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课件(16份)
地理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备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章概述•明要求,〔生涯规划〕,自主梳理•探新知,地域差异,相对一致,知识点,不同类型的区域,自然特征,人文特征,较大尺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标 导 航〕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核 心 素 养〕本章内容主要通过分析区域的相关知识,培养人地协调观。如在学习区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阐述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促进人地协调。培养区域认知的科学素养也是本章的重要任务。如分析区域基本概念、类型、区域要素,充分理解区域的整体性、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区域要素的分析,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联系,区域的关联性,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等都离不开综合思维。
〔学 法 点 拨〕本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运用相关资料和实例,了解区域的含义、特点及划分依据,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在学习这一节时,可采用两种不同方法,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不同区域,理解区域的含义、特点及划分依据;二是比较法,比较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的异同。第二节,主要运用实例,介绍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学习这一节时,可采用两种不同方法,一是根据实际案例分析区域的整体性,二是比较法,比较分析两区域的差异和区域关联性。
1.区域的含义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____________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划定的空间单元。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____、形状和________。(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____________。(3)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3.区域的类型(1)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定的区域①按____________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②按____________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③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如中国主体功能区。(2)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区域①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如划定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②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如划定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等。③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如划定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等。④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如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3)客观存在,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区域:如中国野生稻分布区、低硒地区等。
1.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________。(1)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____________对应。(2)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____________的区域。2.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____________。3.同一尺度的区域,会因面积大小和____________的差异,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_和不同的____________。
通州新城是通州区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工作规划的城区,规划面积155 km2,其中核心区面积48 km2,未来人口承载将达到100万人。
结合材料探究:(1)图中北京各个县区和通州新城的8大重点功能区都属于区域吗?(2)北京的各个县区之间的界线与通州新城8大重点功能区之间的界线性质有什么区别?提示:(1)两者均属于区域。(2)北京的各个县区属于行政区划,县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通州新城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 [名师拓展]区域≠地域“区域”和“地域”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但是“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
3.区域的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如下表所示:
[知识拓展]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中国人口密度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线。(2)中国的一、二级阶梯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3)二、三级阶梯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5)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200 mm等降水量线重合。(6)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包括南北方分界线,800 mm等降水量,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旱作水田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1月平均气温0 ℃等温线等。(7)400 mm等降水量线还为半湿润半干旱、农耕畜牧、暖温带中温带、森林草原、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分界线。
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1)~(2)题。
(1)这种划分是按( )A.单一指标划分的B.自然指标划分的C.综合指标划分的D.地理位置划分的
(2)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解析] 第(1)题,四类主体功能区是结合了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等因素进行划分,是按综合指标划分的,不是按地理位置划分的,该划分标准是人为划定的,不是自然形成的。C正确。第(2)题,区域是地理的空间单位,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A正确;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具有相似性,但并不完全一致,B错误;各区域间不一定有十分明确的界线,C错误;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需因地制宜,不完全一样,D错误。
