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1 劝学优秀测试题
展开得分
《劝学》分层作业
题型一:客观题
建议用时:40分钟
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木直中绳,?以为轮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定语后置,“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正常句式为“利爪牙,强筋骨”。
A.宾语前置,“谁与归”正常句式为“与谁归”。
B.状语后置,“寒于水”应为“于水寒”。
C.省略句,?以(之)为轮,省略介词“之”。
D.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正常句式为“千里马”。
故选D。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①木直中绳(合乎)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过错)
B.①故木受绳则直(用墨线量过) ②虽有槁暴(晒干)
C.①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曾经)
D.①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②声非加疾也(声音宏大)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②“槁”,枯;“暴”,同“曝”,晒干。句意: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
故选B。
3.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学不可以已 ②故木受绳则直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⑤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⑥君子生非异也 ⑦吾尝跂而望矣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⑦ 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④“知”同“智”,智慧。
⑤“有”同“又”,再次。“暴”同“曝”,暴晒。
⑥“生”同“性”,本性,禀赋。
故选B。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蚓无爪牙之利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博学”,古义:指广博地学习;今义:指学问广博精深。
B.“寄托”,古义:指寄居存身;今义:指把思想感情放在某人或某事上。
C.“爪牙”,古义:指爪子、牙齿;今义:比喻帮凶、走狗。
D.“风雨”,指自然界的风和雨。
故选D。
5.下列翻译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性格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虽有槁暴。
即使又晒干了。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在这里兴起。
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生”通“性”,天性。句子翻译为: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故选A。题型二:主观题
6.名句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和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接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中用蚯蚓“爪牙”不利、“筋骨”不强来证明用心专一的好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相反的事例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
(6)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字:臾、跬、锲、螯、鳝。
题型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乙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①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②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故枸木必将待櫽栝③蒸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砺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节选自《荀子·性恶》)
【注】①伪:通“为”,人为努力。②文理:礼法。③櫽栝(yǐn guā):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B.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C.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D.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8.下列句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以为轮。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
9.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文开篇即提出中心观点,接着有条理、有层次地阐述了学习对人的重要作用。
B.《性恶》选文中认为人性之所以为恶,是因为人生来而有好利等人性,而这些人性会令礼义辞让等德行消失。
C.《性恶》选文中认为人一定要靠师法,得到礼义,然后得到安定,才能成为君子。否则,放纵性情,违背礼义,会成为小人。
D.《劝学》选文善用比喻阐述道理,说理透彻。《性恶》选文在阐释相似道理时,所用的手法却完全不同。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11.选文乙中的观点,能否论证选文甲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答案】7.C 8.B 9.D 10.①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②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③因此看来,这样那么人的本性是恶的,就很明显了,那些善的品质就要靠人为努力了。 11.可以论证。甲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选文乙的主要观点是“人性本恶,师法、礼义的教化可以端正恶的性情”(大意对即可),意在强调人为努力、后天学习对改善性恶的重要作用。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古代的圣王因为人的性恶,因为偏险而不端正,悖乱而不安定,为此而建立礼义,制定法度,用来整治人的情性,改正人的情性,驯服教化人的情性,引导人的情性。
“偏险而不正”与“悖乱而不治”结构一致,句意相关,中间断开,排除BD。
“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与“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结构一致,句意相关,中间断开,排除A。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通“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句意: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
B.无通假。句意: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
C.生:通“性”,天性、资质。句意: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D.从:通“纵”,纵容。句意:那么,放纵人的本性,依从人的情欲。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手法却完全不同”错,《劝学》中荀子用了大量的比喻说明人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改变恶性;在《性恶》节选的这些文字中同样可以看到这种手法,如:“故枸木必将待櫽栝蒸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砺然后利。”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博学”,广泛地学习;“参省”,检查、省察;“知明”,智慧明达。
