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4 表内乘法(一)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展开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单元整体说明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问题。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是理解4、6的乘法口诀,以及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认识并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与乘法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编排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
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口算有关乘法算式。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
用加法、减法、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感受到用乘法表示同数连加的简洁性;感受我国语言文字(体现在
乘法口诀中)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
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时安排
教学建议
1.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师在“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种表征方式的相互转化。例如,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几个几)、写一写(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画一画等活动,实现语言表征、符号表征、图形表征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算式摆学具、看算式讲故事等,实现符号表征与动作表征、现实情境表征的转化,进而达到对乘法意义的深入理解。
2.设计丰富、有趣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首先,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各种直观模型,包括多种实物图、点子图,还有数轴,让学生依据模型进一步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其次,脱离模型进行抽象的乘法口诀的练习,如以“对口诀”“找朋友”“摘苹果”“小动物过河”等多种方式进行练习,也可以利用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记忆乘法口诀。最后,针对难记、易错的乘法口诀进行练习。
3.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思考与表达,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研究素材,不但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情景模拟、摆学具或画图等,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再结合图用概括的语言表征数学问题,将自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以外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说明选择算法的依据,从而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与运算意义进行联系的过程,达到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算法的目的,最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认识乘法
课时内容
教材第46~47页例1及相关习题。
课时
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通过多种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
比较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
重点
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难点: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周末或者节假日你们喜欢到什么地方玩呢?
【学情预设】 学生可能回答公园、游乐园、动物园……
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主题图:
师:秋天到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去游乐园玩。我们一起看一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好玩的项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 学生很容易发现有哪些游乐项目及项目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分别说清楚。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情预设】 学生会提问:坐小飞机的有多少人?坐小火车的有多少人?坐过山车的有多少人?玩三种项目的一共有多少人?还可能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坐小火车的人比坐小飞机的多几人?只要合理即可。
师:大家都很积极呀!非常好。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运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情境入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交流,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不仅为新课打下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师生互动,探索认识几个几。
(1)运用多种方式,呈现生活情境中有每份数量相同的情况。
课件呈现教材第47页例1(1)情境图:
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学情预设】 预设1:有5架小飞机。
预设2:每架小飞机里有3个小朋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图中将每个小飞机上的3个人圈起来。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每架小飞机上坐的人数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 人数都相等,都是3个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通过数、圈、说的过程,发现里面蕴含“相同加数”的因素,初步渗透乘法的意义。
(2)制造冲突,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师:想一想,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
师:都想好了吗?下面请两个同学一组,开展一个“你说我写”的游戏,一个同学说算式,一个同学写算式。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观察,了解两个学生相互配合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反馈交流情况。
师:在“你说我写”的游戏中,有的组两个人配合得非常好,也有的组出现了问题,说说你们在写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
【学情预设】 有的组写乱了。
师: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同伴一听就明白呢?
【学情预设】 这是5个3相加。
带领学生在主题图上用手指数一数:1个3、2个3、3个3、4个3、5个3。
师:这样一说,大家就都清楚了,我把算式写出来,看看是不是5个3相加。(板书:3+3+3+3+3=15)
师:观察一下这个加法算式,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了吗?
【学情预设】 加数相同,都是3。
师:你能说出一共有几个3相加吗?
【学情预设】 5个3。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生活情境和加法算式两方面,感受生活中的每份数量相同与加法算式中加数相同的特点,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同时通过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2.自主尝试,强化认识。
课件呈现教材第47页例1(2)情境图:
师:小火车里的同学们玩得也很高兴呢!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每节小火车里的人数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 每节小火车里面都坐了6个人。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在课件图中将每个车厢的6个人圈起来。
师:有多少节小火车呢?
【学情预设】 4节。
师:要求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怎样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告诉大家,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吗?
【学情预设】 4个6相加。
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这个算式:6+6+6+6=24。
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 加数都相同。
3.加强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1)借助现实情境,激发学习需求。
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例1(3)情境图:
师: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这是几个几?
【学情预设】 预设1:过山车有7排座位,每排坐2人。
预设2:7个2。
点名说,教师板书: 7个2。
师: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
【学情预设】 2+2+2+2+2+2+2=14
师:谁能说说自己在写这个算式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设】 式子太长,既占空间,还容易写错写漏,太麻烦了。
(2)借助想象,进一步激发学习需求。
师:同学们写7个2连加就感觉到麻烦了,想象一下,如果这列过山车再长一些,需要10个2相加呢?20个2相加呢……这时你又有什么感觉呢?你有什么需要吗?
【学情预设】 要是有一种更简单的表示方法就好了。
设计意图:从自己写算式到展开想象,让学生体验用加法表示多个相同数相加的不便之处,并通过让学生谈感受,将情感体验暴露出来,产生思维冲突和学习新的表示方法的情感需求。
4.明确乘法的意义,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师:7个2连加确实写起来比较麻烦,在数学上有一种更简便的表示方法。(板书:2×7=147×2=14)
师:“×”是乘号,乘号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是一种运算符号。乘号读作“乘”。我们来认识一下乘号吧。(课件出示)
师:那么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这两个乘法算式呢?
