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
    秘密★启用前
    顶兴学校2023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回忆钟扬,很多藏族师生说,他就像绽放在“生命禁区”里的格桑花。
    来到西藏,钟扬感到,这里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他由此萌发另一个梦想:为祖国每一个民族都培养一个植物学博士。
    为此,钟扬不放过任何一颗可在当地生根发芽的“种子”。援藏期间,他累计培养了6名博士、8名硕士,他们多已成长为我国民族地区急需的科研教学骨干。在他的帮助下,西藏大学建立了植物学研究“地方队”:他把自己活成了一颗追梦的“种子”。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这是钟扬生前常说的话。从教30余年,援藏16年,他带领团6队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青藏高原有超过2000多种特有植物,然而,在全世界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中,长期没有我国西藏地区的植物种子。因此,2001年,醉心基础科研的钟扬只身前往青藏高原,寻访植物标本,探寻生物进化轨迹。此后10余年,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从阿里无人区到雅鲁藏布江边,都留下了钟扬的身影。
    “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到那么多地方采集种子?”面对质疑,钟扬回答:“眼前的确没有经济效益,但国家需要、人类需要这些种子。做基础研究,心里想的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除了4000万颗种子,钟扬及其团队还将全世界仅存的3万多棵西藏巨柏登记在册,为珍稀巨柏筑起保护屏障。他们从采集的高原香柏中提取出抗癌成分,并通过美国药学会认证;他们寻找到雪域高原上的拟南芥,为全球植物学研究提供支持……
    (摘编自新华网《钟扬:一颗追梦的“种子”》)
    材料二: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这一路走来,虽然有很多的汗水和辛酸,但也有很多的丰收和喜悦。科学探索无止境,这是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务实的精神。袁隆平认为:成功的要诀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他喜欢阅读外文方面的资料,了解其他国家著名的遗传学家的理论新动向,于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从而打开了杂交水稻的大门。
    顾大局、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以来,他亲自下田研究水稻的生长状况,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曾把自己研究小组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给全国各个研究单位,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办好。
    袁隆平院士曾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全球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稻田,如果一半有八千万公顷(种杂交水稻),那现在的情况,每公顷增产两吨,可以多养活五亿人口。”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一稻济世,万家粮足》)
    材料三:
    所谓航天育种,准确地讲叫航天诱变育种,就是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使植物种子发生基因变异,进而选育植物新品种、创造农业育种材料、丰富基因资源,是一种将辐射、宇航、育种和遗传等学科综合起来的高新技术。
    航天系统工程复杂,每增加一点荷载容量都弥足珍贵。在这种“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跟随航天器进行“太空旅行”的种子也需要通过“千挑万选”才能脱颖而出。
    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是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这样才能保证航天育种的意义。拿这一批最近收获的“航聚香丝苗”来说,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涛介绍道,科研人员对约10000个种质进行了广泛评价,从中挑出若干性状优良的候选搭载材料,而后进一步调研市场需求,最终才确定了“航聚香丝苗”作为嫦娥五号的搭载材料。
    “奔月”水稻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端上老百姓的餐桌呢?郭涛表示,从2020年11月搭载嫦娥五号“奔月”到真正成为流通于市场中的农产品,这批水稻种子要经历种植、鉴定、比较、示范、推广等一系列流程,预期花费3~4年的时间。
    毕竟到太空经历诱变还只是品种选育的第一步,“太空种子”既要“上得了天”也要“入得了地”。航天育种是一个完整的育种研究过程,整个研究最繁重和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后续的地面上完成的。
    搭载嫦娥五号的这批水稻种子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世代的种植,很快就要进入下一步的鉴定阶段。据介绍,目前收获的第一批种子来源于2000个植株、1万个单穗,每个植株收获的种子会被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来继续种植,第二类用来进行广泛的基因及性状鉴定,第三类将作为种子备份进行长期保存。同时,每株水稻都会有一个ID,方便科研人员对每一个样本进行连续的跟踪和鉴定,溯源追查。
    (摘编自李子吉《航天育种:一粒种子“上天入地”的奇妙旅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钟扬以自己在高原多年的奋斗,改变了西藏地区的植物种子不被世界了解的状况,并为保护植物做出巨大贡献。
    B.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这和他想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的毕生梦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C. 航天器的载重容量决定了航天技术的发展,只有那些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才有可能被带入太空进行试验。
    D. 搭载嫦娥五号的水稻种子已完成部分阶段的种植实验,这些实验获得的种子将会分为不同类型进入下一阶段的实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应该只从当前的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待种子采集活动,而应该站在国家和人类需要的高度来审视其意义。
