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江南春获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十八课第二课时《江南春》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古诗内容,领悟诗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其语感,并积累一定的语言。
3. 激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朗诵诗歌的活动中。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片、古诗的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这首诗的背景、作者及有关黄鹤楼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播放课件,学生欣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动画和歌曲。
2. 导入新课:在这首诗中,我们仿佛看到李白目送着孟浩然消失在茫茫大海中的情景。那么在这首诗中具体描述了哪些景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指名朗读,教师纠正字音和节奏。
3. 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 出示课文挂图,引导学生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5. 指名描述,并回答问题。(图上有江水、黄鹤楼和船。船停在黄鹤楼边,一位诗人倚靠在石栏旁送别孟浩然。)
6. 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对这首诗有了大致的了解。要想进一步理解诗意,就要借助资料和书下注释来学习。
三、借助资料,自学理解
1. 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示:借助资料和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 指名汇报并质疑。(对于能提出问题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4. 教师小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意思理解了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感情,下面我们就来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感情吧!
四、感情朗读,体会诗意
1. 教师范读。(突出重音、停顿 和读音的变化)学生评价。
2. 学生练习朗读。要求:读出重音、停顿 和读音的变化。
3. 指名朗读并评价。
4. 教师小结并出示挂图。(用红线标出作者站在江边想象的那一处)问:假如你就是站在江边送别孟浩然的李白,你会想到什么呢?
5.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预设:学生可能想到烟花三月的扬州美景、长江两岸的美景及来到扬州的快乐等)
6. 教师小结并回到课文。问:面对滚滚江水,李白想了很多很多,可如今老朋友已经远去,他只好满怀深情目送友人远去。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哪个词体现了李白此时的心情?又是哪个词集中体现了作者无限的思念之情?
7. 学生回答。(“辞”体现了李白此时的心情,“烟花三月下扬州”、“西辞”集中体现了作者无限的思念之情。)
8. 教师小结并指导朗读。问:作者把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满含深情的目送用对仗的形式表达出来,你知道是什么吗?(板书:对仗)这样读起来有什么感觉?(板书:和谐优美)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体会这一情感吧!
9. 齐声朗读并背诵。要求:读出感情,背诵给同学听。
10. 小组以多种形式背诵。(看谁背诵的最有感情)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优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优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练习,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结论,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优质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优质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借助资料,自学理解,感情朗读,体会诗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浪淘沙精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浪淘沙精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启发导入,出示课题,初读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