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四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测试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622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四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测试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622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四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测试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6220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测试(15份)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后练习题,共6页。
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基础过关]读我国贫困县分布与生态脆弱区关系图,完成1~2题。
1.我国贫困县与生态脆弱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没有贫困县B.生态脆弱区人口分布稀少C.生态脆弱区自然条件恶劣D.生态脆弱区易连片出现贫困县2.关于我国生态脆弱区,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主要是过度放牧导致生态脆弱B.乙地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脆弱的重要手段C.丙地地表水短缺是生态脆弱主要原因D.全球气候变化对丁地生态没有影响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渤海湾的西北附近有贫困县存在,该区域属于东部经济地带;在浙江和江西等区域有一定量的生态脆弱区的分布,该区域的人口并不稀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浙江和江西等区域的生态脆弱区的自然条件还是比较优越的;从图可知,生态脆弱区的贫困县数量往往比较多,因此生态脆弱区易连片出现贫困县。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东北平原的农耕地带,该区域的生态脆弱主要是过度农垦导致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乙地区的低山丘陵的数量比较多,地形起伏较大,且该区域降水比较多,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因此可知乙地退耕还林进行水土保持是改善生态脆弱的重要手段;丙地区位于我国西南,该区域喀斯特地貌广布,石漠化比较严重,严重的石漠化是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得丁区域蒸发加剧,对该区域是有影响的。答案:1.D 2.B下图是我国境内沿38°N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地形区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水体污染C.土地沙漠化 D.土地盐碱化4.造成甲地形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破坏植被 ②该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土质疏松④距海遥远,气候干旱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地形区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第4题,甲地形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加上黄土土质疏松,易被流水冲刷,所以水土流失严重。答案:3.A 4.C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堤坝的主要作用是( )A.拦沙蓄水 B.发电灌溉C.防洪抗旱 D.调节气候6.在区域整治的过程中,下列各地形部位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甲——平整土地,建立基本农田B.乙——封坡育林育草,涵蓄径流C.丙——修建梯田,发展林果生产D.丁——疏浚河道,排沙泄洪解析:第5题,由经纬度及等高线可知,图示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图中堤坝位于沟谷,为淤地坝,主要作用应为拦沙坝,起拦沙蓄水的作用。第6题,丁地为沟谷地区,故应打坝淤地,拦截径流和泥沙。答案:5.A 6.D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材料三 近年来,库布齐沙漠地区所在政府致力于沙漠化治理。下图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1)结合材料,分析库布齐沙漠沙尘暴频发的原因。(2)指出与库布齐沙漠相比,巴丹吉林沙漠治理的不利条件。(3)判断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并分析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义。解析:第(1)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中关于裸岩岩性的介绍。库布齐沙漠沙尘暴频发的原因主要从以下方面分析:由裸岩岩性可知,裸岩易被外力破坏而变得破碎,成为沙尘暴的主要物质来源;该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春季多大风,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该地植被缺乏,沙尘易被风力侵蚀。第(2)题,沙漠治理的主要措施是生物措施,生物措施的关键是水源,水源包括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顺着这个思路去分析,就很容易得出答案。第(3)题,由图可知,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甘草种植,其作用可以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去分析。答案:(1)多裸岩,岩石容易被风化侵蚀,成为沙尘暴的物质来源;气候干旱;冬春季大风日多且集中;植被稀疏。(2)位于干旱地区,降水量更少,植被不易成活;离黄河更远,引水灌溉不便;距离冬季风源地更近,风力更大。(3)核心环节:甘草种植。意义: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就业,减轻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能力提升]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流域原始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由于降雨和径流量减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恶化。目前,青海省在青海湖流域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并取得一定成效。读图,完成8~9题。
8.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崎岖,河流众多B.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C.光照弱,植被覆盖率低D.生物种类单一,数量少9.青海省在青海湖流域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工作,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A.围栏封育、轮封轮牧B.大力实施以乔木为主的植树造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C.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灌溉农业,扩大耕地面积D.引进物种,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解析:第8题,青海湖流域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且降水少,植被一旦破坏,很难恢复,故生态环境脆弱,B项正确。第9题,围栏封育、轮封轮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A项正确。该地区气候寒冷,降水少,不适合以乔木为主的植被生长,B项错误。大力发展灌溉农业、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该地区的生态环境,C项错误。引进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使生态系统失衡,D项错误。答案:8.B 9.A非洲萨赫勒地区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向热带草原过渡的地带,年降水量大多为100~500毫米。 20世纪以来,传统的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变。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萨赫勒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荒漠化。读图,完成10~11题。
10.萨赫勒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①过度开垦 ②过度放牧 ③全球气候变暖④修建道路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遏制萨赫勒地区生态恶化趋势的根本措施是 ( )A.增加区域降水 B.采用草方格沙障C.控制人口数量 D.提高植被覆盖率解析:第10题,由材料信息可知,萨赫勒地区发展“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且“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作物侵入牧区,草场面积被压榨,牧区被迫向环境脆弱地转移,故推测萨赫勒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①②正确。萨赫勒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③错误。修建道路不足以引起土地荒漠化,④错误。第11题,人口过快增长和贫困是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故控制人口数量是根治萨赫勒地区生态恶化的根本措施,C项正确。增加区域降水不切合实际,A项错误。草方格沙障主要是为了防治土地沙漠化,B项错误。提高植被覆盖率不是根治的措施,D项错误。答案:10.A 11.C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山区,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被称为“红色荒漠”。“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以河田为中心的水土流失区生态恶化、群众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长汀县早在 20世纪就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其原因主要是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1912年,当地封建宗派山权纠纷,引起大规模相互伐木;1934年国民党进行第五次“围剿”时开公路、筑碉堡,大量砍伐林木作军资;20世纪 80年代以前,人口大量增长,人民生活贫穷,当地伐木烧薪现象极为严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科学有效的治理,该县水土流失率迅速降低,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优良,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图甲、图乙分别为长汀县罗地草山 1985年和2018年景象。
(1)分析长汀县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2)简析严重的水土流失对长汀县的危害。(3)从生态、经济角度分析长汀县单位土地面积水土流失所带来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的原因。(4)针对长汀县严重的水土流失,简述可采取的治理措施。解析:第(1)题,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且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加剧了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福建为山地丘陵地形,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冲刷、侵蚀;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第(2)题,由于水土流失,土壤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植被生长恢复困难,植被稀少,气候变得干燥,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河床、水库、湖泊,防洪难度增加。第(3)题,从生态角度分析,与黄土高原相比,长汀县位于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地区,土层更薄,表土一旦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从经济角度分析,由于长汀县人口较多,人均土地较少,农户在单位面积上投入较多,单位土地面积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第(4)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结合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区域地理背景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陡坡封山育林,恢复植被;缓坡可发展立体农业,多种经营,坡度较小的地方开辟梯田等;营造薪炭林、推广省柴灶、炉灶技术革新、推广使用沼气等多方面解决农村地区生活燃料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等。答案:(1)①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②山地丘陵地形,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冲刷、侵蚀;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2)①土壤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②植被生长恢复困难,植被稀少,气候变得干燥,生态环境恶化;③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河床、水库、湖泊,防洪难度增加。(3)①与黄土高原相比,长汀县土层更薄,表土一旦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②长汀县人均土地较少,单位土地面积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4)①陡坡封山育林,恢复植被;②缓坡可发展立体农业,多种经营;③解决农村地区生活燃料问题,如营造薪炭林、推广省柴灶、炉灶技术革新、推广使用沼气;④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综合训练题,共10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B生态脆弱区的形成原因包括,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05~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24黄士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精选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解析版docx、24黄士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精选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