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展开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单元整体说明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11~20 各数的认识,11~20 各数的读法和写法,10 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解决问题。其教学内容可以分为数概念的建立、数的运算以及解决问题三个部分。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 1~10 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体现学习过程。这是因为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为以后学习 20 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 11~20 各数,能够正确、有序地读写各数。
2.认识个位和十位,初步认识十进制,初步认识位值制以及初步体验位值制的作用。
3.了解加法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计算简单的 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初步感受 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规律。
4.能够在解决“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中继续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验回顾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之间有几个”的问题。
5.能够初步了解加法算式与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教学建议
1.教师应注重动手操作和直观经验的积累。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数的组成、数序,感受数的大小关系。数数活动除了例题中数小棒的“1 个 1 个地数”,练习中还出现了“2 个
2 个地数”以及“5 个 5 个地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活动丰富学生数数的经验,逐步建立起数感。
2.在操作中建立“十”这个计数单位。在认识 11 时,教师要带领学生数出 11 根小棒,先以“一”(单根小棒)为单位去数数,让学生清楚以“一”为单位数数要数出 11 次。再将 10 个一变成 1 个十,数出 1 个十,再数 1 个一,11 只要数两次就可以了。让学生体会两点:一是数数有不同的方式;二是用不同的方式数数,数出的结果一样。
3.继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重点应是指导学生观察问题情境,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恰当选择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解决问题后还应进行回顾与反思。
第1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
课时内容
教材第74、76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课时
目标
1.认识 11~20 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 11~20 之间的事物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 1 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
3.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观察、操作和推理的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认识 11~20 各数。
难点:掌握 11~20 各数的组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看书或听故事时,会发现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这类书中经常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来形容人武功高强。同学们,这里有一个“十八”,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其他的十几的数吗?
【学情预设】预设 1:我的生日是 3 月 13 日,有 13。
预设 2:我看书时,书上的页码有 12 和 13。
预设 3:我放学回家时坐 16 路电车。
预设 4:我的哥哥今年 11 岁。
预设 5:我们班有 18 个学生要参加本次的校运动会。
……
师: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十几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11~20 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喜欢的故事引出十几的数,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自然地将生活与数建立起联系,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认识 11~20 各数。
(1)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师:你知道这里有多少根小棒吗?(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教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出有 20 根小棒。
师:大家在数这些凌乱摆放的小棒时,是不是很不容易?
【学情预设】是的,容易数错。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用简单的方法,来数这些小棒。我们将自己凌乱摆放的学具小棒进行整理,然后把 10 根小棒捆在一起,是不是就很容易认出这是 10 根小棒?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操作,把 10 根小棒捆在一起,很容易认出。(课件出示)
师:根据刚才同学们的操作,我们展示一下,10 根小棒表示 10 个一,把它们捆成 1 捆,就是 1 个十。(板书:10 个一是 1 个十)
师:同学们数出 10 根小棒,把 10 根小棒捆成 1 捆,10 个“一”就变成了 1 个“十”,那么在 1 捆小棒的基础上再添加 1 根小棒,接下来该怎么数呢?
【学情预设】1 捆就是 1 个十,再添 1 根就是 11。
师小结:10 根小棒捆成 1 捆,就是 1 个“十”,读作“十”;1 根小棒是 1 个“一”,1 个“十”和 1 个“一”合起来是 11,读作“十一”。(在黑板上贴卡片“11”,板书“十一”)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数出了 11 根小棒,再添上 1 根,是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情预设】 11 根小棒,再添上 1 根,是 12 根小棒。1 个十和 2 个一合起来就是 12,读作“十二”。教师在黑板上贴卡片“12”,板书“十二”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如果我们继续添加小棒呢?
【学情预设】 1 个十和 3 个一合起来是 13,读作“十三”;1 个十和 4 个一合起来是14,读作“十四”;1 个十和 5 个一合起来是 15,读作“十五”……1 个十和 9 个一合起来是 19,读作“十九”。教师依次在黑板上贴卡片“13~19”,并板书各数的读法。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 10 根小棒捆成 1 捆,就是 1 个十,再添加几根小棒就是 1 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师:19 根小棒再添上 1 根是多少根?