    B. 袁隆平在国外遗传学家理论的影响下,找准了研究的方向,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大门,并为之奋斗终生。
    C. 航天育种需要综合辐射、宇航、育种等学科知识方能完成,它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使种子发生基因变异。
    D. 航天育种研究工作最繁重和最重要的工作并不是在太空环境完成的,而是在种子“落地”后的地面完成的。
    3. 下列选项,例子最适合体现材料一中画线句子意思的一项是( )
    A. “敦煌女儿”樊锦诗将自己大半辈子的光阴奉献给大漠上的敦煌石窟。
    B. 路炳辉教授一心上好思政课,引领教研室教师探索思政课的教学模式。
    C. 年过古稀的冯骥才奔走于古村落间,被称为“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
    D. 华为公司面对不利的国际环境,公司上下一心彰显了团队的凝聚力。
    4. 材料三详细介绍了种子“上天入地”的过程,请分别概括两个阶段不同的工作重点。
    5. 两位种子专家在科研上取得优异成就,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答案】1. C 2. B 3. B
    4. ①上天前优选种子:选择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调研市场需求。②下地后种植鉴定种子:在种植后对每一个样本进行连续的跟踪和鉴定,溯源追查。
    5. ①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要勇于面对汗水和辛酸。②要有为国家为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③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勇于实践。④要注重团队建设,发挥团体的力量。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航天器的载重容量决定了航天技术的发展”错误,按照材料三的内容理解,应该是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决定了航天器的载重容量。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在国外遗传学家理论的影响下”片面强调了国外理论的重要性,原文是“了解其他国家著名的遗传学家的理论新动向,于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中画线句子既能体现人物追求“种子”梦想的精神,又能体现人物作为“种子”帮助建立团队的特点。
    A.只能强调个人的追求和奉献精神。
    B.路炳辉教授既追求自己的理想,也帮助发展思政教育团队。
    C.只能体现对理想信念的追求。
    D.重在阐释团队的力量。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可以跟随航天器进行‘太空旅行’的种子也需要通过‘千挑万选’才能脱颖而出”“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是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这样才能保证航天育种的意义”可知,上天前优选种子:选择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调研市场需求。
    结合“搭载嫦娥五号的这批水稻种子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世代的种植,很快就要进入下一步的鉴定阶段”“每株水稻都会有一个ID,方便科研人员对每一个样本进行连续的跟踪和鉴定,溯源追查”可知,下地后种植鉴定种子:在种植后对每一个样本进行连续的跟踪和鉴定,溯源追查。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结合钟扬“从教30余年,援藏16年,他带领团6队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袁隆平“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这一路走来,虽然有很多的汗水和辛酸,但也有很多的丰收和喜悦。科学探索无止境,这是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可知,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要勇于面对汗水和辛酸。
    结合钟扬“国家需要、人类需要这些种子。做基础研究,心里想的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和袁隆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袁隆平院士曾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可知,要有为国家为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结合钟扬“只身前往青藏高原,寻访植物标本,探寻生物进化轨迹。此后10余年,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从阿里无人区到雅鲁藏布江边,都留下了钟扬的身影”和袁隆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务实的精神”“他喜欢阅读外文方面的资料,了解其他国家著名的遗传学家的理论新动向,于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从而打开了杂交水稻的大门”“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以来,他亲自下田研究水稻的生长状况”可知,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勇于实践。
    结合钟扬“他累计培养了6名博士、8名硕士,他们多已成长为我国民族地区急需的科研教学骨干”和袁隆平“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曾把自己研究小组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给全国各个研究单位,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可知,要注重团队建设,发挥团体的力量。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皮影二
    吕志军
    韩虎让人讨厌。幕间休息时,他钻进后台摸铙摸钹、动签子,嬉皮笑脸的,撵都撵不走。哪里有半点儿成年人的庄重稳当嘛!
    每次演皮影他都来。锣鼓未响,早早坐戏场了;开演,白纱前看得不过瘾,还挤到幕后,看艺人手中的签儿上翻下撩,左杵右抖。激动起来,韩虎也跟着手舞足蹈。戏演结束,他抢着拔电线,收音箱,整戏筐,挡手挡脚。
    善存师傅拨开他,说:“趁早滚蛋。五十刚出头儿,正是家里好劳力,这不是游手好闲吗?”