【学情预设】 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
师:仔细观察这道乘法算式,这里的“2”是什么?“7”呢?
【学情预设】 学生会说“2”是加数,“7”是7个或是个数,需要教师完善:“2”是相同的加数,“7”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将上面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进行比较,说说你喜欢哪种表示方法,为什么?
【学情预设】 大多数学生都会说喜欢用乘法算式来表达,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乘法算式的简洁与必要性。
师:同学们自己先尝试把上面的3+3+3+3+3=15和6+6+6+6=24也改写成乘法算式。
学生写完后汇报交流,教师板书乘法算式:
3×5=15 5×3=15
6×4=24 4×6=24
师: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用乘法计算呢?
【学情预设】 学生可能会说人数相同或加数相同等,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规范地进行表达。
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算式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沟通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理解乘法的意义,感受学习乘法的价值。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
师:请同学们先拿出小棒摆一摆,再根据摆法填空。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
(1)4个2。
师:这里是怎样摆的?加法算式是怎样的?
【学情预设】 这里摆了4个2根,加法算式是2+2+2+2=8。
(2)3个4。
师:你们是怎样摆的?
【学情预设】 有的学生摆出4个3根,有的学生摆出3个4根,虽然3个4和4个3的乘法算式和结果是一样的,但是意义不同,教师要进行纠正。
师: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
学生说算式,课件呈现摆法和算式。
(3)5个3。
师:你们是怎样摆的?
【学情预设】 有了上一小题的练习,这一题情况会好很多,提醒学生1个3、2个3……地摆。
师: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
学生说算式,课件呈现摆法和算式。
教学提示:为了减轻学生计算的负担,突出乘法算式与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加法算式之间的关系,练习中并不要求学生计算出算式的得数。
2.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课件出示)
先让学生自主填写,再交流评价。
【学情预设】 根据直观图,概括出“几个几”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3题。
直接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学情预设】 乘法算式不讲究顺序,学生做起来比较轻松。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层深入,从具体到抽象,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乘法的意义,深化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体会使用乘法的简便和学习乘法的价值。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乘法,知道了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课件出示)
五、作业设计,优化提升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九”第1题。
进行乘法意义的图形表征到语言表征再到符号表征的练习。
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九”第2题。
根据语言表征(几个几)先完成图形表征,再进行符号表征。
3.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九”第4题。
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
认识乘法
3+3+3+3+3=15 5个3 3×5=155×3=15
6+6+6+6=24 4个6 6×4=244×6=24
2+2+2+2+2+2+2=14 7个2 2×7=147×2=14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
认识乘法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也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同时通过简单实际问题的解决,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上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体验成功、主动发展和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使课堂有效性得以充分体现。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即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这对刚学习乘法的学生来说有些抽象,所以教学时安排游乐园的情境导入,让学生感受到乘法贴近生活,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这样一步步地从引导到放手,让学生理解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在巩固环节中,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逐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第2课时
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课时内容
教材第48页例2及相关习题。
课时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进一步了解加法和乘法
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直接看图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感受生活中有许多相同几个数求和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
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重点
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相同加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难点:能看图列出乘法算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一、复习旧知,迁移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乘法,知道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你们有信心吗?(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改写,全班交流。
师:说一说你们都是怎样改写的。
【学情预设】 这个改写学生都很会做,通过交流,学生发现7+7+7可以写成3×7,也可以写成7×3;3+3+3+3+3+3+3可以写成3×7,也可以写成7×3。
师:观察这两个加法算式,为什么加法算式不同而写出的乘法算式中乘号两边的数是一样的呢?
【学情预设】 学生会说3个7相加可以写成3×7,也可以写成7×3;而7个3相加可以写成3×7,也可以写成7×3。
师小结:一个乘法算式,如3×7,既可以表示3个7相加,也可以表示7个3相加。即一个乘法算式在脱离具体情境支撑的前提下,可以表示两种含义。
师:太棒了,看来大家都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认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板书课题: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知识,从而能够更快更好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获取信息。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教材第46页游乐场情境图中的游乐项目上的人数。这节课,我们来观察游乐场便利店的情况,你们能发现便利店中哪些物品的数量相同吗?(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现。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便利店门口有一些可爱的气球,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2情境图:
点名说。
【学情预设】 便利店门口一共有3束气球,每束有5个。
师:是几个几?
