一致,构成排比;内容上写出了汉字对各自独立的向往,是汉字渴望保持“独立自主崭新”的表现。排比句式整齐,读起来节奏鲜明;能够增强语势和情感,强烈表达了“词语”渴望保持独立,迫切想要逃离的愿望。
③拟人。运用“独立、自主”“随身携带”“无须受制于谁”“谁离了谁都行”等词语,赋予“词语”人的动作行为,将“词语”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语“独立和自由”的特点。
第三单元专项练习(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身处互联网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光是 式浅阅读远远不够。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深度阅读,( )。对此,作家们往往采取 的阅读方式,以接近深读状态。比如,王安忆每天浏览十万字不在话下,笑谈自己“泡在文字里才能喂饱”;毕飞宇则以“把玩古董”的心态细读作品妙处,好的作品一下午品读四五页心里就“美得不行”。“我们或许可以 ,成为过目不忘的读者,却无法天生成为洞若观火的读者。觉察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感受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都需要后天勤学苦练。”法国作家梭罗在经典著作《瓦尔登湖》中说过,“读书需要训练,就如同运动员所接受的训练那样,而且,人们差不多要终其一生,追求这个目标”。如果说有的阅读只是为了简单的功利,那么真正的阅读“不是那种用奢逸麻痹我们、让更高贵的感官一直沉睡的阅读,而是必须踮起脚尖、用我们最警觉和清醒的时间去进行的阅读”。对此,学者们 地谈到,海量信息的自媒体时代,往往推送或抓取的仅是跟个体兴趣相关的“窄化”资讯。通过经典人文阅读,突破资讯隔膜,使读者能超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恰如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曾宣称,通过阅读小说,他在年轻的时候学会了认真对待生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避重就轻 截然不同 博学多才 不约而同
B.浮光掠影 大同小异 天赋异禀 见仁见智
C.避重就轻 大同小异 博学多才 见仁见智
D.浮光掠影 截然不同 天赋异禀 不约而同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
B.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
C.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
D.是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通过经典人文阅读,突破资讯隔膜,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
B.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切他人。
C.通过经典人文阅读,突破资讯隔膜,使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
D.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超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切他人。
【答案】1.D 2.B 3.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避重就轻: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主要的问题,只谈无关紧要的方面。根据后面的“浅阅读”,此处应该只是说读得不细致不深入,宜用“浮光掠影”。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根据下文所举的王安忆与毕飞宇的两个例子,应是“截然不同”。
天赋异禀:形容一个人有异于别人的奇特的天赋或特长。博学多才:学问广博精深,有多方面的才能。根据下文的“天生”,此处宜用“天赋异禀”。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见二见智: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根据文意,此处是见解相同而不是不同,宜用“不约而同”。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连贯的能力。
上文主语是“深度阅读”,所填句子应与这一主语一致,不可转换,A和C转换主语为“核心指标”,排除AC;
D.“是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与上文“深度阅读”衔接不当,不合全文文意。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语句有两处语病:
一是成分残缺,“通过……使……”介词淹没主语,删掉“通过”或“使”其中一个;
二是搭配不当,“超出……自我小天地”动宾不搭配,把“超出”改为“走出”。
B.语序不当,“突破资讯隔膜”是条件,应紧承着“经典人文阅读”。
修改正确的只有A项。
故选A。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款洗衣液瓶造型的奶茶最近走红网络。有人觉得新奇,向周围朋友推荐;也有网友 ,这种造型的奶茶会不会误导孩子,增加儿童误食家中洗衣液的风险。长着一副洗衣液的外表,却拥有一颗奶茶的“心”。一些商家把原本 的两种产品糅合到一起,看似是一种 的另类创新,实则为生拉硬拽的违和拼凑。洗衣液是日化产品,奶茶是直接入口的食品,给奶茶穿上洗衣液的外衣,属于跨界包装,违背了食品包装的基本常识和逻辑。( )。“洗衣液奶茶”还可能会对一些儿童形成误导,引发儿童误食洗衣液的风险。创新食品的外观、包装是正常的营销现象,也是企业挖掘消费潜力、拓展市场空间的必要手段,但食品的外观或包装有边界,有准则,也有安全伦理,企业创新设计食品的外观或包装不能任性,而是应该掌握合法合理的尺度,应该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
