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考点2土壤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5948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考点2土壤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594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考点2土壤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5948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考点2土壤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5948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考点2土壤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5948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考点2土壤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5948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考点2土壤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5948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考点2土壤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5948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讲河流地貌的发育考点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考点1植被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考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3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考点1地域差异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3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考点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考点2土壤课件
展开第一讲 植被与土壤考点二 土壤
1.概念: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____________的疏松表层,由_________、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2.观察土壤
3.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
研析考题 · 明方向
(2022·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 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
(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请说明理由。(3)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途径,提出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的主要措施。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山脊表层有机碳密度大于山谷。因山脊地势高,光照条件好,光合作用强,植物生长旺盛;且山脊地区易受台风影响,森林易被破坏,多生物残体。山谷地区水热条件更好,有机碳分解、淋溶更快,因此山谷表层有机碳密度低于山脊。第(2)题,该地区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是因为该地森林更茂密,而该地森林茂密可从当地的纬度和水热条件等方面来分析。第(3)题,增强当地森林的管理、适度植树造林、营造防风林等角度来解答。
[答案] (1)差异: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原因: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树木更新快,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2)与长白山相比,该地水热条件更好,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3)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提升森林固碳能力等。
2.图解土壤形成过程中各因素的作用
【方法技巧】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3.人类对土壤的合理利用(1)土壤的改良
(2)几种土壤的改良方法红壤:具有酸性——撒石灰进行中和;土质黏重——掺适当比例细沙;有机质少——增施有机肥。盐碱土:引淡淋盐;客土置换(适合小块田地)。沼泽土:开沟挖渠排水,提高土壤的透气性。
(2022·山东卷)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 cm土壤剖面。据此完成(1)~(2)题。
(1)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岩性(2)图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解析] 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的海拔差异较小,因此热量条件差异较小,A错误。该地为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空间差异较小,降水的差异较小,B错误。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导致水分的空间差异较大,地势低的地方地下水位高,冬季冻土发育,无法生长多年生的木本植被,植被分异明显,C正确。材料中没有岩性的相关信息,D错误。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土壤剖面②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较厚,缺失淋溶层。塔头薹草为湿生草甸植被,因此丙处腐殖质层和枯枝落叶层较厚,湿生环境导致淋溶层缺失,符合土壤剖面②,C正确。甲处、乙处、丁处都存在淋溶层,与土壤剖面②不符,A、B、D错误。
(2022·全国甲卷)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1~3题。1.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 )A.提供水源 B.挡风保暖C.食物丰富 D.围猎场所大
2.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弱C.温度较高 D.径流较少3.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 )A.缺乏鼠类食物 B.冷空气易集聚C.地下水位高 D.鼠类天敌多
[解析] 第1题,杭盖草原不仅强调草原的质量,还重视山地与草原组合的价值,摒弃了产草量高的广袤平原即为优质草原的认识。根据杭盖草原所处的区域背景(蒙古高原温带草场),可知该地距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冬季风影响较大,因而其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挡风保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冬季的水源一般多来自河谷,故A项与实际不符;游牧民族食物多为畜牧所得的肉、奶等,围猎场所的空间范围对游牧民族越冬影响不大,故C、D项与题意不符。事实上,山地对游牧民族的价值远不止于越冬。