【学情预设】 是3个5。
2.学生自主列式,展示交流。
师: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你们会列式计算吗?请在随堂作业本上列出算式。
【学情预设】 预设1:列出加法算式:5+5+5=15。
预设2:列出乘法算式:5×3=15或3×5=15。
学生汇报自己列出的算式,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师:说说你们都是怎样想的?你能说一说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学情预设】 有3束气球,每束都有5个,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求3个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吗?在加法算式里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学情预设】 比如9+8=17,其中9和8都叫做加数,17叫做和。
师:你记得真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本设计片段通过创设情境呈现数学问题,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列式、思考、交流等活动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同时引入对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教学。
师:请大家猜一猜,在乘法算式中,“×”前后的两个数分别叫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揭示:5和3在乘法算式5×3=15或3×5=15中叫“乘数”,15是这两个乘数相乘的得数,叫“积”。(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猜测、读、辨析等活动中掌握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同时巩固乘法的意义。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九”第5题。(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 对于描述图中有几个几时,学生容易出错,因此引导学生看图时要1份1份地看。如:左边的熊猫图1份是2只,有这样的3份就是3个2。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九”第7题。
学生自主完成后教师提问。
师:你们还能想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也用3×3表示吗?
【学情预设】 学生会举出大量事例,只要合理即可。
师:讨论一下,为什么情境不同,但都能用3×3表示呢?
根据学生回答,师小结:只要是表示3个3的情境,都可以用3×3表示。
3.完成教材第51页“练习九”第12题。
师:同学们来当邮递员,把一些信准确送到小动物家,看看大家能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邮递员。
指定3名学生“送信”,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3+3+5、4+6这两道算式为什么找不到对应的小动物家呢?
【学情预设】 它们不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
设计意图:这道题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将有联系的算式连一连,达到综合练习的目的,并强化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收获。
师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进一步掌握了相同加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课件出示)
五、作业设计,优化提升
1.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九”第6题。
这两小题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相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九”第10题。
变式练习题,一方面使学生明确相同数相加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另一方面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素材。
3.完成教材第51页“练习九”第13题。
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表示乘法算式的含义,以此丰富学生对乘法现实模型的认识。
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熟记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教材内容相对比较少。这节课教师应多安排几张看图列算式的情境图,一方面巩固深化加法与乘法的联系,为后面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理解积就是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学生对于“为什么都是15,有的是和,有的是积”的理解有点困难,通过讨论后仍无法准确表达,教师应引导学生看运算符号,再比较,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得到加法算式的结果就是和,乘法算式的结果就是积的结论。
第2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
课时内容
教材第54~55页例2、例3和例4及相关习题。
课时
目标
1.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并掌握2、3、4的乘法口
诀,能用2、3、4的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3.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语言的魅力。
重点
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2、3、4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2、3、4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一、复习旧知,迁移导入
师:同学们,学习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热热身,做个开火车的小游戏吧!(课件出示)
游戏开始前,教师说明游戏规则:(1)开火车顺序:从“一五得五”开始龙摆尾反复进行。
(2)出错则下一名同学直接更正。
【学情预设】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游戏。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2、3、4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2、3、4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因此,本课设计中从复习5的乘法口诀入手,为新知迁移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探索2的乘法口诀。
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例2情境图。
(1)编制2的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知道一副乒乓球拍有几个吗?
【学情预设】 2个。
(课件演示渐变成点子图)
师:对。一副乒乓球拍有2个,是1个2,1个2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学情预设】 1×2=2或2×1=2。
师:你能根据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学情预设】 有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有的学生已经会编简单的口诀了,能编出:一二得二。(板书)
师:两副乒乓球拍有多少个?(4个)是几个2相加?(2个2)(课件演示渐变成点子图)
师:2个2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学情预设】 2×2=4(板书)
师:你会编口诀吗?
【学情预设】 学生会根据2个2相加的结果是4编出口诀:二二得四。(板书)(课件出示)
(2)熟记2的乘法口诀。
师: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 学生发现:2的乘法口诀有两句,按一二、二二的顺序排列,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2。
学生记忆2的乘法口诀,同桌互相检查。
师:为什么5的乘法口诀句数多,2的乘法口诀句数少?有什么规律吗?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是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
2.探究3的乘法口诀。
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例3情境图。
(1)自主探索,写乘法算式。
师:每捆棒棒糖有3个,表示几个3?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点子图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板书)
【学情预设】 表示1个3,乘法算式是:1×3=3或3×1=3。
师:两捆棒棒糖有多少个?表示几个3相加?3捆呢?