商家一味追求流量,随意地给食品穿上诸如“洗衣液”之类的奇装异服,只能起到 的短期效应,难以打造长红产品,且产品包装暗含风险,很可能对商家的发展形成反噬。只要按照法律和食品安全逻辑进行产品包装或外观创新,严防食品安全伦理底线,就能增强企业产品的生命力,进而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置疑 风马牛不相及 独树一帜 偷合苟容
B.质疑 风马牛不相及 别出心裁 哗众取宠
C.置疑 驴唇不对马嘴 独树一帜 哗众取宠
D.质疑 驴唇不对马嘴 别出心裁 偷合苟容
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样的包装设计会让一些消费者感觉别扭,避而远之,也可能会让一些消费者感觉新鲜,产生购买欲望。
B.一些消费者可能会对这样的包装设计感觉新鲜,产生购买欲望,一些消费者也许会感觉别扭,避而远之。
C.一些消费者可能会对这样的包装设计感觉别扭,避而远之,另一些消费者也许会对这样的包装设计感觉新鲜,产生购买欲望。
D.这样的包装设计可能会让一些消费者感觉新鲜,产生购买欲望,也会让一些消费者感觉别扭,避而远之。
6.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严守食品安全伦理底线,按照法律和食品安全逻辑进行产品包装或外观创新,才能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进而增强企业产品的生命力。
B.只要严防食品安全伦理底线,按照法律和食品安全逻辑进行产品包装或外观创新,就能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进而增强企业产品的生命力。
C.只要按照法律和食品安全逻辑进行产品包装或外观创新,严守食品安全伦理底线,就能增强企业产品的生命力,进而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
D.只有按照法律和食品安全逻辑进行产品包装或外观创新,严防食品安全伦理底线,才能增强企业产品的生命力,进而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
【答案】4.B 5.D 6.A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质疑:提出疑问,以求得解答。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根据语境,有人觉得洗衣液瓶造型的奶茶新奇,向人推荐。也有网友对它提出疑问,即这个产品会不会误导孩,对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解答。语境要表达一种疑问的意思,应填“质疑”,故排除AD。
第二处: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两件事情毫不相干。驴唇不对马嘴: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根据语境,商家把“奶茶”和“洗衣液”两种产品糅合到一起进行包装,“奶茶”是直接入口的食品,“洗衣液”是日化产品,这两种产品不属于同一使用类别,是把它们强行糅合到一起的。语境中表示两个不相干的东西的强行糅合,所以应当填“风马牛不相及”,故排除C。
第三处: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形成体系。别出心裁 :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语境中:两种产品糅合,是一种另类创新的包装方式,“另类创新”强调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做法,是一种新的观念、办法,而没有形成一种体系。所以应当填:别出心裁。
第四处: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偷合苟容:苟且迎合以求容身。根据语境,给食品包装穿上“奇装异服”,用夸张的方式来博取群众眼球,以期追求流量,获得关注。强调一种,用浮夸的包装来吸引消费者。语境中没有“苟且迎合”的意思,所以应当填哗众取宠。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括号内的句子应是对洗衣液奶茶包装的评价,评价有好有坏。
从后文“还可能会对一些儿童形成误导”,这句话是说“洗衣液奶茶”的缺点,“还”字表明与所补写的句子形成递进关系,补写的句子应当是一个“启后”的句子。由此可推断,所填写的句子应当以“洗衣液奶茶”作为陈述的主体,BC都是以“消费者”作为主语,应当排除BC。
同时根据后文“还可能会对一些儿童形成误导”,是在谈“洗衣液奶茶”缺点,因此补写的句子,应当先谈“洗衣液奶茶”的优点,再谈其缺点,后面的句子形成递进关系,由此可排除A。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四处错误。
第一处是“只要严防食品安全伦理底线……”,“就能增强企业产品的生命力,……”,表述过于绝对。
第二处是“严防严防食品安全伦理底线”表述有误,“严防底线”,搭配不当。
第三处是“增强企业产品的生命力,进而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表述不合逻辑,应当先“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进一步才是“增强企业产品的生命力”。
第四处是,“严守食品安全伦理底线”是首要前提,应放在“按照法律和食品安全逻辑进行产品包装或外观创新”前。
修改全部正确的只有A。
故选A。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名,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因而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
