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单元解读)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单元解读),共7页。
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3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3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景。《古诗三首》是古代诗人眼中的秋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美景;《秋天的雨》从多角度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篇章页的插图描绘了两个孩子骑着自行车于深秋道路的画面,视野宏阔,意境深远。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素材,并用自己的形式记录下来。本单元习作既是第一单元“体会习作的乐趣”的进一步延伸,鼓励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又为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做了铺垫。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本单元是在一、二年级的基础上的延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从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
第二单元 单元解读
【人文主题】
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3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3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景。《古诗三首》是古代诗人眼中的秋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美景;《秋天的雨》从多角度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篇章页的插图描绘了两个孩子骑着自行车于深秋道路的画面,视野宏阔,意境深远。
【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过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的方法,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的延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从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其中《古诗三首》侧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中难难懂的词语;《秋天的雨》以“五彩缤纷”为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安排了实践运用的练习。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日记是三年级习作起步练习的一个重要形式,选材灵活,写法自由,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记录自己的生活。本单元的习作编排,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素材,并用自己的形式记录下来。本单元习作既是第一单元“体会习作的乐趣”的进一步延伸,鼓励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又为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做了铺垫。
一、单元语文要素册别衔接
单元语文要素进阶梳理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阅读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
阶梯变化:本单元的“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是承上启下的语文要素。该要素既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的延续和提升,还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的前提和基础。其中,前两者体现了方法上有相似之处,理解词语的方法可以迁移运用到理解句子中。
写作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学习写日记。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阶梯变化: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的素材,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能力。选材上,观察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写作,难度有所增强,要求有所提高。
二、单元语文要素课文关联
语文要素分课解读及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
人文主题:金秋时节
语文要素(阅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4.《古诗三首》
侧重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难懂的词语
6.《秋天的雨》
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侧重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7.《听听,秋天的声音》
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的。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
读书的时候,如何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会这样做: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
语文要素(习作):学习写日记
习作:写日记
本次习作要求是写一则日记,读读课本上的日记,了解自己写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习作策略解析:
1. 读范文,了解日记的格式。
2. 精挑选,记录每天的新发现。
3. 讲事实,记录每天的新发现。
4. 知好处,用日记记录生活。
【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分类
课题
课时
教学目标
课文
《古诗三首》
2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俩系生活,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4.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能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秋天的雨》
2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的雨,感受秋天的美好。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4.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听听,秋的声音》
1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与美好。
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写诗歌。
习作
《写日记》
1
1.能借助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可写的内容及日记的基本格式。
2.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二
1
1.能结合已有的阅读经验,通过小组合作,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2.能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憧憬”“忐忑不安”这两个词语,并和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3.能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并和同学交流。
4.能用钢笔字认真写“狂、排”等8个字,注意执笔姿势,做到横平竖直,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5.积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9个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合计
9
【学生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能正确朗读课文,能够结合预习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并尝试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在书上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也就是做批注,学习课文时,学会使用提问的方式,如看到某种现象,可用“为什么”思考原因,并且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课文想象画面。本单元还安排了一些从读到写的仿写练习,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写下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