1.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完成(1)~(2)题。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A.积温的多少B.年降水量的多少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2)有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解析] 第(1)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图中①、②、③、④区域分别表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明显表明这四大区域是根据干湿状况划分的。一个区域的干湿状况主要取决于该区域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第(2)题,除了行政区,其余边界是过渡性的。由于降水量和蒸发量在区域分布上具有过渡性质,因此图中干湿区的界线不是明确的,选项A叙述错误,但符合题意。区域内部在干湿状况角度具有相似性,整体性突出;区域之间,干湿状况不同,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四大区域之间,热量、水分存在相互交换、相互联系的关系,因此选项B、C、D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下面是某中学地理合作学习小组的研究案例。案例 研究课题:学习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研究思路:阶段Ⅰ:认识什么是不同尺度的区域,确定研究区域。阶段Ⅱ:收集图文资料,分析该区域的自然特征。阶段Ⅲ:研究该区域的优势、不足,扬长避短,发展优势经济。
研究结论:阶段Ⅱ研究成果: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三山夹两盆,风力作用大;河流冰雪孕育;山地牧场,繁花似锦;黄沙漫漫,驼铃叮当;万古荒原,油气蕴藏。阶段Ⅲ研究成果:……友情帮助:请你按要求与他们一起完成该课题的研究。(1)依据阶段Ⅱ研究成果,该研究区域的名称,并写出它属于哪种尺度的区域。(2)请你推断该地理合作学习小组得出阶段Ⅱ研究成果所必须使用的有关地图。(3)依据研究思路,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帮助该小组完成阶段Ⅲ研究成果。
提示:(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它属于省级行政区。(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位置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分布图等。(3)太阳辐射能丰富,光照条件好,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油气资源丰富,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基地;淡水资源短缺,沙漠化严重,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治沙漠化。
1.区域的空间尺度(1)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2)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举例如下:①世界可以分为大洲,大洲可以分为地区,地区包含国家,国家内部又包含省、市等多个层级的行政区。
2.不同空间尺度区域之间的关系
[知识拓展]区域的划分
读图,完成(1)~(2)题。
(1)该图体现的区域特点是( )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层级性(2)能够体现图中①—②—③的区域组合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B.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C.中国—山西省—太原市D.中温带—干旱地区—青藏高原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③区域包含于②区域,②区域包含于①区域,体现了区域的层次性特点,故选D。第(2)题,读图可知,从①区域到③区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C正确;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不存在包含关系,A错;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不存在包含关系,B错;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垂直温度带,不属于中温带,D错。故选C。
2.按内部特征状态划分,一般把区域分为均质区(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的区域)和功能区。根据下列我国几个区域性质,据此完成(1)~(2)题。①我国北方方言区②南方的水稻种植区③上海自由贸易区④西部经济地带⑤四川盆地
(1)上述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是(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上述区域中尺度最小的是( )A.②B.③C.④D.⑤
[解析] 第(1)题,均质区是指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的区域,既包括按某一自然要素的相似性划分出来的自然要素区域,也包括按某一人文要素划分出来的人文要素区域。功能区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①②⑤为均质区,③④为功能区。第(2)题,上海自由贸易区为上海市的一个区域,在五个区域中尺度最小。
区域特征分析与判断1.区域的位置特征
2.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3.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
(2021·广东卷)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水下地貌体出露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剧③湖盆区构造沉降④人类活动强度减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 )A.湖岸线长度变短B.沿岸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C.湖泊的面积稳定D.沿岸区域生物多样性增加
[解析] 第(1)题,读图分析,1973—2004年SDI值呈上升趋势,说明湖岸线变曲折。水下地貌体出露会导致湖岸线更加曲折,SDI值会变大。①符合;湖岸土地沙化会导致湖岸线越来越曲折,②符合;湖盆区构造沉降会导致湖岸线缓和,SDI值变小,③不符合;人类活动强度减弱会导致湖岸线缓和,SDI值变小,④不符合;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2)题,读图分析,2010—2017年SDI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读图分析,2010—2017年该湖泊水位上升,造成水域面积扩大,更多原来单一陆境生物环境区域变为水域和陆域交替环境,生境多样性增加。D正确;SDI值上升说明湖岸线曲折,湖岸线长度变长,A错误;该湖泊水位上升,土地沙漠化减弱,B错误;该湖泊水位上升,湖泊面积扩大,C错误;故选D。
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每一个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C.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主观意愿的结果2.半干旱区一般是草原放牧业区,湿润、半湿润区一般是种植业区,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生活条件B.生活特点C.发展水平D.发展方向
3.下列区域有明确界线的是(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西安市蓝田县A.②③B.③④C.①⑤D.④⑤