大自然将玉作为漂亮珍宝赠与人类。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发扬和传承。它表里如一,瑕不掩瑜;光泽滋润,刚柔相济;宁折不弯,不为瓦全;断口锋利,却不伤人;声音清越,却不张扬。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尚玉的民族,在使用玉石的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玉石文化。古代文人甚爱风雅,巧妙地将“玉”运用于诗文之中。诸如屈原的“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李白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等借玉石寄托思想与感情。
7.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C.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玉石之国”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B.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C.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将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答案】7.C 8.B 9.自中国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传承和发扬。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A.互文,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B.拟人,“不知心里事”把“山月”人格化;
C.借代,“桑梓”借代家乡;
D.夸张,“深千尺”夸张潭水之深。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玉石之国”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
A.特殊含义;
B.特定称谓;
C.引用;
D.表示讽刺、否定。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语句的语病有:
一是结构混乱,“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中途易辙,把“自”提到“中国”前面;
二是语序不当,“发扬和传承”逻辑顺序错误,应该为“传承和发扬”。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网上一种传言称,出现了过敏症状的人要注意忌口,不要吃海鲜、热带水果、鸡蛋、牛奶、坚果及豆类食物。那么,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
当人体出现了过敏症状,首先 ① ,而非盲目忌口。如果确实因吃某种食物而过敏,就需要忌口。 ② ,远超网上传言中罗列的种类,芹菜、西红柿、桃、樱桃、苹果等蔬菜、水果都会导致人体过敏。
易过敏体质的人一定要注意,不要去“招惹”过敏原,不要吃过敏食物——包括含有过敏原成分的加工食品。购买加工食品时, ③ 。目前,大部分食品包装袋(盒)上都有配料表,配料表会注明可能引起过敏的食品成分,甚至会注明食品生产线曾加工过某种易导致过敏的食物。
10.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你这幅画画得真好——你中午帮我带一份饭回来,我中午没时间去食堂。
B.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C.张大婶问老张:“今儿穿得这么整齐,您这是要——”老张笑着说:“不告诉你。”
D.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1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10.B 11.示例:①要确定过敏原
②导致过敏的食物的种类很多
③一定要仔细看配料表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表示话题转换。
B.与文中的破折号均表示补充说明。
C.表示话语中断。
D.表示意思转折。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而非盲目忌口”是对上文“传言”的否定,“如果确实因吃某种食物而过敏,就需要忌口”,据此可知,应该先确定过敏原;
第二处,“远超网上传言中罗列的种类……都会导致人体过敏”是说引起过敏的食物的种类之多,据此可填“导致过敏的食物的种类很多”一类意思。
第三处,根据“大部分食品包装袋(盒)上都有配料表,配料表会注明可能引起过敏的食成分”可知,此处应说到“配料表”,据此可填“一定要仔细看配料表”一类意思。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华字典》上新,增补了“初心”“粉丝”“二维码”等100多个新词,引起人们热议,话题一度冲上热搜,网友表示:《新华字典》,_____,越活越年轻。语言文字的更新变化,也是时代发展的一部分。作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新华字典》可以堪称“时代的镜子”,每一次再版和修订,都跃动着现代汉语的更新轨迹,记录着时代最美的音符。词汇之“新”源于中国发展之“新”。今年第12版的《新华字典》,收入新词100多个,还增补了50个字词的新义、新用法。词汇之“变”折射时代观念之“变”。删去动物条目下标注的制衣等用途,展现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为“晒”字增添新释义:“多指在网络上公开透露(自己的信息)”,刻画______的时代情绪。语言创新频繁的今天,许多新词只是______。《新华字典》的多次修订,既反映时代变化,又起着规范语言文字的作用。当我们翻阅《新华字典》时,在1.3万多个单字、3300多个带注解的词语之间,感受到的是历史长河的_____、中国发展的日新月异。