山地是重要的位置参照物,对在游牧过程中确定迁徙路线有重要作用;山地能抬升气流,产生降水,成为河谷的源头,补给周边区域;山地及周边的草原,牧草生长得更好,有的山地还生长森林,成为薪柴和用材的来源;等等。第2题,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地处缓丘上的杭盖草原坡面 径流较少,下渗的水分较多,故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牧草生长也更好。杭盖草原的主体为缓坡丘陵区,而坡度较大的丘陵、山地,因其牧草生 长稀疏,植株矮小,不能称为杭盖草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在相对小的范围内,丘陵坡度可能差异很大,但降水、热量、蒸发差别很 小,故A、B、C项与实际不符。
第3题,杭盖草原的河谷发育着河流或季节性河流。河谷的河流和地下水受附近山地的补给,水量较丰富,地下水位高,且水体盐度 低,是牧民和牲畜的主要水源。受地下水的影响,河谷多发育草甸土壤和植被。啮齿类动物的食物主要为牧草,而河谷牧草丰富,故A项与实际不符。啮齿类动物普遍穴居,为躲避天敌而广挖洞穴。由于洞 穴与积雪的保护,冬季冷空气对啮齿类动物的直接影响不大,故B项与题意不符。啮齿类动物有蛇、枭、鹰、鼬等多种天敌,天敌多且个体 活动范围较大,很少受到局地地貌影响,故D项错误。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河谷啮齿类动物数量少,主要是其自身选择的结果。啮齿类 动物一般选择在坡地挖洞,就近取食以避天敌。由于河谷地下水位高,可供挖洞的空间小,加之汛期河水泛滥可能注入洞穴内,导致河谷的 栖息环境相对较差,因此河谷的啮齿类动物少,鼠害很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023·福建晋江一中段考)2023年3月,正值东北春耕时节,黑龙江五常发生盗采黑土、破坏耕地事件。盗挖后的黑土经晾干处理、网络销售后,被用于育秧苗、花草种植、城市绿化等。黑土是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地,要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数百年时间。烟台的王先生热爱在阳台种植花草,看到盗采黑土的新闻后不再网购黑土。他根据网上的配方(鸡粪牛粪草炭;蛭石河沙=33112)自行配置营养土。下图为黑土盗挖现场照片。据此完成4~6题。
4.黑土被用于育秧苗、花草种植、城市绿化等,主要是因为( )①土质疏松 ②管理成本低 ③富含有机质 ④获取容易 ⑤来自寒地,生虫少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5.营养土配方中蛭石和河沙的主要作用是( )A.固定并通气 B.提供无机盐C.提供矿物质 D.增大温差6.北美五大湖地区与我国东北地区基本处于同一纬度,但并未形成黑土的主要因素是( )A.地质作用 B.人类活动C.大气环流 D.植被类型
[解析] 第4题,黑土富含有机质,土质疏松,透气性好,①③正确;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害虫和虫卵较难越冬,土壤中害虫和虫卵少,不易生虫,⑤正确;黑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他地区需要时还需要网购,且东北地区禁止盗采黑土,获取不容易,④错误;管理成本主要与种植对象有关,②错误。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第5题,蛭石和河沙较鸡粪、牛粪、草炭密度大,重量大,在土壤中起固定作用,同时因粒径大,也起通气和透水的作用,A正确;营养土中提供无机盐、矿物质的主要为鸡粪和牛粪,其不属于加入蛭石和河沙的主要作用,B、C错误;
在阳台种植花草,因室内温差较小,蛭石和河沙与鸡粪、牛粪、草炭混合后,对土壤温差的改变较小,D错误。第6题,北美五大湖地区多冰川活动,冰川侵蚀形成洼地,洼地积水形成了五大湖,没有黑土的成土条件;而东北平原为河流冲积平原,流水堆积作用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A正确;黑土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时期,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B错误;两地纬度相近,大气环流和植被类型两地相差不大,C、D错误。
7.(2023·安徽江淮十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松嫩平原南部某地年平均降水量为427 mm,集中在6~9月,年蒸发量约1 600 mm。该地某研究断面由沙丘、接合部及草甸三个部位组成,沙丘距离接合部300 m,接合部距离草甸380 m。接合部盐碱活动较为剧烈,主要植被为羊草,草甸盐碱化严重,主要植被为盐地碱蓬。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部分草甸被开垦成农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图a为该研究断面各部位分布示意图。图b示意2016年5~10月该研究断面不同部位0~300 cm深度土壤含水率的垂直变化情况。
(1)指出研究断面0~300 cm深度各部位平均土壤含水率的数量关系,并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其原因。(2)分析上层土壤(0~10 cm深度)中接合部土壤含水率高于草甸的原因。(3)指出该地部分草甸开垦成农田对当地区域发展的益处。[答案] (1)数量关系:草甸>沙丘>接合部。原因:草甸的地势低,能够聚集较多的雨水;沙丘的土壤质地比较松散,孔隙较大,有利于雨水下渗;接合部盐碱活动较为剧烈,土壤孔隙小,黏度大,水分下渗困难。
(2)该地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接合部主要植被为羊草,草甸主要植被为盐地碱蓬,相比之下,接合部植被覆盖度较高;植被对接合部地表的保护更深,减弱了蒸发作用,从而使接合部上层土壤保持较高的水分含量。(3)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供应,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充分利用荒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农作物的种植增加了地表植被的覆盖度,有利于减弱盐碱活动,促进当地生态环境改善。
[解析] 第(1)题,据图b可知,该地0~300 cm深度各部位平均土壤含水率的数量关系是草甸>沙丘>接合部。根据图a可知,草甸的地势最低,雨水多聚集于此,因此平均土壤含水率最高;沙丘质地松散,孔隙较大,有利于雨水下渗,因此平均土壤含水率较高;接合部“盐碱活动较为剧烈”,土壤紧实,孔隙小,水分不易下渗,因此平均土壤含水率最低。第(2)题,上层土壤(0~10 cm深度)有植被生长,因此植被对含水率的影响最大。根据材料可知,该地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此土壤含水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的强弱。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植被与土壤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植被与土壤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考点一植被,考点二土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3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考点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3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考点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课堂巩固·即时练,能量交换,陆地自然地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树,雪线高度的判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3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考点1地域差异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3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考点1地域差异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析课标·定目标,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亚寒带针叶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