【学情预设】 有6个,表示2个3相加,乘法算式是2×3=6或3×2=6。3捆棒棒糖有9个,表示3个3相加,乘法算式是3×3=9。
(2)小组合作,试编口诀。
师:你们能尝试编制3的乘法口诀吗?小组合作试试看。
【学情预设】 学生虽然有了编制5的乘法口诀和2的乘法口诀的经验,也很有可能在编制3的乘法口诀时出现困难,这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此时小组同学可以互相帮忙合作编制口诀,必要时可以结合加法算式来想。
全班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补充板书: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编写2、3的乘法口诀,直观形象,学生兴趣高,教学效果好。
3.探究4的乘法口诀。
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4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盒子里的汤圆是怎样排列的。
师:一共有多少个汤圆?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 4个一行,摆了4行,通过连加可知一共有16个。
师:同桌两个人合作,在教科书上完成相应的乘法算式并编制4的乘法口诀。
学生自主编制4的乘法口诀,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 有了前面编制口诀的经验,学生已经能很熟练地编出口诀了。
师:说一说每道乘法算式的含义和对应乘法口诀的含义。
【学情预设】 一行有4个汤圆,1个4是4,口诀是“一四得四”……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
4.总结1~5的乘法口诀。
(1)推导1的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都很厉害,自己都能编出乘法口诀了。那你知道1×1等于多少?可以怎样编乘法口诀吗?
引导学生根据“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一五得五”来推理: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1个5是5,那么1个1还是1,也就是1×1=1,由此推出“一一得一”。(板书:1×1=1一一得一)
(2)整理1~5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
师:观察1~5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 预设1:2的乘法口诀有2句,3的乘法口诀有3句……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
预设2:乘法口诀都是从1开始的。
预设3:每行最后一句口诀的前两个数都一样。
(3)识记口诀,深化理解。
①自由背诵口诀。
②开火车背、指名背、全班背。
设计意图:探究2、3、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是由“扶”到“放”的过程,先由教师指导学生编出2 的乘法口诀,接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3的乘法口诀,而4的乘法口诀则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再汇报优化。最后引出1的一句乘法口诀,通过整理出1~5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进一步深化理解1~5的乘法口诀,在此基础上背诵1~5的乘法口诀便水到渠成了。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对口诀。
(1)完成教材第55页“做一做”第1题。
先师生对,再生生对。
(2)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一”第1题。
创设小动物跳的情境,边画边说口诀。
2.用口诀。
(1)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先计算,再写出所运用的口诀。
(2)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左图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右图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列算式时,提醒学生说出口诀。
3.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5页“做一做”第2题。
师:说一说题目隐藏的信息是什么,用了哪句口诀?
【学情预设】 “一双”隐藏的信息是“2根”,4个人就要4个2根筷子,二四得八,要8根筷子。
(2)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练习,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用哪句乘法口诀能很快算出括号里应填的数?
【学情预设】 大多数学生能很快说出可以运用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算出括号中的数。
教师对反应快的学生给予表扬,同时对反应慢的学生在鼓励的同时加以引导及点拨。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体现活动性、层次性,通过学生喜欢的对口诀游戏,进一步熟记1~5的乘法口诀。在层层深入的练习中,灵活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既巩固新知,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2的乘法口诀有两句,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两句得数之间相差2。
(2)3的乘法口诀有3句,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相邻两句得数之间相差3。
(3)4的乘法口诀有4句,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相邻两句得数之间相差4。
2.全班齐背1~5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再全班齐背口诀,感受乘法口诀朗朗上口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五、作业设计,优化提升
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一”第2题。
旨在训练学生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既巩固乘法的意义,也为今后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打下基础。
2.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十一”第5题。
帮小动物过河的游戏性练习,用于练习巩固3、4、5的乘法口诀和相关的乘法算式。
3.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十一”第6题和第7题。
用3、4、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采用打乱乘法口诀顺序的形式,目的是提高学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能力。
2、3、4的乘法口诀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本节课是在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有上节课的知识做铺垫,所以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本节课的教学,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反思。
1.关注已知,做好铺垫。这节课通过“对口令”的练习,唤起学生对5 的乘法口诀的回忆,同时能够复习上节课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2.扶放结合,发展思维。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既注重扶、又敢于放,扶中有放、放中有扶,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新知的教学中,采用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做适当的引导,通过看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观察、思考、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利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分别编制出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要符合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引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有些学生在学习乘法之前已经能背诵口诀,而有的学生对乘法口诀却毫无所知,这样的两极分化现象在课堂教学时很难控制。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把讲解的重点放在乘法的意义、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与记忆方法的引导上,放手让学生自主记忆口诀,并让他们帮同桌、小组成员熟记口诀。
第3课时
乘加 乘减
课时内容
教材第58页例5及相关习题。
课时
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会计算乘
加、乘减算式,让学生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2.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
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
良好习惯。
重点
难点
重点: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看看同学们在游乐场里的各种活动吧。看游乐场里的旋转木马那儿,多热闹啊!(课件出示)
师:仔细观察图片,每组旋转木马上有几个人?
【学情预设】 3个人。
师:一共有多少个人?你能列算式解答吗?
【学情预设】 预设1:加法算式:3+3+3=9(个)。
预设2:乘法算式:3×3=9(个)。
师:同学们都做对了。这样的题既可以列成加法算式,也可以列成乘法算式。那谁知道为什么可以列成乘法算式呢?
