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达标测试
展开第四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某生产冲锋衣、徒步鞋等户外用品的服装品牌,诞生于加拿大西海岸的温哥华(49° N,123° W)。该品牌的设计总监称,温哥华特殊的地理环境是测试户外产品性能的“天然试验场”。目前,该品牌已建立全球化生产网络,90%的产品在缅甸、越南、孟加拉国等国家的21家制造工厂生产,但在温哥华设计中心附近仍保留着自有工厂。该品牌倡导尊重自然,加强可再生材料的研发和废料的循环利用等。下图示意该品牌产品的一般生产流程。据此完成1~4题。
1.推测温哥华所处区域成为该品牌“天然试验场”的条件包括 ( )
A.地形平坦 B.路面湿滑
C.风力微弱 D.地震频繁
2.该品牌建立全球化生产网络主要是为了( )
A.扩大市场份额 B.建立营销网络
C.降低生产成本 D.带动当地就业
3.该品牌在设计总部附近保留自有工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减少运输成本 ②保障产品质量 ③促进产品研发 ④满足当地市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该品牌加强可再生材料的研发和废料的循环利用的主要目的是 ( )
A.增加产品种类 B.提高产品质量
C.丰富品牌文化 D.降低产品价格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信息可判断温哥华位于北美洲西海岸,地处西风带,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多阴雨天气而路面湿滑,适合试验户外服装产品的效果。故B项正确。温哥华靠近海岸山脉,地势起伏较大,A项错误。温哥华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力较大,C项错误。地震为自然灾害,发生时不适合开展户外运动,D项错误。第2题,该品牌的产品主要为服装,海外工厂从事的是产品的加工制造环节,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且从材料中可知海外工厂主要分布在缅甸、越南等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的国家,因此建立全球化生产网络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故C项正确。扩大市场份额、建立营销网络和带动当地就业不是主要目的,A、B、D三项错误。第3题,从图中信息可知,自有工厂可对设计方案提出反馈意见,及时的信息交流利于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促进产品研发;设计中心和自有工厂合作给出新产品的样品和生产标准流程,利于海外工厂按统一标准制造产品,从而使产品质量稳定一致,因此B项正确。因90%的产品在缅甸、越南、孟加拉国等国家的21家制造工厂生产,本地产量很低,对减少运费和满足本地市场的作用有限,①④错误。A、C、D三项错误。故选B项。第4题,该品牌加强可再生材料的研发和废料的循环利用,向消费者传达尊重自然的环保理念,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与产品种类和产品质量关系不大,A、B两项错误,C项正确。可再生材料的研发会加大资金投入,无法降低产品成本和价格,因此D项错误。
答案:1.B 2.C 3.B 4.C
读我国四大重点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5~7题。
5.图中的四大重点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中的四大重点工程中,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图中①工程的建设,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
A.风沙、泥石流 B.泥石流、冻土
C.冻土、缺氧 D.缺氧、风沙
解析:第5题,分析四大重点工程线路的位置,不难发现③工程所跨的东西距离和纬度最大,故气候变化最大。第6、7题,①工程只位于青藏高原地形区,修建时需要克服冻土和高寒缺氧的不利条件。
答案:5.C 6.A 7.C
广东产业旧模式需要转型,如何在引进新一轮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加快引进产业、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努力把“广东制造”转变为“广东创造”“广东设计”,已成为广东保持平稳、快速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据此完成8~9题。
8.广东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有( )
①劳动力、资源、资金缺少引发产业发展滞缓 ②“民工荒、技工荒”导致劳动力成本提高 ③国际油价攀升,能源价格上涨,土地、水资源的瓶颈约束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④交通和自然灾害引起投资环境的恶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广东制造”转变为“广东创造”“广东设计”,利于提升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
B.推进新兴制造业向珠江三角洲周边转移利于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和优化
C.产业成本降低就可以摆脱广东经济目前面临的困境
D.只要能源问题解决,广东产业不必转型也可以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解析:第8题,劳动力成本提高和生产成本上升是广东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9题,“广东制造”转变为“广东创造”“广东设计”,有利于提升广东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
答案:8.B 9.A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后发展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下图显示某一产业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的过程。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产业最有可能是( )
A.航空航天工业 B.农产品加工业
C.钢铁工业 D.电子装配业
11.影响该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环境和技术 B.交通和市场
C.矿产和政策 D.地价和工资
解析:该产业从美国转移到日本,然后转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最可能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劳动力价格和土地租金。
答案:10.D 11.D
(2021年广东卷)据报道,2020年深圳市某科技公司的无人机产品占全球及国内市场份额分别超80%和70%。目前,德国是该公司在欧洲的最大市场。该公司在德国的金融中心法兰克福市设立了欧洲总部。据此完成12~13题。
12.无人机自动返航主要使用的技术是( )
A.气压感知 B.大地测量
C.遥感监测 D.卫星定位
13.该公司欧洲总部选址基本不考虑的因素是( )
A.旅游资源 B.消费市场
C.科研人才 D.航空枢纽
解析:第12题,无人机自动返航主要使用的是地理信息技术中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13题,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包括:劳动力、市场、政策、运输成本等。A项不属于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答案:12.D 13.A
(2022年全国甲卷)浙江S集团是一家研发和生产空调控制元件和零部件的企业,其生产的零部件占全球智能空调配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至2017年,S集团除国内工厂外,还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有工厂。其国内工厂生产的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满足出口需求。2018年,在国内工厂产能饱和、订单不断增长的情况下,S集团入驻越南某工业园,在买地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开展生产。据此完成14~16题。
14.影响S集团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技术 B.市场
