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教学演示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教学演示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选文缘由,阅读方法,《论语》十二章,课堂活动,第一章,知人论世了解孔子,第二章,熟读文本落实字词,大声朗读,自主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注意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2.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雄奇或朴拙的论说风格;3.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领悟其妙处。
1.知人论世:一个视频了解孔子的一生;2.熟读成诵:大声朗读文本,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3.字词落实: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4.精读研讨:把握核心概念的内涵,思辨看待文中观点;5.语言特色:赏析文本的语言特点,精妙的论说艺术。
观看天才简史系列视频之《孔子》
他手执一卷竹简,载着满身的经典学识从两千多年前款款而来,不问浮华,不逐名利,只为传道授业解惑。他创立了一个学派,开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影响了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发展。他就是至圣先师,是象征着华夏文明的伟大丰碑——孔子。
《论语》作为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语言简洁、生动又意味深长。请自由朗读文本,感受这一语言特点。就自己喜欢的一些章句,不妨多读几次。
按照字字落实、文从句顺的原则,疏通课文大意。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请把意思标注在原文。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意思是“把礼怎么样”。“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
5.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6.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
8.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篑:盛土的竹筐。
10.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
11.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2.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提高人的人际交往能力。
1.抓住每章核心概念,整合材料
这十二章内容看似零散,实则互相有联系,请根据每一章的言谈内容,把这十二章内容做一下归类。比如:第一、四、六章:谈“君子”
分类示例:第一、四、六章:谈“君子”第二、七、九、十、十一章:谈“仁”第三、五、八、十二章:谈修身养性之道(分类不唯一)
(1)君子:在孔子看来,“君子”应该具备哪些人格特质?联系课文中谈论“君子”的章句,谈谈你的看法。如果你知道《论语》中其他谈论“君子”的句子,可以补充进来,加深理解。(2)仁:纵观《论语》全书,孔子从来没有对“仁”下过一个严格的定义,而是面对不同情境、不同对象,赋予“仁”不同的解释,请联系课文,参考《论语》其他讨论“仁”的章句,说说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仁”,有哪些具体的内涵?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4)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1)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2)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3)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4)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5)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6)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8)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
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求仁在于人的主动性约束自我,合乎礼节
《论语》中的观点,可以穿越几千年的时空,对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启发意义。当然,要更好地指导现实,则要结合当下的生活实际,努力做到有所启发和感悟。请从右边的几个选题中选择一个,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写一段话阐发自己的收获和评价。
《也谈“义和利”》《我看“仁与礼”》《何为“君子”?》《“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之我见》《“好学”新说》《“学《诗》”的意义》
示例:《也谈“义和利”》
孔子究竟是如何看待“义和利”的关系的?光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一则材料,恐怕难以准确把握。其实孔子并不否定“利”,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可见,富贵如果“可求”,孔子是愿意追求的。那么,何为“可求”?恐怕就是要符合“义”的准则了。不是通过我自身之努力获取的,甚至是以牺牲人格尊严,放弃“仁义”之道换来的财富,圣人不屑,我们亦应不屑。也就是说,义和利并非绝然对立的两方,圣人并非叫我们绝对要放弃个人利益,只是希望我们能够做到正大光明,符合道义,这样得来的财富,使用起来,才能问心无愧吧!
1.《论语》的语言精微、凝练,又不乏生动,从文中找出一到两处你觉得符合这一特点的句子,仔细品味,在旁边写下你的品读批注。2.《论语》在说理上运用了哪些说理方法?请简要概括分析。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品读:朝夕之间,庆幸的,是终于闻道;悲叹的,是付出生命的代价。懂得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古今多少仁人志士,敢于杀身成仁,用生命去维护“道”的尊严!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品读:用“堆土成山”和“填平洼地”的比喻,说明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人。比喻让说理更加贴近生活,简单易懂。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品读:“其‘恕’乎”属于揣度语气,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有与子贡探讨的意味。语气和缓自然,圣人谆谆教诲的语气可见。
1.巧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深刻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如“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等。2.多用对比,在对比中突出差异。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3.运用整句(对偶、排比),使语言整饬,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
正是他的那些在当时不被理解、不被需要、不被欣赏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世中国两千年这些思想如同一条亘古不绝的大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川流不息不舍昼夜——摘自纪录片《中国》第一季第一集《春秋》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何谓“君子”,敏勤勉,关键词好学,仁内在的仁德,关键词仁,喻通晓明白,关键词义,以为把当作,士古代的读书人,关键词弘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4.1《论语》十二章教案配套课件ppt,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论语,作者简介,作品简介,诵读感悟“学”,研读文本,诵读感悟“教《诗》”,诵读感悟“仁”,知同“智”,思考探究,诵读感悟“君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教课内容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疏通文意,主旨解读,喻知晓明白,具体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