【学情预设】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它们的加数都相同”。
师:对,像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那如果还有一组旋转木马上坐的不是3个人呢?(课件出示)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乘加、乘减。(板书课题:乘加乘减)
设计意图:新课一开始,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把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尝试列式。
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小棒)和同桌一起边摆边列出算式,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注意一人摆,一人列算式。学生摆教师指导。
师:我看到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上来边摆边说说你的想法?
【学情预设】 利用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乘加算式,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预设1: 我这样算,3+3+3+2=11,将4组旋转木马上的人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预设2:我是这样算的,3×3+2=11。我看见坐着3个人的旋转木马有3组,也就是3个3,所以是3×3,再加上还有1组旋转木马坐着2个人,所以是3×3+2=11。
预设3:我觉得还可以这样算,3×4-1=11。如果每组旋转木马都坐着3个人,那么4组旋转木马就表示有4个3,也就是3×4。实际上有1组旋转木马坐着2个人,多算了1个人,所以要减1,也就是3×4-1=11。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进一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解题策略。
2.认识乘加、乘减。
师:三道算式都能计算出旋转木马上的人数。你们觉得哪道算式更简便呢?(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 大部分学生会说后两道算式简便些。
后两种方法是本节的重点,所以必须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掌握,对于其他的方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能讲出算理的学生都要给予肯定,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师:在一道加法算式中,只要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就可以先用乘法来表示,然后再加上剩下的加数(不同的数),这样就变成了一道什么算式?
【学情预设】 乘加。
师:那3×4-1=11这样的算式我们也可以说成乘减算式。(板书:乘减)
3.理解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刚才我们在计算乘加、乘减的算式时,都是先算的什么?
【学情预设】 乘法。
师小结:对,计算乘加、乘减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板书)这一点大家一定要牢记。(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刚才的计算过程,自然而然地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计算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时,重点交流“5×5+5=30”,让学生说说它的意义,并追问: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组上下两道算式的意义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算式不同,得数却相同?
设计意图:采用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算式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2.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鼓励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情预设】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列式情况:
4×3+1=13 5×3-2=13
3×4+1=13 3×5-2=13
此时,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表扬,还应该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算理,从而熟练地进行计算。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4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在巩固计算练习中,沟通乘加、乘减与乘法间的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及推理的能力。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分享收获的同时还要提出自己的困惑,让学生带着思考下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五、作业设计,优化提升
1.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2题。
通过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3题。
乘加、乘减式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部分题目数据较大,可以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巩固。
3.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二十”第5题。
乘加、乘减练习题,比较方法有多种,可以通过计算两幅图中涂色方框的个数再进行比较,也可以不计算而结合算式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乘加乘减
3+3+3+2=11
3×3+2=11 乘加
3×4-1=11 乘减
计算乘加、乘减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乘加和乘减的教学,主要是在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熟练计算的能力。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利用情境图,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情境图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很好的激发兴趣、促进探索等作用,特别是在对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顺理成章的让学生深入感知到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来验证学生的直观认识。这样在结合实际,以用促算,深化算法中,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
这节课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值得教师探讨和改进的地方,比如学生看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看图的方法;教师的语言有时不够简洁,有些地方的处理过于草率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加注意。
第4课时
6的乘法口诀
课时内容
教材第60页例6及相关习题。
课时
目标
1.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每句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在理解
的基础上记忆6的乘法口诀。
2.在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培养学生的抽
象概括能力。
3.在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
感。
重点
难点
重点:编制并记忆6的乘法口诀,并理解口诀的含义。
难点:编制6的乘法口诀,掌握6的乘法口诀的特征。
一、复习旧知,迁移导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1~5的乘法口诀,大家都记得吗?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课件出示)
教师指名学生背诵1~5的乘法口诀,从被指名的学生开始,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回答。
【学情预设】 学生都能比较熟练地说出口诀,教师要表扬口诀熟练的同学。
师:看来同学们对1~5的乘法口诀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比一比,看谁表现最棒!(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前几课时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本节课从复习已学的乘法口诀入手,不仅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体会了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也为学习、编制6的乘法口诀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
(1)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6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 1个豆荚里有6颗豆子,一共有6个豆荚。
师:1个豆荚里有6颗豆子,2个豆荚里有几颗豆子呢?3个、4个、5个、6个呢?同学们可以先数一数,再算一算,然后完成下面的表格。(课件出示)
同桌合作交流,根据实物图填写表格。
【学情预设】 学生可能用加法或乘法来计算,通过和同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用乘法列式计算更简便。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展开教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用自己的方法计算,首先找到正确答案,这是理解乘法口诀来源和意义的第一步。通过和同桌交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思路、方法,使学生之间相互启发,明确用乘法列式计算更简便的优势,为理解口诀的意义提供依据。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一下?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学生汇报。
【学情预设】 预设1:我用加法计算:几个6相加,如:6+6+6+6=24。
预设2:我是用乘法计算的:有几个6,就用几和6相乘,如:4×6=24或6×4=24。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课件依次出示正确答案)
其他得数的计算过程同上。
【学情预设】 学生的计算结果应该没问题,教师需要关注的是让学生感受用乘法列式更简便。
(2)写出乘法算式。
师:请同学们根据表格中豆荚个数和豆子颗数,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
师:请一位同学把自己的算式有节奏地念出来,其他同学订正自己的答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1×6=6 6×1=6
2×6=12 6×2=12
3×6=18 6×3=18
4×6=24 6×4=24
5×6=30 6×5=30
6×6=36
(3)学生尝试编口诀。
师:怎样能很快说出每个算式的得数是多少呢?有没有好的办法呢?能不能根据1~5的乘法口诀,来编制6的乘法口诀呢?