    善存师傅是皮影戏“非遗”传承人,县城唱影戏“一把手”,戏班的台柱子。
    皮影戏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近些年不可避免地衰落了。但善存师傅不信这个邪,他要求戏班“没有观众也开戏”。传了多少代了嘛,好东西得留下嘛。
    “要是真没人看呢?”有人打趣。
    “那就给老天爷演!”善存师傅心想,咋能没人呢?不是有韩虎吗?就是没有讨厌的韩虎,也能雕皮子嘛。将剧中人物在牛皮上镂刻出面目身形,填染颜色,串联切件制作成皮子,本身就是艺术品。家具齐着,技术全着嘛。
    时代变化太快啦,眨眼剧团一个个没了。不说演皮影,就是看皮影的也没有几个了,都去刨钱了——白天刨,晚上回来想着第二天怎么刨。
    善存师傅观察着呢。说是不景气,皮影戏还是有人看的,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进了城,对新潮的娱乐不感兴趣,除了抱孙子带孩子又没其他去处,便慢慢聚集了些皮影戏的观众来。老人们听腔儿,看影儿,图的是消磨时间,怀念过去的味儿嘛。
    这让善存师傅高兴。他领着戏班在文化广场演戏,一周一次,棒打不挪。精彩处,稀稀拉拉的观众热烈鼓掌,戏班演得更来劲儿。
    晚上呢,善存师傅领着戏班的人雕皮子——嵌在框子里挂上墙,那是个趣儿嘛。近段更不一样,观众里添了几张陌生面孔,还有个年轻人,多难得啊!善存师傅对戏班说:“一定要把他们牢牢吸引住!”
    可是这当口儿,善存师傅在回家的路上摔了一跤,胳膊折了。影戏全靠两只胳膊“挑签子”,折了胳膊怎么挑嘛!戏班艺人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让皮影二上。”
    皮影二就是令人讨厌的韩虎。他次次都来,时间久了,戏班人都叫他“皮影二”。“皮影一”是谁?当然是善存师傅。
    让皮影二上,善存师傅坚决不同意。为哈?韩虎正值壮年,上有老下有小,是撑家的柱子。现在演影戏可是一分钱挣不着,要赔上大量时间学技术,记唱词,戏班人少,还得兼锣鼓铙钹。善存师傅的三个哥哥就是顾着养家,先后放弃了嘛,把韩虎这个撑家的柱子拉来弄这不刨钱还要出钱付电费置买“家当”的营生是害人家嘛。
    可是又不能不演,善存师傅一咬牙:“他挑签子,我唱。伤好了撵他走。”
    这周演《兄妹开荒》。鼓先响了三下。这是提醒,听戏的停下喧嚣,演戏的准备好手脚嘛。善存师傅看看韩虎。韩虎一头的汗,也斜眼瞟他呢。
    “你又不是没鼓捣过。”平素戏班小憩,韩虎偷偷拿了签子比画来比画去,善存师傅没少瞪他,有时也装作没看见嘛。
    “我怕……怕坏了师傅名声。”
    “我不是你师傅。”善存师傅踢踢韩虎的脚后跟儿,“脚扎稳,胳膊放松嘛。”鼓点儿起来,善存师傅开了口:“雌鸡雄鸡高呀么高声叫,叫得太阳红又红,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怎么能躺在炕上做呀懒虫!”
    韩虎左手的签子挑动“哥哥”的身段。
    善存师傅继续唱道:“扛起锄头上呀么上山岗,上呀……”看到韩虎手中晃动“哥哥”的草帽,肩上的锄头却歪了,善存师傅急忙要去纠正,由不得“呀”一声低叫——胳膊打着石膏,一伸手便钻心地疼嘛。
    “上呀么上山岗,岗上好呀么好风光。我站得高来望得远那么依呀嗨。”韩虎吼着嗓子接上了,把善存师傅那“呀”的一声掩盖了。
    “咱们的边区到如今,成了一个好呀地方那哈依呀嗨嗨哎嗨。”
    哇,这个讨厌的家伙会唱嘛,善存师傅瞪大了眼睛:唱戏念做一体,只以为他会舞弄个签子,原来还藏着副好嗓子嘛。
    “扛起锄头上呀么山岗,山呀么岗上好呀么风光。我站得高来看得远来么依呀嗨,咱们的家乡到如今,成了一个好呀地方那哈依呀嗨嗨哎嗨那哈依呀嗨。”
    纱幕上,那淳朴妹子高高举起锄头挖那厚实的地哦;那懒惰的陕北汉子在妹妹的开导劝诫下,终于挥舞起锄头,撑起边区艳阳天了哦。韩虎的唱腔粗犷豪放,明明是练过的嘛。
    善存师傅悄悄挪步到了观众堆里。
    “边区边区地呀么方地方好,劳动英雄真呀么真不少。行行都能把状元出,当一个农业英雄真呀荣耀。”纱幕上,哥哥妹妹卖力地开荒,深情地歌唱。
    观众一齐鼓起掌来,看戏的年轻人也热烈地拍起了手。
    善存师傅伤好后举办了收徒仪式,赐了韩虎艺名。仪式上,韩虎呈出一个筐子,说:“妻子儿女都很支持我,给我买了牛皮、刻刀、颜料。”善存师傅打开,是韩虎一笔一画抄的几厚本唱词,还有一摞摞雕了半截或者已经雕好了的皮子嘛。
    再过一年,省城“非遗”文化调演,名单里有影戏班。善存师傅在回执主演一栏,庄重地写下三个字:皮影二。
    这次他没有带“嘛”。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画线的句子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既生动地表现了韩虎演皮影戏技艺的高超,又含蓄地表现了幸福的生活需要劳动来获得的生活理念。
    B. “白天刨,晚上回来想着第二天怎么刨”中的“刨”指赚钱,展现了皮影戏不受重视、不景气的现状,为下文皮影二登台表演的情节创设背景。
    C. “一定要把他们牢牢吸引住”,“他们”指陌生观众。善存师傅希望通过精彩的皮影表演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皮影戏、并有人传承皮影戏。
    D. “善存师傅悄悄挪步到了观众堆里”和“这次他没有带‘嘛’”,间接表达了善存师傅对皮影二的表演能力的认可,突出了皮影二的表演功底扎实。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韩虎让人讨厌”这句话起笔不凡,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给读者留下悬念和遐想,有吸引读者的作用。
    B. 善存师傅先前骂皮影二“趁早滚蛋”,后来心想“不是有韩虎吗”,这些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表现了善存师傅对皮影二的关爱。
    C. 皮影二表演时,“观众一齐鼓起掌来,看戏的年轻人也热烈地拍起了手”,说明皮影戏必将赢得年轻人的喜欢,未来可期。
    D. 善存师傅“举办了收徒仪式”与“我不是你师傅”前后呼应,对比鲜明,点明皮影戏后继有人、皮影手艺不会失传的主题。
