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202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测试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新教材202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测试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页
    新教材202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测试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页
    新教材202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测试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材202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测试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测试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共7页。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1.封君与封臣关系的形成基于 (  )            
    A. 有条件地赏赐土地
     B.无偿地赏赐土地
    C.封臣须效忠封君  
    D.封臣必须服兵役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后封君封臣制度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封君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领取土地的封臣必须效忠封君,A项正确。B项错在“无偿”上;C、D两项属于封君与封臣关系形成后,封臣应尽的义务,不符合“基于”这一条件。
    答案:A
    2.在中世纪的西欧,一个小封建主对他的封君毕恭毕敬,而对他的封君的封君却敢于出言不逊。这是由于当时西欧实行的制度是(  )
    A.奴隶制度  
    B.直接民主制
    C.封君封臣制度  
    D.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8世纪后封君封臣制度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有一定的契约关系,但只存在于上下两级之间。所以在中世纪的西欧,一个小封建主对他的封君毕恭毕敬,而对他的封君的封君却敢于出言不逊。
    答案:C
    3.有位于高处、豪华的领主住所;有简陋的农奴茅舍;有包括教堂、水磨房和手工业者的库房在内的公共设施;有领主主持的法庭处理领地内部事务;农奴以劳役地租的方式承担义务。该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中世纪西欧庄园  
    B.中世纪西欧城市
    C.东汉地主庄园  
    D.魏晋门阀士族辖地
    解析:依据材料中“教堂、水磨房和手工业者的库房在内的公共设施;有领主……农奴以劳役地租的方式承担义务”可知是中世纪西欧的庄园,故A项正确。城市不符合劳役地租的信息,故B项错误;中国东汉和魏晋时期没有教堂,故C、D两项错误。
    答案:A
    4.欧洲中世纪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表明,欧洲中世纪的城市 (  )
    A.自然条件优越
    B.相对独立和自治
    C.空气比较清新
    D.已不受国王管辖
    解析:在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城市的发展相对独立和自治是题目中“自由”的意思,不是自然条件、空气等因素的原因,城市依然受国王管辖,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答案:B
    5.(2022·广东合格考)拜占庭帝国时代,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和东南亚的香料,波斯的地毯,西欧的毛织物,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的木材、皮毛、蜂蜜、琥珀,纷纷运抵君士坦丁堡,其中大部分商品转销到其他地区。这体现出拜占庭 (  )
    A.阻断了亚欧大陆贸易
    B.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桥梁
    C.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D.刺激了欧洲庄园经济发展
    解析:材料信息“纷纷运抵君士坦丁堡,其中大部分商品转销到其他地区”体现了拜占庭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桥梁,故B项正确。
    答案:B
    课堂建构



    【基础巩固】
    1.(2022·肇庆高一期末)有学者指出,11世纪的西欧,在封建主义制度下,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如果一个封臣拒绝履行他应尽的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以联合起来反对他,并对国王加以限制。这说明封君与封臣之间 (  )
    A.在社会关系上平等互利
    B.体现出契约关系
    C.存在着森严的社会等级
    D.在经济上相互制约
    解析:在西欧封建主义制度下,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国王和百姓、领主和封臣都共守一种契约,每个人都对他人负有某种义务,故B项正确。封君与封臣之间存在契约关系,但并非在社会关系上平等互利,排除A项;C项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内容说的是封君与封臣之间的政治关系,而非经济关系,排除D项。
    答案:B
    2.依据史实,下面表格中的①②应该是 (  )

    A. 君主等级;民族国家
    B. B.封建等级;分裂割据
    C. 城市自治;君主专制
    D. D.君主专制;封建割据
    解析:材料图片反映的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当时西欧形成以土地分封为基础的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故①是“封建等级”,由于封建主有世袭领地,在各自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越来越强大,故②是“分裂割据”,B项正确。当时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并不是指君主等级,民族国家也没有形成,故A项错误;当时西欧也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制度,故C、D两项错误。
    答案:B
    3.14世纪以后,随着西欧农村众多地区劳役量的固定化,越来越多的农奴通过缴纳一定的货币而摆脱了领主的人身束缚。这一现象 (  )
    A.加速了庄园的衰落瓦解
    B.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
    C.促进了手工工场的集中
    D.提升了领主的政治权利
    解析:随着法律的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越来越多的农奴通过缴纳一定的货币而摆脱了领主的人身束缚。这一现象加速了庄园的衰落瓦解,故A项正确。
    答案:A
    4.欧洲中世纪后期在教会神学的笼罩下产生了大学的世俗教育。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
    A.教会势力的减弱 B.城市经济的复兴
    C.传统教育的崛起 D.更好地传播文化
    解析:中世纪的欧洲的城市经济有所发展,同时城市经济的发展扩大了世俗的力量,因此大学的世俗教育产生。A、C、D三项说法并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经济方面的。故B项正确。
    答案:B
    5. 《查士丁尼法典》包括了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新法典》是查士丁尼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而成的。以上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
    A.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
    B.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C.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
    D.罗马法只是皇帝敕令的汇编