12.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14.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释义”后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过不久爷爷总会找来的。”但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
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C.中国扩大开放按下“加速键”: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容自由贸易……
D.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答案】12.与时俱进 细致入微 昙花一现 奔流不息 13.《新华字典》堪称“时代的镜子”,每一次修订和再版,都记录着现代汉语的更新轨迹,跃动着时代最美的音符。 14.C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语境说的是《新华字典》的修订增补,用“与时俱进”。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
根据前文“删去动物条目下标注的制衣等用途,展现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为‘晒’字增添新释义:‘多指在网络上公开透露(自己的信息)’”可知此处是说事情做得非常精细周密,可用“细致入微”。细致入微:形容事情做得非常精细周密。
文中强调新词存在时间短,可用“昙花一现”。昙花一现: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
结合文意,此处形容历史长河永不停止,可用“奔流不息”。奔流不息:水流奔腾而不停止。
1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存在以下语病:
一是重复赘余,“可以堪称”重复赘余,“堪称”意思是“可以称得上,能够称得上”,就含有“可以”之意,删去“可以”或删掉“堪”。
二是语序不当,“再版和修订”语序不当,应该是“修订和再版”。
三是搭配不当,“跃动”“轨迹”,“记录”“音符”搭配不当,应改为“记录着现代汉语的更新轨迹”“跃动着时代最美的音符”。
1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释义”后的冒号作用是解释说明。
A.冒号作用是提示下文。
B.冒号作用是总结上文。
C.冒号作用是解释说明。
D.冒号作用是用于称谓语之后。
故选C。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百年前熠熠生辉、色彩斑斓的艺术品,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光泽黯淡、体质“孱弱”,甚至一触即“灰飞烟灭”。在文物工作者们____________之际,不少博物馆纷纷与科研机构合作,或者干脆自己组建实验室,将高新科技运用到文物传承保护、活化利用中。
中国丝绸博物馆技术部是一支冲锋在前的文物修复队。队伍数次携带重达数百公斤的大型科研设备奔赴拉萨,克服高原反应,发扬“格桑花”精神,___________地开展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举世闻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是一块汉代的织锦。10470根经线,84片花综,2片地综,国丝技术部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将它成功复制出来,_____________了汉代高超的织锦技艺。
“文物以载道”,士以弘道。为了让文物承载的价值______________,为了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文物人一直在努力。心之所善,是每位文物人的心声。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束手无策 坚韧不拔 再现 人所共知
B.力不能支 坚韧不拔 再现 路人皆知
C.力不能支 自强不息 展示 路人皆知
D.束手无策 自强不息 展示 人所共知
16.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字“蜀”曾多次出现在殷周的甲骨文和金文中。
B.文物工作者们克服高原反应,发扬“格桑花”精神。
C.青铜鸟脚人像“分离”3000年后首次“合体”。
D.写作中的公理、“婆理”、大道理,还是少讲为妙。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5.A 16.D 17.(1)构成:把文物说成“体质‘孱弱’”,运用拟人手法;效果:生动地说明艺术品的脆弱;(2)构成:“灰飞烟灭”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效果:此处引用形象地说明文物脆弱到不能触碰。(3)运用拟人和引用,说明文物修复的困境,为后面文物工作者运用高科技传承保护、活化利用文物做了铺垫。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束手无策:意思是手被绑住,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的办法。力不能支:力量不能支持。表示事到危难的时候,想要挽救、解决,但力量不够。语境是说文物工作者对体质“孱弱”的文物的保护没有好的办法,应选“束手无策”;
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结合“数次携带重达数百公斤的大型科研设备奔赴拉萨”“克服高原反应”“发扬‘格桑花’精神”可知,此处重在突出意志坚定,应选“坚韧不拔”;
再现:意思是过去的情况再次出现;重现。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或明显地表现出来。由“复制出来”可知应选“再现”;
人所共知:意思是指人人都知道。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多指一些人的罪恶、不良用心、隐秘之事等人人都知。语境指让人们都知道文物承载的价值,应选“人所共知”。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物以载道”引号表直接引用。