    8. 皮影二后来为什么能参加省城“非遗”文化调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皮影二和善存师傅,谁是作品的主人公?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 A 7. C
    8. ①皮影二对皮影戏情有独钟,执着热爱,每次演皮影他都去。②皮影二勤奋刻苦,不论别人怎么评价他,只要一有机会他就练习。③善存师傅的提携和指导,帮助他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皮影戏表演者。④皮影二善于抓住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获得了善存师傅的认可。⑤家人对皮影二从事皮影戏表演工作的大力支持。
    9. 示例1:作品主人公是皮影二。①小说着重刻画了皮影二的人物形象,整个故事情节也是围绕皮影二展开的。②皮影二最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皮影戏表演者,体现了小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
    示例2:作品主人公是善存师傅。①小说借皮影二的成才赞美了善存师傅德艺双馨、善于发现人才的美德,没有善存师傅的指导和帮助,就没有皮影二的成功。②善存师傅对皮影二的倾心栽培体现了小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对后辈的无私付出和提携”的主题。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心理描写”错,划线句主要是动作描写,没有心理描写。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说明皮影戏必将赢得年轻人的喜欢,未来可期”错。年轻人来看戏只能说明年轻人也喜欢皮影戏,年轻人鼓掌只能说明皮影二表演得不错,还不能说明皮影戏必将赢得年轻人的喜欢,未来可期。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皮影二后来参加省城“非遗”文化调演的原因:
    ①原文“每次演皮影他都来。锣鼓未响,早早坐戏场了;开演,白纱前看得不过瘾,还挤到幕后,看艺人手中的签儿上翻下撩,左杵右抖。激动起来,韩虎也跟着手舞足蹈。戏演结束,他抢着拔电线,收音箱,整戏筐,挡手挡脚”。据此分析出,皮影二对皮影戏情有独钟,执着热爱,每次演皮影他都去。
    ②原文“平素戏班小憩,韩虎偷偷拿了签子比画来比画去,善存师傅没少瞪他,有时也装作没看见嘛”。据此分析出,皮影二勤奋刻苦,不论别人怎么评价他,只要一有机会他就练习。
    ③“善存师傅伤好后举办了收徒仪式,赐了韩虎艺名”。据此分析出,善存师傅的提携和指导,帮助他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皮影戏表演者。
    ④“善存师傅急忙要去纠正,由不得“呀”一声低叫……韩虎吼着嗓子接上了,把善存师傅那“呀”的一声掩盖了”“哇,这个讨厌的家伙会唱嘛,善存师傅瞪大了眼睛:唱戏念做一体,只以为他会舞弄个签子,原来还藏着副好嗓子嘛”。据此分析出,皮影二善于抓住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获得了善存师傅的认可。
    ⑤“仪式上,韩虎呈出一个筐子,说:‘妻子儿女都很支持我,给我买了牛皮、刻刀、颜料。’善存师傅打开,是韩虎一笔一画抄的几厚本唱词,还有一摞摞雕了半截或者已经雕好了的皮子嘛”。据此分析出,家人对皮影二从事皮影戏表演工作的大力支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示例1:作品主人公是皮影二。
    ①文中第一段“韩虎让人讨厌。幕间休息时,他钻进后台摸铙摸钹、动签子,嬉皮笑脸的,撵都撵不走。哪里有半点儿成年人的庄重稳当嘛”,写皮影二韩虎让人讨厌的具体表现;第二段“每次演皮影他都来。锣鼓未响,早早坐戏场了;开演,白纱前看得不过瘾,还挤到幕后,看艺人手中的签儿上翻下撩,左杵右抖。激动起来,韩虎也跟着手舞足蹈。戏演结束,他抢着拔电线,收音箱,整戏筐,挡手挡脚”,写皮影二痴迷于皮影戏;后文写皮影二在善存师傅受伤后,登台配合表演取得出乎意料的成功,“善存师傅急忙要去纠正,由不得“呀”一声低叫……韩虎吼着嗓子接上了,把善存师傅那“呀”的一声掩盖了”“哇,这个讨厌的家伙会唱嘛,善存师傅瞪大了眼睛:唱戏念做一体,只以为他会舞弄个签子,原来还藏着副好嗓子嘛”;最后“善存师傅伤好后举办了收徒仪式,赐了韩虎艺名”。据此分析出,小说着重刻画了皮影二的人物形象,整个故事情节也是围绕皮影二展开的。
    ②文章最后“再过一年,省城‘非遗’文化调演,名单里有影戏班。善存师傅在回执主演一栏,庄重地写下三个字:皮影二”,写皮影二最终成为影戏班主演,挑起了大梁。据此分析出,皮影二最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皮影戏表演者,体现了小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
    示例2:作品主人公是善存师傅。
    ①文中写善存师傅是皮影戏“非遗”传承人,县城唱影戏“一把手”,戏班的台柱子,要求戏班“没有观众也开戏”。认为平影戏要传承,好东西得留下。起初善存师傅不让皮影二参加学戏,平素戏班小憩,韩虎偷偷拿了签子比画来比画去,善存师傅受伤后,登台配合表演取得出乎意料的成功,最后“善存师傅伤好后举办了收徒仪式,赐了韩虎艺名”,“再过一年,省城‘非遗’文化调演,名单里有影戏班。善存师傅在回执主演一栏,庄重地写下三个字:皮影二”,写皮影二最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皮影戏表演者。据此分析出,小说借皮影二的成才赞美了善存师傅德艺双馨、善于发现人才的美德,没有善存师傅的指导和帮助,就没有皮影二的成功。