    解析:查士丁尼命人编纂法典,本质上说明统治者以法律为治国的手段和工具,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故B项符合题意。依据题干“《查士丁尼法典》包括了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新法典》是查士丁尼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而成的”可知,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只是表象,不是本质问题,故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的主旨是统治者重视法典的编纂,故C项不符合题意;罗马法可以追溯到罗马共和国时期,不仅仅是皇帝敕令的汇编,故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拓展提高】
    6.(2022·深圳高一期末)7世纪,法兰克国王分封土地给领主时承诺,在领主现有的庄园范围内,政府一切官员俱不得入内执行审判或收敛罚款,这项权力由该领主和他的继任者掌管。这一做法 (  )
    A.反映了农奴制度的形成
    B.体现了王权至上的特点
    C.埋下了分裂割据的隐患
    D.有利于维护庄园的秩序
    解析:根据材料“在领主现有的庄园范围内,政府一切官员俱不得入内执行审判或收敛罚款”可知,庄园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封建庄园在某些方面不受政府管辖,没有涉及农奴制度,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中古欧洲的王权是有限的,而非至高无上的,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政府授予封建庄园的特权,没有涉及庄园内部秩序问题,排除D项。
    答案:C
    7.(2022·韶关高一期末)中古西欧的城市一般都兴起于国王或教俗封建主的领地上,商人们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商业习惯法,以处理货币与货币交换、债务与破产、契约等事务,所以他们希望有自己的法律、法庭,即希望自己管理他们的城市。这反映了西欧城市 (  )
    A.民族意识缺乏
    B.世俗权力加强
    C.自由理念兴起
    D.资本主义萌发
    解析:根据材料“所以他们希望有自己的法律、法庭,即希望自己管理他们的城市”可知,中古欧洲随着市民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城市自治的实现,人们希望拥有城市独立的自治权,体现了西欧城市自由理念的兴起,故C项正确。城市自治意识的增强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A项;城市自治脱离领主的控制,有利于削弱以领主为代表的世俗特权,排除B项;中古欧洲城市自治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市民阶级,排除D项。
    答案:C
    8.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城市争取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为市民称颂。这反映出当时 (  )
    A.市民浮躁的社会心态
    B.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市民的观念消极世俗
    D.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市民称颂”,这表达了市民阶层鲜明的态度,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B项符合题意。市民浮躁的社会心态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A项不符合题意;市民的观念消极世俗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C项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9.1565年,伊凡四世开始推行他独创的“特辖领地制”:将国家领土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为特辖区,主要由俄国心脏地带的领土组成,由沙皇任命的特辖军团(由中小贵族组成)统治;一为普通区,主要为边远落后地区,归大贵族领主管理。这一措施 (  )
    A. 赢得了贵族的支持
    B. 巩固了中央集权
    C. 扩大了俄国的疆域
    D. D.增强了军事实力
    解析:心脏地带由沙皇任命的特辖军团统治,即核心地带受沙皇直接管理;边远地区由大贵族领主管理,而边远地区比较落后,无法对特辖区即中央构成威胁,由此可见,该措施削弱了大贵族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
    答案:B
    1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同样很重要,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调味品、香料和宝石,埃及的莎草纸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527—565年)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部分地区,还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典。查士丁尼宣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现已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繁盛的表现,并分析其繁盛的重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查士丁尼延续“罗马人的名誉”的表现及影响。
    解析:(1)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一“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可知手工业发达,据材料对自欧亚大陆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的介绍,可得出商业兴旺。第二小问重要原因,据材料一“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归纳即可。
    (2)根据材料二“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部分地区”可知长年的对外军事扩张导致国库空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因素还有外族入侵。
    (3)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部分地区”“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典”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事扩张扩大了拜占庭帝国的版图,编纂《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答案:(1)表现:手工业发达,商业兴旺。原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2)原因:长年的对外军事扩张导致国库空虚,财尽民穷;帝国衰弱,外族入侵。
    (3)表现:四处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编订《查士丁尼法典》。影响:前者扩大了拜占庭帝国的版图,后者剔除了法律中部分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