A.表示突出强调;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直接引用。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孱弱”,瘦小虚弱。说千百年前的艺术品“体质‘孱弱’”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艺术品以人的特征,生动地说明艺术品在时间的侵蚀下变得十分脆弱;
而“甚至一触即‘灰飞烟灭’”中“灰飞烟灭”原本出自唐代佛经《圆觉经》,意思是像灰、烟一样很快消失。形容在极短时间内消失干净。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容曹操的战船在周瑜和诸葛亮的“火攻”之下瞬间被烧光的场景。而此处引用,则形象地说明文物脆弱到不能触碰,一触就可能解体。
此句运用拟人和引用,把文物修复的困难展现出来,为后面运用高科技传承保护、活化利用文物做了铺垫。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词语想从句子里起身。要挣脱句子的锁链,并不容易。时间久了已经镶嵌进去了,挣皮挣肉地拔出来,句子就破碎了,漏风撒气的,好似一个谎言。有了这个念头,词语中的每个汉字都蠢蠢欲动,站立不稳起来。汉字有着独特的建筑性,笔画横平竖直,顶天立地的样子。撇和捺的弧度,是克制的审美,在无可_________中保持着犹疑。笔画多少不等、从一笔到几十笔,字字独立,每个字的架构无一例外地呈现出稳定性。它恒久的稳固如此强大,是以镇住一个个心神不宁的词语出轨的步伐。书页立起来时,某词语已经无法镇定自若,感到了_________的压力。汉字黑压压的,像贴在峭壁上的士兵,随时有坠落塌方之险。这突发的险情,让它有了词语砸碎词语的惊恐,透过薄薄的书页,某词语看到了背面贴着自己的另一个词语,与自己_________。它怀念在《辞海》里的时光。独立、自主,每个笔画都崭新,未曾沾上话语的灰尘,未曾变得油滑,未曾与谁发生关联,将各自的意义随身携带,无须受制于谁,那真像海,汉字浮游,谁离了谁都行。词语在口语中的形态也值得回想。不同质地的声带颤动,它不仅是个静态的图形,而且有了声音的情致。它形神兼备,顾盼生姿。尽管有时沾着口水,遭到牙齿的撕咬,被粗鲁的喉咙甩出,跟沉默在书页里相比,毕竟是_________、掷地有声的。
18.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超越 突如其来 南辕北辙 活灵活现
B.僭越 始料不及 背道而驰 惟妙惟肖
C.超越 始料不及 南辕北辙 惟妙惟肖
D.僭越 突如其来 背道而驰 活灵活现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同质地的声带经过颤动,它不再是个静态的图形,而是有了声音的情致。
B.经过不同质地的声带的颤动,它不再是个静态的图形,而是有了声音的情致。
C.不同质地的声带的颤动,让它不仅是个静态的图形,而且有了声音的情致。
D.经过不同质地的声带的颤动,它不仅是个静态的图形,而且有了声音的情致。
20.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答案】18.D 19.B 20.运用比喻、排比、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词语在《辞海》之中的独立和自由,表达了其想要逃离的迫切愿望。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超越:超出、越过。僭越:超越(本分或规定的范围)。语境对应的是“撇和捺的弧度,是克制的审美”,强调撇和捺逃脱不了文字“建筑性”的束缚,因此使用“僭越”更合适。
突如其来:突然到来,突然发生。始料不及:(发生的事态)当时没有预料到。语境“书页立起来”“这突发的险情”强调的是突发事件,没有“预料”的意思,选“突如其来”更合适。
南辕北辙:行动和目的相抵触。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反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语境“某词语看到了背面贴着自己的另一个词语”指方向相反,没有行动和目的的关系,故选“背道而驰”。
活灵活现:形容非常逼真、传神,使人有亲眼所见的感觉。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生动形象。语境指词语在口语中有了情致,不再是沉默书页里静态的图形,故用“活灵活现”更好。
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中途易辙,前句主语是“声带颤动”,话未说完,下句主语是“它”。可在“不同质地的声带颤动”前加上“经过”,让前句变成状语;
关联词使用不恰当,依据语境,词语进入口语改变了形态,故关联词选择“不再是……而是”。
全部修改正确的是B项。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①比喻。本体为汉字回归独立自主的境地,喻体为自由广袤的大海。“独立、自主,每个笔画都崭新,未曾沾上话语的灰尘,未曾变得油滑,未曾与谁发生关联,将各自的意义随身携带,无须受制于谁”,指的是汉字回归独立自主的境地;“那真像海”,将汉字回归独立自主的境地,比喻为自由广袤的大海。结合“崭新”“未曾与谁发生关联”“无须受制于谁”“谁离了谁都行”等可知,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词语”的独立性。
②排比。“未曾沾上话语的灰尘,未曾变得油滑,未曾与谁发生关联”,三个“未曾”结构相同,句式一致,构成排比;内容上写出了汉字对各自独立的向往,是汉字渴望保持“独立自主崭新”的表现。排比句式整齐,读起来节奏鲜明;能够增强语势和情感,强烈表达了“词语”渴望保持独立,迫切想要逃离的愿望。
③拟人。运用“独立、自主”“随身携带”“无须受制于谁”“谁离了谁都行”等词语,赋予“词语”人的动作行为,将“词语”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语“独立和自由”的特点。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