    ②原文“每次演皮影他都来。锣鼓未响,早早坐戏场了;开演,白纱前看得不过瘾,还挤到幕后,看艺人手中的签儿上翻下撩,左杵右抖。激动起来,韩虎也跟着手舞足蹈。戏演结束,他抢着拔电线,收音箱,整戏筐,挡手挡脚”,写皮影二每次演皮影都去跟善存师傅学习;后来“善存师傅伤好后举办了收徒仪式,赐了韩虎艺名”,“再过一年,省城‘非遗’文化调演,名单里有影戏班。善存师傅在回执主演一栏,庄重地写下三个字:皮影二”。据此分析出,善存师傅对皮影二的倾心栽培体现了小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对后辈的无私付出和提携”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A之B壮C也D犹E不F如G人H今I老J矣K无L能M为N也O已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指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先秦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流传后世。
    B. 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
    C. 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
    D. 行李,指外交使者,早在春秋战国时已沿用;今常指行旅的人出行所带的东西。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 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侃侃而谈,有理有据,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 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 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14. 乙文中烛之武劝说秦穆公的结果是怎样的?并说明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答案】10. DHK 11. B 12. C
    13. (1)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14. 结果:秦军撤兵,秦国帮助郑国设置戍守才离去(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原因:秦穆公明白其中利害( “利益”,或 “利”)。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也”字一般用于句末或句中停顿,后面D处断开;
    “不如人”是动宾结构,“今”是下句时间状语,应在H处断开;
    “矣”是句末语气词,K处断开。
    故在DHK处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错误。“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就谦称自己是“寡人”。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C.“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错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鄙”,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地;“焉”,哪里,怎么;“陪”,增加。
    (2)“因”,凭借;“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侵损;“与”,亲附、结交;“知”通“智”,明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归纳要点的能力。
    由“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可知成功劝退了秦师,还订立盟约,并且留下将领帮助郑国戍守边疆。
    由“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可知原因为: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秦王看清了利害关系。
    参考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儿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招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走向危难。(如果)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①
    苏轼
    风回仙驭②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③。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注】①原注:“七夕黄州朝天门上二首。”此为第二首。②仙驭:仙驾,指仙人骑的鹤。③世传牛郎、织女相见之夕必有微雨。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首句描写了旋风吹,仙车奔、扇云开的环境,境界开阔,意境苍凉。
    B. “更阑”句具体描述五更时景象,时过五更,月落大地,星河转移,逼近分手时光。
    C. “枕上”二句实写牛郎、织女如梦初醒、梦魂惊叹、泪涕纵横的神态,再加以“疏雨”的渲染,极富悲伤意味。
    D. “相逢”二句采用白描手法,写出牛郎、织女相会的匆忙仓促;而“金风玉露一相逢”二句则用烘托、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牛郎、织女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16. 请结合词作内容和背景,分别从艺术手法和情感两方面对下阕最后两句进行赏析。
