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课件+教案+学案全册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示范课ppt课件,文件包含23教学课件孟子三章第1课时pptx、23教学设计孟子三章第1课时docx、23知识导学孟子三章第1课时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23课 《孟子》三章(第1课时)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文意,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3.反复诵读,体会本文说理的特点。听一听《得民心者得天下》这首歌,说说你对歌词的理解。一、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孟子(约前372—前289),名_______,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_______时期思想家,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为“_______”。孟子所处的时代,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因此,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他到处游说,宣扬“仁政”“王道”,并把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者发“仁心”上,力图维护西周的井田制度,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有关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二、合作探究1.掌握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1)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朗读音频,留意停顿处,并在课本上做标记。(2)自由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根据标记的停顿,读准节奏。2.疏通文意。(1)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重难点文言词语,掌握课文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2)朗读课文,注意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用词上的不同,并归纳文言知识。小组合作,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3.梳理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思路。(1)作者就战争问题展开论述,他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作者关于战争胜负的观点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朗读全文,可以给文章划分层次,从而理顺作者的论述思路。) 4.理解“人和”的重要性。(1)作者写作此文只是为了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吗?(孟子主张“仁政”,为什么本文却谈“战争”?结合文中作者的观点进行分析。) (2)怎样才能做到“人和”呢?作者的结论是什么?(朗读文中论述“人和”的部分,结合作者的观点进行分析。) 5.品析语言。请将下面的句子进行对比,体会本文语言的强大气势。(先分别读一读原句和改句,找到两者不同的地方,再从不同处入手,对比体会原句的气势。)(1)原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改句1: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米粟多,委而去之……改句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委而去之…… (2)原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改句: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原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改句:道之得失,关乎国之命运。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备课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注音和节奏,析内容巧释疑,摆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结构图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运,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护城河,泛指武器军备,弃城而逃,使人民定居下来,巩固国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检查点拨划分节奏,检查点拨疏通文意,地理形势方面的优势,人心所向内部团结,表转折,这样却,句首发语词不译,护城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