【学情预设】 19 根小棒再添上 1 根,散着的小棒又够 10 根,把这 10 根再捆成 1 捆,就有 2捆小棒,也就是 2 个十,即 20,读作“二十”。
师小结:够 10 根就捆成 1 捆,这样表示数更清楚。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小棒,经历数数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及对比中充分感知并理解数的组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活动中,让学生明白20 是由 2 个十组成的。
(2) 11~20 各数的顺序。
师:请你读一读直尺上的这些数。(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学生能够正确读出 1~20 各数。
师:你能按顺序把 11~20 这 10 个数摆一摆吗?拿出你们手中的数字卡片,摆给同桌看。
【学情预设】学生能够正确摆放。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师:与 13 相邻的两个数是多少?
【学情预设】 引导学生先在直尺上找出 13 的位置,左右两边的数即为与 13 相邻的两个数:12 和 14。
师:比 18 少 1 的数是多少?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18 左边的数比 18 少1,也就是17。
师:14 和 16 中间的数是多少?
【学情预设】15。
设计意图:利用直尺、数字卡片等学习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读数、排序等活动,进一步从多种角度感知 11~20 各数,建立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这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完成教材第 74 页“做一做”第 1 题。
师:你能数出图中不同学具的数量吗?
教师引导学生有序、不重不漏地数学具的个数,丰富学生的数数经历,积累数数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序。
【学情预设】正方体有 15 个,珠子有 18 颗,水果卡片有 11 张,小棒有 20 根。
(2)完成教材第 74 页“做一做”第 2 题。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能数数并认读十几的数。
(3)完成教材第 74 页“做一做”第 3 题。
【学情预设】学生能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数数、认数、读数的理解和记忆,在延伸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巩固数的组成,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 76 页“练习十七”第 1~6 题。
第 1 题:圈出 10 只后,再数一数,引导学生说出先数出“十”的好处。
第 2 题:让学生独立摆一摆。
第 3、4 题:引导学生“2 个 2 个地数”“5 根 5 根地数”。
第 5 题:学生按顺序一边数数一边连线,最后连成了一只小兔子。
第 6 题:学生找到对应的页码后,要让学生说一说这些页码的组成。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2个十是2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11~20 各数的认识,它既是 10 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 20 以内的加、减法做了准备。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一是1个十”,掌握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表示十几。整节课中,要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第2课时
11~20各数的写法
课时内容
教材第75~77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课时
目标
1.理解数位,让学生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能够正确书写 11~20 各数。
2.通过动手操作,借助计数器,让学生认识数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迁移能力。
3.通过学习数的写法,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重点
难点
重点:会读、写 11~20 各数。
难点:初步认识“十位”“个位”,认识十进制。
一、复习旧知,迁移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 11~20 各数,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谁来按顺序从 11 数到 20,再从 20 数到 11?(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大部分同学能够按不同的顺序数出 11~20 各数。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棒,我们今天就来继续学习 11~20 各数的其他知识。(板书课题:11~20 各数的写法)
设计意图:复习数数,自然迁移至 11~20 各数的其他认识,从而引出新课。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学习 11~20 各数的写法。
师:大家看,数学家们为我们制造了计数的工具,这叫计数器。计数器上有好多的“位置”,从右边开始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板书: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课件出示)
师:现在,你能用 2 颗同样的珠子在计数器上表示出 11 吗?
【学情预设】在个位上放 1 颗珠子,在十位上放 1 颗珠子。
师:个位上放 1 颗珠子表示什么?十位上放 1 颗珠子表示什么?
【学情预设】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个位上放 1 颗珠子表示“1”,十位上放 1 颗珠子表示“10”。
师生交流并小结:1 个十和 1 个一合起来就是 11。写数的时候,如果有 1 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1 个一就在个位上写1。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拿出计数器,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这个数,这个数是多少?怎么写呢?(课件出示)
学生自主探究,汇报成果,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学生对着小棒图能比较轻松地拨出 17。
师:说说你是怎么拨的,又是怎么写的。
【学情预设】对着十位拨 1 颗珠子,表示 1 个十;再对着个位拨 7 颗珠子,表示 7 个一,合起来就是 17。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能用计数器表示出 17,还能写出 17。你还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哪些十几的数呢?
【学情预设】预设 1:对着十位拨 1 颗珠子,表示 1 个十;再对着个位拨 5 颗珠子,表示 5个一,合起来就是 15。
预设 2:对着十位拨 1 颗珠子,表示 1 个十;再对着个位拨 9 颗珠子,表示 9 个一,合起来就是 19。
……
师: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 20 这个数吗?该怎么拨呢?(课件出示)
学生自主探究,汇报成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整表述。
【学情预设】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 2 颗珠子,个位上不拨珠子。
师:为什么个位上不拨珠子呢?