    【答案】15. B 16. 手法:①想象。词人想象,牛郎、织女虽然一年一度相见,但不会羡慕人间夫妻。②夸张。人间一日有如一年,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人的烦恼、苦痛之多。
    情感:①对牛郎、织女的羡慕之情。牛郎、织女生命永恒,青春常驻,令词人心生羡慕。②对政治斗争的畏惧之情。词人在“乌台诗案”后贬谪黄州,虽死里逃生,犹心有余悸,故觉度日如年。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实写”错,牛郎织女从梦魂中惊醒过来,泪涕纵横,是想象、虚写的手法。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手法上:“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意为“他们始终不羡慕人间的生活,因为人间烦恼太多了,日子难过”。“终不羡人间”以想象的手法写牛郎织女虽然一年只有一次相会时间,但终究比人间美好,人间不值得羡慕,因为人间烦恼太多了。“人间日似年”用夸张手法写人间烦恼太多了,度过一天好像熬过一年那样长久,艰难。
    情感上:这两句明写生郎织女不羡慕人间,实则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愁。从众人瞩目的朝中重臣,沦落到为人监管的下僚,身份的转变一时令他难以接受,但这仅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更重要的还是来自生活的艰难,居无定所,衣食难继,度日如年。这最后两句,实则是说牛郎织女虽然一年只有一次相会时间,但终究比人间美好,表达出诗人对牛郎、织女美相聚的羡慕之情,暗含对政治斗争的畏惧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描写沦陷区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现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夸张、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箫声凄切婉转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在回答中表明了自己的政治志向,对此,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答案】 ①. 佛狸祠下 ②. 一片神鸦社鼓 ③. 舞幽壑之潜蛟 ④. 泣孤舟之嫠妇 ⑤. 赤也为之小 ⑥. 孰能为之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祠”“幽”“嫠”“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黎蒙马特高地是个耐人流连的所在。它不如香榭丽舍大街和埃菲尔铁塔那样声名绚烂,来自世界各地的巴黎游客 ① ,恐怕也少有人对蒙马特独垂青眼,认为它是必须观光的花都一景。
    蒙马特虎踞巴黎城北,地势陡峭,俨然是万丈红尘中的大荒山无稽崖,如果顽石通灵,一定也有许多古今传奇可记。站在蒙马特教堂前面,凭栏远眺,下界密密麻麻的通衢、华屋、车尘、河流、烟树,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好一片波翻浪卷的浩荡人海!许多我们或面熟或陌生的怨女痴男,茶花女、于连、包法利夫人、贝姨、高老头、搅水姑娘、钟楼怪人、冉阿让、约翰·克利斯朵夫……他们 ② 的故事,都和这个城市有关。我们远隔重洋,曾为他们赔过多少笑声泪影,这时就会 ③ 地想起他们。多少文明先驱、思想巨人,在此作狮子吼;这个大城里爆发了多少震天撼地、牵动世界历史的大事。巴黎公社的一场血战,蒙马特就是双方激烈争夺的炮兵阵地,我们想象中还能听到震耳的炮声,看到冲天的火焰。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句式须与上一分句保持大体一致。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拟和用典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 ①川流不息 ②悲欢离合 ③情不自禁
    19. 多少震天撼地的大事,在这个大城里爆发,牵动世界历史。
    20. ①比拟:将蒙马特比作蹲踞老虎,形象地写出了蒙马特地势的雄伟险要。
    ②用典:运用《红楼梦》中大荒山无稽崖的典故,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索,表达作者对人世悲欢的无限感慨之情。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主要讲“来自世界各地的巴黎游客”很多,连续不断,用“川流不息”合适。川流不息: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第二处,结合前面的“许多我们或面熟或陌生的怨女痴男”分析,修饰他们的“故事”,此中有各种不同的情感和境遇等,用“悲欢离合”合适。悲欢离合:指悲伤与欢乐,离散和团聚。泛指生活中的种种境遇和复杂心情。
    第三处,语境讲身处此地,就会想起“我们或面熟或陌生的怨女痴男”的故事,想起这个城市的一些内容,突出情感不受控制,用“情不自禁”合适。情不自禁:是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分析语句内容,提取主干,宾语是“大事”,谓语是“爆发”。
    且“震天撼地”“多少”“牵动世界历史”都是修饰“大事”。可以把“这个大城里”改为状语“在这个大城里”,修饰限制“爆发”。即按照“大事爆发”“大事牵动历史”的句式来变换即可。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抓住“蒙马特虎踞巴黎城北”分析,用“虎踞”来形容,是比拟手法,如虎之蹲踞,喻指地形的雄壮险要。把蒙马特比作蹲踞的老虎,突出其地势陡峭,雄伟险要。