[解析] 第1题,该图说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区域内部具有湿润气候的特征,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区域内部具有半湿润气候的特征,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区域内部具有半干旱气候的特征,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C项对;只要按一定指标划定区域,区域就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A项错;由于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具有过渡性质,因此区域的边界不一定都是明确的,B项错;区域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不是人们主观意愿的结果,D项错。第2题,半干旱区的水分条件和植被条件导致该区域农业适合发展草原放牧业,湿润、半湿
润区的水分条件导致该区域农业适合发展种植业,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D项对。草原放牧业和种植业属于农业发展方向,不属于“生活条件”“生活特点”“发展水平”,第3题,有些区域具有明确的界线,例如行政区,有些区域没有明确的界线,例如地形区、热量带等。行政区具有明确的界线,西安市蓝田县属于行政区,也具有明确的界线,所以C项对。
(2022·河北张家口高二测试)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4~5题。
4.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区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C.人们划分区域的目的不同D.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
5.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行政区②文化区③热量带④干湿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和青岛市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⑥D.③④⑤
[解析] 第4题,区域是人们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地理差异上。第5题,文化区、热量带、干湿区、三江平原的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图示区域A的边界均为明确界线,行政区的界线是明确的。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向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完成6~8题。6.山中腰的森林最可能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D.亚寒带针叶林
7.下列有关太白山北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B.一月均温在0 ℃以上C.耕地主要为水田D.河湖众多,水系稠密8.下列有关秦岭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B.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与一月均温0 ℃等温线和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解析] 第6题,太白山北麓是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山麓地带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越向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知,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的变化相似于由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因此山腰地带的森林带应该是亚寒带针叶林带。故选D。第7题,太白山北麓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A正确;一月均温在0 ℃以下,B错误;耕地主要是旱地为主,C错误;半湿润气候区,降水
较少,蒸发旺盛,河湖较少,D错误。故选A。第8题,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A错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B错误;秦岭是我国一月均温0 ℃等温线和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C错误;是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9.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若干地理信息分布示意图(左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及海陆分布示意图,右图为左图中虚线方框内水系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一中四个地点气候数据图。
材料三 上述两个材料中,④地位于世界著名海洋公园麦夸里岛,该岛是从海洋深处逐渐升出海面形成的,为火山岛,平均海拔约240米。下图为麦夸里岛典型景观照片。
(1)自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体现了整体性特征。根据材料一、二,举一例说明材料一左图中两大岛屿整体性的突出表现,并说出形成该整体性的主要原因。(2)比较①③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并说明原因。(3)相对于②地所在岛屿的河流,麦夸里岛的河流发育程度_____(填“高”或“低”),请说出最主要的两个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4)材料一左图中最大的岛屿东、西部河流特征差异显著。相对于P河上游,Q河上游向下和向源头侵蚀能力________(填“更弱”或“更强”),请分析原因。
[答案] (1)突出表现:温带气候。主要原因:地处中纬度地区。或突出表现: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狭小(或地形陡峭)。主要原因:处于板块消亡边界(相撞地带)。(2)气温:①地年均温高于③地。原因:①地纬度低于③地。降水:①地年降水量小于③地,①地冬季降水比例更大。(或①地降水季节变化大于③地或③地降水季节分配更均匀)原因:①地夏季、冬季分别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③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终年受西风影响。(4)河流落差更大,流速更快;流域内降水更丰富,流量更大,能量更集中。
[解析] 第(1)题,自然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生物、岩石、土壤等。两大岛屿整体性的突出表现可以选择其中之一来论述;由于两大岛屿位于36°S~48°S之间,属于温带气候,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为纬度,所以主要原因为该两大岛屿位于中纬度地区;或者根据地形图判断,该两大岛屿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上,所以可以判断出两大岛屿的地形特征是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其成因为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一般多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第(2)题,①③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比较,可以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来分析;其差异的成因可以从纬度、大气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教学演示ppt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基础认知,课堂·重难突破,素养·目标定位,随堂训练,知识概览,重难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教学ppt课件,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突破•储素养,地域差异,相对一致,自然特征,人文特征,较大尺度,较小尺度,相互促进,地理位置,发展条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