【学情预设】因为十位上的 2 颗珠子就表示 2 个十。
师:你能写出 20 这个数吗?为什么这样写?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 20 就是在十位上写 2,个位上写 0。
师:你认为个位上的“0”不写行不行?为什么?
【学情预设】不行,如果不写 20 个位上的“0”,就只能表示 2 个一,0 起占位作用。
师:请小组讨论,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写出 11~20 这些数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情预设】写数时,一定要分清数位,有 1 个十在十位上写 1,有 2 个十在十位上写 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 0 占位。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从高位写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11~20 这些数我们都认识了,你们都会写这些数吗?在书写这些数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才能写得好呢?在田字格里写一写这些数,看谁写得最漂亮。
【学情预设】大多数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正确书写。展示学生书写的作业,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数,提高学生书写水平。
2.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完成教材第 75 页“做一做”第 1 题。
师:同学们,请利用刚才我们学习的知识填一填,并说明理由吧。
学生自主探究,汇报成果,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说出填写理由。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填写并说明理由。这道题增加了一个十位没有珠子,个位有 1 颗珠子的计数器作为对比,引导学生结合计数器说一说数的组成,巩固和辨析数的写法。
(2)完成教材第 75 页“做一做”第 2 题。
师:同学们,请你利用数学卡片摆出题中的各个数吧!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并指名学生上台操作板演。
【学情预设】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表示出各数。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说 20 是怎样摆的。
(3)完成教材第 75 页“做一做”第 3 题。
【学情预设】先按顺序写数,再填数,大多数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写出各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继续在直观图的基础上读、写数,巩固对数位的认识和写数的方法,提高学生写数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数序的认识。
三、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 77 页“练习十七”第 7 题。
这道题,学生很容易就可以说出每种物品的数量,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的组成。
2.完成教材第 77 页“练习十七”第 8 题。
这道题可以结合计数器来写数。可能有的学生会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弄反了,教师可以结合错例来进行指导。
3.完成教材第 77 页“练习十七”第 9 题。
这道题答案不唯一,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借助直尺上的数序来解答。
4.完成教材第 77 页“练习十七”第 10 题。
这道题同学们需要先数一数,再根据题目要求解答。有的学生把左、右弄反了,可以让学生在做题之前先在候鸟的左右两边标上“左”和“右”。
11~20各数的写法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写数时,有 1 个十就在十位上写 1,有 2 个十就在十位上写 2,
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 0 占位。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摆一摆、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达到会认、会数、会读、会写、理解数的组成和十进制概念的目的。在写数教学中可能会发现,有个别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来写数字,竟然把十三写成103,十八写成108。学生可能是受数位的影响,学习了十位、个位两个数位以后,他们一听十位,脑子里出现的是数字 10,于是在写的时候,很自然地先写上 10,再添上个位上的数字,这样就出现三位数了。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明白一点,个位上是一个数字,十位上也是一个数字。因此,在后续的授课和练习中,要注意纠正学生的这个错误。
第3课时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课时内容
教材第78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课时
目标
1.运用 11~20 各数的组成,掌握 10 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口算 10 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规律。
重点
难点
重点:熟练、准确计算 10 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理解 10 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这个游戏叫做“我问你答”,由我先提问,然后你们举手抢答,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同学们都做好了准备。
师:1 个十加上 3 个一是多少?
【学情预设】13。
师:1 个十加上 6 个一是多少?
【学情预设】16
……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 10 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10 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 10 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下基础。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探究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你能根据图意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课件出示)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成果,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根据列“一图四式”的经验,学生会列出10+3=13、13-10=3、13-3=10。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其中,10+3 等于 13,你是怎样想的?
【学情预设】预设1:1 个十和 3 个一组成13,所以10+3=13。
预设2:13 可以分成 10 和 3,所以10+3=13。
预设3:可以从 10 往后数 3 个数,所以10+3=13。
预设4:个位上0+3=3,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是13,所以10+3=13。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答:因为 1 个十和 3 个一组成 13,所以 10 加 3 等于 13。
师:13-10=3、13-3=10 这两道算式,你是怎样算的?
