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蜀相 杜 甫一等奖课件ppt
展开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蜀相》教学设计
课题名 | 《蜀相》 |
教材分析 |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
教学目标 | 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诗歌的意象、语言、技巧深入到诗歌的内核—情和理,把握住诗歌的灵魂,欣赏诗歌的形象美、语言美、技巧美、情感美。 |
教学重点 | 意境的把握,情感的一以贯之 |
教学难点 | 把握住诗歌的灵魂,欣赏诗歌的形象美、语言美、技巧美、情感美。 |
教学方法 | 引导 讨论 归纳结合法、多媒体辅助 |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导入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二、诵读: 1、音读 学生齐读一遍 师生订正字音 师提示: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 空好音 hǎo 七律二二二一、二二一二两种节拍划分方式: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韵脚:寻、森、音、心、襟 (顿挫) 2、意读 默读 结合注释说出全诗大意 (一生说,其余可补充、订正) 把握诗歌大意 三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于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四、赏析:(赏内容、赏语言、赏技巧、赏情感) 1、从标题入手 : “蜀相” 师:给了我们什么信息? 生答 师随机引导: 内容:“蜀相”即诸葛亮 公元221年,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刘备在四川成都立国称帝,历史上称为蜀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所以杜甫称之为“蜀相”。 诗歌类别:咏史(人) 那么先看看写的这个古人的特点。 2、文章首联就写人吗?写什么呢?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 首联: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对象: 丞相祠堂 柏 (景) 描述: 何处寻(设问) 森森(高大茂密 幽深) (语言) 特征情感: 追慕 历史悠久 寂寞荒凉 “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专程来访,而不是信步由之。 诗人对诸葛亮无限追慕,因心思其人,才要追访其庙。 因人及物,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 比较“走”与“寻” “去”与“寻” 3、颔联应是“承”,写什么?怎么写? 颔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与上联关系: 承 从城外森森 阶前碧草 远 望 近 观 寻 途 入 庙 内容/景色/对象 碧草 黄鹂 描述: 碧 黄 (色彩) 映阶 隔叶 (草茂叶繁) 春色(静) 好音(动) (美景赏心悦目) 自 空 ①无人欣赏 寂寞 为谁绿 有谁听 (衬托) ②一齐抹倒,加倍突出敬仰之情 “不是爱花即肯死,伤心人别有怀抱” (烘托) 比较:“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欣喜愉悦的情感) 无心赏景,一心想念着这祠堂的主人——蜀相诸葛亮。 由写景过渡到写人 4、写人的什么?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频烦: 知人善任,始终不渝 (知遇之恩) 天下计: 即天下大计 “隆中对”东连孙权,北除曹操,西取刘璋,南抚夷越等恢复国家的统一的策略 (济世雄才) 两朝开济: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老臣心: 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鞠躬尽瘁) 这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在当时就预见了三足鼎立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 下句写出山之后,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有志未遂 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英 雄——一样遭遇的,包括杜甫自己。
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济世雄才
鞠躬尽瘁
壮志未酬 5、咏古诗的特点: ①咏古 ②讽今(伤今)(自己、社会、国家、统治者等) 杜甫:(知人论世)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
五、概括主旨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杜甫通过写诸葛亮,来发思古之幽情,抒发对诸葛亮的仰慕、痛惜之情和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同时,还希望唐肃宗能向刘备那样信贤任能。
六、拓展训练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
板书设计 | |
课后作业 | 1、背诵这首诗 2、收集整理后人吟咏诸葛亮 |
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蜀相 杜 甫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2004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蜀相 杜 甫获奖课件ppt</a>,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自读课文,课文探究,临古↓怀古↓伤今,壮志未酬身先老,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出师未捷身先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高教版(中职)蜀相 杜 甫试讲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高教版(中职)蜀相 杜 甫试讲课课件ppt,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顾茅庐,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整体感知,初读释意,逐句赏析,结构起承转合,析一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不求甚解 马南邨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不求甚解 马南邨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不求甚解》课件pptx、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不求甚解》同步分层练习docx、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不求甚解》教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