设计意图:迁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理解算理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编制口诀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师:我们一起试着编一句口诀。1个6是6,1×6=6,6×1=6,一六(得六)。像这样,你能把其他几句口诀编出来吗?
学生尝试编制其他口诀。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编的口诀?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师:同桌交流,每句口诀是什么意思?
全班交流,重点交流后面三句口诀的含义。(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知道口诀的来源和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学生经历了用加法或乘法计算出得数后,再写出乘法算式,到最后编制出口诀,使这个过程清晰化,帮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维,使学习活动更具有学科特色。
2.用多种形式记忆6的乘法口诀。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6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 预设1:每句口诀的第一个字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预设2: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六。
预设3:后一句口诀的得数比前一句的得数都增加6。
师:根据我们找到的口诀特点,比一比,看谁记得准,记得快,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6的口诀,如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等。
设计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性记忆,其次用多种方法记忆,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检查,汇报情况。
(2)完成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2题。
以摘苹果的游戏形式出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会运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
2.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师:一共有多少个杯子?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算出来吗?
师:有几个几相加?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情预设】 4个6相加,用乘法计算,4×6=24(个)或6×4=24(个)。
(2)完成教材第62页“练习十三”第7题。
师:你们能看懂这个表格吗?
【学情预设】 表格有些复杂,学生可能一开始不明白题意。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懂题目要求,从左数第一行上的数和从上数第一列的数都是乘数,把乘积写在两个乘数交叉的位置上,并进行示范。
学生试做。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层深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6的乘法口诀,熟练进行相关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2.全班齐背1~6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为后面乘法口诀的学习埋下伏笔。
五、作业设计,优化提升
1.完成教材第61页“练习十二”第1题。
在编排上突出了相邻两句6的乘法口诀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巩固6的乘法口诀。
2.完成教材第61页“练习十二”第4题。
通过看图列式计算巩固5、6的乘法口诀。
3.完成教材第62页“练习十二”第8题。
通过填运算符号巩固所学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同时帮助学生学习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6的乘法口诀
1×6=6 一六得六 6×1=6
2×6=12 二六十二 6×2=12
3×6=18 三六十八 6×3=18
4×6=24 四六二十四 6×4=24
5×6=30 五六三十 6×5=30
6×6=36 六六三十六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学习6的乘法口诀之前,学生已经经历了几次编口诀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6的乘法口诀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学时,先让学生动手解决问题,为新课中的编写口诀打基础,再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交流、尝试,自己编出6的乘法口诀,最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口诀。为了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本节课在教学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给学生留出充分观察、思考、发现新知的时间,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规律。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课时内容
教材第63页例7及相关习题。
课时
目标
1.探索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
决实际问题。
2.通过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学会用画图、语言描述等
方式将数学问题表示出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过程的乐趣。
重点
难点
重点:区别用乘法和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示数学问题。
一、复习旧知,迁移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下面我们先来做几道题复习一下。(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计算,点名汇报,集体订正。
【学情预设】 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正确进行计算。
师:看来同学们对前面有关计算的知识都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关于乘法和加法的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复习乘法和加法计算题,为本节课做好基础知识上的铺垫,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本节课的知识。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师:学校交给我们班一项非常光荣的任务,就是让我们布置两间教室,桌子的摆放要求如下。
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例7:
(1)读题,理解题意。
师:这两道题目有哪些相同点?
学生认真读题,小组交流。
【学情预设】 预设1:两道题目中都有数字4和5。
预设2:两道题目所求问题一样,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你能根据两道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吗?
学生思考后列式计算,汇报。
【学情预设】 预设1:第(1)题是把4个5加起来,列式是5×4=20(张)。
预设2:第(2)题是把4和5合起来,列式是5+4=9(张)。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不同的算式。
(3)多种表征,沟通联系。
师:两道题目中都有4和5,所求问题也一样,为什么解答的方法不同呢?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一下。
学生自主画图分析。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是怎样想的?