    抓住“俨然是万丈红尘中的大荒山无稽崖”分析,“无稽崖”,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虚拟地名。第一回:“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无稽是没有根据、无可查考之意。运用“大黄山无稽崖”的典故,引发读者的联想,且说“一定也有许多古今传奇可记”,引发作者的思考。写出了作者对认识生活的感慨。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雪兆丰年”是一句流传很广的农谚,意思是冬天下几场大雪,是来年庄稼获得丰收的预兆。这不仅是先民农业生产的经验总结,而且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一是大雪能为越冬作物保暖。“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在北方一些地区,三九寒天,最低温度可达零下十几摄氏度左右,而松软的积雪阻挡了冷空气不再侵入,保护作物安全过冬。二是大雪能为土壤补充养料。“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虫害少”,雪中含有丰富的氮化物和硫化物,氮的含量为同体积普通水含量的4至5倍。积雪融化后,可以起到很好的施肥作用。三是雪在融化时可以冻死害虫。“大雪半融加一冰,来年病虫发生轻”,积雪融化时会从土壤中吸收许多热量,使土壤温度骤然降低,可把土壤表面与作物根茬里的害虫和虫卵冻死。四是雪融化能为土壤补充水分。“雪多下,麦不差”,冬春时节,我国北方地区雨水稀少。雪融化而成的水留在土壤里,能够缓解开春旱情,而且经过冰冻的雪水,会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春耕播种及越冬作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 谚语常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劳动人民的智慧。选文中多次引用谚语,请任举一例对谚语的特点加以说明。
    【答案】21. 示例:在北方一些地区,三九寒天,最低温度可达零下十几摄氏度,而松软的积雪阻挡了冷空气侵入,保护作物安全过冬。
    22. 示例:“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口语化且押韵,易于理解,便于传播:将大雪覆盖比作“盖三层被”,将小麦丰收夸张为“枕着馒头睡”,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大雪预示丰年的农业生产经验。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不合逻辑的语病:
    (1)“最低温度可达零下十几摄氏度左右”中“最低”与“左右”矛盾,应删除“左右”;
    (2)“而松软的积雪阻挡了冷空气不再侵入”否定不当,应删除“不再”。
    故正确表述为:在北方一些地区,三九寒天,最低温度可达零下十几摄氏度,而松软的积雪阻挡了冷空气侵入,保护作物安全过冬。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谚语特点分析能力。
    谚语具有意义的哲理性与知识性、风格的通俗上口性等特点。意义的哲理性与知识性:谚语大多都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在对某一方面事物与做法有所感悟、体悟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经验与教训,带有很强的哲理性与知识性。风格的通俗上口性:谚语流传于民间口头,将有哲理性与知识性的内容以通俗活泼的语句、和谐上口的韵致而简练生动地表现出来,极具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性。
    文段中引用了多条谚语,都是有关雪的农谚,如“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口语化且押韵,将大雪覆盖比作“盖三层被”,将小麦丰收夸张为“枕着馒头睡”,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大雪预示丰年的农业生产经验。
    再如“大雪兆丰年”,将大雪作为丰收的预兆,非常直白的指出了大雪预示丰年的农业生产经验。再如“大雪半融加一冰,来年病虫发生轻”,口语化且押韵,形象说明大雪融化造成温度下降,可以杀死病菌和虫卵,来年的庄稼可以减少病虫害。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八十多年前,革命志士方志敏曾在《可爱的中国》中坚定地说:“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现在,先辈梦想已成现实,中华盛世如其所愿。据近期一项对新时代青年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关键词有: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故事、乡村振兴、太空出差、和谐共生、新赛道、烟火气、国潮热、卡脖子。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给方志敏写一封信,呈现你对新时代中国形象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成为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书信基本格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统一以“潍生”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五洲激荡风雷起,新赛道上书新章
    敬爱的方志敏同志:
    您好!谨在此向您致以诚挚的问候!