【学情预设】 预设1:13 去掉 3 个一,还剩 1 个十,所以13-10=3,13-3=10。
预设2:13可以分成 10 和 3,所以13-10=3,13-3=10。
预设3:因为10+3=13,所以13-10=3,13-3=10。
预设4:13往前数3个数就是10,所以13-10=3,13-3=10。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答:因为 13 是由 1 个十和 3 个一组成,去掉 3 就剩下 10,去掉 10 就剩下 3。
师:下面,我们把教材翻到第 78 页,看“做一做”第 1 题应该怎样来做,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汇报成果。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完成。
10+1=11 10+6=16 11-1=10
16-6=10 11-10=1 16-10=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既可以用数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来算。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
【学情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0 加几和几加 10 就得十几;十几减几就得 10,十几减 10 就得几。
设计意图:掌握 10 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但要满足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
2.探究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观察下面的计数器,你能列一道加法算式吗?
学生自主探究,汇报成果,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学生列出算式 11+2=13。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
【学情预设】预设1:用数数的方法。从 11 开始再数 2 个数,12、13,所以11+2=13。
预设2:用数小棒的方法。先数出 10 根,捆成 1 捆,再摆 1 根,然后再加上 2 根,一共是 13 根,所以11+2=13。
预设3:拨计数器。十位上拨 1 颗珠子,个位上拨 1颗珠子,个位上再拨 2 颗珠子,有 3 颗珠子,所以11+2=13。
预设4:11 里面有 1 个十和 1 个一,再加上 2 个一,就变成了1 个十和 3 个一,合起来就是13。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用数的组成可以帮助计算,1 个十和 1 个一,再加上 2 个一,就是 1 个十和 3个一,也就是 13。
师小结:每个加法家庭里都有几个成员,加号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都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教师边说边板书:
11 + 2 = 13
加数 加数 和
师:我们再看一个计数器,把看到的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情预设】学生列出算式13-2=11。
师: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请你继续用手中的学具小棒、计数器操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情预设】预设1:用数数的方法。从13开始倒着数 2 个数,12、11,所以13-2=11。
预设2:用数小棒的方法。3 根小棒拿走 2 根,还剩 1 根,1捆小棒没动,还有 11 根小棒,所以13-2=11。
预设3:拨计数器。个位上原有 3 颗珠子,拿走 2 颗,还剩 1 颗,十位上有 1 颗,所以是11。
预设4:13 里面有 1 个十和 3 个一,去掉 2 个一,就变成了 1 个十和 1 个一,所以13-2=11。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1 个十和 3 个一,去掉 2 个一,就是 1 个十和 1 个一,也就是11。两个 1 表示的意思不一样。
师小结:减法家庭里的每个成员也有名字。减号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差。教师边说边板书:
13 - 2 = 11
被减数 减数 差
师:计算时有什么窍门吗?
【学情预设】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计算十几加减几时,十位不变,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减。
设计意图: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渗透位值制,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打下基础。
3.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完成教材第 78 页“做一做”第 2 题。
师:同学们看一看题中的两幅图,能列出什么算式?
【学情预设】左侧图:左边一部分是 13 颗糖,右边一部分是 3 颗,求一共多少颗,就要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 13+3=16(颗)。
右侧图:一共有 17 支笔,去掉右边的 5支,就是左边的部分,用减法计算,列式为 17-5=12(支)。
(2)完成教材第 78 页“做一做”第 3 题。
【学情预设】学生能很快地口算出答案。
设计意图:练习安排了口算和解决问题,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10 加几和几加 10得十几,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 10 得几。计算十几加减几时,十位不变,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减。
10 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0+3=13 10+1=11 10+6=16
13-3=10 11-1=10 16-6=10
13-10=3 11-10=1 16-10=6
11 + 2 = 13 13 - 2 = 11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本节课主要学习 10 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和拨计数器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会感觉太简单了,但对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所以在教学新课的时候,让优生带动差生,“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既面向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优生的带动下和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也满足了优生对自主探索的需求。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课时内容
教材第79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课时
目标
1.学会画示意图,会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之间有几人”(第几和第几之间有几个)的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用“数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平时我们在放学、乘坐公共汽车时都要排队,要遵守规则。那么,生活中还有什么需要排队呢?
【学情预设】买电影票、做操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排队不仅是一种规则,而且,在排队中也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解决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排队的场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解决“之间有几人”的问题。
师:同学们在动物园中排着队观看大熊猫,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小丽排在第 10,小宇排在第 1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学情预设】要解决的问题是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师:哪位同学能把题目的信息完整地说出来?
【学情预设】小丽排在第 10,小宇排在第 15。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师:“之间”是什么意思?
【学情预设】就是小丽和小宇中间有多少人。
师:小丽和小宇中间有多少人包括小丽吗?包括小宇吗?