【学情预设】 根据第(1)题的已知信息,把一个图形看作1张桌子,题中说有4排,每排有5张,所以是4个5,所以第(1)题应该用乘法计算,列式为5×4=20(张)。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预设2:根据第(2)题的已知信息,可以看出求桌子的总数就是把两排的桌子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所以列式为5+4=9(张)。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师小结:上面的两个小题虽然都是要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但题目给出的信息中,4和5表示的意义却不同,所以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通过画图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再结合图示用概括性的语言表征数量关系,将自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以外显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后说明选择算法的依据,体现了数学的条理性和层次性。
(4)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师:同学们,为了正确解决问题,我们还要对刚才的解答过程和结果进行检验,请同学们说说我们该如何进行检验。
【学情预设】 首先,我们应该检查图画得对不对;其次,再看看算式是不是正确地表示了图的意思;最后,看结果计算得是否正确。
师:请同学们按照刚才说的检验顺序进行检验。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遵循“理解题意——解决问题——检验结果”的思路,结合教材中“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三个环节展开教学,使学生在读题、理解题意后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用多种方式表达数量关系,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说明选择不同运算的原因,有助于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计算方法。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是关键。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1、2题。
两道练习题旨在加强学生如何根据题意选择不同的运算方式。比较难懂的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明确题意,理清数量关系。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时让学生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学情预设】 这两题情境比较简单,但要让学生说明白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达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如果部分学生抽象表达能力强,也可以直接用语言进行表达。
2.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5题。
课件出示刘奶奶家养鸡的画面与养鸭的画面。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鸡的数量是把3和6加起来,而鸭的数量是3个6加起来,即前一个用加法计算,而后一个用乘法计算。
在解决“鸡”和“鸭”的问题后,教师进一步启发,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教师给学生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想一想,我们是按什么步骤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重温本节课的内容,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进行归纳,让学生在反思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五、作业设计,优化提升
1.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4题。
本题呈现的信息较多,需要学生着重进行阅读理解,将以文字、图等各种方式呈现的信息全面收集起来,学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征数学信息,再结合所求的问题,从图中选择相关信息,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正确解决问题。
2.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第10题。
本题通过直接写出得数的方式,巩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和口算能力,使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字相同,运算符号不同,结果也很可能不同的数学乐趣。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本节课重点让学生通过对比练习,区别运用乘法和加法解决问题的不同之处。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或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感受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通过两道应用题的对比,让学生借助图形,形象地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感受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的区别与联系,明白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求不同加数的和用加法计算,并重点强调了乘法和加法的含义。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再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思考、体验与交流,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自主建构知识体系。通过反复让学生说思路、说算理,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同时防止学生形成思维定式。
2.2~6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
5的乘法口诀
课时内容
教材第52页例1及相关习题。
课时
目标
1.经历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5
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2.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5的乘法口诀的一些简单规律,
增强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3.通过5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经验,增强学
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
难点
重点: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并记住5的乘法口诀。
难点:理解5的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吧!(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 学生根据谜面很容易猜出谜底是手。
师:每个人都有手,一只手有几根手指?一双手有几根手指?三只手呢?四只手呢?五只呢?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学情预设】 一只手有5根手指,一双手有10根手指,三只手有15根手指,四只手有20根手指,五只手有25根手指。
师:你们是怎么算的呢?
【学情预设】 预设1:一边数一边算。
预设2:连加。
师:除了这些方法你们还能想出更好的算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乘法计算。(板书课题:5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有趣的猜谜活动,初步感知了几个5连加的结果,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为下面编口诀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的5套小熊图片。
【学情预设】 五个小熊。
师:仔细看图,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熊?
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向全班汇报。
师:5个小熊装1盒。1盒里就有5个小熊,那么2盒里有几个小熊?3盒?4盒?5盒呢?要数出一共有多少个小熊,怎样数?
【学情预设】 5个5个地数,2盒里有10个小熊,3盒里有15个小熊,4盒里有20个小熊,5盒里有25个小熊。
师:太棒了!(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乘法,本节课从数小熊的个数入手,依次说出2个5相加是10,3个5相加是15……并独立完成连加计算,初步感知关于5的乘法,为进一步探究5的乘法口诀打基础。
2.列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
师:如果用1个圆点表示1个小熊,表示1盒小熊需要几个圆点?
【学情预设】 5个。
师:(贴上一个点子图)1个5是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
【学情预设】 1×5=5或5×1=5。
师:为了以后计算方便,我们给1×5=5和5×1=5这两道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一五得五。(板书)
师:“一五”在乘法算式中是什么?(乘数)“得五”的五呢?(积)也就是说我们的乘法口诀是根据什么编出来的?(乘法算式)
师:如果老师再送给你一盒小熊,这样你就拥有2套小熊了,(贴上两个点子图)现在该怎样列乘法算式呢?试着编一句乘法口诀。
【学情预设】 2×5=10或5×2=10,口诀:二五一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若有学生回答“二五得十”,则提示学生得数满了十,就要去掉“得”字,写成二五一十更加简便。
师:如果老师继续送礼物,你能不能这样依次编出5的乘法口诀呢?试一试,在小组里交流。(课件出示图片,给学生提示)
学生尝试写乘法算式,编口诀,教师巡视指导,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5的剩下三句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随学生回答整理板书。
3.识记口诀。
师: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把它们记在心里呢?