    诚如您所言:“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回归往昔,如您一般的革命志士,用生命换来珍贵的火种,用热血浇灌萌发,建立了崭新的中国。而今一代代中国人砥砺前行,用中国故事书写着盛世的辉煌。不同以往的是,今日之中国已经站在历史的新赛道上,在科技强国之路上大展身手。我们既有“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机遇,亦面临“成如容易却艰辛”的诸多挑战。
    不过您请放心,变化的时代,不变的中国人,变化的中国故事,不变的中国精神。站在这块历经风云变幻的土地上,我们正在以全新的中国故事,积聚前行的力量。您或知,第一代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为了祖国核事业隐姓埋名数十年,甘做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直到93岁,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工作岗位;您或知新时代愚公毛相林立志带领村民修路走出“天坑村”,历时7年, 腰系吊绳,用钢钎、大锤在绝壁上凿出8000米长的“天路”;您或知2021年,中国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感觉良好”响彻星空。中国航天不断探索星辰大海,这是最浪漫的中国故事。没错,中国故事仍然是这么鲜活生动,记录着我们中国在新赛道上前每一个崭新的步伐。
    当然,前行的步伐有偶有疑虑和踌躇,偶有失望和叹息。没有一往无前的赛道,更没有一蹴而成的事业。正是在和挑战较量的过程中,中国形象才愈加鲜明,中国底色才更显浓郁,中国故事彰显的是“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从容不迫 ,亦是“千磨万击还艰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炽烈忠诚,更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定如一。我们不惧怕决困难和负面情绪,而是直面风浪,奋勇而行。
    正如马克·吐温所言:“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我们背后。”我们不逃避问题,而是解决问题。黄金时代孕育于每一个今年的勇毅前行,每一个今天的脚踏实地。
    那些同您一样的革命烈士为我们埋下了珍贵的火种,用热血浇灌萌发,一代又一代中国建设者,不断奋斗,砥砺前行,在今天,它开出了花朵,结出了硕果。我们的现在,正是您心中所想所盼,我们所享的这盛世繁华,正如您心中所愿!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请相信,我们时代青年必将不负盛世,不负未来!我们愿以身效先辈,赓续革命精神,接力奋斗的火炬,续写一段又一段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让中国在新时代新赛道上大步向前!
    此致
    敬礼!
    潍生
    2023年X月X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前面提到革命志士方志敏对未来新中国的展望: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后面给考生提供十个关键词。要求“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并“使之成为有机的关联”,呈现你对新时代中国形象的认识和思考,给方志敏写一封信。
    十个关键词涉及以下领域,一是呈现中国世界形象,如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故事等;二是科技发展,如太空出差、新赛道、卡脖子等;三是自然环境,如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三是时代成就,如新赛道、乡村振兴、太空出差等;四是传承与创新化,如国潮热;五是社会民生,如烟火气、乡村振兴等。
    关键词的选择并构建关联是写作的关键,构建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有两个向度,一是用一个观点统领两三个关键词,即两三个关键词能够共同阐释一个观点,二是两三个关键词之间构成因果或条件关系。如选择“太空出差”“新赛道”“卡脖子”三个关键词,可谈“科技飞速发展的中国”;三个关键词之间可以构建两层关联,一是“太空出差”“新赛道”之间可以构建一种阐释关系,即以“太空出差”阐释中国科技在“新赛道”取得的巨大成就,二是“太空出差”“新赛道”与“卡脖子”之间构成对照关系,以“卡脖子”来谈中国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表达自己继承先烈遗志,攻克科技发展难题的信心决心。或者由“中国式现代化”“太空出差”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谐共生”“中国故事”(或“乡村振兴”) 论及和而不同的智慧中国、发展中国;由“烟火气”“国潮热”说说国泰民丰的中国;还可以进行“主题式”的组合,如将“新赛道”与“卡脖子”相联系,联系中国发展的实际,体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重要等。
    任务要求方面,本题创设情境,引入《可爱的中国》整本书阅读资源,让学生“给方志敏写一封信”,拓展了写作时空距离,限定写作对象。考生写作要符合书信体的基本格式,要有写作对象意识。写作任务和主体上要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并“使之成为有机的关联”,“呈现你对新时代中国形象的认识和思考”。可向先烈呈现描述新时代的中国形象,表达学习其革命精神、赓续其奋斗之志。
    行文思路上,围绕核心问题“呈现你对新时代中国形象的认识和思考”,清晰地呈现“新时代中国形象”,写出新时代中国形象的特点。可写“开放的中国、创新发展的中国、包容的中国、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国、担当有为的中国、盛世的中国” 等等。写作时可以辩证论述,向先烈描述中国形象,以正面为主体,也可谈现实问题,如“卡脖子”,就是指中国科技发展中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方面存在的短板;“国潮热”也存在一些乱象,“乡村振兴”也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展示中国形象也不回避问题,关键是对待问题的态度,关键是能否体现出新时代青年勇敢面对问题、担当时代重任、奋力前行的精神。
    立意:
    1.五洲激荡风雷起,新赛道上书新章。
    2.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华盛世如您所愿
    3.中国故事新形象,命运与共创未来。
    4.续新时代中华故事,助盛世华夏复兴梦圆。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义龙蓝天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义龙蓝天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 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黔西南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贵州省黔西南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题组,简答题组,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简析彼得洛芙娜这一人物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