【学情预设】求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多少人,不包括小丽,也不包括小宇。
师: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小组讨论一下,关键是让大家一眼就能看明白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预设1:写数或数一数的方法。有的学生从 1 写到 15,再找出 10 和 15 之间有 11、12、13、14,得到小丽和小宇之间有 4 人;有的学生从 10 写到 15,再找出 10 和 15 之间有 11、12、13、14,得到小丽和小宇之间有 4 人。
预设2:画图的方法。(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用画图的方法也很好。那么,我们是从第一个人开始画简便,还是从小丽开始画简便?
【学情预设】从小丽开始画比较简便。
师:我们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列式计算的方法:15-10-1=4。
师:我们来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
【学情预设】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
师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读懂题目,明确相关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可以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做完后还要进行检查。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通过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完成教材第 79 页“做一做”。
师:同学们,我们来观察题图,来研究一下东东和玲玲之间有几个人吧?
学生自主探究,汇报成果,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完整表述自己的方法。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收集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用写数或数数的方法,得出东东和玲玲之间有 3 人;也有的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还有的学生用列算式的方法:8-4-1=3。通过不同的方法,拓展数学思维。
三、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解决排队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数数或画图解答,也可以列式解答。解题的关键就是将序数转化成基数。
本课内容的教学是一年级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理解“画示意图”是帮助理解题意的重要手段,数数是一种有效的解题策略,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积累用数学的经验。同时,教师可以适度开发和拓展相关内容,丰富问题解决的情境。
第5课时
练习课
教材第80~81页“练习十八”。
1.通过练习,能熟练地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
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回顾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相关知识?
师生一起交流,梳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并用课件展示。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看谁掌握得最好。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有全面的把握,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之间有几人”的简单问题。
二、基础练习,巩固所学
1.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八”第1题。(课件出示)
本题是“找朋友”的趣味练习,让学生把结果相等的算式连起来,由数的相等到式的相等,提高学生对数及相关简单运算的认识。可以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再连线。对于“10+8”与“8+10”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明确:不用计算就知道它们的计算结果相等,因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其他的算式,教师可以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八”第3题。
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再引导学生汇报先算什么,结果是多少,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3.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八”第5题。
这道题还是用数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是相比较例题而言,情境大不相同,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可以一步一步提问:推迟1天是星期几?推迟2天是星期几?推迟3天是星期几?让学生从简单的情形开始,逐渐探索出问题的答案。
【学情预设】今天是星期一,推迟1天后就是星期二,推迟2天后就是星期三,推迟3天后就是星期四。也就是说,推迟后,运动会星期四开。
三、能力提升,发散思维
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八”第7题。
这道题,通过填未知加数的练习,巩固简单的十几加几和相应减法的计算,为后续计算学习做准备。与前面的同类型练习相比,本题需要进行逆向计算,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的理解和认识。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数的组成来填未知数,例如7和3组成10;12分成10和2;11再添上2就是13。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八”第6题。(课件出示)
师: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预设1:小朋友今天从第10页读到第14页。
预设2:明天该读第15页。
预设3:问题是“小朋友今天读了几页”。
师:小朋友今天看的包括第10页和第14页吗?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小朋友今天看的是从第10页开始,到第14页结束。
师:那么,如何知道“小朋友今天读了几页”呢?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画图数一数或借助数学书的页码数一数。
师:这道题与例6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明确:求中间有几人,不包括两端的人;但从哪一页读到哪一页,包括两端的两页。
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八”数学游戏。
教学提示: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使学生在富于童趣的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学情预设】学生可以先计算出所有算式的得数,再按照题目要求给得数是8、10、13、14的算式涂上不同的颜色,最后可以发现通过计算涂出了一只漂亮可爱的小猫图案。
设计意图: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无法将生活问题转化为相应的数学模型。结合相关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逐步明晰“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和“解答是否正确”的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与思路。
本节课利用各种形式的配套练习,为学生复习巩固了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以及解决“之间有几人”的解题方法。在教学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和计算过程,并让学生发现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薄弱点,适时点拨,达到“扶”的目的。虽然降低了学习难度,对学生的思维锻炼有所欠缺,但是却能做到面向全体。本节课有放有收,练习有难有易,学生能在锻炼中巩固11~20各数的相关知识,但解决问题的处理还不到位,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交流。后期教学中,要更加相信学生的能力,对学情合理预设的同时,不要低估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指导,课时支配,教学内容,教学预备,情景导入,进行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6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6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共1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