C.原材料 D.劳动力
15.与国内建厂相比,S集团选择在越南建厂,可以( )
A.降低生产成本 B.增加产品产量
C.提高产品质量 D.方便原料供应
16.推测入驻越南的S集团在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的主要目的是 ( )
A.减少投资 B.提升企业形象
C.支持园区建设 D.满足客户需求
解析:第14题,根据材料“浙江S集团是一家研发和生产空调控制元件和零部件的企业,其生产的零部件占全球智能空调配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可知,S集团空调控制元件和零部件的生产技术较为成熟,产品质量较好,S集团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厂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当地的消费市场,而不是考虑技术条件,B项正确,A项错误。美国、波兰等发达国家的原料和劳动力价格较高,不是影响S集团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C、D两项错误。第15题,与国内相比,越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较低,在越南建厂可以降低生产成本,A项正确。S集团在国内建厂也可以增加产品产量,B项错误。与我国相比,越南在产品质量、原料供应方面没有优势,C、D两项错误。第16题,与自建厂房相比,租用厂房可以节省大量建设成本,减少投资,A项正确。提升企业形象、支持园区建设、满足客户需要都不是主要目的,B、C、D三项错误。
答案:14.B 15.A 16.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读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及东线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请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
(2)南水北调东线需要逐级抽水直至过了 才能自流输水,该处地势高的原因是 。
(3)试比较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各自的优缺点。
(4)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的措施除南水北调外还有 。
解析:第(1)题,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这就造成了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状况。第(2)题,黄河下游在泥沙长期淤积作用下形成“地上河”,本身成为一条分水岭。第(3)题,东线的优点是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投资少,工期短,但黄河以南需逐级抽水,成本较高;中线虽可自流引水,但需修建新的渠道,投资大,工期长;西线需凿通巴颜喀拉山脉,工程浩大,但水质最好。第(4)题,解决水资源紧张问题需要开源、节流,南水北调是开源,而发展节水产业、合理分配水资源等措施则是节流。
答案:(1)南方雨季长,雨量大,河流多且径流量大;北方雨季短,雨量少,河流少且径流量小。
(2)黄河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形成“地上河”
(3)东线的优点是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投资小,工期短,但黄河以南需逐级抽水,成本较高;中线虽可自流引水,但需修建新的渠道,投资大,工期长;西线需凿通巴颜喀拉山脉,工程浩大,但水质最好。
(4)发展节水产业,合理分配水资源,积极治理水体污染,循环用水等
18.(2022年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南方电网由广东等五省区电网构成,并与港澳电网相连,大规模的西电东送是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广东电网的调峰任务主要由西部送电承担,省内的火电、燃机采取昼启夜停的方式参与调峰,其承担的调峰量在电力负荷高峰季节较为明显。从调峰、调频、电网安全稳定性及经济运行要求来看,广东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是必要的。
材料二 下表为广东电网主要机组各类特性指标表。
电源类别
占本网装机比例/%
调节容量比例/%
调节负荷升降速度
火电
59
40~100
慢
水电
10
0~100
较快
抽水蓄能
5
-100~100
较快
液化天然气燃机
15
60~100
较慢
(1)根据表中信息,指出广东电网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合理性。
(2)分析广东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对“西电东送”输电效益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抽水蓄能调节负荷升降速度较快、调峰能力强,利用谷电廉价的电能转化为水能,在用电高峰时,可以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提升了谷电时电能的价值,由图中可看出水电仅占10%,占比低,调节作用有限;火电、燃机占比虽大,但调节速率慢。第(2)题,抽水蓄能利用谷电廉价的电能转化为水能,在用电高峰时,又可以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改善电源的运行环境,提高火电运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抽水蓄能可以增加西电东送的总电量,经过电能与水能的相互转化,提高能源综合效益;由图可知,抽水蓄能电站主要建在东部用电需求多的地区,可以减少输电量,提高输电线路的利用率,降低输电成本;抽水蓄能可以补充用电高峰期的用电量,减少火电的使用,促进节能环保,提高电网运行安全。
答案:(1)抽水蓄能调峰能力强、速度较快,谷电转峰电,提升价值;水电占比低,调节作用有限;火电、燃机调节速率慢。
(2)改善电源的运行环境,提高火电运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增加西电东送电量,提高综合效益;提高输电线路的利用率,降低输电成本;促进节能环保,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下图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1)描述图中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气候特征并分析成因。
(2)简析从古“丝绸之路”到“亚欧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
(3)简述图中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解析:第(1)题,图中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第(2)题,之所以采用铁路运输是因为现代社会货物运输量大和铁路运输自身的优势。这一转变也体现了科技的进步。第(3)题,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交通、政策、资源、风俗文化等方面分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运输条件便利;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矿产与能源资源丰富;有国家政策支持;自然风光与文化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答案:(1)特征: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终年被大陆气团控制。
(2)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进步;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3)有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运输条件较便利;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矿产与能源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自然风光与文化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单元检测四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单元检测四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