【学情预设】 预设1:这五句口诀的第一个字分别是一、二、三、四、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预设2:每一句口诀的得数都依次增加5。
预设3:所有的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五。
师:这样很有顺序性,我们记口诀就容易多了。
设计意图:用迁移类推的方式让学生编制5的乘法口诀,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以后编制其他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师:其实,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发现5的乘法口诀就在我们身边,比如我们的手指。1只手5根手指,2只手10根手指……看看谁能像老师一样找到藏在生活中的有关5的乘法口诀。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藏在我们身边的有关5的乘法口诀,为学生架起了数学与生活沟通的桥梁。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师生互对口诀,或同桌互对口诀。
设计意图:给每个人提供练习的机会,检查学生口诀的记忆情况。
2.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由人民币图列乘法算式,并应用乘法口诀计算四张五元是多少钱。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应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乘法口诀的价值。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
全班齐背5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渗透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并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五、作业设计,优化提升
1.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十”第1题。
通过补充口诀的练习既检查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情况,又检查学生能否正确书写乘法口诀。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十”第2题。
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乘法口诀,借助实物图将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对应起来。
3.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十”第6题。
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巩固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并体验乘法口诀的应用价值。
5的乘法口诀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直观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从谜语引入,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引入新课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在探究中交流,经历口诀编写的过程,引发学生多角度理解5的每句口诀的含义和来源,理解乘法的意义、算式、口诀三者之间的联系。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投身于集体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精神。把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教学置于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之中,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整理与复习
教材第66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1.复习乘法的含义,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通过研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复习有关用口诀解决问题的内容巩固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小组交流,整理归纳
师:本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现在给大家一些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把本单元的知识整理一下,小组长做好记录。
【学情预设】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整理情况。
师:现在请各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成果吧。
教学提示: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或出示课件),同时对学生的汇报给予肯定。
师:同学们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得也非常好。看一看知识网络图,就能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点给整理好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整理,交流汇报,明确本单元知识脉络,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二、复习巩固,提升认识
1.整理乘法口诀表。
(1)填写表格。
师:谁能告诉大家我们一共学习了多少句乘法口诀?
【学情预设】 同学们可能回答不上来,或者回答不对。
师:同学们,教材第66页有一个表格,小红已经整理了一部分,她想要怎样整理,你能看出来吗?你能不能帮助她把余下的口诀补充完整?(课件出示)
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教材上的表格。
(2)交流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刚才整理的和大家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整理的?
【学情预设】 各个小组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整理方法,有的按照顺序一行一行地整理,有的是一列一列地整理,还有的学生是先整理6的乘法口诀,再依次整理5、4、3、2、1的乘法口诀。只要学生能说清楚理由,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全班交流后,教师课件出示整理好的乘法口诀表。
(3)游戏巩固,加深记忆。
师:同学们,和同桌的小伙伴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一位小伙伴说口诀,另外一位小伙伴说乘法算式,如果有说得不完整的,可以相互帮助补充一下。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共同探究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并体会这一规律。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口令游戏让学生做到口诀和算式对应,沟通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2.复习乘法计算。
(1)摆一摆。
课件出示教材第66页第2题。
师:现在有这么多的乘法算式,我们整理一下,有规律地摆一摆。
【学情预设】 学生对乘法口诀已经有了整理的经验,大多数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经验整理出乘法算式,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2)说一说。
师:和同学说一说,你刚才是怎么整理的?你发现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同桌互动之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经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整理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就是想让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能学会整理的方法,培养数学能力,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三、补充练习,发散思维
1.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十五”第1题。
应用1~6的乘法口诀口算6以内两个数相乘的积。教学时,要求学生同时开始计算,限定在 2分半内完成。注意全面检查计算情况,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力争使大多数学生能够算完并且没有错误。
2.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十五”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检查讨论,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十五”第3、4、5题。
第3~5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用于巩固学生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5题下面以“想一想”的形式,让学生用乘法口诀间的联系解决6×7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也为后面学习7的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学习完本单元,学生对全单元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节课进行总结复习,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及时巩固,构建知识网络。注意检查学生对乘法的含义是否都清楚,乘法口诀是否记熟等方面,有效督促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巩固。
这节课主要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如何能系统整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能力,所以让学生能有规律地复习是一种能力的培养。通过同桌之间互相整理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让学生在探究规律和总结规律方面有新的感受和体会。通过交流,找到自己的问题,这是合作中最重要的收获。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有趣的活动,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鲜活、有意义。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教案,共3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三 表内乘法(一)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三 表内乘法(一)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编写8的乘法口诀,记8的乘法口诀,课堂练习,小结,总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