②“假”,借助;“水”,游泳;“绝”,横渡。
③“用”,因;“然则”,这样那么;“伪”,通“为”,人为努力。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想观点的能力。
甲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即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分论点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人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选文乙的主要观点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意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所谓善的,是人为努力;现在人的性恶,一定要靠老师、法制,然后才能改正,有礼义然后才能治理安定。即“人性本恶,师法、礼义的教化可以端正恶的性情”,意在强调人为努力、后天学习对改善性恶的重要作用。这和甲文是一致的。故可以论证。
参考译文:
甲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斧锯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乙
人的本性是恶的,而所谓善的,是人为努力。现在的人性,有生下来而贪好私利的,顺着这个性,会出现争夺,而辞让的德行就消失了。有生下来而嫉妒、憎恨的,顺着这个性,会有对人的伤害,而忠信的德行就消失了。有生下来而有耳目的欲望,有喜欢声色欲望的,顺着这个性,会有淫乱出现,而人的礼义文理秩序就消失了。那么,放纵人的本性,依从人的情欲,就一定导致争抢掠夺,一定跟违犯等级名分、扰乱礼义法度的行为相合,而最终回到乱动局面。所以一定要有老师法制的教化,礼义的教导,然后才会有辞让的德行出现,合乎文理秩序,最后归于治理安定。由此看来,人的性是恶的,就很明显了,而善就要人为努力了。
所以弯曲的木材,一定要靠櫽栝蒸热矫正,然后才直;不锋利的刀剑,一定要磨砺,然后才锋利;现在人的性恶,一定要靠老师、法制,然后才能改正,有礼义然后才能治理安定。现在的人没有老师、法制,就会偏邪险恶而不端正;没有礼义,就会悖乱而不安定。古代的圣王因为人的性恶,因为偏险而不端正,悖乱而不安定,为此而建立礼义,制定法度,用来整治人的情性,改正人的情性,驯服教化人的情性,引导人的情性。今人的性情都是由安定而表现,合乎道统。现在的人,接受老师、法制的教化,积累文化知识,实行礼义的人,便是君子;放纵性情,安于恣肆放荡,违背礼义的人,便是小人。由此看来,人的性是恶的,就很明显了,而善就要人为努力了。
题型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每个家庭都把孩子的教育看得极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有甚者为了孩子舍弃工作,全身心地 于孩子成长上。我们 不问这些煞费苦心的家长战果如何,但每每总是有这样的声音:什么时候放假啊?学习太累了,啥时候能不学习呢?要是不学习该多好……面对如此情景,多数老师和家长总会以“学习是种快乐,不要当作负担”进行劝勉鼓励。但是,没有兴趣的学习真的不是快乐的,是枯燥乏味,并且会给孩子留下很多痛苦的记忆。所以,家长、老师要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才能使其持之以恒地学习下去。
匠人们得以宣扬的“工匠精神”大体上就是“学不已”。他们虽然从事着看似平凡、普通,甚至被认为是低贱的的工作,但就是那份执着造成了他们的非凡。一个匠人若认为自己的技艺已经 ,那么他必定会成为可怜的井中蛙,曾经的谦逊好学变为现在的狂妄自大,曾经不断精进的手艺也会日渐退步。
学不可以已。未来的学习不可停止,当下的学习亦不可以停止。若停下,则连贯不存,再想拿起来就难了。面对学习,我们看到太多的同学于初一高一认真学习,于初二高二懒散懈怠,成绩一落千丈,等到初三高三时,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和曾经的美好愿景才想要 ,但还没等第一步落下,脚又退了回去。于今再看“学不可以已”,若你还愿做一个“君子”——在社会上受人尊重而又泰然安之,那么请不要停止学习,更不能停止学习。青春一逝而不返,人生不停而珍贵。
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致力 尚且 登堂入室 再接再厉
B.效力 姑且 登堂入室 重整旗鼓
C.效力 尚且 登峰造极 再接再厉
D.致力 姑且 登峰造极 重整旗鼓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从事着看似平凡、普通,甚至被认为是低贱的的工作,但就是那份执着造成了他们的非凡。
B.虽然他们从事着看似平凡、普通,甚至被认为是低贱的的工作,但就是那份执着成就了他们的非凡。
C.虽然他们从事着看似平凡、普通,甚至被认为是低贱的的工作,但就是那份执着造成了他们的非凡。
D.他们虽然从事着看似平凡、普通,甚至被认为是低贱的的工作,但就是那份执着成就了他们的非凡。
14.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君子”后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带工的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打印子簿子”,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像火车站轧票处一般的木栅子的前面。
B.“我小时候非常非常怕黑,夜里睡觉需要一直开着灯——啊,那只大狗冲过来了!”他高声喊道。
C.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
D.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赢——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答案】12.D 13.B 14.A
【解析】1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
致力:把力量用在某个方面。效力:效劳。语境说的是有些家庭把全部力量用在孩子成长上,应用“致力”。
尚且:连词,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姑且:副词,表示暂时地。根据词性,应用“姑且”。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登峰造极:登上峰顶,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根据语境,两词皆可。
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重整旗鼓: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语境说的是一些学生在初二、高二成绩退步后重新努力,应用“重整旗鼓”。
故选D。
1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复句中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分句主语之前;二是搭配不当,可将“造成”改为“成就”等。只有B项完全修改正确。
故选B。
1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能力。
A项,与例句均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B项,标示话题的转换;
C项,标示声音的延长;
D项,标示总结上文。
故选A。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1 劝学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7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1 劝学课后测评</a>,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选择类,小阅读-课内,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鹊桥仙(纤云弄巧)优秀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鹊桥仙(纤云弄巧)优秀习题,文件包含《鹊桥仙》分层作业解析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鹊桥仙》分层作业原卷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静女精品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静女精品精练,文件包含《静女》分层作业解析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静女》分层作业原卷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